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净土宗吧 关注:817贴子:3,870
  • 6回复贴,共1

转:净宗易学 极乐易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现在学净土宗的往往把往生看作是死后的事,完全失去了佛陀时代那种只争朝夕的精神,把好端端一个净土宗几乎搞成了等死宗,佛陀时代是这样吗?佛陀一再告诫佛子要精进,要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精进求证。净土法门更是如此。然而有人竟然把经典上说的“六根崩坏”理解为死了,认为佛菩萨意在告诉我们死后往生,以此作为等死的理由。是这样吗?
为什么要六根崩坏而后往生呢?我们平常的人只能通过肉体的各种器官感知和接受信息,长期这样,形成习惯,就再也放不下肉体了,这就像一个人,经常喜欢用两根长长的纸筒看世界,因此只能看到很有限的外面世界,只要放下纸筒就好了。我们的肉体就像纸筒,有种种局限,其实极乐世界就在你的面前,只要你放下这个肉体你立刻就能看到极乐世界。怎么放下?诸佛菩萨早就告诉我们要“六根崩坏”。我们在静坐的时候有一种身空的状态,这时候整个身体的感觉都没有了,当然一切感官都失去了作用,这就是六根崩坏。到了这个时候,因为没有肉体的限制,你将能看到、能听到许多东西,当然你同样立刻能看到极乐世界。等你看到了,你就会发现极乐世界其实比你想象的还要美好的多。比如说极乐世界的地,广阔无垠,像玻璃一样平,让你立刻产生定力。地的黄金色也不是你想象的黄亮,因为你此时意根还没断,所以极乐世界的黄金地是一种适意的柔软的嫩黄色,能让你立刻产生柔软心,我们知道柔软心是大悲心的一个特点,从这里可以看出,极乐世界的每一个情景都是引导你证入大悲心如来藏的。证得身空很难吗?不难!只要你精进努力,只要一两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就可以做到。
这里需要明确的是,此时你仅仅只是伏下意根,还没有证入如来藏,因此,你只能看到极乐世界,还不能见到弥陀,因为诸佛的圆满报身是给那些开悟后的初地以上的人看的。因此,有的人说:但得见弥陀,不愁不开悟。这是错误的,应该是先开悟而后才能见诸佛报身。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大德高僧是没开悟就见到诸佛报身的。因此,你想要见到弥陀,就按佛陀教我们的方法,观心,很快就会证入如来藏,弥陀就在那里等着你,他会很慈悲的向你莞尔一笑,你也会发现弥陀是那样精神矍铄,是那样充满智慧,人世间没有任何一个男人能和他相比。见到弥陀你立刻就会产生很深的定力,实在不可思议。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净土宗是多么容易,何其殊胜!可惜后人竟然曲解诸佛悲心,把好端端的净 土宗搞成了等死宗,活着都没有决定性,死了就一定有把握吗?只能说有这种可能吧。因为佛经告诉我们,人死的时候就像乌龟脱壳,痛苦万分,不要说这样,就暂时假设你走在路上,突然间一条恶狗狠狠地咬你,你是顾着打狗还是若无其事的一心不乱的念佛求生?死后比这更恐怖,除非你福报极大,死后就像在美景中旅游,但那时候你恐怕又顾着留恋美景而忘了念佛往生,看一下今天学佛人见了美景时那种大呼小叫的情况就知道了。
学佛人尤其是年轻佛子,要精进努力,一定要活着就能到极乐世界去旅游,去向弥陀当面请教。用我们的精进努力去实修实证,恢复净土宗的伟大和辉煌!——清凉月思维本体学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11-06 09:24回复
    经常听我们净宗佛子诉苦说净念相继一心不乱很难做到,原因在哪里?我们知道,弥陀就是慈悲的意思,佛陀让我们念弥陀就是告诉我们要培养大悲心。佛陀看到末法时期的人们悲心不切,因此首先要培养大悲心,而大悲心是一切禅定之母,大悲心自带定,因此你念弥陀修的其实是大悲定。许多人不了解这个道理,嘴里念弥陀心里一点也不慈悲,不柔软,念佛号好像在撵贼,这正是口念弥陀心散乱,心口不相应,喊破喉咙也枉然。我和南阳一些佛子在座谈中,有一个佛子说:刚打了一个佛七,喊得我耳朵嗡嗡响,总算结束了,可要好好歇一下。你看他那如释重负的样子,真让人寒心。
    我们既然知道弥陀是慈悲的意思,就应该明白净土宗其实是对大乘根基的人说的,是单刀直入进入如来藏的。因此,一个人如果有很深的悲心,是很容易心口相应,因而也就很容易证得净念相继一心不乱。我们今天的人怎麽样呢?现代生活节奏很快,再加上道德观念远远比不上佛陀时代,到处都是表扬与自我表扬,不要说大悲心,就连谦虚心都没有了,还是大乘根基吗?既然不是,就老老实实地承认,然后老老实实地按照佛陀教我们的方法进行。佛陀是怎样教我们的呢?
    我们知道根基差的人心易散乱,因此要首先让心静下来。我们在以前的几篇文章中专门论述过,要想真正静下来,必须首先证到身空,身空后再念佛就很容易做到净念相继一心不乱。
    怎样快速证到身空呢?当然仍然要严格按照佛陀教给我们的方法进行。佛陀教给我们的方法太多了,究竟哪一种方法最快呢?根据马哈西亚多等大师以及我们的实证经验来看,最快捷最有效的就是身随观。具体操作如下:
    现在你坐下来,刚开始的时候你会感到腰酸腿困,手足麻木等等,各种不适感觉纷纷而来。你就选择一个最明显最痛苦的感觉作为观察点,比如手麻,你静静地客观地观着这种麻,不要干扰它,更不要对抗它,也不要转移注意力,要专心致志地看着它,你会发现手慢慢地由麻变胀,并且开始发热,你只需静静地客观地用柔软心专心地观着这些感觉的变化,随着时间的延长,你会发现逐渐没有了手的感觉。然后你再选择其他最明显的感觉,还是这样客观地静静地看着它。就这样,大约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你就会证到身空,接下来你用柔软心念佛,很快你就能证到净念相继一心不乱。许多人渴望见到弥陀佛,那你就在身空后 以心观心,很快你就会证入如来藏,亲见弥陀。有的人说,你观心不念佛号能见到弥陀吗?我们要知道,诸佛的他心通是建立在无相的基础上的,远远胜过那些建立在有相基础上的他心通,因此,弥陀佛不是耳朵不好使,需要你大声喊才能把他喊来,只要你发愿往生极乐净土,心里有这一愿,一切就全解决了。
    我们特制作下面这张图表,希望新佛子能够更好地从总体上把握佛陀言教的理论体系,从而尽快上路,早日成功,印证佛法的伟大。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11-06 09:26
    回复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11-06 09:27
      回复
        最近看到一位法师写的《悟道路上的十种歧途》,写得很不错,我把它转到空间里。从文中我们会看出一个什么问题呢?这个问题就是:这十种歧途都是因为练禅定出的错。我们在《佛学纲要》中曾指出:佛陀教给我们两个解脱法门,一个是观心,另一个是禅定。佛陀重点讲的是观心,而禅定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禅定因为有可能出现许多问题,因此往往需要明师经常在旁边指导,没有明师的指导最好不要随便尝试。而观心就不一样了。
        观心,观什么心?当然是我们的真心。我们的真心就是佛心,佛心是什么呢?《观无量寿经》告诉我们:佛心者,大慈悲是。这就要求我们要常住大悲心。我们净土宗念阿弥陀佛,阿是不生义,弥陀是慈悲的意思,合起来讲的就是我们的真心、佛心,因此,净土宗就是要我们常住真心,常住大悲心。我们知道,佛法就是相应法,只要与真心相应,就一定能回归我们的本来面目。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净土宗其实并不是有的人理解的那样,好像是一个并不怎么高明的法门,恰恰相反,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净土宗是直指佛心,是指引我们直接进入如来藏的捷径。通过和上面禅定中的一些问题相比,你可以看出净土宗有以下值得一说的地方:
        1、 净土宗从大悲心入手,而大悲心是一切禅定之母,因此,净土宗能很好的培养人们的定力。
        2、 我们在救助那些危难中的人们时往往有一种深深的大悲心,这就是说,你能够一方面住于大悲心,一方面可以同时做事,因此,净土宗的这种定力是很活泼的。其他的禅定就很呆板了,比如你不可能一边观呼吸一边去救助别人。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定力很深却看上去很呆板,因为他心里只有那个所缘,别的就顾不上了,要不然他会散乱的。你看,只有禅定没有慧,就像傻瓜一样,下一世会堕入**道的。
        3、 禅定是与外道同共的法门,因此即使你禅定练得再好,如果不依佛言,仍是外道。净土宗就不一样了。净土宗以大悲心为根本,大悲心就是佛心,因此净土宗一上来就与诸佛同一鼻孔出气。
        4、 禅定因为在路途中会出现许多境界,学者往往会被这些境界拉走,因此,学习禅定必须要有过来人在一边指导,要不然错了还以为很正确。净土宗就不一样了,直接建立在大悲心上,因而即使出现境界,他也因为以大悲心为根本,对外景也是以大悲心观之,立足点在 大悲心上,同时,因为大悲心的缘故使他能很容易就证到能所双亡,在能所双亡的情况下,外景就是他的真心,当然不会被拉走了。因此,净土宗完全可以放心自学,绝不会有危险,这一点正适合居士。
        5、 禅定因为悲心不够,因此往往会落入偏空,他自以为证到了一片清明境界就是开悟,其实根本不是。而净土宗因为以大悲心为根本,能使他很容易发起无我心,因而很容易证入如来藏,做到真正开悟,既安全又快捷。
        6、 禅定不能断分别执着,因而能够自然退失,容易被破坏。而净土宗的大悲心就不是这样了。
        正是因为净土宗有这些很不一般的特点,因此,历来开悟的大师都是极其重视净土宗的。但今天许多居士在学习净土宗的过程中却有一些不很正确的现象:
        1、 把佛号当做石头念,心里生不起大悲心,心口不一。
        2、 有的人一边做事一边口里念念有词,不知道你只要是在用大悲心做事,就是在念佛,没必要多此一举。弥陀佛又不是耳朵不好使,诸佛之所以护念我们,完全是因为心心相感,要不然你念观世音让她保佑你赌博大赢,看她会保佑你吗?因此不要以为只有口里念佛才是念佛。只要时时住于大悲心那就是在念佛。
        3、 有的净土宗人往往自轻自贱,认为自己根基不好。什么叫根基?我们学佛的根是什么?我们学佛的根当然是大悲心了,因为大悲心就是佛心,就是真心,就是如来藏。因此,判断一个人学佛的根基好不好,是看他的悲心如何,不是看他有多么聪明。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能放下物质的利诱来学佛,当然是上根人了,因此要敢于承当自己就是上根学佛。学佛是大丈夫的事业,要敢作敢当。
        4、 有的人在观心的时候把大悲心抛一边,为了观心而观心,一门心思在观念头放念头。没有立足于大悲心,没有用大悲心观念头,这不是在观心而是在观念头,因而往往很难开悟。
        5、 有的净土宗学人认为学佛要装死人,要向石头学习,对一切不管不问漠不关心。佛陀是这样吗?观音菩萨是这样吗?我们要时时刻刻注意培养自己的大悲心,尤其是遇到不很乐见的境界,更要培养大悲心,不要见到恶人就反感,没有任何一个母亲讨厌自己的孩子,菩萨更是如此,菩萨那种深深的大悲心对我们的爱甚至超越了父母的爱。因此不要天天眼向外看,学佛学成了挑毛病,要天天向大悲心上会,这才是天天在学佛,在念佛,在观心。开悟的人要在红尘中练习保任功夫,怎么练?就是用大悲心待人接物,慢慢磨掉自己以前那种人我的分别对待习气。
        6、 有的人看似很用功,终日把佛号挂在嘴上,但就是不往大悲心上会,把念佛搞成了念佛禅,用佛号当作所缘来练禅定了。佛陀在经典上说“如入禅定”,而不说就是禅定,这是很有深意的。观心念佛是净土宗的行持,而念佛禅则是在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11-06 09:28
        回复
          观心念佛是净土宗的行持,而念佛禅则是在练禅定,难怪有的人在练念佛禅时见到佛,就问“你是弥陀佛吗?如果你是,那你就摸摸我的头。”还要对佛验明正身呢。这很显然已经堕入想阴而走火入魔了,因为真正的见佛是当下如如,绝无一丝疑惑之心,就像见到亲妈一样,哪有见到自己的妈妈还要问:“你是我妈吗?如果你是,你就摸摸我的头。” 因此不要在不知不觉中把净土宗的观心念佛搞走样了,最后出问题了还要谤佛。
          这些就是今天净土宗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如果能够克服这些问题,老老实实按照佛陀教我们的念佛法门念佛观心,一定能够很快就证果的。
          总体来说,净土宗较之于其他禅定法门,容易学,没危险,适合居士学佛的需求。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11-06 09:30
          回复
            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11-07 12:23
            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9-09-14 13: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