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人吧 关注:4,153贴子:99,225
  • 10回复贴,共1

汉服(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汉服常识
汉服,意指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汉服自“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而始,止于清代“剃发易服”。并非人们误以为的“汉朝的衣服”。几千年来,汉服虽历经多个朝代的润色,但最初的“深衣”仍是汉服的不二代表。
传统深衣有三大讲究。一为“交领右衽”,衣服前襟左右相交,汉服为向右掩。二为“褒衣宽袖”,汉服的衣服都宽松,且袖子宽大,长过手臂。三为“系带隐扣”,汉服的衣服大多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依着如此特性,古人在身着汉服时,走起路来自然会潇洒飘逸,轻挥衣袖,便带起一阵清风。
服饰在华夏文化中,除了“避寒暑、御风雨”等一系列实用功能之外,还有着“知礼仪、正名分”等特殊意义。
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讲究天人合一。
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衣服的上片由四块布拼接而成,意味着一年有四季,深衣的下摆所用布帛共十二幅,以应一年有十二月之意。 以最典型的深衣为例,其形制必须符合“规、矩、绳、权衡”。
深衣背部的正中间,有一条贯穿首尾缝合的线,叫做“中缝”。 当你穿上汉服站直时,中缝垂直于地面,代表正直;下襟与地面齐平,代表权衡。
古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汉服的袖子皆为圆袖,意为天道圆润;汉服的交领处则成矩形,以应地道方正,就是衣襟向右掩,深衣的衣领交叉呈字母y形。这代表做人要有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古人每天穿衣时,都不断在激励自己,规矩做事,规矩做人。
《礼记·深衣》: “负绳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义也。 背缝垂直而领子正方,象徵政教不偏,义理公正。正所谓君子之伤,君子之守,一个人遇到困难,不因环境变化而改变他的志向和德行,这才是君子之道。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7-03-29 13:55回复
    汉服吧近几年时不时地会删掉一些文化相关的贴,理由都不见得解释一下,不过可以确定的是那里的两个大吧都会去参加每年的汉服文化周,今年如果我们中的一些人有时间的话可以去西塘把琥璟明和秦尸三摆手找出来并当面质问他们为何不好好管理汉服吧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7-03-30 21:40
    收起回复
      汉服基本元素:每个国家都有代表自己国家形象的“国服”,日本有和服,印度有纱丽,韩国有韩服,越南有长衫,“国服”蕴含了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风俗、礼仪等上层建筑的内容,是民族的代言。汉服,全称汉民族传统服饰,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承载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底蕴。汉服是一个系统完整的服饰体系,有六大基本元素:平面结构,五行五色,交领右衽,绳带系结,上衣下裳和宽袍大袖。汉服的六大基本元素完美地谱写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阴阳五行”、“以俭养德”、“中和之美”等的形制内涵,汉服采用平面构成方式,衣片上无褶无省,运用简洁的几何形作为服饰廓形,以人体局部为支撑点,采用层叠,分割,组合等手法缝制而成。平面裁剪,形制宽大,掩饰人体的形体轮廓,使穿着者无压迫和束缚感,动作自如、酣畅,形成了人与服装之间的舒适空间,充分展示出飘逸、自由的美感。体现了中国传统理念崇尚宽博大气、含蓄自然的审美模式和虚实相生、有无合一的艺术创作风格。汉服平面裁剪中的一大特点便是运用完整的面料裁剪的方式。礼法自然,最大限度减少对面料的浪费和破坏,尽可能保持面料的完整性,传承了中国戒奢以俭的传统观念,“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以俭养德,师法自然的中国传统观念在汉服的平面结构中得到了延续。五行五色中国古代对自然的崇拜,构建起阴阳五行思想,更演化出“五行相生”及“五行相胜”的理论。“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古人认为这五种物质是一切物质构成的本源,“五”指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五个星宿,也指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还指春、夏、秋、冬、季夏五季。“五行”理论渗透在天文、地理、社会、医学等人类的活动中,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是中国古老哲学体系的典型代表。阴阳五行思想引发对天、地、神、人、器等各类物质的对应,从而产生了“五行色”,简称“五色”:青对应木,代表东方;赤对应火,代表南方;黄色对应土,是大地的标志;白色对应金,代表西方;黑色对应水,代表北方。汉服的色彩与自然变化相协调,早在西汉时期,帝王顺应四季而采用四季之色,形成“四时衣”,到了东汉,师法五行思想,改为“五时”,对应五行的五色,既春青、夏赤、季夏黄、秋白、冬黑,汉服遵循着五行五色体系一直延用到清代。体现了中华民族顺应天道,师法自然,以达到“天工”与“人工”浑然一体的境界。交领右衽汉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03-31 00: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