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梁吧 关注:130贴子:839
  • 1回复贴,共1

李成梁和戚继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成梁和戚继光
说起明朝后期的军事史,不能不提两个著名将领,那就是李成和梁戚继光。
  李成梁是明朝后期的辽东总兵。在隆庆、万历年间,李守辽东,戚戍蓟北。戚继光是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自不待言。都是朝廷重臣,只是李成梁的官要比戚继光大得多。
  据史料来看,这两个人都很能打仗,但是他们的风格完全不同。
李成梁对入侵外族的打仗方式总是拉一个打一个,而且要给被打败的敌人留下后路,让他们逃走。好比说先拉着甲打去乙,把乙打的半残之后,再扶植一个丙回来打甲,然后等丙壮大了,再带着养好伤的乙去打丙。他从来不去真正彻底的消灭某个威胁,只是车轱辘战来回打----这种方法可以确保战事连绵不绝,而且全是胜仗。用个成语形容,可以叫“养贼邀功”。
戚继光则完全不同。戚继光无论到哪里,总是用最直接了当的方式解决问题:到南方,用鸳鸯阵歼灭倭寇;到北方,用长城,火器,再加上毁灭性的攻击力去压服蒙古人。方法虽然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对外族入侵者打歼灭战,彻底消灭有生力量。所以他镇守过的地方,在很长时间内是不再会有战争的。
他们两人的风格不同,结果也完全不一样。李成梁前后统治辽东三十多年,打的大小胜仗不计其数,捷报一封封传到北京,弄得皇帝动辄就要去祭告郊庙,受群臣贺,于是皇帝赐给李成梁蟒袍金冠、财宝岁币无数。明史上说:“(李成梁)武功之盛,二百年来未有也”。最后他自己官当到太傅,全家封爵,连奴仆都成了显贵。李成梁的财富也多的不计其数,整个辽东的军资赋税,全由他一手把控,号称“全辽商民之利,尽笼入己”。
而戚继光呢?靠着张居正的赏识,镇守蓟北,十多年基本无战事。长期的和平对于一个农耕国家来讲,肯定是好事,但对于戚继光个人来讲,却绝对不是好事。因为长久没有战争,戚继光无战功可立,从而无法封侯晋爵,昏庸的皇帝和朝中大臣也感受不到他的重要性,等张居正一死,马上被人排挤、打击、诬陷、夺职,最后郁郁而终,到死家境贫穷,非常寒碜。
一个养寇以拥兵自重,多胜少败,但驻地边疆战事不断,国家遭受战创,个人却加官进爵,富贵无比。一个对外族入侵者打歼灭战,屡战屡胜但战事数量少,结果后期驻地边疆再无战事,国家受益匪浅,个人最后却贫困交加而死;奸佞飞黄腾达对比忠勇贫困潦倒,这样明显的落差,究其原因,现在人看来仍然很值得深味。
两人之后的实际影响——因为明朝廷当政者缺乏理性和高度眼界,李成梁损国利己的战略得以顺利推行,最终将年轻的努尔哈赤一支扶持壮大,间接导致了明朝的灭亡。这是华夏民族继元朝之后又一次的亡国,满清比蒙元更加彻底地进行了文化大清洗,致使华夏文明精髓去之过半。李成梁实乃昏政下的复杂罪人.. ...西北游牧民族,却因有生力量基本被戚继光歼灭干净、100年的时间内不能够发展到足够壮大,让后来当政的康熙捡了一个大便宜... ...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10-30 17:03回复
    楼主算是一个明白人,戚继光和李成梁的情况分析也算透彻。
    不过不要将李成梁和戚继光组CP。
    戚继光的确封建社会都独一档,李成梁也算人中之龙凤,他们没有可比性。
    戚继光是千年出一个,李成梁是封建军队里的佼佼者。
    当年李成梁出关创业,也是从无到有创出来的,以及第一次镇辽东期间,虽然刷人头狂得经验和赏赐,但辽东也算没翻出什么大浪。就是说,虽然他这种养怪虽然容易玩脱玩出BOSS来,但是他前期还是玩得很溜的。第二次出镇的时候,家丁部队在宁夏之役,抗倭援朝和日常辽东中消耗了大部分精锐,就玩不转了,还贴进去一个大帅才李如松。但是,仍然不能否认:1. 当时除戚继光这一尊神之外,整个大明没有人能玩到他这么溜。 2. 他也许养出了BOSS,但只要无法将汉人移入辽东来占据地盘,没有努尔哈赤,也会有林丹汗,也会有王杲,怪堆里,时间一长,总会出一个BOSS级别的人。所以,也不能完全将努尔哈赤的做大怪罪到李成梁头上。大明是亡于大顺,不是亡于后金/满清,要记住迭代顺序。后金的确捅了大明很多刀,也捅得很深,最深到了山东,也流了很多血,但直到一片石之战之前,后金其实都还没有太明显的入主中原的机会。如果大顺稳住,或者南明稳住,它最多就是重复他们祖先金国的故事,甚至可能还不到。是大明自己内斗斗没了。
    就是说,没人比李成梁和李如松在辽东玩得更溜,他的确是当时除戚继光之外的不二人选。九个儿子,也只有一个降了清,也算满门都为大明尽了忠。
    你如果手头有三个五个戚继光,然后中央又有张居正,那没得说,出一百个努尔哈赤或者丰臣秀吉,也翻不出浪来,可惜你没有那么多戚继光,也没有那么多张居正,不然为什么戚继光晚年那么凄凉呢?你把他用到老,用到死,不好吗?


    IP属地:湖北2楼2021-10-15 18: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