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公交吧 关注:9贴子:712
  • 2回复贴,共1

【储存】最后一场辩论赛的资料了(终于最后一场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方的观点为,开卷有益。
以下为一辩和四辩的取材:
开卷即为打开书本,指读书;益为好处。说明只要读书,就有所得。
冰心奶奶曾说过一句话“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无论是在什么时间内,闲暇或者心烦意乱时,拿起一本好书,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自由与空灵。在迷茫中获寻自己所缺,自己所要的积极向上的好处。
在这个信息化的世界里,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只要途径之一。多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量,丰富我们的文学修养,对日后的说和写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的知识就像水库,大量的阅读使我们的水库能够保持储存大量的知识,而我们在补充知识的同时,知识也在不停的往外泄漏。这时,如果我们停止读书,或者读的书少了,水库的水很快就会枯竭。只有不停的、丰富的课外阅读,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见见丰富,而不会大量流失。大量的知识可以给你的作文提供足够的素材。
自古以来便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说.我方认为,万卷皆有裨益,关键在于读者对于书的认识。良书即为益友,也是我们文明发展中的必然产物。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没有书,我们何来进步而言。有书不读,如同是在浪费世间最珍贵的资源,拖延人类通往跟文明的社会的脚步。但是在文明发展中总会有些不良的事务的产生,这是历史的必然性,正如创世的亚当夏娃,给人类带来欲望的冲击。我们不能逃避这些事务,进步的必然性是从恶中取优。正如警*官面对犯人,我们不能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来形容这他们的工作环境,而我们读者也当如是。正因我们知道恶的形态,所以我们亦然深知何为善,若世间无恶所在,人们也断然不会知道善之美。所以开卷必然有益,良书是友,劣作为警钟,一个指导我们走向光明,一个告诉我们黑暗的可怕,相信在座的各位也相信,书如剑,持剑者的心即为剑之善念,秉承光明的信念,敌亦为友。
捧一帧书册,看史事五千;品一壶清茗,行通途八百。无须走马塞上,你便可看楚汉交兵;
无须程门立雪,你便可听师长之谆谆教诲。莘莘学子,自幼苦读经书,不惜为此头悬梁,锥刺骨,为的是什么,
就是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而这最根本途径就是“开卷”。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方成“红楼巨著”;纪晓岚“饱览群书,徜徉书海”,方得“天下第一才子”称号……他们都是从“开卷”那里得到了最大的益处。
古人云:“常开卷者,常以古为鉴”。可见,开卷亦可使人避免重蹈前人的覆辙。读《谏太宗十思书》,可警示自己“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读《论语》,我们懂得要“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古人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慨及经验融进书中,因此开卷有益。
“开卷”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提高人生精神境界。一纸豪迈,高唱“大江东去,浪逃尽”的苏轼开创了“豪放派”的显先河,是当之无愧的“精神贵族”,“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李易安编织着“温婉”一族的羞涩与怅然;“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诉说王维“入禅式的境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大唱“苛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唱出了爱国的热忱之心……浩荡的历史长河中,古人用精神激起了朵朵浪花,你只需徜徉其中,便可感同身受。可见开卷有益。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开卷者古来就有,有“五柳先生”那“不求甚解”读法的;也有朱光潜倡导的“字字推敲,咬文嚼字”读法的;更有王国维所谓的三种读书境界„„但终归来看,开卷是有益的,因为开卷既是知识之源,又是古人之鉴,更是修养之法。
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就像一个文明的国度如果失去了书的文化,那么这个曾经富丽繁华的国度便会遭受到灭亡的威胁。所以说,开卷有益。汉代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既然是药,那就药到病除。其实读书不一定要认真地读,只要随便翻阅,积少成多,时间一长,脑子里也自然有了一个知识的宝库。试想想这不是开卷的好处吗?
**如果反方不是 开卷不一定有益的话这场正方会轻松,可是反方的立场却是不一定,所以如果正方一但说不好,可能会为反方作垫脚石,就是你们正方要陈诉,开卷一定有益,所以要注意自己在答辩时,正方不要给予中肯的态度.所以建议正方从万物皆有两面性来答,即为不良书刊可以给人警示,而不是我们要杜绝,正如世间不可只有阳光.**


IP属地:山东1楼2016-06-14 22:57回复
    各自注意的点
    1、俗语:梨子吃了对心脾有害;红枣吃了对牙有害;药吃了对身体有益,但也有副做用。 所以,有些书看多了也有害!
    2、英国作家菲尔丁所云:“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可能会把你戕害。”如果片面理解“开卷有益”任为一切书皆读,而不取舍,不问内容,读了就有益,其实不对!我们必须学灰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有所感悟的适合自己阅读的好书才有益。
    3、尽信书不如无书
    4、纸上谈兵,战国赵括兵败被杀
    5、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6、三国的马谡也是饱读兵法,但言过其实,导致失街亭。
    7、书和人
    https://zhidao.baidu.com/struct/questions/d169e18683c007436611d836.html


    IP属地:山东4楼2016-06-14 23:08
    回复
      开卷有益的由来是宋太祖说过:"只要是读书~总会有好处的"。自此,开卷有益便成为一个成语。
      大家也许想问,为什么要讲这个呢?道理很简单,关键在于"总"字。。这说的是总会有好处,而不是只会有好处。所以说,开卷有益需要论证的是读书是有益处而不是读书无害。(千万别被反方缠到这。不然一定会输。原因看完后面的就会明白)
      首先,对于好书是有益处的,这点大家都明白。所以要论证的是:所谓的坏书是否有它自己的一些益处呢?对于读书的益处来讲,大能大到使人大彻大悟,痛改前非,走向光明之路,取得成功;小能小到学会几种写作方法,几个词,甚至认识几个字。这些都是读书的益处,没法否认的。因此就可推出几点来论证坏书也是有它的一些益处:
      第一只要被称为坏书的,它必定会影响人的性格,使之走向邪路。但是请想想,如果那些坏书如果无法与读者产生一定的共鸣,使人深入其中,那么哪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如果这书的结构布局,表达方式,构思描写,语言用词等都平平无奇,
      甚至连一般"流水帐"似的作文都不如,那么怎么会与读者产生共鸣呢?因此不论它有多坏,在所谓的坏书里至少能学会一些写作方法,再不济也能认识几个字。这能说它无益吗?
      第二不论是坏书还是好书,它都是根据该书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判断的。也就是说,坏书也是有一定益处。
      第三我国古代的老子就有一种观点: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既然坏书有害,那么就一定有它的益处。
      第四也许你想说:"假设有种坏书,内容不堪入目,文章布局全盘错误,满篇病句错句错字。"直到没有优点可寻。但是你想过吗,即使存在这种书,有人能看的懂吗?会去看吗?既然不会去看,那么连"开卷"这个前提都没了,如何来谈开卷是否有益或有害?
      第五尽管你可以举出一堆因看书而堕落,疯狂,行凶犯法的事例。那这又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是看书的人自己本身心态就不正。那属于心态问题,不能归咎于书。难道有人拿刀去砍去杀人,能怪那刀不好吗?
      因此,只要是读书,都是会有益处的,不论大还是小。所以可以推及"开卷有益"是一定成立的。
      至于"开卷未必有益",是个中性词,它的一半(有益)是对的,但另一半--开卷无益就存在问题了:无益,并不是有害。就象一辆车在路上行驶,它没有象飞机一样飞上蓝天,难道就能说它在钻地吗?假使论点是"开卷有害",那么根据刚刚的一些论点,自然也是可以成立的,但是要说"无益"~那就是错误的了。所以说,在这个问题上,反方的论点就只对了一半。(而且这一半还是正方的论点)。


      IP属地:山东5楼2016-06-14 23: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