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道吧 关注:145,604贴子:769,771

佛教与香---二月专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唯愿大众六道众生从今日去,鼻常得闻十方世界牛头旃檀无价之香,常闻优昙钵罗五色华香,常闻欢喜园中诸树华香,常闻兜率天宫说法时香,常闻妙法堂上游戏时香,常闻十方众生行五戒十善六念之香,常见一切七方便人十六行香,常闻十方辟支学无学人众德之香,常闻四果四向得无漏香,常闻无量菩萨欢喜、离垢、发光、焰慧、难胜、远行、现前、不动、善慧、法云之香,常闻从圣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之香,常闻诸佛菩提之香,常闻三十七品十二缘观六度之香,常闻大悲、三念、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香,常闻八万四千诸波罗蜜香,常闻十方无量妙极法身常住之香。
慈悲道场忏法 卷十之 发鼻根愿


1楼2017-02-25 16:40回复
    以香供佛,是佛教的重要礼仪。
    在佛教的经典中,随处可见香的踪影。如《佛说戒德香经》、《六祖坛经》、《华严经》、《楞严经》等等;诸佛圣众都有与香有关的论述,如释迦牟尼佛、大势至菩萨、观音菩萨、慧能大师、龙树菩萨等等;经书中所记载的香品种类更是难以计数。香与佛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由于香能袪除种种异味和不净,使人身心和畅,产生美妙的乐受,因此常被用做供养佛菩萨、本尊的圣品,如《苏悉地经》中就把香列为五种供养之一,而《大日经》也将香列为六种供养之一。
    在佛教刚刚兴起,释迦牟尼佛还住世之时,就对香十分推崇;其后两千年多年里,佛家用香的风习不改,而且不断得到强化和发展,以至于现在有佛寺处必有香烟,居士之家也必设香案宝鼎。
    除了被用来做为殊胜的供品之外,由于香的芬芳远闻,经典中也常以其来比喻修行者持戒之德。如《戒德香经》中,佛陀告诉阿难,只有持戒之香不受顺、逆风的影响,能普薰十方。而《六祖坛经》中,也以香来比喻戒定慧解脱知见五分法身,称为“五分法身香”。
    此外,香也被用来比喻念佛的功德,如《首楞严三昧经》中,以“香光庄严”来比喻念佛的人染上如来功德庄严,就如同制香的人染上香气一般。
    一、香为佛使
      佛家认为香能沟通凡圣之界,为最殊胜的供品。
      佛陀住世时,弟子们就常常以香为供养。佛家认为“香为佛使”,“香为信心之使”,所以焚香上香是所有佛事中必需的内容。从日常的诵经打坐,到盛大的浴佛法会、水陆法会、佛像开光、传戒、放生等等佛事活动,都少不了香。
    据《贤愚经》卷六载:佛陀当年住在祗园时,长者富奇那建造了一座旅旃檀堂,准备礼敬佛陀。他手持香炉,遥望祗园,梵香礼敬。香烟袅袅,飘往祗园,徐徐降在佛陀头顶,形成一顶“香云盖”。佛陀知悉,即赴富奇那的旃檀堂。
    根据这个传说,“香”是弟子把信心通达于佛的媒介,故经上称为“香为佛使”,这是佛教中以香敬佛的起源。
    二、戒定真香
      佛教认为:通过修行戒、定、慧、解脱和解脱知见这五种功德,即可成就“五分法身香”。这是指通过身口意修行,使自己内心清净,升起觉悟和智慧,以此心香供佛,功德最为殊胜。正如佛教徒在焚香时常唱的“香赞”:“戒香定香解脱香,光明支盖法界,供养十方无量佛,见闻普重证寂灭。”
    三、供香的方式
      供香表达了一份虔敬的心态,一份真心的祈盼,一份与佛菩萨交流的信心、愿力、悲心和菩提心。
      上香一般用单数,用一支或三支。一支表示一心向佛,三支或表示礼敬佛法僧三宝;或表示礼敬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诸佛;也表示戒定慧;或表示愿断一切恶、愿修一切善、普渡一切众生。
    四、以香修持
      佛家还把香引为修持的法门。其中最著名的是《楞严经》中的香严童子,以闻沈水香,观香气出入无常而悟道。
      据经中记载,在楞严法会上,香严童子叙述自身得悟的因缘,就是以闻香入手。他说:“我观察这个香气,并非本来就有,也不是本来就空;不是存在烟中,也非存在火中,去时无所执着,来时无所从来。我由此心意顿销,发明无漏,证得阿罗汉果位。”
      佛教认为香对人身心有直接的影响,能助人达到沉静、空净、灵动的境界,达于正定,证得自性如来。所以,佛家把香看作是修道的助缘。


    2楼2017-02-25 16:40
    回复
      陈皮、茯苓、地骨皮、肉桂、当归、枳壳、甘草七种香药煎沸而成的汤汁,称为“七香汤”,律宗称为“甘露汤”,禅寺常用此汤在佛诞日浴佛,或煎七香汤给大众饮用。


      3楼2017-02-25 16:47
      回复
        五分法身香
        一、戒香,谓自心中无过失,无罪恶,无嫉贤妒能的心理,无悭贪嗔忿的念头,无劫掠杀害的意图。
        二、定香,谓看到一切善恶境相之时,自心不会散乱。
        三、慧香,谓自心无障无碍,常以智慧观照自己的真如自性,不造作一切罪恶之事,虽是修行种种善事,但心中不执著所作的善行,尊敬上辈,体念下人,怜悯孤苦,救济贫穷。
        四、解脱香,谓自心在外境上无所攀缘,不想善,不想恶,安然自在,没有挂碍。
        五、解脱知见香,谓自心既于善恶都无所攀缘,但也不可以沉落断空顽守枯寂,应当广泛参学多多闻法,认识自己的本心,通达诸佛的道法,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满菩提时,真如自性毫不变易。


        4楼2017-02-25 20:13
        回复
          佛经中常有诸天用各种不可思议的妙香供养诸佛的描述,而不同的天界众生受用的香各不相同,《华严经》中善财童子参访鬻香长者,长者告诉他,罗刹界中有香,名海藏;善法天中有香,名净庄严;须夜摩天有香,名净藏;兜率天中有香,名先陀婆;善变化天有香,名夺意等等。这些香各有不同的妙用,能使闻到的众生身心安乐,所求如意,趋向佛法,而恶道的众生则常处于臭秽的环境,身心俱不得安宁。可见鼻根的受用亦是众生不同的福德力所感召。


          5楼2017-02-25 20:21
          回复
            涂香
            以香涂身,以消除体臭或热恼。 《毗尼母经》卷五中说:“天竺土法,贵胜男女皆和种种好香,用涂其身,上著妙服。”又依《大智度论》卷九十三、卷三十记载,印度自古暑热甚烈,人体易生臭气,故其地风俗遂以旃檀木或种种杂香捣磨为粉末,用以涂身、熏衣并涂地上及墙壁。
            《毗尼母经》卷五:“六群比丘如俗人法,用香涂身,诸檀越嫌之,云何比丘如俗人法。世尊闻已,制一切比丘不听用香涂身。”所以沙弥十戒中也有著香华鬘、不以香涂身的禁制,可知佛制比丘、沙弥不得如世俗以香涂身。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卷十一载有:增益精气、令身芳洁、调适漫凉、长其寿命、颜色光盛、心神悦乐、耳目精明、令人强壮、瞻睹爱敬、具大威德等十功德。
            《中阿含》卷十五<三十喻经>中也说:“舍梨子!犹如王及大臣有涂身香、木蜜、沉水、旃檀、苏合、鸡舌、都梁。舍梨子!如是比丘、比丘尼以戒德为涂香。”旧译《华严经》卷二十五中说:“净戒以为香,七觉为华鬘,禅定为涂香。”《大日经疏》卷八说:“复次若深秘释者,涂身是净义。如世间涂香,能净垢秽息除热恼。今行者以等虚空阏伽洗涤菩提心中百六十种戏论之垢,以住无为戒涂之,生死热恼除灭得清凉性,故曰涂香。”
            以涂香供养诸佛、菩萨,亦能获致大功德,故密教将涂香与阏伽、华鬘、烧香、饮食、灯明等并称为六种供养。《金刚顶经瑜伽修习毗卢遮那三摩地法》云:“次结金刚涂香印,以用供养诸佛会,散金刚缚如涂香,香气周流十方界。真言曰:唵苏巘汤儗。由于金刚涂香印,得具五分法身智。”
            《成就妙法莲华经王瑜伽观智仪轨》,当运手印诵真言时,观想印及真言不思议加持愿力法中,流出无量无边涂香云海,遍涂诸佛、菩萨、一切圣众净妙色身及其刹土。由作此法,获得现当来世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等五无漏蕴法身之香。
            《苏悉地羯啰经》卷上<涂香药品>中,依佛部、莲华部、金刚三部,息灾、增益、降伏三种法,上、中、下三种悉地,而分别揭示不同的涂香方式,即:“佛部供养诸香树皮及坚香木,所谓旃檀沉水天木等类,并以香果如前分别和为涂香。莲花部用诸香草根花果叶等和为涂香。金刚部用或有涂香具诸根果。”
            先人所合成者,香气胜者,通于三部。或唯用沉水和少龙脑以为涂香。佛部供养唯用白檀和少龙脑以为涂香。莲花部用,唯用郁金和少龙脑以为涂香。金刚部用紫檀涂香,通于一切金刚等用。
            肉豆蔻脚句罗惹底苏末那或湿沙蜜苏涩咩罗钵孕瞿等,通于一切女使者天涂香供养。甘松湿沙蜜肉豆蔻用为涂香献明王。用诸香树皮用为涂香献诸使者。随所得香用为涂香献地居天。唯用沉水以为涂香,通于三部九种法等及明王妃一切处用。
            或有别作扇底迦法用白色香,补瑟徵迦法用黄色香,阿毗遮噜迦法用以紫色无气之香。
            若欲成就大悉地者,用前汁香及以香果。若中悉地,用坚木香及以香花。若下悉地,根皮花果用为涂香,而供养之。


            7楼2017-02-25 20:25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02-25 23:24
              收起回复
                我得慢慢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7-02-26 00:05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10楼2017-02-26 17:17
                  收起回复
                    佛教上香,以三支为宜,以表示戒、定、慧三无漏;也表示供养佛、法、僧常住三宝。这是最圆满且文明的烧香供养之法。上香不在多少,贵在心诚,正所谓‘烧三支文明香,敬一片真诚心’。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2-27 22:04
                    回复
                      佛教上香
                      1:点香:将香点燃用两手的中指和食指夹着香柱,大拇指顶着香的尾部。
                      2:上香:上香时,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
                      3:插第一支香:用左手分插。第一支香插中央,插时默念:供养佛,觉而不迷。
                      4:插第二支香:第二之香插右边,插时默念:供养佛,正而不邪。
                      5:插第三支香:第三支香插右边,插时默念:供养佛,净而不染。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2-27 22:20
                      收起回复
                        一花一天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7-02-27 23:51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02-28 10:58
                          回复
                            原来佛祖也有爱好。


                            IP属地:湖南15楼2017-02-28 14:54
                            收起回复
                              4月,又要去普陀山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03-02 12:3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