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吧 关注:152,256贴子:7,278,275

【意境出句】收集千古名对,绝对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知有没有吧友做过,望吧友积极参与,并附上名对的小故事,即该名对来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11-11 19:43回复
    二楼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11-11 19:46
    回复
      2025-08-31 02:23: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相传有个农民欠地主的债无法偿还,于是请人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对联是:
      借新账,还旧账,借账还账,账还账
      拆东墙,补西墙,拆墙补墙,墙补墙
      横批:老(没有里面一“点”)
      地主上门讨债见联,不觉诧异,自语道:“这横批的“老”字,说“考”又不象,说“老”又没有一点?”话音未落,只听农民说:“老(字)要是有一点,早就还你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11-11 19:50
      收起回复
        三国时代,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总想加害诸葛亮。有一天,他想出一条妙计,设宴相请,并以对诗为名进行加害,诸葛亮早已觉察周瑜的心意,便故意说:“谁输了就砍谁的头。”周瑜暗自大喜,忙说:“君子无戏言,戏言非君子。”
        鲁肃见他俩击掌为定,急得出了一身汗,抱怨诸葛亮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轻易便入了圈套。而诸葛亮假装不知,泰然自若,反拉着鲁肃的手说:“子敬也算一个。” 周瑜见诸葛亮中计,十分愉快,首先出诗一首:“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奚鸟(奚和鸟合起来为鸡),得志猫儿雄过虎,落毛凤凰不如奚鸟。”
        诸葛亮听了,心中暗想,这是周瑜说自己为刘备效命,刘备不是凤而是鸡……便立即吟诗以对曰:“有木也是棋,无木也是其。去掉棋边木,加欠便是欺。龙游浅水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
        周瑜闻言大怒,鲁肃见周都督意欲爆发,匆忙劝解道:“有水也是湘,无水也是相。去掉湘边水,加雨便是霜,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风波平息了,周瑜怒气未消,他便调换内容,又吟诗一首:“有目也是(目丑),无目也是丑,去掉(目丑)边目,加女便是妞,隆中女子生得丑,百里难挑一个妞。”
        诸葛亮见周瑜奚落自己的夫人,也就毫不客气反唇相讥,遂吟诵道:“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数二乔,难护铜雀不锁乔。” 诸葛亮的嘲讽,激得周瑜怒火万丈,露出欲下令杀害诸葛亮的神情。诸葛亮毫不惊慌,稳如泰山。鲁肃立即上前劝阻:“都督息怒!我有一诗奉献:‘有木也是槽,无木也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糟。今日大事在破曹,龙虎相残大事糟。’ ”
        鲁肃以诗指点,周瑜恍然大悟,于是和诸葛亮共议破曹妙计。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11-11 19:55
        收起回复
          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
          下联:一马陷进污泥里,老畜生怎敢出蹄?
          这副对联还蛮有名,这个是个谐音对,最后两字谐“句”和“题”。上联是一个县官出的,对下联的人就鼎鼎大名了,明朝的才子解缙。这个县官个人感觉比较搞笑。解缙小时侯和他父亲卖烧饼,不巧他父亲摔了一跤。本来这也没什么稀奇,爬起来就好,可惜遇上了个刻薄县令。随口就是一首打油诗:“远看一只兽,近瞅一老叟,不敬大老爷,满地摸轱辘。”说得一帮衙役也笑起来。唉,这种事笑了就笑了,可惜这解缙也不是省油的灯。立刻回敬了一首:“父子上街转,撒下钱串串,孙子过来看,手忙又脚乱。”挺损人。后来当然就是县官想挽回面子而出“蹄”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11-12 13:34
          收起回复
            纪晓岚幼时读私塾,聪敏过人,过目成诵,强记不忘,有小神童美誉。其师石先生甚爱之,只因功课对他毫无压力,他便偷闲喂家雀塞进墙洞里,再用砖头把洞堵上,石先生发现这个秘密,怪其不务正业,便偷偷将家雀摔死又放入洞中,然后在堵洞口的砖上戏题一上联:
            细羽家禽砖后死,
            纪晓岚下课又去喂家雀,见砖上对联言明家雀已死,知是石先生所为,便在旁边续对下联:
            粗毛野兽石先生。
            石先生看到续联大为恼火,手持教鞭责问纪晓岚,为何辱骂先生?纪晓岚不慌不忙答辨说:
            “我是按先生的上联续对的下联。请看,粗对细,毛对羽,野对家,兽对禽,石对砖,先对后,生对死。是还这样对,请先生指教。”
            石先生无言对答,指袖而去。不几天纪昀去见石先生,石先生怒气未消,面沉似水,稳坐太师椅,不迎不送。纪晓岚又出了怪招,从先生屋走而复返,又请教“阄”字的念法和写法。石先生并无介意,等纪昀走后才醒过味来。原来“阄”及“门内龟”,是骂自己不出门送客的,但又不好加责,暗骂:
            “竖生,歪才也!”
            有一天,纪昀与同伴数人在街道玩球,适太守大人官轿经过,他们的球偏巧投入轿内,一时间衙役厉声呵斥,众玩童惊逃四散,唯纪昀挺身拦轿索球。太守喜其胆识过人,且憨态可掬,未加怪罪,并和颜悦色问其姓氏年龄,故意试一试他的才华说:“我有一联,若能续对下联,就把球还给你。”纪晓岚点头同意。太守的一联说:
            “童子六七人,惟妆狡。”
            纪晓岚随口对道:
            “太守两千石,独公……”最后一字迟迟不说。太守讶然问道:“何以不说末字?” "太守大人如果把球还给我,就是。独公廉',假如不还……" "不还怎样?" "那便是 。独公贪啦!"
            太守见他聪明伶俐,对答如流,将来必能出人头地,就把球还给了他。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11-12 13:36
            收起回复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清政府屈膝求和。据说,在“议和”会议之前,某国一位代表想借机侮辱中国人民,傲慢地对清政府代表说:“对联是贵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今天我出一联,你们可能对得上?”说着便脱口念出了早已准备好的上联: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显而易见,这位洋鬼子以“琴瑟琵琶”四字上面的八个“王”字暗指“八国联军”,以“王王在上”炫耀征服者不可一世的狂妄气焰。其他洋人听后齐声狂笑。就在清政府代表们怒而无措之时,只见一位书记员投笔而起,铿锵答对: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魑魅魍魉”是传说中的四种害人妖怪。联语不仅对仗工稳,而且以蔑视的口吻严厉谴责了帝国主义像害人的“小鬼”一样,经常侵犯我国主权的罪行,侵略者们听后愕然肃目,张口结舌。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11-12 13:37
              收起回复
                清代文人闵(mǐn)鄂(è)元自幼喜欢作诗写对联。有一年元宵节,他随父乘船去亲戚家作客。途中见迎面驶来一只运载石头的大船,父亲略一沉思,出了一对:
                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
                小鄂元这时看见岸边有几位老农正在用木杖丈量土地,马上接着父亲的上联吟诵道:
                杖量地面,地长杖短短量长。
                此联对仗绝妙,内容真实,父亲听后非常高兴。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11-12 13:37
                回复
                  2025-08-31 02:17:2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清末翰林刘尔火斤(xīn),晚年居住在兰州名胜五泉山,自号“五泉山人”。山上亭、桥、馆、阁对联,多出其手。一日,友人写一上联求对:
                  此木为柴山山出。
                  刘尔火斤看得出来,这是一句“合字联”:“此木”二字相加为“柴”字,两“山”重叠为“出”字,取意合理,字字关联。刘尔火斤思索片刻,起身对道:
                  因火成烟夕夕多。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11-12 13:38
                  收起回复
                    传,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的儿子自幼聪慧,惹人疼爱。一次,他去参加童子试,途中,看见篱笆下开着一朵鲜花,连忙跑去采下,边走边闻,不知不觉到了考场。见老宗师(主考官)坐在堂上,他赶紧将鲜花藏入袖中。谁知老宗师早已看得一清二楚,随口吟道:
                    小童子暗藏春色;
                    他一听,知道事情已无法隐瞒,于是对道:
                    老宗师明察秋毫。
                    老师听了,大笑了起来。
                    后来,金圣叹因抗粮一案被判为死刑。临刑前,与其子相对良久。金圣叹看着儿子说:
                    莲(怜)子心中苦;
                    儿子洒泪答道:
                    梨(离)儿腹内酸。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11-12 13:38
                    回复
                      “没曾想我做了鬼,他也不放过我,整日来缠,而且不准我入地府,轮回投胎。非要我对上此对,否则就让我做一辈子的孤魂野鬼,永远和他相伴。他说如果我要是能对上,从此不再相烦。可我如今仍没对上。”女子说完呜呜的又哭了起来。
                      桂清亭听得女子说完,心中惊奇万分,没想到世间竟会有这种奇异之事,忙问道:“此人可说他是何方人氏吗?”
                      白衣女子幽幽地说道:“他只说家在乌山下,水车旁。叫我若对出了对子,他此生不再来寻我,我也就可入地府轮回了。”
                      “素闻公子才情卓绝,无缘相会,今听闻公子踏舟呤诗而来,小女了特引公子前来相助,望公子能救小女子。”说罢白衣女子深深地一躬。
                      桂清亭望着这一孤苦的女鬼,心生怜爱之意,望着她那幽怨凄美的双眸,心神不觉又是一荡,轻轻地从衣袖中拿出折扇,缓缓地摇扇起来,他想一定要帮这个苦命的女鬼完成心愿。
                      微风夹着落叶四处飞舞,小溪好似在为这些飞舞的叶儿打着节拍,桂清亭的扇子也好像受了感染一般,合着节奏上下翻动起来。他心中突然一动,脱口而出:“有了,‘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
                      只听得空中传来了阵阵幽幽地欢笑声:“我终于有下联了,我对上了,呵,,我可以重新投胎做人了,多谢公子相救,小女子才得脱苦海,我去了..."说罢清风四起,迷乱了桂清亭的双眼。
                      待他清醒睁开双眼,他已重回到小舟之上,桂清亭心中唏嘘不已,不是看见手中拿扇,他还疑为刚才的那一切只不过是幻像一般。
                      回到镇上,心中踏实了不少,正信步往家中奔去,却见镇上之人神色怪异地奔走相告:“大奇事啊!大怪事啊!乌山脚下的水车旁,浮上来一具大乌龟的尸体。”“我活了几十岁了从来没见过像桌子一般大的乌龟啊!真奇了!”“听说,这乌龟是自己撞上那水车的,脖了都撞断了,江都被血染红了!”“听说,那大乌龟撞死之前,有人还看见一个白衣女子对着它念着什么,念完后它就撞了水车,那白衣女子好像看见它死了,还哭了起来,然后就和那大乌龟的尸身一起不见了...真是怪事啊!..."
                      听着镇上人的对话,桂清亭的心中起伏不已,他没有想到那个乌山浪子竟然是一只乌龟精,更没有想到这只乌龟精会那么痴情。
                      回到家中,他觉得浑身酸软,倒头便睡了,睡得深处,他忽然看见在树林中见到的女鬼来到了他的床前,女鬼幽幽地说道:“公子啊!...我真没想到啊!...他对我是如此的痴情...他听得我对上了下联,知我要离她而去,放弃了千年道行的修练一头撞死在他上联中提到的水车前,以表心迹,我好悔啊!我不应该以相貌论人,害了自己,也害了他...”
                      桂清亭在梦中迷迷糊糊地听得此言,也不禁轻叹了一声。忽见那女鬼身后又站出一黑身、无发、绿豆眼的小矮子,那矮子对他打了一躬:“多谢公子成全了我们,不是公子下联相助于她,我也不会撞死于水车前,不是我撞死于水车前,娘子也不会为之心动,放弃轮回投胎的机会,愿与我结成一对鬼夫妻,逍遥于阴阳之间。我一点都不悔,我比修成千年道行之时,还要欢喜得很,我们这就告辞了,公子保重!”说罢双双踏着幽风而去。
                      桂清亭突然从梦中惊醒,只见床头湿漉漉地一片水迹,水迹中若隐若现地显现出一付对子:“山山水水,处处幽幽奇奇。灵灵怪怪,时时隐隐聚聚。”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11-12 13:42
                      收起回复
                        传说梁启超去见湖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想给梁启超一个下马威,刚见面即出一联让梁对: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武汉旧称江夏)
                        梁启超从容做对: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生本儒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后
                        真正的读书人,要有胆识和气节。“不敢在前不敢在后”,体现了一种谦虚又不卑不亢的精神。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11-12 14:39
                        回复
                          对联的高明之处更在于字形于字义完美结合,有一幅对联甚是有趣,如下:
                          上联:若不撇开终是苦;
                          下联:各自捺住即成名。
                          横批:撇捺人生
                          其妙处在于,“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 “各”字的捺只有收住才是“名”字; 一撇一捺即“人”。 凡世间之事,撇开一些利益,看开了就不苦了;方寸之间,能按捺住情绪才是人生大智,岂不妙哉!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11-12 14:4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