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吧里有很多准备创业的在校大学生,我就先插播一段自己的感悟和经验吧。
首先,大学不像以前会有很多的课,也不会有专门的老师每天追在你的后面布置大篇的作业,所以我们就有了很多空闲的时间,如何支配好这些时间便是我们能否成功创业的关键。
关于如何合理过好创业的大学生活,记得后来我因为会给大学生开过几次讲座,所以专门总结了一下,简单四句话概括的话,就是“大一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大二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大三做自己会做的事情,大四如果条件已经允许,那就彻底做一件属于自己的事情!”
解释一下的话就是,大一我们在应试教育下紧绷的神经突然松懈,但是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过多的睡眠或者打游戏上,而是应该用尽可能多的事情去做你曾经特别想但是因为应试需要无法去做的事情。
记得我当时大一一方面拼了命得写东西,甚至在学校网吧连续通宵了好几天,就是因为文字着实是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另一方面我就是认识了很多的学长学姐,在大学四年中,我很庆幸刚开始可以认识那么多优秀的学长学姐,当时最想的,也是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每天约他们出来聊天,聊聊理想,聊聊以后,他们会给我很多的建议,也有很多的话可以说启迪了我的生活。
在此郑重感谢我大学认识的每位学长、学姐!
正是因为认识了他们,也拓展了我的人际圈和眼界,所以大一我跟着他们后面混,一起组织社团活动什么的,锻炼了一定的组织与策划能力,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大一一年我迅速想好了自己需要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大学生活。
确定了方向,大二便是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了,要告诉大家的是,在这一年千万不要给自己的思维设限,更不要去质疑自己的能力,你能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包括需要到社会上跑,也不要过度担心自己不可以,因为只有这样,做了很多件你感觉自己能做的事情之后,才会更加明确你自己究竟“会”做什么。
接下来便是大三,做一个会做的事情就可以,既然会做,就一定要把他做好、做彻底,然后大四的时候,你才可以真正直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事情会是什么。
大二那年,我除了一边在学校做编辑部的工作,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以外的社会圈子里逛,在这里尤其感谢带我走入社会的当时青岛开发区文联副主席杨老师,如果不是他,我或许也不会有那么多接触社会的机会。
当然做歌手经纪人,也是因为大二那年的经历,依然记得第一次联系外面的传媒机构的胆战心惊,以及各种紧张和担心,只是一晃,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
大三大部分时间都是和老于做创业团队了,而到了大四即将毕业前的三月份,我们自己的逾越公司也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