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吧 关注:490,861贴子:7,396,408

【第一届回归运动】核武器作用方式及全面核战争的影响【2.0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参赛重发,本次更新是对原贴1.0版的整理及补充,欢迎新老读者围观~
【我的立场】:反对核战争,也反对夸大核战影响的不实言
【本帖主要论点】:
①应警惕并反对核战争,亦应正确认识核武器的危害
②现有核武器无法摧毁地球,亦无法摧毁地球生态
③现阶段的全面核战争会重创人类文明,但难以灭绝人类这一物种
④核武器产生的放射性沾染与核电站不同,因此相较“废土”而言,全面核战争的最大威胁在于核冬
⑤核冬天是气候灾害,而不是“放射性灾害”,且现有核武总当量条件下核冬天出现的可能性很小
————————————————————————————————————————
【重要说明】:
本帖主要是楼主想通过参加第一届回归运动给自己一个更贴的动力,好让自己尽量把坑填得满一点。首先欢迎老读者观摩,本次更新会增加大量新内容;同时也欢迎新读者收藏,本次更新楼主会尽量保证在一周时间内保持更新的节奏。(画外音:一周以后楼主的更新速度会大大降低,请见谅)
————————————————————————————————————————
放两张楼主最喜欢的镇楼图
1953年内华达试验场Operation Upshot-Knothole(结果-节孔行动)的Badger核试验:
下图为核爆伊始的场景,这次核试验爆高1370米,当量2.3万吨

1946年比基尼环礁Operation Crossroads(十字路口行动)的Baker核试验:
下图红圈内可能为被核试验巨浪掀起的BB-33—USS Arkansas怀俄明级阿肯色号战列舰


IP属地:浙江1楼2017-03-04 17:56回复
    【一个小小的投票调研】
    在看科普贴之余,大家也顺便做个手动投票呗。(楼主觉得度娘的投票贴略影响美观,所以吧友们如果有兴趣的话就手动投票呗)
    ————————————————————————————————————————
    【投票问题】:现阶段核战争是否会让人类灭绝?
    【说明】:一人两票,可以多选。
    【指南】:大家投票时可以直接在本层回复投票选项的数字,也可以顺带附上赞同某个特定选项的原因。
    ————————————————————————————————————————
    【投票选项】:
    1.〖地球重启〗:废土时代来临,全球生物大灭绝
    2.〖灰飞烟灭〗:人类彻底灭绝,地球君安然无恙
    3.〖一蹶不振〗:人类虽未灭绝,但进入石器时代
    4.〖损失惨重〗:文明虽被重创,但能够缓慢恢复
    5.〖站撸不哭〗:损失虽然惨重,但大国继续对抗


    IP属地:浙江2楼2017-03-04 17:57
    收起回复
      【写在前面】
      首先重申一下本人立场:反对【核战争】,同时也反对【夸大核战争影响的言论】
      楼主始终认为,倘若要反对某物(比如反对/支持核战争),那么我们就应当在认清某物全貌之后进行反对,而非对一个仅存在于我们臆想中的事物提出批评。也就是说,倘若不能客观认知某物,那么在误解或是偏见基础之上的反对是没有意义的。
      楼主作为科幻迷,对核武器的兴趣就始于卡尔·萨根的核冬天理论。在那个时候,楼主开始像卡尔·萨根一样,反对核战争并且支持核裁军。而坚信“客观认知才是有效反对之基础”的楼主,也自此开始大量阅读核武器、核战争的相关文献。
      Nuclear War Survival Skills是所有相关文献中对楼主影响最大的一本书。Nuclear War Survival Skills来头不小,它是由橡树岭出版,由现代核武器奠基者Edward Teller(T-U构型Teller–Ulam design中的Teller就是这位大神)作序的核战争求生科普读物。该书1994年版的第一章中提到,对核战争不切实际的认知是民防知识科普的最大阻碍。如果大众高估或者低估核战争的影响,大众也会将人防知识的科普看作是对个人时间的浪费,会把政府的民防工程建设看作是对税款的浪费。也就是说,如果民众普遍坚信“核战争=世界末日”,假如核战争真的爆发,那么这些高估了了核战影响的民众就会因为缺乏必要的民防知识而找不到最近的人防设施,就可能在关闭防爆门时手忙脚乱,甚至可能出现民防设施因民众私自改(比如为了便利拆除地下车库隔间的防爆门)而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毫无疑问,对核战争的非客观认知对民众的个人利益只有弊没有利。因此,不管是低估也好,高估也罢,都不是我们所应追求的。我们所应追求的是客观的认知。
      当然,可能有人会说,高估核战争影响有利遏制核战争的爆发。但楼主始终认为,核武器的使用、核武库的裁减向来与大众无关。古巴导弹危机后,民间核裁军呼声高涨,但美帝并没有因民间的反核浪潮而进行核裁军,相反,美帝核武库从1962年开始迅速膨胀。同样的,冷战期间的一系列军控条约、核裁军对话(比如ABM SALT等)也均无任何民间组织参与,这些美苏双方为核裁军作出的努力仅仅是双方在技术进步、国际环境变化之后作出的利益交换。再如本世纪最耀眼的核裁军条约——莫斯科条约,美帝国防部也仅仅是每年出个报告,向民众告知一下裁军情况,仍然没让民间机构参与裁军的决策和监督。毕竟,各国决策者对核战争的认知一直以来是客观的,他们对核战争的认知不会因为民间普遍相信“核战争=末日”或是“核战争=洒洒水”而改变。所以,楼主一直相信,“民众对核战争认知”所能影响的对象就只有我们普罗大众自己。
      楼主生在90年代,冷战已经结束,核战争的阴云已经远去,政府不再重视对民防知识的科普,父母辈接受的基础人防教育到我们这一代则就彻底变为曾经的传说。而当政府不再充当科普者角色后,谣言就有了滋生的土壤,各种无良网媒等妖魔鬼怪就开始兴风作浪。所以,楼主希望通过本帖,能让军迷们对核武器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能让非军迷们能更加客观得认识核战争,更加积极得接受人防知识科普,我也希望持不同意见的朋友们也能看到核战争的A面和B面,不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视角。
      ————————————————————————————————————————
      〖利益相关〗
      1. 极度反感网易这个天天照抄每日邮报谣言的无良“媒体”(楼主内心独白:它也算是媒体?)
      2. 辐射系列黑岛脑残粉,但却反感“废土”设


      IP属地:浙江7楼2017-03-04 19:17
      收起回复
        —————【目录】—————
        【番外1·虚假报道——哗众取宠的媒体】(新增)
        【番外2·核武器基本概念及分类】(新增)
        【上篇】
        有关核武器的十大误区(内容已扩充)
        【中篇】
        1.美俄核武器的发射程序
        2.对核试验照片中白烟的解释
        3.利用核武器人为诱发黄石火山喷发的可行性
        4.国内人防设施的一些图解(新增)
        【下篇】
        1.核武器杀伤原理
        2.核武器核电站放射性污染差异
        3.核武器基本防护
        4.核冬天理论简述
        5.全面核战的影响
        6.其他补充
        【番外3·十字路口行动图文视频介绍】(新增)
        【番外4·间谍之桥】(新增)
        ————————————————————————————————————————
        【目录说明】:
        1. 本贴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提炼了网络上常见的几大谣言(章节名:有关核武器的十大误区),下篇则对核武器及全面核战等概念进行系统得分析和阐述,以便大家更好得理解上篇中所提及的几大误区
        2. 上篇部分的十大误区之间基本没有逻辑关系,仅仅随机摘取了常见误区,下篇部分开始则是系统阐述。(下篇是本帖的核心)
        3. 番外间谍之桥是楼主原创短篇小说,也是对【下篇】第一部分所涉及案例的设定拓展,会在该部分结束后,穿插更新


        IP属地:浙江8楼2017-03-04 19:19
        收起回复
          【上篇·有关核武器的十大误区】-【目录】
          【大纲展示】(仅为大纲,非正文)
          ———————————————————————————————
          【误区1】:全面核战带来的辐射将彻底污染环境,废土时代即将来临。
          【事实1】:就目前来看,废土世界并不存在的,核爆炸后的放射性沾染虽然存在但其影响时间不长。
          ————————————————————————————————
          【误区2】:辐射能穿透一切,没人能逃脱其致命的影响。
          【事实2】:射线是可以被削弱、屏蔽的,避难所与人防设施内是相对安全的。
          ————————————————————————————————
          【误区3】:核弹爆炸形成的“火风暴”将耗尽城市上空的氧气,城市居民将在炙热中全部丧生。
          【事实3】:火风暴的产生是有条件的,作用距离也是有限的,幸存者在人防设施中是相对安全的。
          ————————————————————————————————
          【误区4】:广岛、长崎在遭受核打击后,所有地表建筑被毁,所有人在冲击波、大火与辐射中丧生。
          【事实4】:广岛长崎的幸存者为数不少,冲击波与火风暴并非不可防御
          【误区4·拓展阅读】:广岛、长崎的简易家庭用防空设施
          ————————————————————————————————
          【误区5】:核战争后人类文明必然走向灭亡
          【事实5】: 现阶段核战争的核战争尚不足以摧毁人类文明
          【误区5·拓展阅读】:冷战末期核战后美苏损失情况及战后重建速度——参联会《“后核打击”研究》报告的图表及翻译
          ————————————————————————————————
          【误区6】:美苏核战将彻底摧毁双方所有的城市。
          【事实6】:核战双方优先打击的是各类军事设施,其次才是各大城市,而很多小城市并不在此列。
          【误区6·拓展阅读】:全球核武器拥有数的变化情况
          ————————————————————————————————
          【误区7】:核爆后的黑雨将造成严重的放射性沾染,废土时代即将来临
          【事实7】:核爆后的黑雨为冷凝雨,因雨水中含有大量碳颗粒而呈现出黑色,不会造成致命的放射性沾染
          ————————————————————————————————
          【误区8】:核战将导致畸形儿的诞生,其影响可达数代人之久
          【事实8】:1945年至今并无证据表明核泄漏、核爆炸或核试验曾导致过畸形儿的诞生
          【误区8·拓展阅读】-1: 广岛、长崎核爆炸对居民长期健康状况的影响
          【误区8·拓展阅读】-2:从四份文献来看切尔诺贝利畸形儿的谣言
          ————————————————————————————————
          【误区9】:人类现有核武器足以毁灭人类数次
          【事实9】:人类现有核武器在一定条件下足以杀死数倍于全球人口的人类个体。
          【误区9·拓展阅读】:需要多少当量的核武器才能造成“小行星撞地球”级别的大灭绝?
          ————————————————————————————————
          【误区10-1】:核战争会破坏臭氧层,从此幸存者将不得不在更强烈的宇宙射线下艰难求生
          【事实10-1】:臭氧层的确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其受损程度并不会严重影响人类活动
          ————————————————————————————————
          【误区10-2】:全面核战必然导致核冬天
          【事实10-2】:现实世界中全球核武器总当量并不足以引发毁灭世界的核冬天
          ———————————————————————————————————————
          【说明】:
          1. 以上仅为上篇的大纲,并不是正文
          2. 楼主将先更新【番外1】和【番外2】,然后再贴上篇十大误区的正文


          IP属地:浙江9楼2017-03-04 19:20
          收起回复
            【番外1·虚假报道——哗众取宠的无良媒体】
            【大纲展示】
            ———————————————————————————————
            【1. 搜索引擎所显示的大众倾向(以百度、谷歌为例)】
            〖1.1 百度〗
            〖1.2 谷歌〗
            【2.无良媒体的误导性报道(以网易、腾讯及每日邮报为例)】
            〖2.1 网易〗
            〖2.2 腾讯〗
            〖2.3 每日邮报〗(疯狂吐槽模式已开启)
            〖2.3.1 标题的误导性〗
            〖2.3.2 报道中的阴谋论引导〗
            【2.4 事实真相】——网易、每日邮报中的变异动植物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2.4.1 变异植物〗——正常变异,与福岛无关
            〖2.4.2 变异动物〗——这货根本没变异


            IP属地:浙江11楼2017-03-04 19:25
            回复
              【番外1·虚假报道——哗众取宠的无良媒体】
              (首先声明,本节不针对任何媒体人,如有冒犯,请见谅。在进入正文前,本节番外可以让大家先感受一下对于核相关知识进行辟谣的必要性,或者说,来感受一下媒体们造谣传谣的严重性)
              这辈子活到现在最恶心的就是无良媒体(尤其是无良网媒)在报道事件过程中为了迎合受众喜好而故意歪曲事实、误导大众甚至编造假新闻吸引眼球的行为。这一点,不管是网易还是每日邮报都不能免俗。核相关问题则更加集中的体现了部分媒体“迎合受众成见”的倾向。
              【1. 搜索引擎所显示的大众倾向(以百度、谷歌为例)】
              〖1.1 百度〗
              在百度键入关键字“福岛、变异”跳出一堆“核污染变异”为标题的新闻。来,大家感受一下。搜狐的标题简直了,“变异野猪泛滥成灾”,这种极具诱导性的标题,说好的忠于事实呢?

              关键字换成“福岛、植物”,结果也是相似的。来,大家再感受一下。就拿南都来说,虽然其新闻文末也提到,所谓“变异植物”与“核泄漏”的联系还不能肯定,但这诱导性的标题以及正文中对变异植物的大段陈述,不得不让人怀疑小编“搞个大新闻”的动机

              ————————————————————————————————————————
              〖1.2 谷歌〗
              换成谷歌搜“fukushima mutation”,结果也没差太多。虽然相对来说,谷歌搜索得到的辟谣新闻比例较百度更高,但是搜索优先显示了“Shocking Photos of Fukushima Mutants”这种明显夺人眼球的标题,国家地理辟谣向的网页“Are ‘Mutated’ Daisies Really Caused byFukushima Radiation? ”排在了第三。(下图是楼主去年4月份时候的搜索结果)

              也有朋友提醒楼主说谷歌的搜索结果跟用户所在地和搜索历史有很大关系。所以有可能楼主有关福岛变异的内容搜得比较多,所以谷歌也就相应得展示了这方面的谣言新闻。楼主在去年9月又试着搜了一下,结果如下:

              可见,楼主去年9月份的搜索结果跟去年4月份也没差太多。虽然这一众骇人听闻的标题很可能与楼主的搜索历史有关,但这些假新闻的存在也足够说明“国外网友也是喜欢看大新闻的”啦
              ————————————————————————————————————————
              〖1.3 结论〗
              可见,不管是国内国外,不管是墙内墙外,大众对于“核”问题的恐惧是相通的,既然如此,靠受众吃饭的无良媒体们则当然要给客官们看他们想看的东西啦


              IP属地:浙江12楼2017-03-04 19:33
              收起回复
                【2. 无良媒体的误导性报道(以网易、腾讯及每日邮报为例)】
                下面我们就直接举实例,看看某些无良媒体到底是怎么避重就轻歪曲事实的。
                〖2.1 网易〗
                网易,说的就是你!网易各类倾向性明显歪曲事实的报道已经全国闻名了,所以但凡涉及“核”问题的新闻,不去夸大一下扭曲一下,那还是“有态度”的养猪网吗?当然,就算哪天网易编辑开了窍,那也要对“谈核色变”的受众负责嘛!受众想看什么东西,当然就要给他们看他们想看的咯,受众就是上帝嘛,上帝想看的当然是正确的!啥?有人说受众想看的东西不科学,是谣言?开玩笑吧!受众相信的怎么可能是谣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好伐?肯定是“叫兽们”在说谎,学术权威就是权威了吗?妹妹的,受众才是权威好伐?受众说地球是方的就是方的,说太阳从西边升起就是从西边升起。啥?你说我们网易的受众有反智倾向?读书读傻了吧,反正受众说的就是对,对嘛对呀就是对!要个毛的证明过程!你再敢质疑我们网易的爸爸们信不信我上访给你看!
                【注】:上面这段是楼主私货,楼主向来不惮以最大的恶意来揣测网易以及网易的NC粉,请大家见谅
                ————————————————————————————————————————
                好了,言归正传,让我们好好剖析一下网易在核泄漏事故方面的虚假新闻。
                网易两则变异植物相关新闻的标题都是一幅要搞大新闻的态度。而其中一则新闻的尾段更是私货满满:“而一旦整个生物链中真的出现变异的DNA,全人类都将是受灾者。”撇开这句话逻辑链的漏洞,我实在是想问这篇新闻的网易编辑,你本科写论文是没加过索引还是统统瞎编?
                〖网易新闻原文截图〗:
                1:
                2:
                来源:http://news.163.com/13/0718/16/94315OEU00014Q4P.html
                3:
                来源:http://news.163.com/13/0818/00/96H55FFR00014JB5.html


                IP属地:浙江16楼2017-03-04 21:32
                收起回复
                  〖2.2 腾讯〗
                  再看腾讯,虽然腾讯新闻也难逃网媒缺乏严谨性的窠臼,但下图中的新闻标题还是在陈述事实的,且将此新闻归属国际花边类。相较网易猪网的黑心小编而言,这篇新闻的腾讯编辑素质不错。不过呢,正文部分还是表达了怪鱼与福岛核泄漏事故间微妙联系的猜测,毕竟这篇腾讯新闻的索引是每日邮报嘛。
                  〖腾讯新闻原文截图〗


                  来源:http://news.qq.com/a/20150917/050371.ht
                  下图为每日邮报的原图:

                  每日邮报的原标题为:Japanese fisherman reels massive fish caught coast Japan not far site Fukushima nuclear plant accident,倾向性实在是太明显了
                  来源: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3237069/Japanese-fisherman-reels-massive-fish-caught-coast-Japan-not-far-site-Fukushima-nuclear-plant-accident.html


                  IP属地:浙江18楼2017-03-04 22:39
                  回复
                    〖2.3 每日邮报〗(疯狂吐槽模式已开启)
                    既然上面都说到每日邮报了,必须使劲黑一黑嘛。楼主最厌恶的网媒是网易,其次就是每日邮报了,毕竟每日邮报可是全球最强的新闻发明家呢。
                    这里多说两句,英国报纸分两种,所谓大报broadsheet和小报tabloid,顾名思义,前者格局大,后者格局小。大报内容严肃可靠,相对来讲权威可信,如泰晤士报The Times和卫报The Guardian;相反,小报则是教育水平低下的中年大妈们的最爱,充斥着明兴花边和各种耸人听闻的假新闻。
                    举个简单例子,比如伦敦发生了火灾,泰晤士报会这么报道“伦敦消防局新闻发言人表示有3人正在医院接受救治”,而每日邮报会这么报道“伦敦某卡车司机表示大火席卷N幢楼房,目测有数百人伤亡”。这就是区别。由此可见,作为小报的每日邮报是丝毫没有权威性的。
                    当然啦,如果每日邮报安心做它的小报,楼主自然也没意见,毕竟媒体要服务受众嘛,但关键是这货居然想立牌坊,把自己伪装成严肃可信的大报,这就不能忍了。明明是被人拿来看娱乐新闻的小报,却假装是大报,对严肃话题大谈特谈,疯狂得用不实的言论和没有根据的报道来误导群众,这种行为已经不能用“无耻”来形容了。跟网易一个德行。


                    IP属地:浙江21楼2017-03-05 01:31
                    回复
                      〖2.3.1标题的误导性〗

                      就以每日邮报的“福岛变异植物”新闻为例。先看标题“Revenge of the mutant vegetables? Pictures ofcrops 'deformed by fall-out of Fukushima nuclear disaster' sweep Asia. . . but is it all just a hoax? ”
                      我们来逐句解读一下:
                      第一个疑问句吸引读者:“变异植物复仇啦?”
                      第二句陈述事实:“变异植物的照片席卷亚洲”
                      第三句装逼:“不过变异植物会不会只是骗局呢?”
                      很明显,but is it all just a hoax?成功伪造出一种本文“将带领某位生了5个娃体重200kg中年大妈一览东亚核泄漏事件真相”的错觉。楼主表示呵呵哒。
                      标题下面三句补充说明,看似都是陈述事实,然而第三句还是暴露了每日邮报小编的倾向(红框那句),明明在讲变异植物这件事,干嘛要拿“福岛核泄漏”跟“切尔诺贝利”比呢?这不是摆明了要勾起英国大妈们儿时对“切尔诺贝利”的恐怖印象,继而再发挥想象产生对福岛核泄漏更强烈的恐惧和排斥吗?
                      我们来详细批驳一下这第三句话。这小编虽然人品差,但的确深谙tabloid生存法则,不仅标题起得好,还非常了解自己的受众。60后70后的英国中年妇女都在童年时期经历过1986切尔诺比利核泄漏事件,但由于尚年幼,缺乏判断力,在冷战核阴影下的幼年大妈们对切尔诺贝利的各种谣言深信不疑,这种对核电站安全事故的本能恐惧在80年代末就根植于大妈们的心。在这些英国大妈眼里,核泄漏变异什么的真是太平常不过了,切尔诺贝利不是辐射死了好几万人吗?不是变异出了超大蚯蚓吗?不是英国皇家海军在大西洋和哥斯拉大战三百回合呢?(事实是,06年WHO统计数字表示切尔诺贝利死亡人数为50人以下且没有“变异”的动植物产生,08年的统计数字则为64人死亡)
                      那么,对这些大妈们来说,核泄漏不导致动植物变异那还是核泄漏咩?每日邮报小编可谓用心良苦啊。可以被MI6请去当心理战专员了。
                      针对截至06年切尔诺贝利死亡人数不到50人这一点现在只是提一下,具体放在下篇介绍。但鉴于无良媒体都是宣称死亡数千人数万人,因此楼主有必要先放一下相关参考文献:
                      世卫组织06年文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eport explains the health impacts of the world'sworst-ever civil nuclear accident"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文献,IAEA, 2014, Chernobyl's Legacy: Health, Environmental and Socio-EconomicImpacts and Recommendations to the Governments of Belarus, the RussianFederation and Ukraine
                      说明:有关切尔诺贝利的畸形儿谣言,详细内容大家可以参阅上篇部分的“【误区8·拓展阅读】-2:从四份文献来看切尔诺贝利畸形儿的谣言”以及下篇部分的第二节“2.核武器核电站放射性污染差异”


                      IP属地:浙江22楼2017-03-05 01:31
                      回复
                        〖2.3.2报道中的阴谋论引导〗本则新闻最后一段彻底暴露了它小报的本质。吧友们有没有感觉很熟悉,没错,就是宋鸿兵同志玩得最6的阴谋论嘛。The Japanese Embassy has contacted us since the publication of our item and asked us to clarify that there is no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the images are related to the Fukushima incident. 翻译:“在我们发布了变异植物的相关新闻后,日本大使馆联系了我们。他们希望本报向大众澄清现阶段是没有证据能够证明变异植物图片与福岛事件之间的联系的。”
                        哇哦,看到这里,英国大妈们都快高潮了,bloody hell,黄祸!罪恶的日本人!这一定是傅满洲的阴谋!!
                        大家可以自己去看原文:(发链接度娘会吞贴,所以链接就以图片形式发上来了,大家见谅)


                        IP属地:浙江23楼2017-03-05 10:17
                        回复
                          【2.4事实真相】
                          那么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呢?——答案很简单:福岛核泄漏事故与变异动植物无关。
                          ————————————————————————————————————————
                          〖2.4.1变异植物〗——正常变异,与福岛无关
                          一篇Fukushimamyths vs facts的文章指出,网上流传的变异植物照片大部分来自fukushima-diary这个网站。这里要着重强调一下,fukushima-diary这个网站是摆事实讲道理的,虽然他们的倾向性很明显,专门爆料福岛核事件严重后果,但他们在上传照片时都明确了时间和地点,为大众提供了自行辨别事情真相的可能。且明确告诉大众,他们这个网站认为照片与福岛事件可能有关联,而没有像每日邮报或者网易那样直接一口咬定照片与福岛事件的关系。但可笑的是,每日邮报和网易却干脆把照片的时间地点都吃了,非常刻意得诱导大众。
                          再强调一下,网易和每日邮报故意删除时间和地点这两个关键信息,让大众失去了结合相关知识,自行判断事件真伪的可能。这两个媒体通过对事件的再编辑,用有限的且具误导性的信息来蒙蔽大众。很显然,这种行为是无耻下流的,这帮编辑心里真的只有名和利,比fukushima-diary这摆事实讲道理的网站蹩脚多了。所以这世上哪有无缘无故的恨,网易、每日邮报下三滥的行为怎么能不叫人恶心
                          好了,言归正传。上面已经提到,fukushima-diary这个图片来源网站明确贴出了照片的拍摄时间和地点。那么我们就根据这两个关键信息来辨别一下,变异植物是否真的与福岛事件有关。
                          实际上,这些所谓变异植物的发现地点距福岛核电站都百公里。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2011年12月发表的报告,截止2011年7月,核电站周边20公里以外的地区辐射强度已经下降到正常水平的0.1μSv/h(0.1微西弗每小时)。但请大家注意,不管是变异向日葵还是变异卷心菜,都拍摄于2011年7月以后,请注意下图。也就是说,拍摄地的辐射强度已经下降至正常水平。那么很显然,变异植物只是常规的小概率事件,与福岛事件无关。国家地理杂National Geographic志指出,这些所谓的变异,只是一些罕见但并不特殊的性状,如簇生fasciation,猫脸果cat facing等。
                          向日葵,拍摄于2012年8月
                          来源:http://fukushima-diary.com/2012/08/proliferated-sunflower-in-yamagata

                          卷心菜,拍摄于2012年6月
                          来源:http://fukushima-diary.com/2012/01/worst-vegetable-mutation/

                          更多信息详见:
                          http://urbanlegends.about.com/b/2013/07/23/fukushima-mutant-vegetables-debunked.ht
                          一大堆参考文献来袭:
                          Maju,2014, ‘Fukushima myths vs facts’, For what we are they will be, <http://forwhatwearetheywillbe.blogspot.tw/2014/06/fukushima-myths-vs-facts.html>, accessed 21 April 2016.
                          Howard, BC 2015, ’Are ‘Mutated’ Daisies Really Caused by Fukushima Radiation?‘, NationalGeographic, <http://news.nationalgeographic.com/2015/07/150723-fukushima-mutated-daisies-flowers-radiation-science/>, Accessed 21 April 2016.
                          Emergencyoperating centre 2011, ‘Review of Radiation Monitoring Continuously Conductedby MEXT since the Occurrence of the Accident at TEPCO’s Fukushima Dai-ichi NPP,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Monitoring Plan”’, 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Japan
                          ————————————————————————————————————————
                          〖2.4.2变异动物〗——这货根本没变异
                          大家还记得可怜的日本小哥怀里那条巨大的怪鱼吗?放心,这货绝壁是正常的。南卡罗莱纳大学的生物学及遗传学Timothy Mousseau 教授表示,"Very, very few mutations lead toextra-large size." 也就说,绝大多数变异导致小型化,而不是大型化。所以什么切尔诺贝利巨鼠、什么广岛巨型昆虫,几乎没有存在的可能性。而日本小哥抓到的正是一条在正常情况下长得特别大的?鳚Chirolophis japonicus。不要因为人家个头大,就说人家变异,人家在海里吃那么多鱼长那么多肉被人类抓住已经很伤心了好伐
                          注:TimothyMousseau 在麦吉尔大学McGillUniversity(世界排名24)取得了一堆博士学位,包括PhD, Biology/Biological Sciences, General和PhD, Biology, Ecology, Evolution, Genetics。总之就是个具备遗传学和生物学方面的专家。
                          继续上参考文献:
                          Keartes, S2015, ‘No, This Wolffish is not a Fukushima Radiation Mutant’, Earth Touch News,<http://www.earthtouchnews.com/wtf/mutants-and-freaks/no-this-wolffish-is-not-a-fukushima-radiation-mutant>,accessed 21 April 2016.


                          IP属地:浙江25楼2017-03-05 10:52
                          收起回复
                            【番外2·核武器基本概念及分类】
                            【1. 基础概念】
                            【1.1 名词解释】
                            核武器的标签有很多,比如常见的“原子弹atomic bombs”、“氢弹hydrogen bombs”、“核弹nuclear bombs”、“裂变弹fission bombs”、“聚变弹fusion bombs”、“热核武器thermonuclear weapons”。对于这些名词稍作剖析有助于帮助我们在描述核武器相关概念时做到规范用词。
                            〖1.1.1 “原子弹”〗
                            核裂变武器通常被称作原子弹,英文atomic bombs,或简称为A-bombs。“原子弹”一词也是核武器最早的称谓。但这一名词实际上并不准确,原因在于所有化学爆炸释放的能量也同样源于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因此,仅“原子弹”冠名核裂变武器,而不对“核裂变”这一原理进行突出说明,是不恰当的。但“原子弹”这个词已经广泛为大众所接受,也经常被曼哈顿计划参与者使用,因此原子弹这个词广为流传。
                            在学术写作中,对于“原子弹atomic bombs”一词均取其狭义的解释,即仅用“原子弹”一词来指代早期的裂变核武器,尤其特指用以广岛长崎核打击的那两枚原子弹。由此,衍生出了“原子弹幸存者Atomic-bomb suvivors”这样的表述。
                            下图为1969年Delayed Radiation Effects in Atomic-Bomb Survivors的截图,该文标题上即应用了“原子弹幸存者Atomic-bomb suvivors”这一表达。
                            索引:Miller, R W 1969, "Delayed Radiation Effects in Atomic-Bomb Survivors", Science, Vol. 166, No. 3905, pp. 569-574.

                            ———————————————————————————————————————
                            〖1.1.2 “氢弹”〗
                            核聚变武器通常被称作氢弹,英文hydrogen bombs,或简称为H-bombs。原因在于氢的同位素是聚变武器反应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在早期的聚变武器设计中,氘(重氢, hydrogen-2)也的确是唯一的聚变燃料。因此,核聚变武器在研发伊始便被冠上了“氢弹”这个称呼。
                            下图为1982年Hydrogen bomb history的截图,该文的标题很显然应用了“氢弹hydrogen bombs”一词。
                            索引:Bethe, H A 1982, "Hydrogen bomb history", Science, Vol. 218, No. 4579, pp. 1270-1270.


                            IP属地:浙江28楼2017-03-05 13:38
                            回复
                              〖1.1.3 “热核武器”〗
                              核聚变武器也被称作“热核武器thermonuclear weapons”,这得名于聚变反应时需要借助的高温。而这也是“热核战争thermonuclear war”一词的由来,该词诞生于冷战中后期。由于美苏两国核武库中核聚变武器(热核武器/氢弹)比重不断上升,所以“核战争”这一概念也就逐渐与“核聚变武器(热核武器/氢弹)的大量应用”相等价,“核战争”也就因此被称之为“热核战争”。
                              “热核战争thermonuclear war”一词流行于50、60年代,以纯粹简述核战争的“On thermonuclear war”一文为例,该文发表于1960年,标题很显然应用了热核战争一词。
                              索引:Kahn, H 1960, "On thermonuclear war", International Journal, Vol. 37, No. 4.

                              而在1961年,美帝商圌务部编纂的简述核战争后经济恢复的Economic Recovery from the Effects of Thermonuclear War一文,也同样在标题中以热核战争Thermonuclear War来指代核战争。但需要注意的是,热核战争一词在学术写作、政圌府报告中的出现频率远不及更准确的“核战争nuclear war”一词。即使是“热核战争”这一称谓大行其道的60年代,“核战争”这个表述仍然占据着统圌治地位。比如同样论述核战后经济恢复的Economic Recovery after Nuclear War一文就使用了nuclear war一词。
                              索引1:Winter, S G 1961, Economic Recovery from the Effects of Thermonuclear War
                              索引2:Ridker, R G 1963, Economic Recovery after Nuclear War

                              ————————————————————————————————————————
                              〖1.1.4 总结〗
                              总结一下:由于核武器区分于其他种类武器的本质在于核裂变、核聚变并都涉及了原子核(atomic nucleus)的变化,因此“核武器nuclear weapon”是用以指代裂变、聚变武器的最佳词汇。所以我们在谈论核武器时,最准确的用词仍然是“核武器”、“核战争”、“(核)裂变武器”、“(核)聚变武器”。


                              IP属地:浙江29楼2017-03-05 15: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