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弘吧 关注:55贴子:1,961
  • 9回复贴,共1

【太公】水浒中的太公们与年轻一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一默如雷(成云雷)


IP属地:广东1楼2016-08-25 10:57回复
    《水浒传》中写了不少太公。
    太公们生长于楔子中所说的三登之世,那个时候社会秩序安定,人民生活富足,因而大多属于盛世之民。他们知书明理,安土重迁,对人有同情心


    IP属地:广东2楼2016-08-25 10:57
    回复
      史家庄的史太公是书中出现的第一个太公。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因为不堪高俅的迫害,带着老母亲逃奔边关,途经史家村。当时天色已晚,王进母子错过了住宿旅店的机会,来到史家村求宿。王进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求助,并表示愿意缴纳住宿费。史太公马上说:“不妨。如今世上人,哪个顶着房子走哩?”结着,史太公让庄客准备住处,同时安排酒食招待王进母子,还让庄客把王进母亲骑的驴子牵到后槽喂养。第二天一大早,史太公得知王进母亲夜里心绞痛发作,疼痛难忍时,马上说:“客人休要烦恼,教你老母且在老夫庄上住几日,我有个医心疼的方,叫庄客去县里撮药来与你老母亲吃,叫他慢慢地将息。”此后,王进母子一直在史家庄又吃又住了很多天。最后,王进过意不去,把一身好武艺传给了史太公的儿子九纹龙史进。从史太公招待王进母子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其时上层社会已经腐朽,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猜忌和提防,但在远离大都市的乡土社会还是古风犹存的,史太公对王进母子无微不至的关怀,正是民间寻常百姓人性淳厚的一种体现。


      IP属地:广东3楼2016-08-25 10:57
      回复
        宋江的父亲宋太公也是书中着墨较多的一位太公。与史太公相比,宋太公似乎更为人情练达。宋江“自幼曾攻经史”,大概年轻时也想走科举之路,后来此路不通才做了吏。北宋时期,吏的日子很难过,稍有不慎,被上级找个茬子就会刺配远恶军州,有时还会连累家人。所以,宋江一到县衙为吏,宋太公就告了他忤逆,然后脱离父子关系,以备不测。实践证明,宋太公确有远见。宋江杀惜后,藏在自家地窖里。宋太公却拿着当初和宋江脱离父子关系的文书为全家人开脱了关系。当朱仝、雷横带着公人们来宋家搜查时,宋江安排酒饭招待,同时又送了二十两银子给众人。随后,宋太公安排宋江逃亡,并且让宋清一路陪同。分手时,宋太公挥泪不住,尽显慈父风采。宋江在江湖上转了一大圈,带着秦明、花荣等好汉准备上梁山。途中,宋江等人在村间小店里遇到前来送信的石勇。石勇带来的书信说,太公已经因病身故。宋江急匆匆刚回家,却发现宋太公安然无恙,依然活得好好的。接下来,宋太公向宋江解释,之所以诈死让宋江回来,主要是害怕宋江被江湖上的朋友拉下水,成为不忠不义的人。由此看来,宋太公堪称大宋社会的良民。宋江回来后不久,就因为有案底在身别抓捕。其时,因为朝廷册立太子,大赦天下,宋江减罪一等,被判了徙流之罪。在宋江判决期间,宋太公花了大量银子去疏通,终于为宋江买得去江州的机会。江州是经济发达的鱼米之乡,能刺配到那里比到沧州、孟州之类的地方要好得多。为了让宋江在刺配路上少受罪,宋太公还专门请两位押解的公人吃饭,并送了他们不少的银两。宋太公是乡土社会中比较能干的老人,挣下了一份家业,心疼儿子但也没有忘了教育子女走正道,人情练达却又不失厚道。宋江上山后念念不忘忠君报国应该与宋太公的教育有关。


        IP属地:广东4楼2016-08-25 10:57
        回复
          穆家村的穆太公是穆弘、穆春两兄弟的父亲。宋江刺配江州途中,路遇后来也是梁山好汉的薛永。薛永流落在揭阳镇打拳卖艺,因为没有给地头蛇穆春交保护费,没有人敢打赏。过路囚徒宋江对此不知情也不在乎,就给了薛永五两银子,因此得罪了穆春,没有旅店留宿,阴差阳错跑到穆太公庄上求宿。穆太公表现得和史太公对待王进母子一样的热情,让庄客安排宋江和两个公人去门房里休息,并取来饭食招待他们。穆太公非常勤劳,夜里亲自点火查看打麦场以及庄园各处,令宋江大为感慨:“这太公与我父亲一般,件件都要自来照管。这早晚也不肯去睡,琐琐地亲自点看。”宋江正要入睡,穆春吵吵嚷嚷地回来,要哥哥穆弘去抓囚徒宋江和打拳的薛永。穆太公没有告诉儿子庄上来了陌生人,而是教育两个儿子不要整天打打杀杀,应该积些阴德。


          IP属地:广东5楼2016-08-25 10:58
          回复
            孔明、孔亮兄弟也有一个好爸爸孔太公。武松大脑飞云浦后,杀了张都监一家,流落在江湖之上,在小店里打了孔亮,却又醉倒在小溪里,被拿到孔家庄上,巧遇在此避难的宋江。孔太公一连半个月好吃好喝招待武松,还给武松新做一套行者衣服和皂布直裰,临别时赠银50两,虽说主要看在宋江面子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孔太公也是一位有情有义的老人家。


            IP属地:广东6楼2016-08-25 10:58
            回复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太公都是仁义之人,登州毛家庄的毛太公就不是好东西。解珍、解宝兄弟接下了登州知府的杖限文书,在三日内捕获伤人恶虎。老虎中了兄弟俩的药箭,从山上滚到毛太公的庄园里。毛太公贪图赏钱,不但不给老虎,还诬告解氏兄弟上门抢劫,并上上下下打点银子要置二人于死地。为了一点赏银不惜害人性命,这样的老人在古风犹存的乡土社会实属罕见,心肠之歹毒与市井社会中的王婆不相上下。


              IP属地:广东7楼2016-08-25 10:58
              回复
                当然,毛仲义这样黑心的太公在书中属于特例。大多数太公给人的印象都是仁厚、慈祥而又乐善好施。水浒中的太公们生于太平盛世,他们勤俭持家,都攒下了自己的一份家业,对子女们充满了慈爱。


                IP属地:广东8楼2016-08-25 10:58
                回复
                  说完了太公,再说他们的年轻一代。与太公们安于田园生活不同,他们的年青一代则浑身充满了戾气和野心。史进有这么一份家业,想的不是操持家业,减轻父亲的压力,而是整天舞枪弄棒,热衷于暴力。史进身上刺着九条龙,人称九纹龙。即使在宋代,刺青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东西。身上有刺青的人在科举或者提拔等方面要受到限制,大将狄青就因为身上有刺青而自卑不已。五代时的郭威为了表示他没有做皇帝的心,曾经说:“世上怎么有刺青皇帝呢?”因此,不少人为了表示对社会不满在身上刺青,以表示与主流价值观的决裂。宋太公的儿子宋江比史进城府深,但也很不安分,年过三十不成家立业,而是整天热衷于打熬气力,结交黑社会分子,浔阳楼题诗,说什么“他年若得报冤仇,敢笑黄巢不丈夫”,又说“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黄文炳告宋江要造反确实是有依据的。穆太公、孔太公都是好人,他们的儿子们却都是地头蛇一类的东西。穆家兄弟在揭阳岭收保护费,谁得罪了他们只有死路一条。孔家兄弟在乡间称王称霸,身边不离一二十个大汉做打手。


                  IP属地:广东9楼2016-08-25 10:58
                  回复
                    老一代的太公们都很热爱自己的家园,他们一辈子生与斯长于斯,辛辛苦苦建立了美好家园,与邻里们和谐相处。老人们经常到村口小酒店里喝上两口,生活得有知有味。他们挣下来的家业,到下一代手里往往是逃亡之前被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老一辈有温暖的家,年轻一辈则毁掉家流落江湖。宋江为吏时脱离家庭单独住,犯事以后多年流落江湖,没有固定的居所。史进放火烧掉自己的家,到边关寻找师傅未果,上了少华山。穆家兄弟和孔家兄弟最终也都放弃家园上了梁山。这些年轻人都把上山当强盗视为一种有前途的职业。两代人性格和行为模式差异,说明即将崩溃的大宋社会充满了戾气,而这种戾气与其时上层社会的腐败显然有关。正是上层社会的腐败让年轻一代失去了信心,感到在体制内缺乏发展的机会,从而放弃家园,走上对抗现行体制的不归路。


                    IP属地:广东10楼2016-08-25 10: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