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后沉默群吧 关注:275贴子:1,212
  • 5回复贴,共1

全面详解DSD——原理、声音特征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DSD和PCM的一堆疑问解答
一谈到高分辨率的音源,就会想到96kHz/24bit,这是HIRES。

DSD的规格一般是「5.6MHz」、「11.2MHz」,这和PCM的的单位不同,那么「2.8MHz/1bit」的DSD和96kHz/24bit的PCM,到底谁更厉害呢。


IP属地:四川1楼2017-12-26 20:23回复
    ■DSD的1bit到底是什么
    PCM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时候,捕捉声音信号的波和波形,记录在二维平面上的格子里,平面分为2个轴,“声音的高低”和“声音的大小”。高分辨率化表现出来,就是横向和纵向都变得更详细。

    DSD把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时候,捕捉的是空气震动的密集度或者浓淡。声音通过空气传来时,实际上不是这样「~」波浪的形状,而是空气的推拉产生的空气密度的不同,形象的表示出来是这样的「|| | ||| |||| |||」。
    概况的说,DSD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排列on和off(1或者0),根据oh和off切换的密集度记录声音信号”这样的东西。相对于PCM二维的处理,DSD应该算一维处理了。
    DSD高分辨化是怎么样的呢。因为on和off始终只有2个值,所在在于把“极短的时间”更加极限化。这就是2.8MHz<5.6MHz<11.2MHz规格的意义。1秒内有多少次on和off,记录得越精细越密集,越能还原出模拟信号。

    DSD的原理很难准确把握,所以上面的解释,目的是为了你能够形象的理解。


    IP属地:四川3楼2017-12-26 20:25
    回复
      ■DSD为什么资源少
      根据数字记录的原理不同,PCM和DSD应该都有各自的优缺点。但现状是大部分资源都是PCM的,导致这个现象的很大的原因之一,就是可编辑性,这是PCM优点,也是DSD的缺点。
      现代音乐录音完后并没有完成整个制作,之后还有很多编辑的推敲,风格和手法的加工,也就是说,编辑对于现代音乐来说很重要。
      DSD的可编辑性很低,连“复制粘贴”都很困难,从前面讲的记录原理来看,DSD是不适合编辑的,这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的难题。
      所以导致了DSD的资源很少的原因,就是DSD和现代音乐制作“合不来”。
      ■DSD活跃的场景
      DSD和PCM相比,有它独特的音调风格,比如模拟感、质感、空气感,音乐制作和这些“~感”有着联系,当音乐家、工程师需要这些“~感”的时候,就到了DSD出场的时候了。
      虽然这么说,但是还是因为很难编辑,导致使用场合很有限,只有不太需要编辑的情况下,DSD才能用上,现在举点例子。
      ▼一次性同时录音
      乐队所有乐部所有乐器同时开始演奏,录音从开始到结束一次性录完,制作基本算完成,之后不需要编辑,这样的场合,用DSD录音没问题。
      ▼母盘转录
      先通过PCM高分辨率录制,编辑制作好后,转模拟播放出来,再用DSD录制。
      ▼DSD录音,PCM编辑
      先DSD录音,获得DSD的“~感”,然后DSD转PCM编辑。
      DSD出场的几种情况简单介绍了,其实DSD和模拟盘使用场面是重叠的。DSD和模拟盘对部分音乐家和工程师来说很有魅力,“虽然不能编辑,很不方便,但是我就是想要那个感觉……”。


      IP属地:四川4楼2017-12-26 20:25
      回复
        ■DSD的USB传输~DoP~
        对于制作音乐的人们,DSD的缺点是不可编辑性,不过对于播放的人们来说,DSD也有缺点,就是播放环境(再生环境)。
        首先,PC和USB-DAC组成的系统,DSD数据如何传输到USB-DAC,这是个问题。因为USB传输是基于PCM规格传输而设计的,并不对应DSD数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想出来办法是「DoP(DSD Audio over PCM Frames)」,把DSD数据伪造成PCM数据传出来,传出的同时打上标记“我是假装成PCM的DSD哦”。支持DoP的USB-DAC看到这个标志后,“哦,你看起来是PCM,其实是DSD啊”,然后作为DSD验收,并播放出来。
        这个办法有些强硬,最初不稳定,是有底噪的,随着不断发展,现在的产品,稳定性越来越高了。现在DoP已经成为DSD传输的标准规格了,只要PC软件和USB-DAC都同时支持DoP,就能实现DSD传输。
        其他方法,还有ASIO 2.1,只是不支持MAC,所以没法成为标准规格。
        DoP虽然是标准规格,但是各个公司有自己的安定性优化,这个是有差异的。


        IP属地:四川5楼2017-12-26 20:25
        回复
          ■Native播放和PCM转换播放
          前面说了传输问题,便携播放器不需要传输,但是也有需要关注的要素。
          ●Native播放
          DSD音源直接作为DSD解码并播放出来,支持这个模式的播放器很少,例如p90sd支持。

          ●PCM转换播放
          DSD音源转换成PCM,然后按照PCM解码并播放出来,现在大多数播放器都是这个模式,例如AK120II、AK100II、sony ZX2、先锋300r。

          单纯的讲,Native播放是最好的,PCM转换播放会让DSD的味道变得淡薄,很多人会问,“转换成PCM有意义吗,要的就是DSD那个味道”,VGP大佬回答:“有意义,淡薄的意义,和之前讲述的音乐制作是一个道理。”
          ●DSD录音然后PCM编辑
          音乐制作模式里,有一个就是,DSD录音后获得了DSD的味道,然后转换为PCM编辑,经过一次DSD染色后,转换成PCM,DSD的染色应该还留得有,这样比较方便,而且DSD的味道也能体验得到。
          ●反过来,PCM转换成DSD(1bit)
          在DAC中,有少部分会把PCM转换成DSD后再解码播放,比起获得DSD的味道,更多的是因为,DSD数据可以更高效更精确的处理。这类产品很少,倾向也不好说,VGP大佬推荐了2个他听过觉得好的机器,Roland「Mobile UA」和Sony「HAP-Z1ES」

          HAP-Z1ES搭载得有一个引擎,可以把所有音源转换成DSD 5.6 MHz


          IP属地:四川6楼2017-12-26 20:26
          回复
            你这根本不叫详解,最重要的问题没说清楚,DSD中的0,1代表什么?


            IP属地:辽宁8楼2020-10-28 17: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