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吧 关注:1,972贴子:25,626

辩法法义:如来藏亦无有自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如来藏真实不虚,是从第一义谛的角度说的,不是如凡夫根尘见的实有。
我们还是从达摩祖师印心用的四卷《楞伽经》入手,大慧菩萨百八问,向佛陀请教。事实上佛陀并没有完全按他的顺序回答,总说分说结合起来,目的只是为众生导入正见,令入佛知见,称法而修。这部〈楞伽经〉现代也有许多人疑为是伪经,用所谓考据学的方式去说明,大痴!根本就是没有法住智,疑盖不除,尘不可出。这个法住智就是总相观,般若的总相观,那个法相是印在心中的,不是写在纸上的,随时可以决择自已修行的方向感。
  打一个比方:一切修多罗(契经),都是标月指,是如来大悲等流,是圣言量,不代表真如本身,那个究竟的无住涅盘。就如同教你数学运算方法,目的是会教你运算,所以会有许多运算口诀,你会再多的运算口诀,但你不会运算,一点运都没有,只是结了一个善缘。嗯~你的数学基础还好,如此而已。真正会运算的人,就不必把天下的数学题全算完,才叫会运算。同样,法住智就是一种正见,有了这个总相观,你可以去看一切经文,乃至外道经典。才会真这践行《金刚经》中所说:一切法皆是佛法。因为不论外道所说种种法,一经过你的净见的过滤,发现亦不过是缘起而已,时时与空相应,你在赞叹众生缘起不可思议,同样就在赞叹空性不可思议。
  佛陀说出来的法与未说出来的法,就犹如指甲中的土与大地中的土。所以你这一辈子看不完佛陀的经教,博学多闻,也有一定的范围,只是借多闻而深入法义而已,有了总相观,就不怕外道的经典来干扰,是内道是外道一看就明白,不在于语言,而在于语意。实践依义不依语。没有了法住智,不可能将来会有涅盘智,就如同修行失去了方向感,无法到达那个彼岸世界。唯识为中下根的人所设,为五事不俱足的人所设,多闻熏修,就是多修胜解,修胜解行,久修成习,会成为你生命的一种惯性,这种等流习性,会让你尽未来际都会听闻正法,常生于如来家,如理作意,如法修习。而不会随顺无明,用随缘二字当成自已不修行的挡箭牌,而随顺于无明,随顺于轮回。
 言归正传!看《楞伽经》第三卷的开示,我一字一句的来解释关键部份。因为在楞伽法会上:佛陀如来藏真实不虚,一切众生本俱,是有自性的,但为什么又说一切法如幻,一切法无自性,那不理自相矛盾。佛陀对大慧菩萨说,那个所谓的真实,与凡夫心中所想的所谓真实,完全是两回事啊!
  引经文: 大慧复白佛言:如世尊所说,以彼彼妄想,妄想彼彼性。非有彼自性,但妄想自性耳。
  解释:  大慧大士又问佛陀说:如您所讲的,既然一切法,都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妄想所生,那么,一切万物并没有自性,只是妄想本身所呈现的自性而已。这个与《金刚经》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的四句偈道理一样,轮回的世俗的一切,都是妄想所显。就如同梦中的一切,都是梦心所显,无有实性,是假有但不是没有。
  接下经文: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但妄想自性,非性自性相待者。非为世尊如是说烦恼清净,无性过耶。一切法妄想自性,非性故。
  解释:如果妄想是有自性的,那么非自性(无自性)与有自性就对立起来了,二都是相冲突的。但如世尊所说一切烦恼法与清净法皆无自性,岂不是矛盾的,有过失的?因为一切妄想(凡夫的一切情见)性体,都是无自性的,即没有实体的。
  世尊回答:佛告大慧: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大慧,非如愚夫性自性妄想真实。此妄想自性,非有性自性相然。大慧,如圣智有性自性。圣知、圣见、圣慧眼,如是性自性知。
  解释:佛陀说:是的。是的。就如你所说的一样,但我的意思,并非像一般凡夫愚者的所想象的,认为一切万法都有一个真实的自性。而这个妄想自性,并非是真有存在;它并非如实证相似的可以如实得见啊!大慧啊!如果自觉内证圣智,依此圣知、圣见、圣慧眼,就可如实得知一切法的自性体相了。
  佛陀说得明白,他说如来藏真实,不是凡夫断常见所想象的真实。就如同你在梦中,有人告你说:我讲的全是真的啊,你一定要相信我。事实上还是梦话而已。我们在轮回中,找不到所谓的真实。佛陀是证悟的人,是如同梦中醒过来的人,当然能亲见真实境。所以修行也是做梦,但与不修行的人做梦不一样,做的是醒梦,这个梦有利于你在梦中早日醒过来,就如同梦中人教你如何醒来的方法,虽然也是梦话,但有胜用。《圆觉经》中说:壁如两木相因,火出木尽,世人以幻心修幻法,亦复如是。所以修行也是无明缘行而已。所以才说:修习空花万行,宴坐水月道场,降伏镜里魔军,大作梦中佛事。难道不是么?佛从一真法界中,进入十法界,就如同进入我们的梦境中,教导我们迷梦中人,点醒我们的梦中人。所以才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你不要迷在那个表相上,而要安住自心,不动不摇,依如如理,起如如智,不为一切境所迷,不取着一切相,心与法相应,才是真见如来。--------先说到此。上班做事先。


IP属地:福建1楼2017-05-12 09:10回复
    经文:大慧白佛言:若使如圣,以圣知、圣见、圣慧眼,非天眼、非肉眼。性自性,如是知。非如愚夫妄想。
    解释:大慧又问佛陀:如果与证圣果的圣者一样,如圣者之圣智,用圣知、圣见和圣慧眼,当然不是三界之中的天眼,也不是肉眼,那是自性自知诸法体相,即是诸圣者的内自证智,如是知即是一种觉照。并非如凡夫们的妄想。因为我们凡夫见,不是断见就是常见。妄想即是无明,都含着烦恼,就是唯识中的遍计所执性,就无明而言,我们无时不刻都处在遍计所执之中,念念皆是颠倒,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经文:世尊,云何愚夫离是妄想,不觉圣性事故?世尊,彼亦非颠倒,非不颠倒。所以者何?谓不觉圣事,性自性故。不见离有无相故。
    解释:大慧菩萨又说:佛陀啊!但要怎样使凡夫们离了妄想,使他们自觉内证圣智呢?佛陀啊!那些凡夫们的妄想,既不能说是绝对的颠倒,也并非不是颠例,为什么呢?只是说他们不能自觉内证妄想本自无性,不能远离于有无之相,所以不能证得圣位。
       为什么说众生不是绝对的颠倒,但并非不是颠倒。这里就含着般若的智慧观察,因为烦恼无明本无自性,没有实体的,那个是众生自已捏造出来的,就如同梦中你被狗咬了,但事实上你还是躺上床上妥妥的,本质没有问题,所以是不颠倒的,性体上无颠倒,但相上有颠倒,你处在迷梦中,还会感到梦中恶狗的存在。因为迷在有无、生灭、断常、一异、来去的境界中,没有中道正见,是无法从迷妄中觉醒的。
     经文:世尊,圣亦不如是见,如事妄想。不以自相境界,为境界故。世尊,彼亦性自性相,妄想自性如是现。不说因无因故。谓堕性相见故。异境界,非如彼等,如是无穷过。
     解释:佛陀啊,即自觉的圣者们,亦不起自性起,起颠倒妄想,只是不执著自心所显现的境界,而以为是真实的境界罢了。佛陀啊,这些圣者们于内自证无生性的自性中,明白一切境界只是妄想分别的显现境界。不能说定有因,或是定无因。如果起了定见,就堕在自性见(著相的境界中)。迷在种种差别境界中,凡夫不同于圣者不,所以有无穷的过患。因为圣者们不会迷在缘起的表相中,安住如如不动的心,即是生心无住,无住生心。
       见真如,真见道的圣者,知道一切法无自性,一切境只是自心的影现,种子生现行而已。所以佛陀有五蕴,但不同于凡夫的五取蕴,一样穿衣吃饭,但心不颠倒。打一个比方:我们凡夫吃饭时的心态与**差不了多少,因为肚子饿了,这个是业报幻化所现,但人比**更可怕的,更耽着食物的味道,所以现代人多以吃货自居,那个是下劣心所显,是一种无惭无愧的心,只会堕得更深。圣者们吃食物,不是不去分别,而是内心明明白白,只是心中不起执爱,知道味道好与坏,但心不起爱憎之别,心中明白只是因缘的假相而已,没有一个实在的味道可得。当然,一般人还是从修五种观想开始,无法入这个甚深法义,所以斋堂又叫五观堂,慢慢也会远离过患。
      缘起法,法无定法,所以佛菩萨说因说果,就这个缘起相而说的,有因有果,但没有定因与定果,所以经文中讲:不说因无因。否则就堕自性见。因果相续大瀑布流,你本质无法截取一段。只是相对安立,此因有,则彼果有。此因无,则彼果无。打一个比方:他杀了你,这个果,是因为你曾杀过他,有这个因。但这个因,事实上也是果,因为无量劫来,相互杀戳,这个帐是算不完的,这个本身就是轮回的幻象,是一大苦具集。修行就要一大苦具灭,从这个幻象中抽离出来,一方起慈悲心,那么一个巴掌打不响,就会从杀戮之中解脱开来。如幻因,如幻果,无自性因,无自性果,如果而已。如果因果是实实在在的,那么我们造了无量劫的恶,永远是消不完的,梦中的一切恶事,醒来就好,觉悟就来,端坐念实相,罪由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这个才是无生忏的价值所在。


    IP属地:福建2楼2017-05-12 15:20
    回复
      如来藏在名言意义上可以说有、恒常、不灭等,因为如来藏本身就是为众生不堕入断空所说;但是在究竟意义上不能说是有是无,因为如来藏是无为法,无为法就是实相,就是远离一切这些有相对意义的概念的、离开戏论的。


      3楼2017-05-12 15:46
      收起回复
        原文:世尊,不觉性自性相故。世尊,亦非妄想自性,因性自性相。
            解释:佛陀啊,凡夫无法觉知圣者内自证性相一如的境界。佛陀啊,并不是凡夫的妄想有实体,不可以说是由自性生成的,说定有因,妄本无因,如果定有因,是有根有据的,那就有体性,那个妄想你永远别想止息,因此称众生的根本妄想是无始无明,没有一个固定的开始,也没有一个固定的结束。所以楞严法会中,阿难七处征心,看似很热闹,只实上只说了三个道理:妄识非真、妄识无处、妄识无体。不过大家想过没有,如果这个法会在天界为天众说,天界众生的天眼没有明暗、内外、远近、粗细八种分别,你如何破他的天眼所见也是一种无自性的妄见。所以听闻佛法要深入,关键是要掌握方法,不是教你死记硬背,是明白其中的理路。就如同,死记工式,不会运算,还是白学了,是吧。
           但众生就喜欢看热闹是吧,喜欢楞严而不喜欢楞伽,阿难只好表演一场戏给大家看,事实上楞伽法会,佛陀直说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的甚深义。这个五法与百法明门中的五法不同,这个五法是从修行认知的深度下手,从名相妄想正智如如,深入而谈。而百法明门是给一切世间与从出间法进行归类,注重广度而谈。
           打一个比方:眼有病的人,会看到空中有花飞舞,你不可以说那个花从虚空中那一个点产生的,也不可以说是从那一个点灭失的,不来不去的。虚空本自不动,不是从虚空中产生空花。同样,你不可以说真如自性会产生烦恼。同样你也不可以说,是因为清净如来藏自已产生了烦恼,是众生不识本心的过错。


        IP属地:福建6楼2017-05-13 10:12
        回复
          一切法皆是名假安立,包括真如、佛性、法界性、法性、如来藏等等。打一个比方:你在梦中听到的一切,全都只是梦话而已,在轮回的三界中,你找不到所谓的真实。佛陀的法身不是我们的见、闻、觉、知所能触及的,那个真实要亲证才会触及,千万不要用自已那一套认知系统去猜测究竟清净的如来藏。但我发现萧平实的弟子们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那就是先认定自已的见、闻、觉、知是实在的,然后再到佛经中找答案。问题就出在这里!所有就说:佛陀都说如来藏是真实的,一切法都是从如来藏中生出来的。却不知如来藏的真实,是离开有见与无见的,是离二边的究竟义,否则那个与上帝有什么不同?
            所以天台有七重二谛,唯识与中观都讲四重二谛,究竟的胜义谛是离言法性,是言语所无法到达的,是印心的亲证,因为你在说胜义谛是什么的同时,本身就潜藏了胜义谛不是什么,这就违背了无为法性的道理,因为无为法是不设限的,是无限制的一切。佛性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无所不含的。所以才说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是寻思心可以到达的,要入根本无分别智才能体察的。


          IP属地:福建8楼2017-05-13 10:34
          回复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关于如来藏是不是阿赖耶识、或说阿赖耶识是不是真如,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关键你如何看等那个究竟的真实?是你赋予这个法什么样的意义。所以唯识宗说阿赖耶识有三个异名,在不同的修习阶段,变化不同,所以才安立三个名字。也只有到佛地的相续执持位,那个阿陀那才完全与真如相应。所以呢,学习法相学,名字不是关键,关键你要明白他的含义,要明白它的精神实质,了解它的内涵才会有解悟。
              在法相唯识宗未立宗之前,勒那摩提与菩提流支都将瑜伽行派的佛法传入中国,旧译唯识就分成了相州南道,与相州北道两派,这两位高僧观点就不一样,菩提流支说八识是有染的不代表真如,勒那摩提说八识就是真如。真谛法师就建立了第九识无垢识,来体现真如,这个与摄论师所说相同,也就是说北道派的地论师与摄论师观点一致。南道派说现得,即本俱思想,本来具足一切功德,北道派说当来能得,要经过修证才得具足一切功德。所以唐三藏法师才西行取经,一样发了疑问:“双林一味之旨,分成当、现二常;大乘不二之宗,析为南北二道”
              其实这其中真正耐人寻味,有意思的是:唐三藏法师从西天取经回来后,也没有给一个答案,为什么:双林一味之旨,分成当、现二常;大乘不二之宗,析为南北二道。其实简单得很,这个本来就不是问题!
              还是从《涅盘经》中的比喻说开始,大家就会明白怎么回事了。经中说有乳、生酥、熟酥、酪、醍醐五种乳制品。众生为乳、佛地为醍醐。只是品质不同而已,本质都是乳。有乳经过加工就能得到醍醐,这个就是当得,即当来能得。但一样可以说有乳就有醍醐,烦恼转过来当下就是菩提。这个是从智境的角度看,从第一义谛的角度看,佛看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是吧,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从世俗有修有证的角度看:是次第修次第道,一失次第,即成魔业。所以说清净的如来藏不是上帝,是从离生灭的角度看,是第一义谛角度而方便安立的,是离世俗上的有见与无见。并不如你想象中的客观实在!不是你的根尘见能缘虑到的真实。所以学习这种本俱思想,一定要小心,不然又会掉到坑里去了。


            IP属地:福建9楼2017-05-13 15:31
            回复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萧平实弟子之类的人说如来藏真实有,完全是从世俗角度,曲解如来藏。把那个清净本然的理体当成是自性有,现实生活中的有。如果把清净本然俱一切功德的如来藏当现实生活中的存在。那么萧迷们,你们如果天天洗澡就是在天天浴佛是吧?天天吃饭就是天天在供养佛是吧?如果你不小心杀了生,比如打死一只蚊子,那就是佛在杀生是吧?还有一个萧迷更低级,还竟然说植物也有识,那你还不是天天在杀生,不认真学习,开口就闹笑话。说以根发识,那是方便说,只为了说明识产生的缘起义,无自性义。不是定有以根发识,否则你就无法理解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王,无耳而听。殑伽神女,非鼻闻香。骄梵钵提,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无身能触。因为就会死在定见之中。意根的放逸,五根逐五尘,五根就绑定了五尘,决定你在梦中还是用眼去看世界,但基于修行,第六意识的功能强大,定中独头,就如同梦游的人一样用意识完成前五识的事,圣人则可以六根互用,现不可思议神力。
                其实说把如来藏降低到世俗中的真实有,会帮助你修行,但无法出三界,为什么我敢这么说。因为你那个如来世藏与空无法相应,与二无我的道理本质无法相通。这个才是天子魔所护念的修行人,你就好好的这样修,你想出三界,想得美!更进一步说,我问萧迷们:你们对这个如来世藏是基于强大的宗教热情,这点我也肯定,但这个是不是你的爱、取、有?如果这个就是你内心中的爱、取、有,不论它名叫如来藏、如来法身、清净无垢识、佛性、真如、阿赖耶等等,最终只有一个结局,那就是:生、老、死三个字!所以《金刚经》才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醒一醒吧萧迷们!


              IP属地:福建12楼2017-05-14 08:39
              回复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还是接着说《楞伽经》以便于批驳萧粉们的如来藏自性有。
                原文:彼云何妄想非妄想,如实知妄想。世尊,妄想异,自性相异。
                 解释:大慧菩萨说:所谓妄想本身,本来便无妄想实体可得,所以不是真有妄想,这才说妄想非妄想,梦中的苦,不是真的有苦,所以也可以说苦非是苦。所以如实知妄想,就是如实了解妄想的缘起无自性道理,就会远离妄想,不会把妄想的无明与烦恼当真,就不会被其绑住。佛陀啊,众生妄想各各不同,是因为各各缘起不同,显现个体的差异性。从唯识而言,众生各各遍计所执不同,迷于依来起的缘起性,则无法通达圆成实性。所以学佛的关键是在认识缘起,而是不是认识真如,否则那个真如、如来藏只是你想象中的真实而已。认识一切法只是依他的缘起,一切法没有质的主宰性、不变易性、绝对性、恒常性,那么就是认识了空性。所以唯识中依他起性生两端,迷就是遍计执,如实通达就是入圆成实。无明妄想有种种,那么菩提就种种、智有种种,道果就有种种。所以我们说见道位后,是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法身没有大小之别,只是众生无明有多少之分。所以〈金刚经〉才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所差别。如果那个如来藏是有自性有,那么我问萧平实的弟子们,反正你们证悟都证入清净本然具足一切功德的如来藏,那么一证永证,那还有什么果位差别啊?反证就都是佛喽?
                   就妄想而言,这里讲:妄想异、自性相异。这的自性不是指性体,而是指特性、特点、特征,即任执自性、轨生物解的自性,保持自已个体的特点,以便与其他事物差别开来,所以自性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含义。楞严法会上佛陀也说,每个众生见、闻、觉、知,皆不过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循业发现。即种子生现行,种种心生,则种种法生。依报随正报,不是外在环境有问题,而是心有问题,改造世界,本质是从改造内心开始,而不是外道所说的,去创造外在的财富等等,去创造一个新世界。


                IP属地:福建14楼2017-05-14 09:22
                回复
                  原文:世尊,不相似因,妄想自性想。彼云何各各不妄想,而愚夫不如实知。然为众生离妄想故,说如妄想相不如实有。
                  解释:佛陀啊,凡夫们(未入诸圣内自证智的皆为凡夫),以种种不相似的因,即迷于缘起起种种遍计执,用妄想去情见,来推度、推测自性的的体相。就如同萧迷们,认为实有一个如来藏起常见,那个与梵天、神我、真我、大我何异?所以凡、外、愚、小无法入大乘实相理,不是落于断见、无见,就是落入常见、有见,只是在戏论而已。
                     自不妄想之诸法,云何能令众生生妄想,即本来没有妄想,为什么又让众生起妄想,岂不是矛盾的?一切法本自不生,本然寂静,只是众生不如实知,迷在一异、生灭、断常、来去等缘起相之中,不如实知。所以息妄在于人,而不在于法,在心不在境,若心静则境寂,才会做到:人法双忘解真空,般若味重重。正是由空不坏一切法的假名安立,不坏一切缘起法,你不用刻去否定缘起,缘起当下显现的就是空义,刻意否定缘起,就是耽着于空义之中。所以就不可以空自居,成为空增上慢者,去否定一切法的安立。所以学习中观的也要防止这类的毛病。
                   然佛说法,皆为欲令众生得离于妄想,了知诸法皆非实有,而说如自心妄想所现之一切相,皆不如实而有。这里说非实有,就是非自性有,都是因缘所生法,只要你能说出来的法,不论是有为法还是无为法,都只是假名安立,不代表究竟的真实,就如同梦中的相,都不可能是真相。同样,佛陀以变化身进入我们的轮回系统中,从一真法界方便进入十法界中,你不可能看到佛法身,只是证悟会才会亲见佛性,入佛法身。所以才有《金刚经》四句偈:若以色见我,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就是怕你把梦境当成是真实境!把生灭的变化身当成是本然寂静的法身。所以如来藏亦是名假安立,为导引众生入佛知见,不代表究竟的真实,究竟的真实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要亲证的,不是从知见中得来的。就比如苹果,用种种真实的语言表说明苹果的味道,但你不吃一口,用尽语言表达与形容也没有用,你还是吃不到。同样,佛说如来藏那个所谓的真实,亦复如是。


                  IP属地:福建15楼2017-05-14 10:59
                  回复
                    师兄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引经据典,长篇大论的帖这么多,看的人脑袋大。只须引用《宝性论》的一句偈颂足可以说明,“不空如来藏  谓无上佛法 不相舍离相  不增减一法 如来无为身  自性本来净 客尘虚妄染  本来自性空”。
                    因此,我认为如来藏自性空,不能说无自性,空和无有着截然不同的差别性。否则容易被人认为是断空。


                    16楼2017-05-14 15:39
                    收起回复
                      然佛说法,皆为欲令众生得离于妄想,了知诸法皆非实有,而说如自心妄想所现之一切相,皆不如实而有。不如实而有,就是说:不是真实有。僧肇大师《不真空论》,对空的表述是直白:不真故空。空不是什么都没有,只是不真实而已。那个世俗生灭的假相还是有的,胜义谛上本质无生的,是离生灭的,是自本寂静,真如自性不动不摇,假名为常。名为如来藏、名为佛性、名法界性等等。所以大乘佛法的常、乐、我、净,与凡夫四颠倒的常、乐、我、净有本质不同。凡夫是自性见,迷于缘起的遍计所执所现,于无常计常,于三界轮回苦以为有乐,所以看〈了凡四训〉也要小心中毒!袁了凡修了一辈子的善,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只不过是命长了一点,官大了一点,子孙多了一点,生死业一点都没改!这种因果思想只会让你在轮回的生死梦中,梦得更扎实,迷得更深!
                       所以寺院一般不会放这类书,成就众生善根可以,教众生行善可以,但生死事大!否则,修行何益?《华严经》说得好: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
                       三界无安,三界无真乐。因为三界乐都夹带着烦恼。比如你认为自已在享受天伦之乐,上顺下孝,升官发财,但这些都是不坚住的,你依赖这些外境的产生的乐有多大,将来你的苦就有多深,依赖心越重,越痛苦。所以只要用心观察一下:所有灵堂上,哭得最惨的,一定是用情最深的那一个。当然,专业演员除外,为钱而哭丧的。
                       我就是以自已的中心,众生的根本邪见是就我见,名萨迦耶见。亦即认为在五蕴假和合之生命现象之中,内含一常恒不变的生命主体。所以萧平实的弟子们,就很巧妙地用如来藏来代替这个主体,虽然也大量引经据定,生搬硬套,但认为生命之中就有一个所谓的实体在轮回,阿赖耶或是如来藏。把赖耶与如来藏当成是自性有。却不知这个清净如来藏是离生灭,离有无的性体,而不是实体。本质还是于无我中执我。同样于不净中执净,见世间种有种种可爱法,本质皆是不净法。
                        大乘法中的常、乐、我、净,是涅盘四德。本质是寂灭义所显性德。这个常是离断常、生灭,故假名安立为常。这个乐是离三界之众苦,是一大苦俱灭,假名为乐,这个我是现见一切法皆不可得,不为一切法所缚的自在义,假名为我,是无缚义。净是离世间染净的相待义,于世俗不染,假名为净,即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那么唯识为什么要立一个阿赖耶识做为业报轮回承载体呢?其实这也是善巧安立,因为轮回就是个大幻象,没有一个实体在轮回,只是妄想心在轮回,是无明在轮转。所以十二缘起中,最后本质就是无明,因为生老死,本质没有爹妈,皆是无明业缘,所以十二支中也没有安立爹妈。梦中的你不是真正的实有一个你在受苦受乐,你一会做这个梦,一会做做那个梦,也没有实在一个梦中的我在流转是吧。要怪只是怪躺在床上的那个我,佛菩萨度众生,就如同把做梦的人唤醒而已,并不是给他了什么,增加了什么。还其本来面目。本质是众生各各自度。


                      IP属地:福建17楼2017-05-14 16:04
                      回复
                        如来藏正因为空无自性,才能随缘映现。如给于自性见,就不能现缘起。用摩尼宝珠来比喻,随缘咉色,可宝珠从未改变。众生只是幻化,缘起性空,空化,阳烟。执著如来藏真实,也就是认为空化,阳烟为实,由于执著做不到无心,实相与我们不能相应。
                        中道是不执著世出世间法,行有为法不著有为,行无为法不著无为,不取二边名为中道。
                        不是认为如来藏就是中道。如来藏不可言说,不可意度,又怎样言说如来藏为中道能?言如来藏中道未学认为没有体究中道的真实义。


                        IP属地:天津来自iPad18楼2017-05-14 23:15
                        回复
                          修证吧。说得越多伤害越多。一切的说,如果明心见性,皆是标月指;如果执知执见,全是魔说。


                          IP属地:重庆24楼2017-05-21 11:05
                          回复
                            有见地。有点不明,假有还是有吗?梦中人法无自性,是没有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9-05-24 13:25
                            回复
                              世上最伤心的事你读佛经感觉就是那么回事懂也非懂却一句话也答不上来,六次修罗深傲慢,毕竟做么生取用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9-05-25 21: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