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元吧 关注:5贴子:817
2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7-05-15 15:10回复
    身能不病,气脉通畅,身心能生乐,乐一旦生起来,意自宁定。气脉生乐是内乐,古今佛道经典都有论述,像《金丹四百字序》里把这种乐比喻为“如夫妇之欢合”。
    乐生起来了,说明阳气生起来了;阳气生起来了,暖就生起来了,密宗把“暖、乐”的生起看作修加行的最基本条件。乐的生起会使生命充满喜悦、法喜,每一个细胞都是喜悦的、快乐的,气脉不通,乐无由生。这种乐,有的门派称为“大乐”,没有乐的生起,修持难以坚持。
    执着乐受也是禅病,乐也要空掉。南怀瑾先生在《金刚经说什么》里谈到了“内触妙乐”之禅修内景说:“你们初学的两腿发麻难过,坐得好的人,功夫够了,两个腿发舒服快乐,快乐得你决不愿意把腿放下来。这叫菩萨内触妙乐,身体内在奇妙的接触到从未有过的快乐。
    菩萨的戒律,不准入这种定,因为耽著这种禅定,就不肯去度众生了!谁都愿意享受内触妙乐,哪个人还愿意跑来站在这里讲课啊!所以说,菩萨境界是内触妙乐,触是身体的感受,但是一个真正学大乘佛法的人,是不应该住于内触妙乐的境界,是要应无所住行于布施。”
    暖的极致就是丹道之真阳、密宗之拙火。那个暖生起来,单衣过冬还是简单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7-05-16 01:40
    回复
      南宗陈泥丸真人丹诀说:“真炁熏蒸无寒暑,纯阳流溢无生死。”这是真实的功夫。近人逍遥散人《西夏三仙记实》一文中讲到的季至苍真人、解道人都能单衣过冬。西夏是西北高寒地带,能单衣过冬,可以想象他们的丹功修为,尤以季至苍真人为最,他遇见前辈道人给他外丹服用,授以道要,当即有真阳生起。逍遥散人写道:
      忽遇一道人,授丸药一枚令服之。服下顿觉全身火热,令卧冰上,则觉愉快。令返宁(西宁)行功(积累功德)。后与人治病,无论何病,足一踏,疾立愈。冬天晨起踏冰上,冰化为热水,人皆呼为“赤足大仙”。
      年九十九岁,望之如三十许人。后无疾坐化。宁人将肉体供之七真观。后有人在陕西遇师,始知实已成道也。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7-05-16 01:41
      回复
        丹药中用于性功尸解坐化之大还丹在元婴未成之前,用于转世夺舍移居坐死关之固魄胶(无此胶之助,不能成就,相当于佛家所说之四果徒,惟四果徒中无坐死关一门),各宗派于需要时,皆往拜请。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7-05-16 01:52
        回复
          明初道士赵宜真述《灵宝归空诀》,说人临终时识破幻相、解脱轮回之法,略谓先是“顶门天鼓若雷轰”,次见鬼神、佛菩萨、仙人、旷野、殿宇、猪羊猫犬、花街柳巷等,皆应识为自心变现,“坚持心印休贪着”;若见雷火电光、白光毫光,应“将身猛去不动心,即证人天归净土”;若识自性法身本无生灭,则能永超轮回,成“无生大法王”。诀称此法传为达摩禅师作,实则盖出藏传密法。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7-05-16 01:55
          回复
            《洞玄灵宝诸天世界造化经》说:“众生死时,形灭而神移,皆缘其生时所作罪福,至彼五道之处。何谓五道?一者天道,二者人道,三者地狱之道,四者饿鬼之道,五者**之道。”又说:“天地败而复成,众生死而复生,无有穷已。”世界成已,其后有七日并出,焚尽一切,然后再成,无有休止。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7-05-16 01:56
            回复
              此经为太上老君在太清境上太极宫里观见到众生各种苦难,沉沦轮回,不自知。哀悯之心,分身教化,于永寿元年正月七日这一天,化身下降于成都府,地神从地底涌出一座玉局宝座恭迎老君。于是太上老君升玉局座,授予道祖张天师《北斗经》与诀并让天师广宣要法,普济众生。
              后又分别于155年正月十五授《太上说南斗六司延寿度人妙经》,156年正月初七说《太上说东斗主算护命妙经》,156年正月说《太上说西斗记名护身妙经》,又升玉局座宣说《太上说中斗大魁保命妙经》。共五斗经文。
              北斗位处坎宫,天一生水,故先授北斗真经;南斗位处离宫,地二生火,故次授南斗真经;东斗、西斗、中斗,五斗经文皆依造化次序言说。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7-05-16 02:00
              回复
                当然,各家所修之性、命往往又各有所指,北宗先修之性未必是南宗修命后所修之性。刘一明在以上各家基础上,均有所取舍。其基本原则是两点:第一,性命分层次,因而功法当分阶段。每一阶段皆性命双修,但有轻重、主次之分;第二,修性修命之先后应灵活契机,根据修行人根器,当先命后性,则先命后性;可先性后命,则先性后命。对于先性后命之功法,他称为以道全形之上品自在法,对于先命后性之法,他称为中品权度法。但他认为上根人少,百年难出一人,而中下根人多,所以他所着力阐述的丹法是先命后性之“权度法”。
                对于中下根人应先命后性,为什么?
                这是因为,中下根人在出生之后,先天命宝已经渐渐走失他家、彼家,必须以有为之法先行追摄。先天命宝返回后,进而性命合一,阴阳和合,归于先天真一之气和道。从此“向上一步”在道体上起用,行无为之法以了性。他说:
                “未修性之先,须急修命;既了命之后,又当修性。未有不修命而超凡,未有不修性而入圣。……若不先修命而即养性,则为一已之阴,倘有一毫渗漏,未免有抛身入身之患。故必先修有为返还之道,以固其命基,再行抱一无为之道以了其性宗。性命兼了,不生不灭,与天地同长久矣。”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7-05-16 02:02
                回复
                  但人只知无为之道为要妙,而不知有作之道是根基。奈何一切顽空寂灭之徙,只知无为,不知有作者,何哉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7-05-16 02:03
                  回复
                    刘一明虽然强调先命后性为修行的一个基本原则,他也并不认为这一原则是绝对的,对于那些上智利根之人,亦可直接修性。说:
                    “上智利根不待修命,而即修性,一了百当,直登圣域。”
                    上智之人少,中下之人多,所以对一般人来说,先修命,后修性,仍然是必须遵守的基本次序。若不识根器,妄用“无为法”,最多只能达到出阴神之鬼仙境界。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7-05-16 02:04
                    回复
                      三官的职司,主要是考核三界十方一切诸神、鬼、人…万类等,生死功过录籍。以三官来执行考核功过的工作,起源很早,大约东汉即已存在。据《太上洞玄灵宝三元品戒功德轻重经》叙述三官之职掌为:三官分属三元,上元一品天官,分左右中三宫,三宫之下各有三府,每宫有十二曹,天官三宫共有九府三十六曹。天官治于元阳之上,太空之中,其职责在考核天上诸真仙大神功过罪福。上元天官之中宫称为:太玄都元阳七宝紫微上宫,「总主上真,自然玉虚高皇上帝,诸天帝王,诸天大圣,一切尊神,诸天大神无鞅数众」。紫微宫置有左右中三府,左府主生,右府主死,中府主生死罪录。左宫称为:太玄都元黄太极左宫,「总主上真已得道,过去及未来得道及百姓,男女人生命录籍」。右宫称为:太玄都洞白太极右宫,「总主上真已得道,过去及未来得道及百姓,男女人灭度仙录及罪簿死籍」。
                      中元二品地官,治山洞空玄之中,其职司在考核五岳五帝,九土土皇及地上诸仙功过罪福。所谓「普统地上五岳四维八极神仙真人神灵....灭度生死,功过罪簿籍之事。」地官亦分左右中三宫,三宫之下各有三府,每宫有十四曹,地官三宫共有九府四十二曹。中元中宫称为:洞空清灵宫,「总主五帝五岳诸真人及地上诸神仙已得道诸大神」。中元左宫称为「南极洞阳左宫,「总主地上九土土皇四维八极诸灵官」。中元右宫称为:酆都阴天右宫,「总主地上诸灵官,已得道过去及未得道学者百姓男女人罪簿死籍」。
                      下元三品水官,治九江洞室,其职司在考核水中诸帝河神,水中一切神灵及死魂之功过罪福。所谓「并统三河四海九江水府,淮济四渎水帝神王河伯诸大圣,水中一切神灵。」水官亦分左右中三宫,三宫之下各有三府,每宫有十四曹,水官三宫共有九府四十二曹。下元中宫称为:暘谷洞源宫,「总主水帝暘谷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诸真人,水中诸大神,已得道过去及未得道及百姓男女人仙簿录籍」。下元左宫称为:清冷宫,「总主水中万精蛟龙鲸鱼水灾大会水母龙门度数之期,百姓男女人籍录生死功过简对轻重之事」。下元右宫称为:北酆都宫,「总主水中积夜死鬼谪役年劫及百鬼万灵事,百姓男女人应死简录黑簿」。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7-05-16 02:05
                      回复
                        忏,焚香奏表,上达三官大帝,从此我们的生死从阎王爷转到三官大帝管了,在东华教主那里存案记名,请雷部王灵官稽查功过,随时护佑。日后大丹成就,还要三官大帝保举升仙。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05-16 02:10
                        回复
                          《上清黄书过度仪》云:“地水三官考召诸君将吏,当为臣及甲解释三官,考逮撒除死籍,著名长生王历,得在种民辈中。”又曰:“当为甲撤除死籍,著名长生玉历,过度九厄,得为后世种民。”又《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隐朝帝师品》云:“为教宗师,阐扬大道,济拔幽显,利及群生,得为后圣种民,获与天地相守。”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7-05-16 02:10
                          回复
                            这种吸纳天气的方法,逐步演化成一系列的吐纳术。这一点,在古代修行中是非常重要。比如在《抱朴子》中记载的"闭气法",--吸满气后闭住,让吸进来的"天气"和自身的"阴气"有充分的时间来结合,"化生精气"自然越来越多。也有一些方法,比如龙门派的灵宝毕法,特别强调呼吸要--"多入少出",将气留在体内,化生出精气。那么书中说的是--"气液相生,聚气生液"。
                            气中生液,液中生气,气液相生,与日月可同途。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7-05-16 02:17
                            回复
                              蛮雷咒
                              东甲乾元亨 正气速流行 吾受长生命 天地掌中横
                              隐伏随吾咒 用则雷雨腾 五雷速降气 入我雷轮行
                              助我行大道 不敢辄违盟 巽上天丁立 斩汝七祖形
                              急降急急降 急速现真形 急急如律令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7-05-16 23: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