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吧 关注:36,060贴子:506,432
  • 8回复贴,共1

【转】:《庄子》第一篇《逍遥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庄子》第一篇《逍遥游》是讲什么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8-19 21:13回复
    【转】:《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本篇主要讲上古时期宇宙观,以及上古时期的天文和历法,并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种循天而行、与天为一的人生观。而不是讲一种大鱼和一种大鸟的寓言故事。庄子的思想问世以来,就一直被人误读。几千年过去了,也没人能读懂庄子。因为从第一篇就读错了,后面也都会跟着全错。
    “北冥”,指浩瀚无垠,无边无际的宇宙。华夏族的先人,以太阳为中心建立了天体视运动,通过天文观测来确立历法。天体视运动,可以分为周日视运动,和周年视运动。在周年视运动体系里,以北天极为不动的拱极星,天球围绕北天极旋转。可以把天球划分为四个区域:北宫玄武七宿,东宫苍龙七宿,南宫朱雀七宿,西宫白虎七宿。这便是四象二十八星宿。
    为什么是二十八呢?因为以天球上的恒星为参照,恒星月周期为27.322天,取整数为28天。用二十八宿,环天球一周,这样就可以通过观测星象的变化,来确立四季和节气。宿,是月球宿留之意。
    “春分”在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中,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节气。通过观测天文,以定历法,通过历法,再指导农时,农时最关键的节令,就在于春分时播种。所以中国文化里,既崇拜苍龙七宿的龙的星象,也崇拜朱雀七宿凤凰的形象。通过对苍龙七宿和朱雀七宿的观测,都可以确立春分节气。楚人的文化传统,是通过观测朱雀七宿来确定春分,庄子是楚人,所以在《逍遥游》中,用的是楚人以朱雀七宿定四时方位的天文和历法。
    苍龙七宿,春分时节出现在天方的天空。朱雀七宿,春分的时候,出现在南方的天空。白虎七宿,春分的时候出现在西方的天空。玄武七宿,春分的时候出现在北方的天空。而在秋分的时候,四象对应的方位则刚好相反。秋分时节玄武七宿会出现在南方的天空,朱雀七宿,会出现在北方的天空。
    “北冥有鱼”,指秋分时,出现在北天球的朱雀七宿。其名为鲲,是指处于天球中的位置比较低,如同鱼潜伏在大海里那样。鲲之大不知几千里也,是说朱雀七宿悬浮在天球上,我们从地球上观察看它,是非常非常巨大的。
    “化而为鸟”,并不是指海里的一条大鱼,变成了一只鸟。而是指星象的变化,朱雀七宿随着时节的变化,从北方的地平线附近,升高到天空中。其名为鹏,鹏在古代,和凤是同一个字。有人认为,朱雀和凤凰、玄鸟,是指三个不同的事物。从庄子的逍遥游来看,凤凰、玄鸟和朱雀七宿,是指同一个事物。这里的鹏是指朱雀七宿。鹏之背不知几千里也,同样是说明,朱雀七宿看起来是非常大的。
    “怒而飞”,是指朱雀七宿,整体上升到了星空里。其翼若垂天之云,这里的翼是指朱雀七宿里的翼宿。翼宿非常的巨大,连绵在天球之上,如同垂天之云。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8-19 21:13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8-19 21:15
      回复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齐谐》,是上古时的天官书,并不是志怪书籍。在上古时代,我们的先人用星象给四时定方位,同时也用动物等象形,把星宿拟人拟物化。天文和人文的互相交参,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特征。比如,伏羲人首蛇身。“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这都是天文现象。而不单纯的是志怪现象。只是看起来是志怪,其实并不是志怪。
        《齐谐》上记载,朱雀七宿,运行到天球的南宫,在银河击水三千里,接着升高到天球的中天之顶,有九万里那么高。这时候,节气的流变,运行到了一年中的春分时节,朱雀七宿,从北冥运行到南冥,经历了六月。正好是一个恒星年的一半时间。
        “抟扶摇”三个字,非常形象。“抟”,周而复始的圆周陀螺运动。地球就像一个陀螺那样在自转和公转运动。我们的视觉上,地球是不动的,所以太阳视运动,看起来是,天空的星宿,在围绕北天极做圆周运动。“扶摇”,是指朱雀七宿扶着苍龙七宿的角宿上升。如同扶着两只角一样。
        “野马也,尘埃也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体的运动,就如同在天上奔腾的野马一样。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就如同一颗尘埃。随着天体的运行,推动时节的变化,在不同的时节,地球上便有不同的生物应节气而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看上去是那么的湛蓝,但是天真是蓝色的吗?并不是天本身是蓝色的,而只是天太过于遥远,遥远得看不到边际,所以只不过是看起来是蓝色的罢了,实际上天并不是蓝色的。
        这一段讲的是上古时期的宇宙论:“宣夜说”。宣夜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气所构成的,宇宙无边无际,所有的天体,都是漂浮并运行在虚空之中。宇宙中大部分区域都是黑暗的,因为宇宙的大部分区域,气都太过于稀薄。而只有积气的地方,才会产生恒星,有了恒星才会发光。这个宇宙论,和我们现在对宇宙的认识,是一致的。甚至比我们现在的宇宙模型更完备。因为现在人根本不懂什么是气。宣夜,是指充斥弥漫在整个宇宙的黑暗。宣夜的意思,类似于玄冥一词,冥,也是指黑暗的意思。
        宣夜说是从上古时期传下来的。大概在庄子之后的时期,这一整套的天文学图法术都失传了。庄子肯定是看过宣夜说流传下来的典籍的,所以才会写《庄子·逍遥游》这篇文章。
        古代的天文学,关于宇宙模型,有三个主流的学说。一个是我们刚刚说的宣夜说,另外两个是“盖天说”和“浑天说”。我们现在的人,一说古代的天文学,就觉得是古人都认为天圆地方,然后就开始嘲笑古人。
        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天圆地方,只是盖天说。并且,盖天说早就被古人推翻驳倒了。古人并不认为地球是一个方块,天是一个圆罩子盖在一个方桌子上那样。古人反驳的很有力,古人说,如果真是盖天说那样天圆地方的话,地的四个角就盖不住,就会伸出到天的外面去。于是推导出来,盖天说自相矛盾。
        为了修正盖天说,不至于使地的四个角,伸到天的外面去,古人对盖天说进行修正。认为天和地,都是中间隆起的。天如同鸡蛋壳,地如同鸡蛋黄,天在外面包裹着地。这样的浑天说,已经没有天圆地方的影子了。尽管宣夜说已经失传了,通过对整本《庄子》的解读,我们依然可以把它复原出来一部分。只有理解了古人的宇宙观,才能理解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文化。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8-19 21:17
        回复
          转自白云先生的微博。。。虽然他把我拉黑了,我还是转了他的文章,我没他们那么小气。。。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8-19 21:19
          回复
            创造太多。不如易解。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8-20 04:49
            回复
              楼主大气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7-08-20 11:35
              回复
                白云这种垃圾人你也能转,服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08-20 15:56
                回复
                  个人认为,鲲鹏之类只属于一种意义的对比说明方式。比如,鲲鹏之说,是说明万物之中一切生物互相吹风,互相需 要。鹏虽大,也需要风势呢。逍遥游的特点,借用了鲲鹏,蜩与学鸠,朝菌,夏蝉等等例子说明了。万物之中,每种事物的特点关系圈,认知圈,局限不足的特点,与相互关系的因素。简单而言就是说明,万物都是有局限不足与相依托的联系。至于庄子怎样才能认为逍遥游的意义呢。在洞悉天道宇宙的奥秘,掌握六气的动向。抛去自身的桎梏,让六气的规则主导无穷的变化。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7-08-24 01: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