atonline2吧 关注:2,873贴子:41,668

ATO三代與二代的差異,以及初期開局的一些小技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三代與二代有些差異...
1.飛機售價/租金提高. 不過初期TU104、DC9開局,租701、811不變,只是可以提早用811、732B去飛中轉.(中轉較直飛賺錢,且旅客數會高一些)
2.飛機航程變遠,且總航程一萬公里就可以飛中轉.(但是不推薦6000+4000公里的甩尾飛法,四千公里以下中轉的航班少,淨利反而比直飛低很多喔...)
3.票價上限1.4,但幾乎只能在1.3左右封頂(即使旺季); 所以淨利沒有二代高.
4.三代的燃油費用大增,所以油效低的機種基本不考慮了(初期的104也要在70年代左右盡速用732取代掉).
所以,淨利又比二代再低一點點..... 錢難賺啊~~~
5.服務水平的投資與二代相同(看機型的大小來收費),但是多了城市知名度,關係到航線上座率以及滿50才能在黃色城市開設分公司.(母公司就得花上萬k,且所有城市知名度達20以上,就必須開到4格投資才不會掉數值.....)
6.三代的客流量大增,因此一線城市對飛,多位玩家同時競爭都很好飛滿,自己的壟斷線更是可以疊加多架飛機一起賺.
所以二代的城市指數和vs.飛機航速與座位數,可以往下一個等級,例如二代建議指數和400+300飛701,現在三代可以250+250了(航程越遠,指數和的需求會再降低一點,但是五六千公里以上,淡季的E艙會需求更高的旅遊值)
7.沒有稅金問題了,不過保險費依舊是按照機型大小來收費的.
ps:初期除了母公司(必須投資4格)以及你未來想開啟的分公司這兩個城市之外,其他都不需要投資城市知名度,只要有租一個航額以上,知名度會慢慢上升到20(但每月不到0.1的增長....);
且一座城市最多能建三座機場,所以初期飛不到的,都可以租一個航額讓他慢慢增長,順便利用初期航額申請速度快,實現全球1航額的計畫(將來好買附屬設施);母公司的旅行社可以先買,可以提高航線的上座率.
各大城市除非是下幾個回合就準備開啟航線或者航額即將滿了的,否則也不需要屯滿50個航額,全球一線都屯50個,每月淨利會吃光光...... 建議周邊的屯20~30個,遠方的其實也各租1個即可.
另外,727由二代的0.6航速提升到0.78了,727QF變得很給力,從廣州飛釜山、胡志明、印度,淨利可達2000~2200k,票價1.25~1.29,淨利甚至比租借的701、811還高喔!!! (但與客運不同,貨運一競爭就會慘兮兮...)
PS2:需要達人整理一下三代的座艙服務項目與滿意度...
究竟短程、中程、遠程大客機中轉,到底要給幾份餐點與最下方的服務項目(除了最貴的酒水,還有兩項要價20元的……) 感覺到了EBF艙大客機,座艙服務的費用會提高不少.
另外,既然座艙服務的費用不低,那麼85、100、破百%的座艙服務,哪一個比較划算?(淡季能1.2~1.3+100%的前提下)
註:其實二代的座艙服務費用大概也是100~400k,只是三代的利潤上限較低,所以才會感覺三代的座艙服務費用變高了~~~
PS3:話說,三代的727QF意外的好賺,淨利堪比701、703、703B了,但售價低廉的多,CP值高啊!!
突然很好奇,載運量17噸的DC9-32F,淨利/飛機售價不知道能不能比擬732,這樣1970年以前用104、DC9、701、811、703B與727QF開拓,輔以862;
在741出場前的最後衝刺,不知道該拼732還是DC9-32F好…
貌似很多人早期都會貿然的上703F,飛不滿又拖累公司資金…


IP属地:中国台湾1楼2018-03-04 02:31回复
    對了,試了試,似乎三代真的會發生飛機放著不飛,也會掉壽命的情況耶... 收個維修費也就罷了...
    這個設定真的好詭異... 還要特別註記最多只能屯50架閒置飛機... 一點意義也沒有了~~


    IP属地:中国台湾2楼2018-03-04 03:42
    回复
      有个问题,前期旅游航线很容易饱和的情况下,发展货运用什么飞机?707-320F我开了三条,An24用吗?我总公司在成都。分公司有好的推荐吗?谢谢楼主分享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8-03-04 07:07
      收起回复
        1.三代不推薦用An24了,姑且不說淨利只有少少的兩三百到四五百k,光是那驚人的油耗就足以在石油危機時扯後腿了...
        用727QF跟DC9-32F會好一些,而703F只推薦用在300+300以上商業值的城市(航程越近要求越高),這一般是初期的一線+一線,很容易被競爭,有先搶到就飛,被競爭了就盡量換線(然而選擇性並不高...)
        建議開局挑一個商業值高一點點的城市,這樣727QF飛180~220商業城市基本都能1.29+100%,淨利2200k左右.
        2.三代,如果又是118服以後的,中轉線ABC三城市的B,必須是黃標城市,所以說實話如果你挑另一個熱門的一線城市,納中轉航線基本跟你母公司飛過去的重複了(除非是亞洲、美洲,距離過遠所以兩公司的中轉終點城市不同)
        現在開分公司要看你的服競爭有多大,或者分公司的區域航線是否仍有機會壟斷(主要是727QF與DC9-32F,數量夠我會為此開設分公司);
        我個人會建議挑一個比較少人飛的二線(指數和550左右,畢竟1967年許多一線已經近千了,這服才101個玩家呢!)
        目標放在二線飛二線、三線城市,短程就直飛,五六千公里以上飛中轉.
        (例如我廣州起家,飛盧森堡、斯德哥爾摩、慕尼黑,再抵達北美商業城如孟非斯、印第安納波利斯,這種請用BF艙超過全機座位50~55%的客機去飛)
        其實公司A地出發,中轉某黃標城市B,再抵達某不知名小城C(最好是指數和400~450的二線,最底線請找300~350且預期能成長的三線),如此第一段多半是競爭線,但第二段很可能壟斷,將來換大型機時,可以刻意加大座位間距以獲得高滿意度,則S1能競爭過對手,而S2靠B、C的旅行社幫忙提高8~14%的上座率,收益也不會太差.
        小技巧是盡量讓中轉線的S1與S2,航程距離相當,因為航班數是由最遠航程的那一段來決定的,所以"甩尾中轉"會發生兩三千公里大客機卻只飛3班次,淨利遠不如直飛的...
        但說實話,ATO3加上中轉城市的限制之後,原本的高客流量設定已經不再那麼吸引人了,因為眾人中轉的就那幾個城市,三座一線城市的中轉,只是比較滿意度高低與票價,就沒其他的變化了...
        online要爭奪排名,慢慢的轉變成分公司開設的速度以及分公司出發的直飛航線收益高低了.
        如果AT5依舊是這樣的設定,我可能連單機都不會買來玩了~~~
        最後,再分享一個懶人調價法,我盡量讓競爭航線維持70~85%滿意度,壟斷則50~60%(城市指數和不過份低的話,常年能1.3+100%);競爭線上座率100%的,統一調價1.20~1.29(看你滿意度與城市知名度高低),壟斷100%的維持1.25~1.30(客貨運相同),
        然後標註BF艙坐不滿的航線一個顏色,在旺季與淡季變動的調價後,統一再調降這些航線的BF艙票價;這個情況特別容易發生在中轉線的其中一段.
        也可以在開設104、DC9航線時就標註一個顏色,將來壟斷線都飛滿了,可以優先用701(座位間距可以最小)來替換這個顏色的航線; 換下來的小飛機再去開新航線,另外再準備座位間距稍大、滿意度較高的飛機去疊加既有航線(一般指壟斷線).
        PS:701+104能飛滿的,DC8-61剛好,而後者的營運成本會低一些些,所以疊加航線時記得偶爾評估新機型來替換.


        IP属地:中国台湾4楼2018-03-04 09:10
        收起回复
          補充追加說明兩項:
          1.長時間離線前,進行統一調整票價,例如鎖定1.25,記得在統一調價的中下方,EBF艙個別票價的上方,有"根據目前的金額"與"基於默認金額"兩種,請選擇默認金額(也就是1.0票價),再調價到125%.
          平時的統一調價也可以到最上方"占用"的拉桿,左右調整區間,或者把左側鈕拉到最右側,這樣來調整100%上座率的艙別,然後再依序對E、B、F艙調整票價.
          有時間玩的時候別偷懶,如果沒有在統一調價的右上角選擇個別的EBF艙別(對...按鍵圖示很小很小...),那可能會把航線總占用100%,但其實B與F可能只有98~99%,結果你通通比照100%的經濟艙調價,下個月轉換季,航線的上座率突然跳水了.....
          有時間就選"根據目前的金額",100%上座率的調漲2~3%(但還是建議鎖定1.29,因為突破1.30後,常常一夕崩盤...),然後99、94、84%再依序調降票價. (三代較二代單純許多,票價85%以下,其實是很危險的訊號... 而客貨運線基本就在1.20~1.30票價之間,波動不應該很大)
          2.除了未來的全球飯店大亨之外,三線城市以上全部租一個航額,可以慢速增長城市知名度到20,然後才需要投入資金維持四格以上的投資,知名度才會繼續增長;
          我個人會對短程一線屯20~35航額(直飛中短程飛機的一次需求量),而預定將來可以開設航線的城市就租2航額(或者另外做筆記....); 中遠程中轉城市屯10~20航額;
          這樣只需要點一下螢幕右下角的"機場",排序閒置的航額數量,就能看出哪些城市有什麼用途了(但目前尚未建設機場的城市,還是建議筆記一下... 或者每回合都認真的去找新聞上提到的新建機場或高速發展的城市).
          除非一線城市連第三座機場都即將滿額了,否則短期內沒有要飛的話,不需要屯航額...
          全球一線城市各租50個航額,你會發現費用很驚人... 特別是初期發展階段~~


          IP属地:中国台湾5楼2018-03-04 09:35
          回复
            剛開1天,60年12月,我按ATO2的習慣,90到99上座加價5%,100上座加價10%(很保守了,ATO2時分別是10和20%的),結果大部分航線的上座率齊齊下跌30到50%不等……
            不單是競爭,連壟斷線都是如此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3-05 19:34
            收起回复
              嗯…… 抱歉,我忘了提調價的重點…
              三代不能調到1.4!(頂價)
              事實上,最好到1.3就好,我甚至會鎖定在1.20、1.25、1.29,必要時用顏色來區分(客貨運都相同)。
              三代跟二代的貨運調價模式有點像,有時候+3%、+5%的,突破了天花板,馬上100%佔有就狂瀉20~40%……
              所以三代調價反而單純,即將進入旺季前,我會依照上座率或者顏色航線,統一鎖定票價。
              話說,三代可以個別選取標定的顏色,很讚!
              我甚至可以在旺季結束進入轉換月時,快速選取各種顏色,在統一訂價,想對於二代,現在調整價格反而單純的多。
              晚上睡覺,壟斷就統一1.25~1.29,競爭就1.0~1.25。
              最後,座艙服務也挺單純的,短程線(三千公里以內)可以用一份“好”餐食,搭配下方全選,除了“酒水”跟兩個F艙費用“20k”的,這樣艙服大約83%;
              短程要艙服滿百,就換上一份“最佳”的餐食。
              中程航線就是一份最佳餐食,下方服務項目全滿,航程六七千公里以上,艙服會降到60~80%。
              八九千公里,要滿百艙服就上兩份最佳餐食+所有的服務項目。
              所以… 短程不滿百、短程滿百、中程、遠程,其實座艙服務設定四種即可…
              或許後期破萬公里的大客機,會需要更多份餐食?(二代會供餐三次)


              IP属地:中国台湾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3-05 20:28
              收起回复
                大佬,我怎么买不了c币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3-07 05:36
                收起回复
                  新飞机不飞不但掉寿命,还会增加人事支出(吃软饭呢),替换下来的飞机不飞不会折寿,但依然会增加人事支出(还是因为大后期卖飞机时支出锐减才发现的)
                  远程航线100%满意服务要经济仓82元,超远程100%则是经济仓107元
                  另外对抠门的玩家关于服务,如果不需要100%只想有一点满意度,优先供应多份便宜餐食,这样满意度会超越或持平同价格的贵餐食
                  货运建议只发展到拿完奖励,现在玩到21世纪发现同价位货机性价比被客机完爆,而且后期好用的货机换代速度很慢,动不动就原地踏步十几年,成为公司燃油消耗大头
                  另外建议0氪微氪少氪玩家在hub建修理站优先度比油库高,3的飞机个个喝油狂,后期根本不知道要建多少个油库才能喂饱,还要手动加,单个油库太小算下来即使是危机也省不了多少,同样6c不需要操作的维修站性价比好太多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8-03-09 10:51
                  回复
                    买了第二机场,不升级会被收回嘛?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8-03-10 02:48
                    回复
                      3代货运略坑,第一把玩3就是货运开局,结果导致初期发展不够,货运一没客运赚钱,二没法租飞机,难以快速扩张发展。65年左右开始转型主力发展客运,一直到80年代才终于排上第一。


                      IP属地:河南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8-03-24 23:56
                      回复
                        更新一下:
                        【1】間距和服務
                        我一開始的時候,間距都是默認間距,配服務在50-70水平;後來又試過最小間距,配100的服務水平,沒有感覺出什麼差異來,確實感覺最小間距配100的服務性價比高,但是又不明白,如果最小間距配70左右的服務,壟斷航線也沒啥吧。現在的飛機滿意度比較高,787和380的最小間距也是超100,所以沒法嘗試,有沒有前期嘗試過的吧友……
                        A:三代的客流量較二代高很多,且城市雙數值以及城市知名度的影響較大,似乎機體滿意度加上知名度、公司服務水平對航線上座率的影響大於座艙服務(餐飲);
                        以104、732等小客機飛三千公里以內的"壟斷航線",餐飲給87%與100%,對整體的航線滿意度影響只有3~5%(以母公司知名度60,新航線城市0,服務水平40來說),在這種情況下,城市的指數和加上知名度與服務水平就幾乎決定上座率了,差別在於票價高低(例如:1.25、1.30、1.35);
                        然而三代的餐飲費用暴增(就是航線淨利的左邊點開明細,上面看下來的第一個"燃料費用",其實是翻譯錯誤... 那個就是餐飲費用)
                        用43%、87%、100%的餐飲滿意度測試,確實50%以下會稍微影響上座率,但70%~100%其實對航線沒有明顯的影響,所以三代的壟斷線,特別是中短程航線,其實沒必要給到100%餐飲,除非城市指數略微不足而選用的機型又偏大.
                        =================================================================================
                        【2】油庫和維修站
                        維修站的減免效用明顯比油庫高,後期航線一多感覺油庫根本沒用,我快200個油庫,還用不了兩個回合,一般一回合就用掉56%,得動不動惦記加油……不過油庫前期還是有用的,前期省一點是一點,畢竟一點點也是差距。
                        A:油庫的作用其實在初期會比較明顯,像二代過了70年代開始轉換為中遠程中遠直飛,這些遠程大客機的維修費減免就會開始超過油庫節省的燃油費用了,用AT4開局到1972年,我發現維修減免是油料的"四倍"...這還是有380架104與320架732,以及近兩百架741,一百架IL62M,以及大量的727QF、703F的前提下(毛機與747是很吃油的~~)
                        但是ATO3燃油費用高漲(其實比較符合現實啦...),所以後期大客機+七八百k/mL的油價,油庫的效益就高得多了!
                        所以三代可以考慮大量租用油庫.
                        =================================================================================
                        【3】飛機使用時長
                        我以前的套路是飛機用完整個生命週期再換,一直以為只有到了使用期限飛機的維修費才會高,後來發現似乎不是,只要飛機往下用,維修費就會提升。我這回合把30架壽命還有80個月的747都換掉了,整個維修費就降低非常多,這個讓我不能理解。因為飛機越早出售會損失V值越多,而早點出售又能夠降低維修費,那到底在飛機還有多少壽命的時候出售最合適呢?
                        A:經過測試,三代應該與二代相同,飛機20年內的維修費不變;
                        差別是AT5似乎訂購飛機後,下回合就收取少量維修費,然後再下回合飛機到貨,再增加一點,最後上線飛行後,維修費就固定下來了,直到飛機的20年壽命結束.
                        我猜你是像二代那樣產生錯覺了,因為三代你在兩小時回合內訂購飛機且到貨了,這時候就會計算一次維修費,接著你用新機替換舊機,並且賣掉舊機(或者他下回合剛好壽命終結),那麼你看到的財報其實是同時計算新舊飛機的維修費,再下回合之後舊機處分完畢,財報只顯示一架新機的維修費,所以你會感覺維修費減半了.(你可以回頭對照購機前後的財報,觀察維修費變化; AT5新購機到貨的當月收取的維修費,當然沒有維修站的減免效益)
                        替換飛機的時機,我個人的主要考量是以兩次翻新為基準,再估算新機種的販售時間,如果飛機實在老舊,滿意度過低而需要加大座位間距來"維持上座率",且70年代起每隔10年就能新增一項機艙設施以及新型座椅,艙內設施都新增了,且城市指數與知名度逐年增長,但還是看著上座率持續下降,那我就會考慮換新飛機(甚至是同款飛機,但是新買的)
                        你可以考慮6~7年翻新一次,如果飛了13~15年,正考慮進行第二次翻新,結果上座率也沒有多大的起色,那甚至可以提前換新機,前提是新機能增加的淨利,能在一兩年內賺回賣掉舊機所損失的V值,否則你還不如再花幾個月的淨利去做第二次翻新,然後撐到20年滿.(PS:第二次翻新的費用會比第一次高很多喔~~~)
                        不過三代的城市知名度影響比二代的各大洲知名度高的多,加上城市指數增長,我覺得倒是沒必要過度提前換機.
                        例如741售價30萬k,攤提20年,每年折舊一萬五,如果你賣給商店一架飛了15年的會損失40%,那就是15000*5*0.4=3萬k,如果更換新飛機能提高上座率或售價,你覺得能在一年內賺回這三萬k,那就更換吧!
                        =================================================================================
                        【4】協和的作用
                        我在2代開始就酷愛協和,和大部分三倉飛機不同,協和只要E高就可以,所以我把一些旅遊城市做放射狀搞協和,就賺的很開心,如果這種航線換了三倉飛機,基本要涼。協和最初一條航線的利潤都在1萬2以上,還是相當可觀的,不過隨著飛機變老,連上座率都不能超過80了,利潤基本就5k的水平,翻新並沒有什麼用。
                        A:其實我感覺無論二代三代,協和都不是很好用... 只有E艙,耗油大,淡季、經濟危機、敵對公司來競爭都很吃虧...
                        且城市的商業值假設能提高BF艙各10%的上座率,那大概能提高E艙4~6%的上座率(是的,商業值其實也能提高E艙旅客數!);
                        測試AT5,倫敦指數雙400,飛三百、六百公里的巴黎與法蘭克福(都是雙指數300多),用259座位間距最小的861,竟然還能配超過18B以上(只有倫敦有旅行社與VIP室),這代表美-歐-亞的遠程中轉,在歐洲城市設VIP室提高BF艙7~13%上座率,加上每間旅行社再提高三艙各3~6%,那麼747飛兩段六七千公里以上的航程,BF艙配比超過50%也能輕鬆飛滿,而BF艙比較不會像E艙,淡季旅客少,需要調價來維持上座率.
                        且即使商業值低到100出頭的旅遊城市如夏威夷、佛羅里達、馬爾地夫、札幌、丹帕莎...等等,我也能靠遠航程帶來的BF艙加成,無中生有的冒出一堆商務大佬旅客~~
                        再者,與其用協和直飛六七千公里衝刺,中後期又得找機種來取代他,過程中又有上述五項缺點,也沒有中轉線較直飛多了7~14%的旅客數加成,以他的高售價... 我寧願省錢去買747與10-30.....
                        畢竟你兩架飛機直飛兩條航線,我卻用兩架飛機去中轉,且兩架飛機可以進行EBF艙配比,例如747我固定BF佔45%,然而有美洲、亞洲兩端的商業城或旅遊城,我就用兩種BF艙配比的10-30來疊加、調控;
                        且,萬一被對手競爭了,或者發生經濟危機需要陣痛兩年,那再撤下一架飛機去另外開航線(例如退租741留下10-30,或者保留742撤下10-30去中轉一三、二三線城市)
                        直飛線就比較難精確的調控EBF艙配比,這個差距會在每年將近一半的淡季時間內越發明顯(如果你的對手懂得調配的話...),協和又比一般的直飛還難調控....
                        你會感覺協和後繼無力,一來是飛機舊了滿意度降低,二來是油價逐年攀升,三是你為了提高機體滿意度而加大座位間距造成載客數減少,最後是城市知名度與雙指數增長,三艙機型幾乎得到將近兩倍於協和的加成...畢竟他只有E艙!
                        PS:不只航程能提高BF艙上座率,三間旅行社最高能提升三座一線城市中轉線BF艙15~19%(應該是城市指數越高,加成效果越好!),加上三代的高客流量以及城市知名度的影響,同樣飛行10年以上,三艙機型多半還很堅挺,而協和就無力了~~~
                        三間旅行社+中轉ABC的B城VIP室,就直接提高EBF艙15~29%的上座率了,協和只有E艙受惠....
                        (我實在是... 不推薦協和啦... 頭先幾年帳面好看罷了... 二代我最喜歡去競爭協和航線了)
                        =================================================================================
                        【5】利潤率
                        從八九十年代開始,利潤就一直維持在300萬-400萬左右,後期增加了很多很多的線,但是利潤卻並沒有什麼增加,超過500萬也就是後面批量換380以後的事情,這個遊戲是不是有什麼邊際效益遞減的設置,太奇怪了。
                        A:三代取消了"稅",但是我猜官方想用城市知名度來回收資金(二代多的是錢太多花不完),因為即使你維持城市知名度的投資等級5不變,他還是會每月提高費用...
                        例如母公司倫敦知名度投資設5格,想緩速增長;法蘭克福與巴黎的知名度分別為19、9,兩城市都投資9格滿,結果每個月的投資費用會"持續增加"1600~1800k,將兩城投資降為5格,每月還是增加400~700k,換句話說,三代會因為城市知名度增長,而持續提高同等級的投資費用...
                        城市知名度越高,投資費用增加的幅度就越大...
                        所以一旦決定開設分公司,就儘量發掘他的優質航線,賺錢回來給投資費用吃... 後期爬到八九十了,可以設4~5,免得吃光了利潤(除非你有難以應付的高知名度對手)
                        航線內檢視利潤與支出,裡面沒寫"投資費用",或許你感覺航線都很健康,營利沒有大變化,但是公司整體淨利增長趨緩,可能投資也有影響.
                        且,你又忘了油價逐年增長,而三代的燃料費用比二代高了三倍多... 二代開局的701飛四五千公里要120~140k(油價300k/mL左右),三代卻要三四百k.....
                        (所以航速快兩倍多但是耗油驚人的協和... 還不如一架省油的半速於他,但單次載運量是他四倍以上的747)
                        =================================================================================
                        【6】自動換飛機
                        自動換飛機的功能還是很好用的,但是感覺這翻譯太爛,有點不明白,比如我777-200默認會換787,怎麼樣能夠讓它自主更換380呢?還是不行?
                        A:你是說三代裡,不同飛機製造商的機型可以自動互換? A330自動換了B787,但是B787想換A380卻失敗了?
                        我猜應該是自動換機的判定條件不過關吧?
                        你到設定裡面看,自動換機有新舊機的壽命、航程、座位數量的限制,會不會是380超過了你設定的範圍?
                        其實我玩到後面想偷懶,會慢慢的用上一二十年,每隔一段時間就批量性的去替換老飛機,到90年以後基本上除了新機型之外,否則飛機壽命都是用10年一輪的方式來批量更換,犧牲一點V值,換來的是每天開幾次遊戲的頻率高低,我個人是覺得挺划算的啦~~
                        =================================================================================
                        最後,追加測試了系統提示的"提高員工數量,能加速公司服務水平數值",結果是場慘劇...
                        除了櫃檯與辦事處可以撐到100%負荷之外,唯一的優點只有服務水平數值增長的速度較員工數量1快了那麼一點點...(倍數是1.00047~1.00141,後面應該會因為數值提高而帶動倍數也提高,但是0.05%還是0.14%,相較於其他部門員工增長的薪資,實在得不償失... 還是維持員工數量1就好...)
                        另外,租藉機的租金似乎有誤,741寫租金3899,但實際才收3461; 861寫1679,但實際是1470;
                        不過差距不大,相較於餐飲60%與100%,那個費用差距才驚人...
                        所以三代還是要儘早發展遠程客貨運...
                        且短程一兩千公里以內的航線,能用小飛機就沒必要用大飛機,例如861的座位數是732的1.9倍,然而淨利只有1.5倍,售價又有差距...
                        遠程高速又省油的大客機才是未來趨勢!(747、777、787、330、340、380...等等)
                        即使配100%的餐飲,但旅客數較短程少很多,綜合餐飲、維修、燃油費用,飛遠程賺的比短程多太多了!!
                        另外,早期的862F飛遠程貨運,開到1.30票價,淨利能有3000k以上呢!(反正省了餐飲費用)
                        741飛兩段八千公里的4+4中轉,淨利能到一萬五~一萬六,租來的也就多扣那三千多k的租金...(雖然自購的可以領回折舊費,但租借首付款遠低於整機銷售的成本)


                        IP属地:中国台湾13楼2018-08-19 02:42
                        回复
                          谢谢老伯,对于我这种刚开始玩的菜鸡很有帮助;


                          14楼2019-06-06 17:37
                          收起回复
                            三代,我剛發現,起手買701再租701比起買Tu104租701更好,雖然解任務會慢一點,但純利收益比後者更高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9-06-17 15:16
                            收起回复
                              3代 现在有一个关于竞争航线的困惑还希望帮我解答一下:1、城市建设值 2、航线满意度、3、票价 这三者的比重哪个更为重要; 我玩了有半个月多一点吧,目前的方式是基本偏向于航线满意度较为多,其次城市值,再票价;还请指点一下,确实很多地方还是有些不足; 还有一点, 我感觉741/742等大型客机特别吃满意度,现在垄断餐食也设的100%,如果第一程垄断餐食缩减到70-80%,第二程竞争线100%不变,第一程会跌上座率?或者说要怎么调整性价比更高?


                              16楼2019-06-19 16:3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