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分析:你同意爸爸的观点吗?真的是泡泡性格太霸道了一定要赢要胜才哭的吗?这是一种误解哦。
近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4个阶段,即感知运算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3-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开始一直发展)。泡泡正处于前运算阶段,而西西哥哥已经进入具体运算阶段。
前运算阶段的一大特征被称为中心化,指的是儿童常常集中注意于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完全忽略其他方面,不能在同一时间关注问题的两个或多个方面。泡泡为什么一直认为她的积木比西西哥哥的多呢?因为西西哥哥是一个挨着一个的摆着6块积木,而泡泡的积木和积木之间的距离比较大看,所以虽然同样的6块积木,泡泡摆的要长于西西的,在泡泡的认知中,长就意味着多。这才是她坚持自己的积木多的原因。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通常相信别人看到的世界和他们自己看到的完全一样,在他们倔强地坚持自己的观点时,他们并不是简单地搞对立,他们只是不能理解别人的观点和情绪与自己是不同的。这也是生活中很多的父母觉得孩子特别“倔”、“说不通”的原因。
前运算阶段的这些表现体现了前运算思维最重要的非逻辑特征------不可逆性。即儿童无法认识到反转一个过程有时可以恢复其转变发生之前的状态。也就是泡泡不会想到把她的积木像西西哥哥那样一个挨着一个的摆放就会和哥哥的一样长,而对于西西这样已经进入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来说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
近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分成4个阶段,即感知运算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3-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开始一直发展)。泡泡正处于前运算阶段,而西西哥哥已经进入具体运算阶段。
前运算阶段的一大特征被称为中心化,指的是儿童常常集中注意于问题的一个方面,而完全忽略其他方面,不能在同一时间关注问题的两个或多个方面。泡泡为什么一直认为她的积木比西西哥哥的多呢?因为西西哥哥是一个挨着一个的摆着6块积木,而泡泡的积木和积木之间的距离比较大看,所以虽然同样的6块积木,泡泡摆的要长于西西的,在泡泡的认知中,长就意味着多。这才是她坚持自己的积木多的原因。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通常相信别人看到的世界和他们自己看到的完全一样,在他们倔强地坚持自己的观点时,他们并不是简单地搞对立,他们只是不能理解别人的观点和情绪与自己是不同的。这也是生活中很多的父母觉得孩子特别“倔”、“说不通”的原因。
前运算阶段的这些表现体现了前运算思维最重要的非逻辑特征------不可逆性。即儿童无法认识到反转一个过程有时可以恢复其转变发生之前的状态。也就是泡泡不会想到把她的积木像西西哥哥那样一个挨着一个的摆放就会和哥哥的一样长,而对于西西这样已经进入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来说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