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吧 关注:2,388贴子:11,182

东晋为何从未向宋朝一样称臣纳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东晋为何没有南宋一样赔款称臣,这个事实历史学家早就注意到了。
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一八晋穆帝永和七年条曰:
东晋君臣虽偏安江左,犹能卓然自立,不与刘、石通使。旧京虽失,旋亦收复。视南宋之称臣称侄,恬不为耻者,相去霄壤矣。讵可以清谈轻之哉!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8-01-28 23:13回复
    这个观点并不是钱大昕首先提出的,袁燮的《絜斋集》和王应麟的《困学纪闻》都赞许东晋焚石勒之币拒绝和谈,考虑到他们都是南宋人,其中都有“自伤其本朝”的因素,所谓“自伤其本朝”就是拿东晋和南宋相比,赞东晋而贬南宋,为南宋的称臣称侄、卑躬屈膝而感怀。
    对北方一众胡族政权,东晋王朝从来只在他们废弃帝号、主动称臣时,可以允许其归附,绝不与之平等通使,承认其对等政治地位,彰显了誓死抗争、绝不屈膝事胡的风骨,更非后世南朝可比。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8-01-28 23:14
    收起回复
      这不仅仅因为东晋有魏晋以来的独特风骨,还因为东晋的武功和兵锋也有一定的实力,可以说是冠绝南朝,此前此后,皆不能及,包括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北伐巅峰期也是在东晋为臣时期以东晋北府兵为班底创造的。
      东晋多则尽占黄河以南之地,少也据有东吴故地不失,虽然各家士族门阀轮流掌权,互相牵制导致北伐投入兵力人力严重不足,但即使每次只有区区几万晋军北进中原,也往往能所向披靡,令胡人破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8-01-28 23:14
      回复
        晋军曾前后五次收复故都洛阳、动辄陈兵黄河,威凌北虏。英杰人才辈出,汉人英雄名将璨如星河。
        如刘琨,利用胡族间矛盾连横合纵,一支孤军扼守河朔,令匈奴汉国开国之君刘渊,有生之年只能龟缩河东一隅,不敢南下进犯。
        如祖逖,数千虎贲渡江北上,收拢众多坞堡,克复河南,令称霸北方的石勒无可奈何,主动请和。
        如李矩,本为地方豪强,起兵保国,以寡击众,连续大败刘聪、石勒等胡族名将,更以“十面埋伏”之策,破胡虏步骑十万,缴获军资无数,令匈奴赵国伪帝刘聪愤恚而死,替被俘的晋怀帝、晋愍帝报却大仇。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8-01-28 23:15
        收起回复
          如桓温,挥师西进,攻灭成汉,收复丢失四十余年的益州;
          北伐关中,四万雄兵临灞上,打得氐族前秦政权坚壁清野、苦苦支撑、元气大伤,几近亡国。太子苻苌阵亡、皇弟苻雄卒于军中、伪帝苻健悲痛呕血,次年亦死。
          又两年,再次挥军北上,大败叛羌酋首、“小孙策”姚襄,收复故都洛阳,虎视关东。
          此后统一北方,几无敌手的氐秦大军,其最精锐的五万精兵由骁将梁成统率,却被刘牢之在洛涧之战率五千北府军打的大败,秦军光阵亡斩首数就高达一万五千。
          此战之后,才有了苻坚在八公山的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终于在淝水主战场,面对谢玄率领的八万北府军,一战即溃,数十万前秦大军折损过半,溃不成军。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8-01-28 23:15
          收起回复
            又过了十余年,又是一位从草根崛起的名将刘裕,率军先灭鲜卑南燕,再灭羌人后秦,并以却月阵全歼北魏军三万精兵,收复山东、河南、关中,连克长安、洛阳两京。
            东晋政权也达到了历史最大版图,据有神州大片疆土,北方所剩一众胡族政权无不丧胆。
            苻坚统一了整个北方,还是至死只敢称“大秦天王”,不敢称“皇帝”。狂妄如石虎,亦是称“大赵天王”十五年,君临除辽东与凉州的整个北方之后,临死前数年方才称帝。
            慕容氏燕国也一直打着“晋朝燕王、大将军”的旗号整整数十年,到夺取河北中原后,方才敢自立为帝。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8-01-28 23:15
            收起回复
              他们这么做,都是对江南劲旅的敬畏,想要和代表当时中国正统的东晋王朝留有交好余地,所以一旦情势不妙,便争相逢迎东晋为天下正朔之所在,向建康天子称臣纳贡,求救请援。
              如淝水之战过去还没几年,慕容垂在关东起兵复国,此前嚣张到要“投鞭断流”、踏平江南的前秦苻氏政权,就乖乖向东晋请降,送出其天王玺印,请求东晋出兵河北,救自己一命了。
              单看一百东晋勇士夺回朝廷正统象征,传国玉玺“和氏璧”的旧事,便足以彰显当时南朝汉人之刚烈: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01-28 23:16
              收起回复
                “和氏璧”从汉献帝传到曹丕,从曹魏传到晋朝,西晋灭亡后,先后落到匈奴前赵、后赵石勒、冉魏冉闵手里。
                冉闵在廉台战败被俘,其子冉智和大将蒋干困守孤城,抵抗燕军。邺城兵多无粮,守军惨到人相食的地步。蒋干遂劝冉智向东晋求援。
                晋将戴施亲率一百勇士潜入邺城后,力劝冉智将传国玺送回了晋朝,自己和部下则舍命相陪。
                一百东晋勇士,跟着蒋干率领的五千魏军出战,迎击围城的三万燕军步骑,寡不敌众,五千一百人总计阵亡四千,晋军差不多尽数战死。
                城中守将因而绝望,马愿、田香开城投降,冉智被俘。戴施为不负信义,带着蒋干用绳索悬垂下城墙,杀开血路,撤回江南。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1-28 23:17
                回复
                  孙权、陆逊、诸葛恪、贺齐等此前东吴政权的明君良将,经过长达近百年的对山越战争,将江南的原住民山越族清剿和同化殆尽。几乎每个稍有名气的东吴将军,传记里都有对山越人的征讨记载。
                  也让秦汉时期尚是被野蛮人重重包围,一个个星罗棋布的汉人聚集区的江南,真正变成了华夏王朝牢不可分的本土,为华夏文明的火种得以延续不熄,留下了一大块肥沃丰饶的生存空间;
                  东晋永嘉南渡后,王导、谢安等名臣长袖善舞,出色统合了南方军政,重新建立和稳固了统治中枢,让北方的胡族政权无懈可击。同时并继续对江南、岭南、福建等地的大力开发,将先进的中原文明传播到南方各地。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8-01-28 23:17
                  回复
                    因此,可以说东吴和东晋以及后来的南朝对南方地区的开发,意义之于中华文明,正如同东罗马帝国与君士坦丁堡之于欧洲文明存续的意义。
                    中华文明与华夏民族能得以在当时整个世界范围的游牧民族大侵袭中得以存留,并经过几百年沉沦后,得以复兴为辉煌的隋唐帝国,正是因为东晋衣冠南渡延续汉统、传承了华夏文明。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8-01-28 23:17
                    回复
                      腿没那么软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1-29 10:23
                      回复
                        汉末三国,尚武精神犹在,倒是动不动欺负异族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8-01-29 17:01
                        收起回复
                          还有就是这些异族英豪加起来估计都不是忽必烈的对手(个人意见)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8-01-29 17:12
                          收起回复
                            那时候庙堂之上人的腿还没挫怂(宋)那么软,整体的国风汉韵还是狠有骨气的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8-02-04 16:3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