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雪将至吧 关注:3,280贴子:95,258

我想谈谈自己理解的暴雪将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其实影片的开头就交待了余国伟的形象,一个想要帮助警察破案却不被看重的工厂保安科的科长,是那个时代的一个努力证明自己,寻找存在感的小人物。
劳模表彰大会后,余国伟和朋友在一起喝酒,有人鼓励他上调,他回答:“很多事情是有定数的,别惦记不该惦记的。”但接下来余国伟一次又一次的行动证明,他试图想要立功,试图进入事业编,并且为之奋斗。这是一个根正苗红的社会主义中年人,被时代教育成无私奉献,为光荣而战的斗士。
背景是1997年,国家政策变了又变,社会动荡,工厂被关闭,很多人急着另谋出路,而对于余国伟来说,最好的出路便是进入公安局。最有效的捷径摆在眼前——侦破这一起残忍的凶杀案。
在张队无声地鼓励下,余国伟开始接触案情并试图寻找真相。而就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很多让他措手不及的事。寻找真相的过程变成了犯罪心理累积的过程。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11-20 02:24回复
    余国伟带着徒弟在案发现场找到了一串钥匙,正常人想到的肯定是把钥匙交给警察,但他没有,他迫切地想要立功。
    于是余国伟选择粘贴告示这一方式来诱出凶手,他成功了。可是在追捕凶手的过程中,徒弟误触电线从高处摔下,这是导致徒弟死亡的主要因素。而余国伟忙于追捕凶手,延误了抢救徒弟的最佳时机。这一段徒弟死了,凶手没抓到。余国伟背负了一条人命,以及得到了一只凶手的鞋子。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11-20 02:24
    收起回复
      其实故事进展到这里,如果余国伟只是想要立功,只要把钥匙和鞋子作为证据上交给公安局就好。可余国伟没有。他偏执地想要依靠自己的力量破案立功,头等功。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11-20 02:24
      回复
        徒弟死后,余国伟又来到那个工厂,仔细地扫描下班的工人,试图找出那天与他搏斗的凶手。此时余国伟的眼神里,充满的不再是一定要找出凶手的坚定,而是仇恨。人背负不了的东西,总是需要寻找另一个载体。
        人都走光了,可余国伟还没找到凶手。不死心的他进入工厂,看着这个徒弟生命逐渐消失殆尽的地方,此时他的仇恨被懊悔、内疚和自责盖过。冷静下来之后,余国伟把所有的一切归咎于凶手,徒弟的死让他想要找出凶手的心变得决绝。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11-20 02:25
        回复
          为了复仇,余国伟找到了妓女燕子,特地给燕子买了发廊,对她千般好。目的只是想要以燕子为诱饵捉住凶手。发廊的位置是经过他精心思虑的——三厂的交叉口,这样一来,凶手盯上燕子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11-20 02:25
          回复(6)
            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宋军出现了。一个有着猥琐女人前科的游民,两次出现在燕子的理发店里。余国伟把这理解为犯罪前的踩点。
            兴许是徒弟的死给了余国伟太多的精神压力,他忍不住了,冲进饭馆里与正在吃饺子的宋军面对面。其实此时的余国伟精神已经不正常了。余国伟没有给宋军任何辩解的机会,一口咬定宋军就是与他搏斗的凶手。战战兢兢的宋军被逼着穿上了凶手的一只鞋子,一只41号的胶鞋,这使得他更加坚信了自己的想法。可宋军的回答是: “41号的鞋子很多人都能穿上。”这一句话,让原本坚定的余国伟又开始摇摆。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11-20 02:25
            回复
              于是余国伟回到了灯光球场,拿着宋军的照片去找曾经遇到的舞女。因为那个舞女告诉过他,凶杀案之前有一个男人经常会站在黑黢黢的角落里,如果再见到,她一定能认出那个男人。可是当余国伟出示宋军照片的时候,舞女回报的是不可思议的笑,她笑他的天真。随口互掐的故事竟然会被当真。此时的余国伟,一腔孤勇付之一炬,他的心理已经开始崩溃。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11-20 02:26
              回复
                压死余国伟心理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燕子的死亡。这是一个曾经有自杀倾向的妓女(手上的疤就可以看出来)。她生活在黑暗里,余国伟为她带来了光。起初余国伟不碰她,她以为是余国伟难以接受她的过去,后来发现余国伟只是拿她做诱饵。余国伟的这一举动,直接将她推入万劫不复的地狱。所以在桥上,当着余国伟的面,她跳轨了。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11-20 02:26
                回复
                  这个时候的余国伟,身上背负了两条人命。他疯了。
                  余国伟不管不顾地把宋军带到凶杀案发生的地方,拿着电棒和刀,一下紧接着一下,一拳紧接着一拳,直到宋军血肉模糊。在被打的过程中,宋军几乎没有辩解的机会,更没有还手的力量。这个无辜的人承受这一切莫名的伤害,只因面前的人认定他是凶手,认定是他害死了另外两个人。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11-20 02:27
                  回复
                    影片到这里,已经完整地交代了一例犯罪的起因,经过,高潮,结尾。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7-11-20 02:27
                    回复
                      其实徒弟在临死前招出大家合伙偷运物资却没告诉余国伟的时候,这里就充分表明了余国伟其实和当时的群体格格不入。一个和社会格格不入的人,是非常容易陷入偏执的境地的。余国伟坚信自己是对的,非常坚信。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11-20 02:27
                      收起回复
                        2008年,余国伟出狱了。他找到了垂垂老矣的张队,得到了他一直想要得到的凶手的信息——其实凶手早已死在了被他追逐那天的意外车祸中。这是本片的另一个小高潮。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张队在后来跟踪观察过余国伟。因为他与凶手的意外死亡有关。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11-20 02:28
                        收起回复
                          余国伟回到了曾经工作的工厂,望着那个自己曾经获得“劳动模范”的舞台。这里呼应了影片最初他说的话:“人喜欢回到他得意的地方。”可是接下来喂狗的老大爷却告诉他,1997年的人没心思评劳模。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11-20 02:28
                          收起回复
                            余国伟一直引以为傲的荣耀,是别人丢给他的。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11-20 02:28
                            回复
                              影片的最后,是2008年的雪灾。没有交待余国伟去哪了,是否还活着。
                              他姓余,“多余的余”。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11-20 02: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