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699,389贴子:9,559,853
  • 4回复贴,共1

伤寒论之大承气汤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214条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矢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矢气,勿更与之。明日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伤寒杂病论这个阳明病第214条,胡希恕老先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注解的时候,说是脉滑是没有内结实,故用小承气汤,刘渡舟也是这么注解的,说是脉症不符,脉象没有结实,所以用小承气汤,恐有内虚之症。
而到了八十年代,胡希恕老先生再讲到这里时候就跳过去了,他说这段错误的。因为谵语发潮热就是实症,脉滑而急也是实症,完完全全的大承气汤症无疑。
主要的问题就处在一个脉滑上,滑脉应该是没结实的脉,但是滑而疾,不应该就是胃里虚吧?直接用大承气汤有何不可呢?难道非要用小承气汤探路?不是有注家认为,脉滑在胃,脉弦在小肠,脉实在大肠吗?
胡老认为各个条目已经很清楚这个脉症是相合的,是标准的大承气汤症。
各位医友,此处怎么解?你们怎么看?望不吝赐教。


1楼2017-11-05 15:42回复
    这个问题仅仅通过语言交流,是不可能得到解决的,必须依靠临证求证答案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9-04-14 20:41
    回复
      戊为阳,己为阴,明日是第二日,己日也,属于脾阴,当下而不下,反微涩。当如何治???答案尽在伤寒论中。六经,1、2日,2、3日,3、4日,4、5日,5、6日,6、7日。或阴或阳,尽在伤寒论中,为何熟视无睹。


      IP属地:山东3楼2019-04-14 21:15
      回复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IP属地:山东4楼2019-04-14 21:17
        回复
          现在的中医丢掉了辨证论治这个灵魂,只有灭亡。


          IP属地:山东5楼2019-04-14 21: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