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吧吧 关注:31,236贴子:78,609
  • 7回复贴,共1

《金刚经》中的词或词语注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金刚经用汉字表达意义,当然这个意义也就是汉字所表示的那个意义,不会在佛经中发生这个汉字没有包含的意义,我借用网络或者汉语字典来释义。我也只是一个初学者,欢迎有缘人共同探讨与指正。我的共读金刚经群是366835820,欢迎同修共读。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这一段中的词或词语注解:“住”就是停住与止住的意思。停住与止住那些让人体会不到生命美好的事。也可说是安住自己的心,不为所动“降伏”就是制伏与使驯服的意思。我们的心智常外界波动与影响,有些甚至受控制,然后就要制伏与使自己的心驯服,不被外界影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意义是无上正等正觉,包含智慧意思,这个是佛教教义佛法专用词,我参考了网上解释。《金刚经》讲如何取得这个无上正等正觉的心。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一段中的词或词语注解:”菩萨“指修行到了一定程度、地位仅次于佛的人。“无余”就是指没有剩下余留。“涅槃”超脱生死的境界。“灭度”就是指灭烦恼,度苦海,与涅槃义相似。涅槃也有常乐我静意思。“相”就是指物的外观。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这一段中的词或词语注解:“布施”就是指把自己所得无条件无企图的分享给别人。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这一段中的词或词语注解:”身相“指的是身体形象。物质实在的东西都有形象,而比如有些电波是看不见的,也就是有与实在相对的空幻。


IP属地:浙江1楼2018-02-25 19:28回复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IP属地:浙江3楼2018-02-25 19:58
    回复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名阿那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这一段中的词或词语注解:“须陀洹”指声闻乘四圣果之一,断除三界中的见惑,即证此果位。“斯陀含”指:最多只会在天界与人间再往返一次,就能够在此后证得四果,注定完全解脱(永远摆脱六道轮回)。“阿那含”指不再来。“阿罗汉”指远离一切烦恼,破轮回之辐,对恶行已无隐秘。“无诤三昧”指就是住于空理与他无诤之禅定也。“乐阿兰那行者”指既经行静坐,对佛法的理趣,作精深的体行,心无生灭,冥心禅定。


      IP属地:浙江4楼2018-02-25 20:13
      回复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这一段中的词或词语注解:“然灯佛”指一个过去佛的称号。“庄严”指宏伟精妙境界。“清净心”指本真的心。“须弥山”指是一坐很大很高的山的名称。


        IP属地:浙江5楼2018-02-25 20:28
        回复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IP属地:浙江6楼2018-02-26 20:23
          回复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这一段中的词或词语注解:”般若波罗蜜“:般若 这是梵文,我国名为大智慧。因为中国文字难尽其义,所以仍用原文,并且尊重这几个字,所以不译。这个般若,全是说心的妙用。上自佛,下至众生,无不由此而成佛道,了生死,度苦厄。论其性体,是不生不灭的金刚;论其相貌,却是无形无状的实相;论其妙用,乃是不可测知的圆通神妙。这个般若,是人人有分的,佛和众生都是平等的;不过佛是开了般若慧,众生是有而不开,被无明所蒙住了。至于般若两个字,解释却有许多字,当云“通达世间法出世间法,融通无碍,恰到好处,而又不执取诸法的大智慧。”才能尽其义。因为世间法人事等等,都是佛法。佛是觉义,能觉悟世上一切人情世故。尽了人道,才可成佛。总之,入世出世,只是一心,颠倒烦恼,贪嗔痴迷,是六道众生的心;如能空净自在,不固执,便是佛菩萨的心。所以离世法,便没有佛法;离了般若,只有作孽受苦厄的分了。【波罗】 此言彼岸;因为有个度字,所以假定一条生死河,众生在苦恼的此岸,要度过到清净的彼岸,用来比喻,不是真有此岸彼岸。【蜜】 是到的意思,是到了果位了。果位是究竟涅盘,涅盘就是清净。
            ”微尘“极小的物质,比如原子。”三十二相“是根据古印度人的审美观而建立的,最早与转轮王传说一同出现,认为转轮王将具备这三十二种外貌特征。因为佛陀被等同于转轮王,因此也被认为拥有这三十二相。”身命“心灵、精神、肉体。”四句偈“就是说梵文的金刚经全文中,任何一段完整的文就是四句偈。


            IP属地:浙江7楼2018-02-26 20:47
            回复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百千万亿劫“喻无量时间。”逆“是违反的含义。
              ”大乘“译意为车乘,运载之义。谓之 诸大菩萨众 将无量无边众生从从生、老、病、死的苦难中度化到西方极乐世界,故名“大乘”。梵文Mahāyāna(摩诃衍那)的意译。公元一世纪左右逐步形成的佛教派别。在 印度 经历了中观学派、瑜伽行派和密教这三个发展时期。北传 中国 以后,又有所发展。“大乘”强调利他,普度一切众生,提倡以“六度”为主的“菩萨行”,如发大心者所乘的大车,故名“大乘”。
              ”上乘“指最好的意思。”荷担“指担负的意思。


              IP属地:浙江9楼2018-02-26 21:28
              回复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祗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 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值“指遇到,碰上。”义“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果报”指种善得善,种恶得恶,违反宇宙规则就要受罚。


                IP属地:浙江10楼2018-02-26 21: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