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吧 关注:3,757贴子:85,731
  • 1回复贴,共1

老京剧之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先哲们聪慧尤人,历经千辛万苦,精雕细琢,创演了传统京剧200年有余,生生不息,垂范至今,卒为国人津津乐道,称许万分,遂誉为中国国粹文化之一。
京剧由念唱做打四部分构成。其念白如盈盈的春水,润泽人的心肺,唱则脍炙人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使人回味无穷,;做则阿娜多姿,如云卷云舒妙舞一般,打如身着征衣,坚定有力,所向披靡。这四部分略思孑然,实际相辅相成,浑然一体,铸就一部部经典艺术。曾被国人推崇和爱恋。
然而时下京剧或成小众型,不少观众并非热衷于聆听其圆润的声腔,观赏其千姿百态,妙不可言的夤渊造诣。因为当今娱乐多样化,人们有很多选择余地,必然会分散了一部分观众,更重要的是荏苒一二百年之余,京剧并没有痛定思痛,不断渝变,推陈出新,博得众人欲望,使高雅艺术久垂不衰,德惠于人,而依先人贤才,循规蹈矩,造成曲高和寡的局面。
以黑脸化妆为例:纵然从不变通的化妆甚为舞台化,艺术化,感性化而每一笔,每一块涂抹的,行家深谙其有章可循,并代表某种意义的道理;对观众来讲,虽精美绝伦的艺术内涵使人叹为观止,但盖因化妆遮蔽面目,难甄甜酸苦辣,悲欢离合的人物铺展,料其食而不知其味,兴致淡薄,望而却步之人不在少数。
五官脸面如敞开窗户的心灵,喜怒悲苦历在其中,犹无声胜有声的语言,向你诉说今生前世和未来,可见五官与化妆面对整个剧目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化妆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同时另辟蹊径,做到舞台艺术和社会人文遥相呼应,不离不弃。演员宜浓妆淡抹,使其脸型五官在大庭广众之下,清晰可见,一览无遗,正反人物昭然显现,故事情节只待后述 。这样的化妆定能给观众耳目一新,百看不厌的感觉
以唱为例:鼻喉共鸣,用假嗓子发出一同乐器一般的声腔和甜美旋律为主要特点之时,主要以情带声,有感而发,施唱谓事,服务于整个剧目的人物和故事情节,使观众享受胜似甘醇的甜美声色之后,忘记自我的穿越时空,并痴迷沉浸在昔日五味俱全的形形色色的人群中,视自己为剧中之人,或悲,或恨,催人泪下,或喜,或噱,前俯后仰,抚掌叫绝。唱为整个剧目就要达到这样的感染力。但不可否认现实却有悖之是,因吐字不清,听不懂,所以部分观众对京剧犯有非怿之心,也是事出有因,情趣不张,方属必然。
为了使国粹京剧重获新生,造福社会,长盛不衰深入人群中,改革京剧唱腔正当时日,改革的方法就是:在传承保留京剧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厚重的润率外,尚需唱腔清晰,字正腔圆,使观众看得懂,听得明白,且对京剧有久旱禾苗逢甘霖的亟欲追求。如此事半功倍,可喜可贺。


1楼2017-07-15 21:02回复
    结尾没有写


    2楼2017-07-15 21: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