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交流吧 关注:1,045,920贴子:656,125
  • 9回复贴,共1

我和老于的艰苦创业故事——那年我们在路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和老于的艰苦创业故事——那年我们在路上
故事的开始很简单,但是对于我来说貌似也是一段虐心的历程,故事一直在进行,到现在也没有结尾,因为着实被很多人问起有关创业的问题,尤其是一段伴随着爱情的创业路程,我想这也是尤其为人关注的原因吧。
所以,今天我决定开吧,一点点记录,慢慢和大家一起分享,也希望和老于的故事能够给同样“在路上”大家带去一点点正能量!可能会写得不好,也希望大家不要见怪哦!


1楼2016-12-18 20:37回复
    其实确切得说,在认识老于之前,我们分别都属于那种在大学不怎么安分的人,而且也都有自己的“小来历”“小名头”,比如我之前在任学校编辑部的主编,而且校外还做着歌手经纪人,而老于呢,大一就自己创办过社团,而且校外还可以联系到很多著名的培训讲师,比如于丹、陈安之等等,还有比如阿里巴巴的高层(后面会有一段经历做专门描述)。
    我想这大概就是我们在第一面之前各自的简单经历了,虽然现在感觉做这些事情应该都会比较简单的,但是可能现在还在读大学的同志们会有切身体会,对于刚刚入学大一、大二的年纪,这样的所谓“资历”足以会让很多同学感觉“不平常”“不简单”,在此我也非常感谢我和老于共同的母校,青岛开发区的一所大学,正式因为她开放的校风以及整个校园的风气,才让我们这种还算有些想法的人,能够相对不受约束得去实践自己的想法。当然这一点我后来还和很多校友认真讨论过,如果没有母校提供的环境,我们就算再有想法,也不可能会那样顺利得实施,所以对母校的感激之情也一直存在。


    2楼2016-12-18 20:38
    回复
      2025-08-01 00:12: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们见第一面的时间应该是在大二下学期吧,而正式在一起已经是大三的下学期了,空挡时间明显很长,现在想想见过第一面后,似乎我们便开始继续各忙各的,后来唯一的一次偶遇是在学校的行政楼下,他见到我时,正抱着我们学校很多相关专业都会用的的专业的“测绘仪器”,一个非常高大的架子,老于本来个子就不算高,又比较瘦,所以他抱架子的样子在当时看来就让我感觉很搞笑,他远远冲我挥了挥手,我也笑了笑,因为距离远,也没有具体的语言,我就匆匆走过了。
      所以我很确定,两次见面,我对他丝毫没有特别的感觉,更别提“喜欢”或“爱”了,但是结果却是我们后来就真的在一起了,还是我苦追了他将近半年的结果,对我来说还真够“虐”的。


      4楼2016-12-18 20:38
      回复
        看到吧里有很多准备创业的在校大学生,我就先插播一段自己的感悟和经验吧。
        首先,大学不像以前会有很多的课,也不会有专门的老师每天追在你的后面布置大篇的作业,所以我们就有了很多空闲的时间,如何支配好这些时间便是我们能否成功创业的关键。
        关于如何合理过好创业的大学生活,记得后来我因为会给大学生开过几次讲座,所以专门总结了一下,简单四句话概括的话,就是“大一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大二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大三做自己会做的事情,大四如果条件已经允许,那就彻底做一件属于自己的事情!”
        解释一下的话就是,大一我们在应试教育下紧绷的神经突然松懈,但是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过多的睡眠或者打游戏上,而是应该用尽可能多的事情去做你曾经特别想但是因为应试需要无法去做的事情。
        记得我当时大一一方面拼了命得写东西,甚至在学校网吧连续通宵了好几天,就是因为文字着实是自己喜欢的东西,而另一方面我就是认识了很多的学长学姐,在大学四年中,我很庆幸刚开始可以认识那么多优秀的学长学姐,当时最想的,也是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每天约他们出来聊天,聊聊理想,聊聊以后,他们会给我很多的建议,也有很多的话可以说启迪了我的生活。
        在此郑重感谢我大学认识的每位学长、学姐!
        正是因为认识了他们,也拓展了我的人际圈和眼界,所以大一我跟着他们后面混,一起组织社团活动什么的,锻炼了一定的组织与策划能力,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大一一年我迅速想好了自己需要的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大学生活。
        确定了方向,大二便是做自己能做的事情了,要告诉大家的是,在这一年千万不要给自己的思维设限,更不要去质疑自己的能力,你能做什么,就去做什么,包括需要到社会上跑,也不要过度担心自己不可以,因为只有这样,做了很多件你感觉自己能做的事情之后,才会更加明确你自己究竟“会”做什么。
        接下来便是大三,做一个会做的事情就可以,既然会做,就一定要把他做好、做彻底,然后大四的时候,你才可以真正直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事情会是什么。
        大二那年,我除了一边在学校做编辑部的工作,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校园以外的社会圈子里逛,在这里尤其感谢带我走入社会的当时青岛开发区文联副主席杨老师,如果不是他,我或许也不会有那么多接触社会的机会。
        当然做歌手经纪人,也是因为大二那年的经历,依然记得第一次联系外面的传媒机构的胆战心惊,以及各种紧张和担心,只是一晃,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
        大三大部分时间都是和老于做创业团队了,而到了大四即将毕业前的三月份,我们自己的逾越公司也成立了。


        6楼2016-12-18 20:39
        回复
          在补充一点,就继续更我和老于的故事。
          那就是,在大学,你一定要认识一位德高望重、拥有无限生活阅历的老师,记得我大一的时候在一个学姐的引荐下认识了邓老师,一位去年刚刚退休的老师,记得当时我几乎一个星期必去他的办公室至少一次,最多的时候三四次也有,我会告诉他我的各种想法或着看法,现在依然会很感谢,邓老师如朋友一般和我促心的交流,他有时候会沏一杯浓茶,有时候会食指和中指间夹一根香烟,深吸一口,然后眯着眼一边看着窗外,一边听我慢慢讲自己那时候所谓的“理想或抱负”。
          在我看来,邓老师不仅有丰富的阅历,他更是一位幽默、而且有些大智若愚的人,我想如果没有他的指引,我的大学也不会那样顺利或者精彩,所以无论到什么时候,邓老师都是一位值得我终身感谢的老师。
          此外记得当时我曾经在邓老师面前预言,不要看现在青岛开发区比较落后,但是迟早有一天,开发区之于青岛,必然如浦东之于上海,我还说往上推三代,我们的祖父在广东那边沿海区域发了家,而父辈在上海那片海域做了赢家,接下来按照规划,青岛这边海域必然会成为第三代发展的新区,现在想想不知道我们那天都聊了什么,我会做出这样慷慨的预测,但是就在千年,突然听说政府已经将开发区正式命名为“海西区”,我突然想到了这是不是和“浦东区”有某种联系,以及现在青岛本身已经在建地铁什么的,我暗暗也为自己当年的预言感觉有些自豪。
          但是无论如何,我和老于创业已经由于种种“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因,选择在这片土地,那么我们总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贴吧的同志们,共勉!接下来将继续播放我和老于的故事!


          8楼2016-12-18 20:39
          回复
            哇,贴吧的沉贴速度好快啊,真开心有这么多“在路上”的朋友一起交流,创业的路本来就不孤单,同志们,加油!下面我和老于的故事——《那年,我们在路上》继续,希望我们一边创业一边爱的故事在重温的这刻,不仅可以感动到自己,更会给朋友们捎去一点点正能量。


            9楼2016-12-18 20:40
            回复
              对于这次活动,最后的结算是我们根本没有挣钱,大家还算知足,因为也没有赔钱,只是感慨如果没有那个教室被占的突发状况,我们应该会发了吧!
              事后在答谢帮忙的人的聚餐中,学弟手下那个头很严肃得告诉我们,现场和没买票的人起冲突的人,已经被他开除出团队,我们听了感觉很抱歉,毕竟是因为我们团队的事情。
              那个学弟却认真得解释道:“总之是犯错误了,这样的行为不适合在创业团队,太冲动,而且不考虑后果!”
              现在想想,虽然不能说是真的小题大做,只是在创业的这条道路上,至少证明我们每个人开始的时候都很认真、很认真,不允许我们的伙伴犯错误,大家都把创业当成了太神圣的东西了!
              然后是一个笑料,据说另一个小学弟在餐厅门口买票的时候,遇到了学校执勤的保安,虽然我们校风很开放,但是对于买票这种含有经济色彩的东西,总之还是会有人管一下的,当时保安怒气冲冲过来质问“你在做什么?”的时候,那个学弟吓得都结巴了。
              “我,我,我在——在玩儿!”
              他憋了半天,如此神乎其神得一边捏着没卖完的票,一边说了一句,不知道那个保安听完是如何强忍住满腔想笑的感觉的!


              16楼2016-12-18 20:42
              回复
                好了,这应该是逾越第一个三人创业团队在我大三上学期即将结束的时刻,做得最后一件事,也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一件事,不仅是各种突发状况对我们的考验,更是各种乌龙制造的每每想起都会忍俊不禁的笑料,接下来就是我和老于擦碰爱情火花的时刻了,一起期待哦~~~


                17楼2016-12-18 20:42
                回复
                  2025-08-01 00:06: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对了,还有一个比较好笑的情节,关于上面的活动,那就是在我和老于发展成情侣关系后,有次闲聊他告诉我,其实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住高档的酒店,学弟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喝酒纪念,而他则拍了一张看起来比较深沉的侧脸照片。
                  记得当时他还面带诧异得说:“我发现里面还有干净的浴巾和毛巾,但是都没敢用,怕收费!”
                  呵呵,那些如一个孩子刚刚窥探世界般的单纯和简单的小尴尬,现在想想依然觉得很美好。


                  18楼2016-12-18 20:43
                  回复
                    见面之后,我们便一起做公交去了一家律师事务所,路上我还问是谁安排他去的吗,他说不是,现在同学们都很紧张,都想力所能及得帮忙,找律师是他自己想到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自己的同学,瞬间让我感觉到他的爱心和处事能力。
                    具体和律师的聊天内容大概都是如何维护权益,怎样寻找肇事者什么的,因为毕竟现场还有肇事者遗留的一盏碎掉的车灯,这应该是唯一的线索或证据。
                    等我们从事务所出来的时候,天色已经渐渐变黑,因为是冬天,风吹得也很厉害,好不容易要走到公交站牌的时候,迎面走来一位穿着挺旧的老同志,他告诉我们,他是来这个城市找自己打工的儿子的,不想自己也走迷了路,现在天这么冷,他只想吃口热饭,我依然记得听完老汉的话,老于沉默着从自己最上面的口袋一路摸到裤兜,里里外外、上上下下搜罗了几个硬币,然后放到老者的手里,并且告诉他顺着路一直向前走,再转一下就可以用这些钱去买一份热面了,老汉感激得走了。
                    我当时已经知道老于因为创业,常常会过这种非常拮据的日子,但是我还没有想到他会帮助人到“忘我”的程度,因为当公交车来的时候,他很显然终于记起自己已经没有投票的钱了,我笑笑,冲他扬了扬自己早就准备好的票钱,他这才无奈又感激得笑笑,然后和我一起上了车。
                    事情过去很久,我终于想起来考虑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如果他不是对我有感觉,为什么他的女同学出事后,第一个想到打电话,并且严肃叮嘱的人会是我呢。
                    尽管在一起后,我一直在会议中搜罗种种迹象证明的确是他先喜欢我的,但是老于一直也在辩解,说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汗~~~


                    20楼2016-12-18 20: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