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创吧 关注:9贴子:370
  • 4回复贴,共1

“真智能”智慧家庭生态圈将指日可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智能家居的理念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以来,出现了颇多创新与探索,直到物联网概念风生水起之后,助推了智能家居领域的产业融合速度,整个产业呈现出即将爆发之势头。处于智能家居产业中心的企业,对产业爆发趋势是如何应对,并在此基础上晋级为智慧家庭生态圈,非常引人关注。智慧家庭产业也将会是继移动互联之后的又一个风口。


1楼2017-01-11 10:45回复
    一般而言,家庭的智能会被称作“智能家居”。然而,这个词并没有真正说明家庭的智能方式。当前在智能家居市场发力的企业,要么出自传统家电行业,要么来自纯互联网行业,发展方向上各自存在一定差异。如电器行业做智能家居,通常会把产品功能做得很好,但连接功能却做的很一般;而纯互联网行业的企业在做智能家居时,往往会更强调产品的连接性,从而忽视了产品本身的功能属性。


    2楼2017-01-11 10:59
    回复
       过去几年智能硬件如过江之鲫侵袭而来,在很大程度上教育了市场,也让人们对智能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实智能化是个跨学科的概念,不是做个简单的设备链接就可以称之为智能化了。例如:当前家电厂商们脱离设备本身现状,只谈通过Wi-Fi远程控制,比如洗衣机可以远程控制运转,可惜将脏衣服放入洗衣机的过程还需人工操作,这并未向用户提供真正的智能解决方案。
        通过通信模块对设备进行连接和控制只是完成了基本步骤,后面还需要通过智能算法让设备单独完成任务,并完成设备之间的协同配合。而从目前智能硬件的发展状况来看,大部分仍只是“伪智能”设备,仅通过Wi-Fi通信模块提供了基础的联网的控制而已,与真正的智能化相去甚远。


      3楼2017-01-11 11:33
      回复
        因此,解决通信问题只是智能化的最初阶段,并不是全部。从底层通信方式向上来到服务层,很多东西就原形毕露了。例如设备的智能化控制,是需要使用场景做支撑的,这里面涉及到设备自动控制及协同问题,用户需求是不是支持的问题等等。
          如今很多智能硬件厂商,包括家电厂商,都会喜欢用Wi-Fi通信模块和蓝牙标准作为连接手段,并借此推广自身的智能化项目乃至生态标准,但从长远来看很难成功。目前,中国大多数厂商各自建立一个自己的模块化协议,把其他硬件设备厂商强拉进来,使得整个策略架构非常模糊。当年小米推出小米智能家居控制中心业务,可以在小米手机上装上APP控制软件,结合家中的智能家居硬件设备来实现远程控制家中的灯光、窗帘、家电和安防设备等。之后小米在智能家居领域陆续推出了多款智能硬件产品,尤其所推出的路由器,在当时小米设想透过路由器欲成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到如今,小米的智能家居之路并不顺利,对于家庭互联网,小米的思想似乎有点“窄”,只把重点放在了设备连接及硬件上面。再如百度度秘通过APP的形式,来发展智能助理,由于没有按键触发的功能,每次只能通过打开APP,才能实现交互,这种方式会大大增加用户使用繁杂度,用户体验随之减弱。


        4楼2017-01-11 12:54
        回复
          在美国NLU技术的成熟,使得Amazon、Google相继推出AmazonEcho、GoogleHome智能音箱设备。对于这两个厂商而言,智能音箱只是连接服务的一个可以实现语音交互的端口,最重要的是通过不断叠加不同的服务,实现真正意义的智慧服务系统——设备+云服务,这才是智慧家庭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因为在未来的消费生态中,单靠某一个环节的创新已无法满足综合用户体验,必须要用提供整体体验的方式来获得消费者。服务链条从底层开始延伸到前端,与所有环节融为一体才是满足需求的最好方式。因此,解决智能化问题思路是,将设备与服务结合起来输出整体体验,这也是进一步实现智能行业升级,打造智慧家庭生态圈的既定原则。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设备与服务之间的关系已密不可分,成为一种共荣共存的关系。从底层的设备制造商,跨越到上层的服务提供商角色,将两者合二为一,形成“真智能”的智慧家庭生态圈。将用户家庭中的设备联动起来进行协同,向用户输出极佳的体验后,形成全新的生活方式,很明显是一条坦途。


          6楼2017-01-11 14: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