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吧 关注:7,360贴子:561,361
  • 3回复贴,共1

是真的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有一年七月,公司组织员工去河北省的白洋淀去旅游,哥是第一次去这个被誉为“华北明珠”的地方。但哥从小就知道《小兵张嘎》,这嘎小子就是白洋淀的人物;哥还知道雁翎队,是共军的抗日游击队,看过小人书连环画,雁翎队员潜伏在水里,头顶着荷叶,伏击日本鬼子的小汽船;哥还知道当代文学家孙犁,他有篇描写白洋淀的文字在中学语文课本里。这就是哥对白洋淀的基本概念。
那次去白洋淀旅游,公司里有个同事的老家就是白洋淀的,在我们抵达安新县城之后,他说他要回老家看看,家里还有没出五服的亲戚呢。哥问他:你老家离这多远?他说以前划船走水路,从县城到他家的小村,需要四五个小时。我说这么远啊!他说现在快了,都是烧柴油的汽船了,估计一个多小时应该能到了。我说我能跟你回去看看吗?他说没问题啊!但是晚上要住在乡亲家里,条件不好,你受得了吗?哥说没问题啊!
跟同事的进了村,这村叫採蒲台(谐音),人口大概有二三千人,村子不是很大,周围都是水,家家有船,因为没有船就等于被困死在孤岛上了。村里有几家餐厅,杂货店,生活用品一应具有,倒也不缺少什么。
闲话少说,我这同事的回到村子里,还真有人缘,有人接待他,好几家人张罗着请他到家里吃饭,最后我跟他到了一户人家,人家特热情,七八个人陪酒,整了一大桌子菜,看着就特下酒,让我食欲大增。
在陪座的人里,有个岁数显得很大的老人,须发皆白,但是身子骨看起来很硬朗,我问了一下老人家今年高寿,转年就八十了,我给老人敬酒,老人家一口见底。
在我进村的时候,我发现这村里中央街道有个炮楼似的建筑,在这个建筑下面都是摆摊的村民,卖菜卖鱼卖虾的都有,价格很便宜,因为都是村民自家地里种的。除了自己吃,就拿出来卖出去,换点现金。这个炮楼似的建筑是这个村子的标志性物标。于是我问了一嘴这个建筑,我问是炮楼吗?众乡亲说是啊!我又问这是日本鬼子建的?大家说是!我来了兴趣,问他们:这村子被日本鬼子占领过?他们告诉我是的。我问日本人占领这的时候,村里人的生活还好吗?这时大家都不说什么,但那个老人家把话匣子打开了。
老人家告诉我,当年日本鬼子占领村子的时候,他才七八岁,是个孩子。在他的印象里,日本鬼子的军纪很好,从不骚扰百姓,鬼子兵只在用铁丝网圈起来的军营里活动,每天早上鬼子出早操,列队训练时,村子里的孩子们就在铁丝网外看鬼子兵走正步,练拼刺刀,每个孩子手里都拿着一个饭碗,因为鬼子兵训练之后开早饭,吃过饭之后,大木桶里还有很多剩饭,就分给铁丝网外围观的中国孩子们吃。说到这个情节,老人家说日本鬼子的米饭真他娘的白啊!
我听的很有兴趣,我说老爷子您多说点那时候的事,我特爱听。老人家还告诉我说日本鬼子对小孩特别友好,好像鬼子兵口袋里都有水果糖,见到小孩子就拿出来,当时的孩子们出家门玩耍,都希望遇到日本兵,因为有糖果吃。
我问老人家,日本鬼子为什么在这村子里建炮楼啊?老人家告诉我:是打日本的游击队给引来的。以前日本人根本不在意这个小村子,那些游击队骚扰鬼子后,总是跑到这个村里来,三天两头的把鬼子招来,让村子里不得安生。后来鬼子在这驻扎了一个小队吧,村子里变得安生了,游击队也不来了。俺们这村子里过的是太平日子。
我最后问老人家,日本鬼子占领这村的时候,您感觉怎么样啊?老人家说那是最安稳的一段时间了,鬼子投降后,这村子就没一天安生日子过。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7-05 21:04回复
    潘家峪好像也是在河北。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7-05 21: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