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吧 关注:28,355贴子:536,024
  • 7回复贴,共1

嗟(jia,关中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嗟(jia,关中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10-23 09:16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10-23 09:17
    回复
      嗟来之食的故事:
      齐国发生了严重的饥荒。黔敖做好饭汤等食物摆在大路边,等待把食物给饥饿的人来吃。有一个饥肠辘辘的人用衣袖遮住脸,拖着鞋子,昏昏沉沉地走了过来,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对他吆说:“嗟(jia)!吃吧!”那人瞪大他的眼睛盯着黔敖,说:“我就是因为不吃侮辱我的尊严的食物,才饿成这个样子的”。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恐怕不用这样吧!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仍然可以去吃。”
      关中方言中“嗟”,发“jia”音,就是给的意思;“嗟”、“给”两个字常常组成同意复合词。如:①嗟给,这是你娃的耍货(玩具)。②嗟,这是你要的工具。“给”是中性词,“嗟”却常常含有不情愿、厌烦的语气,所以,“嗟来之食”有一点傲慢或轻视在里面。
      嫁——女子成家为嫁。关中方言中“嫁”常说成“给”。如:①你女子给人了没?②大女子给了个好下家(好人家)。嫁,就是父母给出自己的女儿。
      你看,嫁、嗟,都是“给”的意思,同音同义。
      嗟(jia)——本来是个叹词,和阿、呀、噢、哟、吗、吔相似。在长期的原始劳动中,人们在拿起交给时口中会发出“嗟”音用于提示对方接收,从而衍生出了“给”的意思,即拿出,给出。
      “拿起、给出”后的结果就是使对方物品“增加”,便又生出“加”字。
      语言诞生期,人类还处于蛮荒时代,物质奇缺,凡事总是“多多益善”,所以“添加”当然是好事——“加”就等于“佳、嘉”。
      影视剧中常有这样的镜头:士兵们把长枪枪尖相对架起来,在一边围住烤火,不时给火堆上添加柴禾。
      关中方言中,把给灶火中“添柴”叫“架柴”。“架柴”是个有技巧性的活,柴禾架上去的次序、密度和风势关系掌握不好,火势难旺,甚至灭火了。所以,架有搭建、构建的含义。
      “架”——用木料添加、搭建。如:士兵们把长枪架成锥状,休息了。远古的人们最早用木料搭建的是什么呢?
      有巢氏也称大巢氏,距今约5千至8千年前,中国远古传说中发明居所的英雄。《韩非子·五蠧》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众,人民不胜**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类人猿生活在森林中,大自然的变迁,使他们走出森林进入崇山峻岭,进化成猿人,穴居在野外自然形成的山洞中。他们在日常劳动中,学会了修建居所,从而他们括大了活动范围,可以自由出入平原。有巢氏正是这一时期代表人物,他教民众在树上构木为巢,以避野兽,从此人民才由穴居到巢居,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大划时代进步,有巢氏被尊称为“巢皇”。有巢氏作为率领原始人走出洞穴,构木为巢的“中华第一人文圣祖”,被列为百帝之首。
      关中话把巢叫“窝”。
      “巢”,后来演化成“屋”和“家”两种样式。地势较高,比较干燥的地方发展出建在地上的土木结构的居所叫“屋”,发音几乎是沿用“窝”的。地势较低,相对潮湿的地方,发展为纯木架构的“干栏式”房子,上层住人,地面一层养牲畜。干栏式房子,人住在上层的木架子上,所以这种居所叫“家(架)”。“家”字由上面的“房子(宀)”和下面的“猪(豕)”构成,反映的正是古时人们的居住情况。“家”、“屋”在当时是普遍并存的,随着气候变化,南北方的干湿分化,北方多“屋”,南方多“家”。现在的南方农村,上人下畜的“家”逐渐被平房楼房取代了。
      关中人口语中只说“屋”,不说“家”。如:“我屋三口人”,“老屋(父母居住的祖屋)要盖新方了”。专家说英语、汉语可能有共同的原始语言源头。英语中home的发音是不是近似于关中话中的“屋(wong)”呢?
      汉字“窝”,既有洞穴的含义,又有鸟巢的意思;可见“窝——屋”的叫法是由“穴居人”时期沿袭下来的。
      “稼”——指农作物,再引申为干农活。农作物一般种植于“家”的周围,也就称为“庄稼”了。“庄稼”中“庄”,指祖墓、守墓人的家园,和“稼”一样,代指家园附近的农作物。
      木料在构架“巢”、“屋”或“家”时必有“夹在中间”的概念应用,有“夹角”的应用;“巢、屋、家”,局限于工具和生产力水平既不可能造得宽大,也不可能每人拥有,只能是多人共用一间,睡卧时必然“夹得很(关中话,拥挤)”。甲骨文“夹”字为三人挤在一起的象形。关中话中把拥挤说成“挤夹”。这便是“夹”。
      “颊”——“夹”字的形象是,中间一个“大(正面人形)”,被两边两个小“人”夹着;“页”字甲骨文象形脸面;二字相并,会意脸的两边部分。
      关中大人常这样数说差劲的孩子:“我把你给啥价板儿上搁呀!”,“价板”就是“架板”——货架(货架上的商品按不同价位分层摆放),是说“没出息的娃,把你放在啥地方用呀?”
      远古的人们买卖物品时,大致和现在的地摊一样,把自己生产的剩余产品,挂在立架上或摆放在平架板上,让顾客看货、商量价格。剩余产品上了“架”才有了“价”。
      “架” 上的货品如果以次充好,不是本来的质量,则为“假”。“假”,是借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10-23 09:21
      回复
        我补的四楼呢?唉!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10-23 10:42
        回复
          jiē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10-29 09: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