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语吧 关注:253贴子:788
  • 3回复贴,共1

人们对于鸟语的理解真是少之又少,但是这种语言的的确确存在。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人们对于鸟语的理解真是少之又少,但是这种语言的的确确存在。各种不同的鸟类的语言类型也不同。
我们首先要知道鸟是靠什么发声。鸟类的发声器官在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科学家称它为[管鸣]。鸣管是一种特化的构造,这里的气管内外壁都变薄而形成鸣膜,两支气管分叉处有鸣骨,上生半月膜。当气流通过鸣管时,鸣膜和半月膜振动发声。人的发音器官主要是喉,而声带则是发音的主要部位。它是两片带状的纤维质薄膜附在喉部的勺状软骨上,由四块肌肉组成的喉肌,各司其职地控制着声带的紧张和松驰以及声门张开的大小。
当气流流经声门时,冲击声带引起震动而发声。如果你把手贴在脖子上喉的部位,发声时,手会感到轻微的震动,这是因为声带在震动。
正常情况下,发音的条件是声带有一定的张力,声带运动正常,声带边缘整齐,声门能闭合。喉部发出的声音是原音,经咽、腭、舌、齿、唇等部位的休整及鼻腔、鼻窦、胸腔等处的共鸣即产生了复杂的语言。
那么人和鸟的发声有什么区别呢?人类的声音更复杂,鸟类的声音能传达的信息更简单,人类也鸟类的发音方式也有一些不同,区别很大。
鸟类是除哺乳动物外唯一具有特定发声器官的脊椎动物。不过,哺乳动物的发声器官在喉头,而鸟类的发声器官是在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科学家称它为鸣管。鸣管是一种特化的构造,这裏的气管内外壁都变薄而形成鸣膜,两支气管分叉处有鸣骨,上生半月膜。当气流通过鸣管时,鸣膜和半月膜振动发声。鸣管外侧著生有鸣肌。鸣肌能调节鸣叫的音调和音量。鸟类在呼气和吸气时都能鸣叫,而哺乳动物只在呼气时才能发声。
自古以来人们对鸟类的研究从未停止过脚步。全世界现存的鸟类已知有9020多种,我国有1400多种。
1868年,赫胥黎提出了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假说。赫胥黎是英国著名的一个生物学家,也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坚定支持者,同时他也是首先提出鸟类起源于恐龙学说的一位学者。
到了1927年,丹麦古生物学家海尔曼在他1927年发表了一本非常经典的著作《鸟类的起源》书中提出,鸟和恐龙虽然十分相似,但恐龙因为已经十分特化,所以鸟类可能不会从恐龙直接起源,而是和恐龙有一种共同的祖先,这就是槽齿类。所谓槽齿类,就是说比恐龙更加原始的一种化石类群,这个类群被认为是产生了恐龙、鸟类、鳄鱼等现代一些主要的脊椎动物大的类群,它出现的时代可能会更早一点,比侏罗纪、白垩纪还要早的三叠纪出现。这种学说从提出来以后,一直盛行了大概有半个世纪。
从1973~1985年,恐龙起源说再次复兴。学者在研究脊椎动物化石的时候,发现有一块被鉴定成翼龙的化石具有羽毛,进而找到了另外一件始祖鸟化石。这种偶然的发现,使学者将鸟类和恐龙的关系连接到了一起。1986年一直到2013年,恐龙起源学说不断盛行,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据支持了这样的一种假说。
来自于中国的带毛的恐龙,如中华龙鸟是第一个身上保存真正的分叉羽毛的恐龙化石。该化石的发现,引起了国际古生物学界很大的轰动,被认为是鸟类起源于恐龙的学说最重要最新的证据。[3]
甚至有学者提出恐龙没有灭绝,我们所见到的现生的鸟类都是恐龙,生活在南美的蜂鸟当然就自然而然成为最小的恐龙。
鸟类的起源是复杂的问题,当更多证据被发现后,或许还有其他的解读(普遍认为,中华龙鸟是鸟类最早的祖先,不过中华龙鸟还不是鸟,仍然属于恐龙的一种)。[1]
鸟类是6500万年前白垩纪物种大灭绝事件中的幸存者,那次事件灭绝了地球上的恐龙,只有部分鸟类的祖先存活了下来。而基于基因组数据的新研究表明,恐龙灭绝后1000万年至1500万年间,鸟类经历了一次“超级物种大爆发”,后来逐渐演化出了1万多种被称为新鸟纲的鸟类,95%的现存鸟类来自这一新鸟纲鸟类。均来自百度百科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2-21 13:20回复
    我看你是胡言乱语!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9-01-09 19:46
    回复
      各种鸟类可以通过在一起生活相互了解各自的语言。(⑅˃◡˂⑅)


      IP属地:湖南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9-02-19 11: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