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黄子孙吧 关注:8,130贴子:147,275
  • 9回复贴,共1

秉笔直书的史官 2016-08-13 11:04 星期六 泪痕春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秉笔直书的史官 2016-08-13 11:04 星期六
我们普通人都认为,太史公写历史时,是秉笔直书的。对此,我还是前面的话,太史公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这不是太史公的职业操守决定的,而是当时的环境决定的。
有人在反驳我的观点时,说到了齐太史、董狐。
总而言之,因为你泪痕低俗,所以你以为人们都和你一样低俗,所以,你永远也无法理解齐太史、董狐那样的史官。


1楼2016-09-28 21:30回复
    其实呢?齐太史、董狐,真的在秉笔直书吗?显然不是!这几个史官,只因为代表了君主的利益,所以才会被后世吹得神乎其神。如果这样的史官,放到现代社会中,人们只会用两个字形容他们,那就是“五毛”!因为,一个人不是“五毛”,就绝不会像那样齐太史兄弟、董狐那样记录时事。


    2楼2016-09-28 21:30
    回复
      比如,所谓的齐太史兄弟,前仆后继记录的历史事件。
      如果用现代的事类比。就是齐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有一个高级官员,看对了一个下属的妻子,就与这个下属的妻子通奸,并且无视这个下属的尊严,毫不避讳的干这种无耻的行为,最后让这个下属堵在家里,打死了。
      某个新闻记者,是这样记录这件事的。“一个官员,故意打死了他的上司!”
      杀死长官的下属,就把这个新闻记者杀了。这个新闻记者的弟弟,又继续这样说,“一个官员,故意打死了他的上司。”


      3楼2016-09-29 20:49
      回复
        你说,这种新闻记者,有最起码的职业操守吗?肯定没有。这个新闻记者就算有职业操守,也是五毛的职业操守!
        一个新闻工作者,因为表达不同的观点,被人打了、杀了;只能证明对方野蛮、残暴,绝不能证明这个新闻工作者,是在公正客观的报道事实。


        4楼2016-09-29 20:50
        回复
          所谓崔杼弑君,无非是齐国的君主,喜欢上了崔杼的女人,就常常到崔杼家睡崔杼的女人,最后被崔杼打死了。
          齐太史,在记录这件事时,就是一句没头没尾的话。“崔杼弑其君!”这叫什么狗屁职业操守。如果他有职业操守,现在的五毛,都很有职业操守。
          董狐的事,也是类似于此的。


          5楼2016-09-30 23:35
          回复
            因为,有一些最重要的信息,他们显然都无视了。那就是,君主为什么会被杀?君主该不该被杀?臣子在当时背景下,选择杀他们,是不是合理的?
            一个人在报道这件事时,故意模糊了上述信息,这能叫客观报道吗?
            事实上,就是让这些史官回答上述问题时,他也不敢说,这两个君主之死,是无辜的!
            我相信,让人客观的去评说这两个君主之死,人们都会送他们两个字,那就叫“活该”!


            6楼2016-09-30 23:36
            回复
              如果那两个伟大的史官,在说崔杼、赵盾杀君主时,先详细说出君主的恶劣行径,并且认为君主之死“活该”。我估计,崔杼与赵盾也不会跟他们急了。相反,这两个人还会谦虚一番的。总而言之,君主虽然无道,但是臣子杀君主,实在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所以您就低调些处理就好了。


              7楼2016-10-01 23:40
              回复
                我们许多人喜欢嘲笑郭沫若,问题是,郭沫若在民国时代,也敢用笔当武器,痛斥当权者。而且,当时痛斥当权者,有危险没有,自然有了。


                10楼2016-10-01 23:41
                回复
                  如果郭沫若在窝巢抬足权势薰天前,就交了粮本,那谁也无法想象,郭沫若后来就会成为一个无德、软骨文人的代名词。


                  11楼2016-10-02 21:29
                  回复
                    换而言之,如果不是因为当时与崔杼、赵盾分庭抗礼的大佬非常多。齐太史、董狐,也不敢和崔杼、赵盾这样叫板。关键是这样叫板,一点意义也没有。
                    所以,郭沫若在民国时代,也敢直斥当权者,但是到了太祖时代,却变得越来越没骨气了。


                    12楼2016-10-02 21: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