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发空缺吧 关注:1,353贴子:8,339
  • 15回复贴,共1

神之光平等的照耀世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了本吧这么久,终于要开始写一篇读后感了。
首先我要表明一下,我只看过这本书,没看过迷你剧,也没看过她的《哈利波特》系列。所以,我只谈我对这本书的感受。并不是说看她这本书要比看《哈利波特》系列要崇高,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频道,有的喜欢看凤凰台,有的喜欢看芒果台,只是喜欢而已,没有高下之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没有什么高大上的情怀。


1楼2016-07-30 09:26回复
    看来上班时间还是不适合写这种长篇幅的帖子。时时会中断。有种李斯厕鼠之感。边想边写,也可能有语无伦次之感。但觉得这也是我的一个使命。好像读完之后,不说点什么,自己心里也会过不去。所以,断断续续的,有时间再补上吧。


    4楼2016-07-30 10:26
    收起回复
      偶像:巴里·菲尔布拉泽,像神一样完美的存在
      帕格镇是一个沉闷而又平庸的小镇,这里生活着各种各样平庸的人物,只有巴里,是这平庸背景映衬下的一抹亮色。他的完美人格,在他死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放射着光芒。
      巴里来自丛地,他也曾经有过一段很苦逼的日子,一家人曾经在一个拖车里容身,住了很久,最后,是通过他的不懈奋斗,上了大学,后来拥有的自己的产业,并且是教区议会的议员,而且其地位似乎不亚于霍华德这个第一公民,俨然是一个小镇政党的领袖。他通过自强不息,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正如楼上提及到的J.K.罗琳一样,他正是一个屌丝逆袭的典型。他的故事很励志。作为一个成功人士,他在帕格镇有很大的影响力。他的财富,他的见识,他的性格,他对人的关怀,赢来了每个人的尊重和爱戴。


      5楼2016-07-31 09:07
      回复
        丛地是坎特米尔小区的一部分,还是跟坎特米尔小区平行的一个社区单位?这个书里没有明确交待,也无需深究,就视为平行的吧。就像上帝造人一样,上帝先用泥土搓出了一个人,这是坎特米尔小区,后来实在是厌倦了,就随便挥洒了一把泥土,居然也落地成形,便成了丛地。所以,一开始,丛地是作为比坎特米尔小区还要简陋的廉租房出现的,事实上,它就是一个贫民窟。
        坎特米尔小区是属于亚维尔市的。但丛地的属性,似乎一开始就是争议。


        7楼2016-07-31 09:21
        回复
          丛地的地皮,似乎一开始也是属于帕格镇的。他是帕格镇居民维多利亚贵族的庄园的一部分。没落的贵族奥布里.弗雷把它出让给了亚维尔市,于是,丛地就像楔子一样,楔入了原来井水不犯河水的两个地域。丛地居民的迁入,打破了古老小镇的平静,奥布里·弗雷成为了埋下祸根的“好事者”。


          8楼2016-07-31 09:28
          回复
            西蒙一家和巴里一家都是丛地出来的,但他们是极小的特例。
            西蒙一家也是丛地人,但他们是自食其力的,并已经从丛地脱离出来,在书中,他们一直住在山顶小屋,离群索居。西蒙在一家印刷厂上班,妻子鲁思是亚维尔市西南医院的护士,他们的两个儿子在这个小镇上上学。虽然经济条件不是很好,但也能做到自给自足。他们虽然未能融入帕格镇的主流社会,但也不至于成为别人的烦恼。
            巴里一家已经成功进入了帕格镇的主流社会。他的财富,他的威望,他在议会里的地位,使他有能力成为一个救世主的角色。他想成为丛地的拯救者。


            10楼2016-07-31 09:51
            回复
              他最重要的完美之处,在于,他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
              我丝毫不怀疑帕明德.贾瓦德对他的暗恋。有些感情真是很奇妙,如果不经旁人揭露,当局者自己都不一定清楚。帕明德对巴里的爱就是这样的。他丈夫对她其他的事情都很宽容,都取相信的态度,唯这一项,他丈夫都是动摇的。她的女儿苏克文达,在她敏感的心灵里面,似乎早就发现了她母亲的“精神出轨”,也许这也正是苏克文达多重心理困扰中的一项,而这一项也许是导致她像帕特里夏一样产生同性恋倾向的一项,她对盖亚的好感,我有点怀疑正如肥仔们所说的是同性恋。
              帕明德在遭到女儿网贴的揭露后,方寸大乱,书里那长篇意识流似的段落,说明了她心灵深处的秘密。她在议会的意义,她对丛地的态度,原来并非出于自己的社会意识,而是一种对巴里的情感依赖。带实上,她对威登一家,也并没什么好感。


              12楼2016-08-01 10:04
              回复
                在巴里的阵营中,还有特萨夫妇,特别是科林.沃尔,这个有精神病倾向的中学副校长,住在豪宅里面,在帕格镇也算得上是上流人物,但却对巴里毕恭毕敬,他也是巴里的忠实粉丝。他因为幻想以为是自己下毒害死了巴里而一直处于一种莫名的内疚之中。而且不顾众人反对,义无反顾的要继承巴里未尽的事业。
                事实上,他对丛地也并无好感,并不打心底想改变丛地的现状。他不了解克里斯塔尔,至少没有他妻子那么了解。在他心目中,他也并不希望克里斯塔尔这样的坏学生继续留在他任职的学校。同样,他的妻子,当得知自己的儿子跟克里斯塔尔搞在一起的时候,也抑制不住心里的厌恶。
                在丛地问题上,他们都是叶公好龙。之所以能够坚持下去,完全是出于对巴里的感情,对巴里事业的敬意。


                13楼2016-08-01 10:10
                回复
                  丛地人对巴里的敬意,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带有一种感恩戴德的味道。
                  西蒙一家就不必说了,西蒙对巴里的敬意里面,还有一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误会。
                  主要说说生活在丛地里的人,主要是克里斯塔尔。
                  如果不是遇上巴里,也许克里斯塔尔的人生,会像她母亲那样。是巴里唤醒了她人性中善的一面,可以成长的一面。克里斯塔尔是个满嘴脏话,小不正经的丛地女孩,在很多人心目中,是一个坏孩子,唯恐避之不及,谁也不会真正愿意去接触她。就连巴里的妻子玛丽,也只是假意顺着丈夫的意思,心底却是非常的讨厌她。在这方面,玛丽对巴里的了解,还不如特莎和帕明德。克里斯塔尔对巴里深怀敬意与爱戴。是巴里,让她参加了划艇队,激发了她的自信,她们的划艇队在巴里的教导下,获得了好的成绩。是巴里,让他们看到生活的希望,因为巴里发自内心的帮助他们的家庭,努力矫正她的不当行为,从而也间接的矫正着丛地的不当行为。当克里斯塔尔发现自己竟在巴里的坟地边与肥仔乱来时,她心里深感内疚。当她受到奥伯的强暴,感到无处申诉时,她心里想到的仍然是巴里。因为,她知道,特莎和帕明德对她的关注,毕竟还是有点隔靴搔痒的味道。
                  克里斯塔尔,她不知道,巴里,在临时的那一刻,仍然在忍受头疼的折磨,在写关于她的文章。在临死之前,仍然在安排让她接受采访,目的,是要给丛地人以希望,是要告诉世人,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值得倾听的。


                  14楼2016-08-01 10:23
                  回复
                    帕格镇三部曲:
                    0、奋斗 如果偶发空缺有一部前传,我觉得应该是关于巴里的。作为反派第一主角,霍华德也属于白手起家的典型。西蒙.普莱斯走的是另一条路,但也算是自力更生吧。沃尔一家和贾瓦德一家也少不了。
                    1、幻灭(偶发空缺),我感觉主角是克里斯塔尔。她们一家都在这本书里消亡了,留下一个特莉,还有没有书写的意义?
                    2、新生 让主角成为苏克文达吧,对应的角色,应该是肥仔吧。如果盖亚和安德鲁都不走,也许故事还有演下去的线索,但是,如果他们都走了,新增什么人进来呢?有没有新增人物的必要呢?玛丽、加文这些人,还继续吗?对于一本故事性并不强的书,J.K.罗琳会继续书写吗?


                    16楼2016-08-01 10: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