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胥引吧 关注:232,853贴子:5,375,963
  • 14回复贴,共1

闲聊分析之华胥引小说几个细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几天在贴吧里看了几篇大家写的分析贴,各有道理,所以lz自己心痒,也来自己分析一回....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8-02-20 13:27回复
    【个人分析】首先情节上我想把它分成三个部分————三见。
    一见:六十七年前有史可循的苏誉和叶蓁的“初见”。“在卫国灭亡的那个下午,中间隔着半截生死,百丈高墙”....“甚至来不及看清叶蓁长了如何的模样,尽管他听说她为时已久”....根据原文他们历史上第一次见面是苏誉手执折扇站在城楼下不远处,全程目睹雨中叶蓁跳楼殉国的时候。这时候叶蓁公主长什么样苏誉是没来得及看清的。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8-02-20 13:35
    回复
      二见:君拂小时候【慕言*君富贵】
      女主第一次喜欢上慕言,持续从十四岁到十七岁。这是女主殉国之前的时间。注意此时女主的心境和想法,与后文她死后第三见是发生很大变化的。(后面我会提到)
      君拂后来和君玮的对话中:君玮认为“喜欢一个人不应该有理由有原因”,但君拂却一直认为三年来自己喜欢慕言的原因理由很简单:七天之内连续救自己两次。君拂这里认为“真正的喜欢应该有理由有原因”。可以说,小时候的君拂遇到任何一件事都一定要找出理由,就像小孩子总喜欢问“为什么”一样。
      而此时君拂的喜欢是建立在自己性命之上的,原文:“我对慕言的感情建立在两条性命上......也就是说世界上除了我的命,再不该有东西比它更加纯粹强大。”
      可以说这时君拂最重要的东西是她的性命。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8-02-20 13:47
      收起回复
        三见:叶蓁殉国后【慕言*君拂】【苏誉*君拂】
        生前和死后女主的转变之大是很明显的。参见原文中女主和君玮救下慕言后的对话。君玮问是不是小蓝贪图君拂美色才非要跟着他们,君拂否定他的看法。然后君玮回说“那就没有道理了啊”。此时君拂说出“世间哪有那么多的道理。”的感慨。
        引此分析,生前拥有性命的叶蓁认为喜欢一个人、或说做一件事都应该有理由有原因;但现在已经失去生命的君拂却认为“世间哪有那么多的道理”。
        同理,小时候的叶蓁喜欢慕言是因为两条性命;那现在已经失去最重要性命的君拂对慕言却越陷越深————这种喜欢岂不是已失去原因和理由?很多事物如果非要像小时候问出个为什么来,就会发现这件事本身也失去了意义。
        也如慕言跟随他们上路其实也无道理......所以女主才得出“世间哪有那么多道理”的结论。可见,正因为失去性命,女主的心境已经大不一样了。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8-02-20 14:00
        回复
          所以讲到这里,我拙见认为很多读友一直想问清楚的“慕言怎么爱上君拂?”这个问题也不是问题了。
          只要读出书中女主变化根本的人,相信会赞同用君拂原话来回答————“世间哪有那么多道理”。喜欢就是喜欢,没有理由。
          作者本身也没有说清楚爱从何而来,不是么?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8-02-20 14:04
          回复
            现在我们来聊聊书中细节。


            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8-02-20 14:04
            回复
              现在我们来聊聊书中细节。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8-02-20 14:04
              回复
                首先是女主的名字很耐人寻味。
                作者回答过,慕言喜欢君拂的纯粹,说君拂是世界上对他最真心不加掩饰的人。
                那么来看看女主的名字之一“叶蓁”
                我去搜了搜度娘:“叶蓁”出自《诗经 周南 桃夭》表达了婚姻生活幸福美满、平平淡淡的思想,同时反映了一句话“简单就是好的”。那么“叶蓁”这个名字的用意相信大家也都读懂了吧。
                然后是“君拂”。小说中对君拂的解释已经很详尽了“一生轻若尘埃,一拂即逝”。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8-02-20 14:10
                回复
                  细节二:书中有一部分讲有一个传说“叶蓁十六岁前离宫远住,不能沾染王室之物,不然最终会死于非命。”所以卫国皇帝将叶蓁安排出宫直到十六岁才满心安心地接回来。
                  但是这个地方不知道是我臆想还是真的是作者的一个细节伏笔————在宫外君拂小时候与慕言的初见————慕言不正是陈宫世子苏誉————王室之物不正是他吗?!
                  我看到这里自己细思极恐(原谅我脑洞有点大),或许预言成真,君拂的殉国身亡真的和苏誉没有任何关系吗?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8-02-20 14:16
                  收起回复
                    最后总结一句我看完整本小说的感受。
                    叶蓁一生三个身份,活得都可以用一个词概括:简单。
                    作为君富贵时她爱上慕言的理由简单,只因他救了她两次。
                    作为叶蓁殉国时她理由简单,只因“公主之责理应如此”。
                    作为君拂她也简单纯粹,只因寻找到了自己新的执念留恋于世。她有了这个执念(或许是与慕言长相厮守生生世世),看待事物任何缘由便无所谓了。
                    执念就是执念,没有理由————就像君拂为人谱曲的一首首华胥调,调中人不醒,皆因心魔未解,对求而不得之物的执着不减。
                    君拂死后与慕言的那半生,孰不是一曲真实的“华胥调”;只要他们执念未解,爱恋未绝,这两人的华胥调便用不绝期。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8-02-20 14: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