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吧 关注:41,469贴子:555,710
  • 0回复贴,共1

易老师创作的话剧《模范监狱》观后感(转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创作者:北京易粉 包子。
我认为话剧,是少有的较为干净纯粹的艺术形式,而易老师的作品,又给这门艺术带来了新的高度。这场话剧确实会给人的心灵来一次电击。明显,易老师想表达的东西很多,明显,表达的很好。
犯人来自五湖四海各种职业,想必代表的就是社会上的人,布景虽是为展现立体感,但是“耻”字最大,这也是本场话剧的中心了吧,人如何评判自己的行为,标准是法律而底线则是“知耻”。开场“无耻”,后装“有耻”而后又掉落,现“无耻”之形,一个“耻”字贯通全剧,妙!
本剧的高潮有两点,第一点就是学生出场歌唱的时候,她带动的是爱家爱国的心,在那一刻,能感觉到每个角色的心里变化,国破家破,山河不变又有何用,沦为亡国奴才是真正的“耻”。 然而人们的爱国热情竟然被官场的黑暗,求生的本能轻易的打败了,他们最后将要出卖的不仅仅是一个特派员,更多的是作为知耻之人的希望。
官员就是官员,就像是苹果树长不出葡萄一样,没有国民党这么一颗大树,也长不出同样不知廉耻的果实。所有人都在反思悔改,但却畏惧那个从爷爷那里留下来的“规矩”。朝代可以改变,中华民族心中的气节不会变,妓女也好强盗也好,傻子也好,内心都存在着一个声音,曾经被贪污腐败不知廉耻的人压制的声音,一个最后被纯洁的歌声唤醒的声音,一个被不屈的灵魂唤醒的声音。那种声音叫做“保家卫国”。
记得第二组特派员进场后,一个小狱卒说过这么一句话“特派员,长得很像”。那一点相像?是面孔?是贪污腐败的风气?还是都留存着一株共产主义的嫩芽呢?
“逼迫”,是我看到的本剧中又一条线索,所有人都有自己的被逼无奈,有的背井离乡,有的迫于生计,有的迫于乌纱,有的迫于利益。而我认为,本剧的最后一幕,也是本剧的第二个高潮,所表达的是,民众对共产党的拥护是“迫于现实”,“迫于爱过”,甚至“迫于做人的良心”,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那是我的家,是我们的家,我中华儿女共同的家。
全剧用了很多当下的流行语,我想也是易老师的别有用心,以历史暗喻当下,最后的开放式结尾用在历史上,道出了共产党能得民心的原因。而如果用在当下,则是希望大家能够反思,我们现在是不是在走一条不得民心的弯路?
内容饱满,耐人寻味,从艺术的角度评论,绝对是上佳之作,但若谈商业,我感觉有点欠缺,就是女学生第一次出场时,没有冲破泪点,女孩对观众的震撼,在观众看来也是对于监狱里其他人的震撼,而这种震撼并没有到达一个爆炸的高度,甚至会拉低结局的分数。再有就是进入第一个高潮的前奏过长,使得开头节奏感觉不那么紧凑。
个人愚见,还望老师莫笑。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9-11 09:5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