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吧 关注:759,543贴子:6,242,579

论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不给看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6-04-23 20:34回复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6-04-23 20:34
    收起回复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4-23 20:35
      回复
        这消息一定会把亚里士多德高兴死,把伽利略和牛顿气活过来(注:亚里士多德说的是“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这一条虽然并无维持二字,但仍然错误。) 大概只有雷老师的运动力(L=KMV)可以解释天朝的这一『基准』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4-23 20:42
        收起回复
          只想知道这个所谓的《基准》是由谁发布的?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4-23 20:45
          收起回复
            天朝的科学素养竟沦落到如此地步,你们要知道,西方的亚里士多德,不知道比你们高到哪里去了!!你们编【基准】也要按照基本法啊,不然教坏小朋友,谁来担这个责任?还是太年轻,明白这个意思吗?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4-23 20:54
            回复
              还有这样一条,“阴阳五行,天人合一”不是迷信还能是科学不成?我只能2333333编者自己就没有科学素质,还来教育别人。。。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4-23 21:04
              收起回复
                将来言论上有什么偏差,你们是要负责的!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4-23 21:42
                收起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4-23 21:46
                  回复
                    《基准》说的对,咱可是和编者一样有科学素质的人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4-23 23:38
                    收起回复
                      天朝没有科技部,只有官僚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4-24 06:16
                      收起回复
                        4月18日,科技部、中宣部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通知。《基准》一经发布,即受到公众的关注。很快,一些科学家发现,《基准》的某些内容需要商榷,甚至明显存在错误。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陈学雷等八位科学家专门撰文,表达对《基准》一些问题的意见,呼吁科技部和中宣部组织有关专家,对此进行进一步的审议和修改。
                        “科学的精神是求真、质疑、实证。”陈学雷等认为,《基准》应该是作为一种指南,而不应作为一种只允许机械地背诵和考试而不允许质疑的教条,“否则它就和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初衷相违背了”。
                        八位科学家的文章迅速在科学家朋友圈传播开来。一位中科院院士称,这是严重的瞎折腾。清华大学一位学者评论道:“‘知道力是自然界万物运动的原因;能描述牛顿力学定律,能用它解释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读完宝宝的牛顿力学后,我不到四岁的儿子都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一位北京大学学者表示,“科学确实要严谨,不知这些知识是请的什么专家定的……不过看了医学相关的还正确,其他领域专家应该站出来评论,这样将来的2.0版应该更好!科学知识本来就是不断更新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一位高级工程师对八位科学家意见表示支持,称《基准》应该得到修改。
                        撰文 | 陈学雷(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冯珑珑(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山大学天文系)
                        康熙(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刘继峰(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盘军(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
                        沈俊太(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
                        张鹏杰(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系)
                        张双南(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04-24 07:20
                        回复
                          科技部、中宣部2016年4月18日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和《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以下简称《基准》)。
                          根据《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组织党政机关干部、工人、农民,科技、教育工作者,城乡劳动者、部队官兵、学生、社会各界人士等学习;各级党政机关、科研机构、企业、事业单位、学校、部队、社会团体等要组织《基准》学习和培训活动;新闻媒体、网站要对《基准》进行广泛宣传。《基准》中则说明这一基准将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导,适用范围为18周岁以上,具有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测评时,从500道题库中随机选取50道题目(必须覆盖26条基准)进行测试,形式为判断题或选择题,每题2分。 正确率达到60%视为具备基本科学素质。
                          作为科学工作者,我们认为,努力提高中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制订这方面的基准作为公民科普的依据和指南十分重要。本次制订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提出了26条基准、132个基准点,其中许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如环保、健康、急救、灾害防御和事故救援等。《基准》也涵盖了一些最关键的科学素养,如要求公民具有基本的科学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研究的基本过程、掌握获取知识或信息的科学方法等。
                          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我们吃惊地发现这次公布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中存在一些不严谨、不科学的问题。如果不加以注意和改正,将会对我国的科普工作造成严重损害。我们在此文后面列出若干我们已发现的问题。限于我们的研究领域和学识,这些可能还只是《基准》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因此,我们郑重呼吁科技部和中宣部组织有关专家,对此进行进一步的审议和修改。
                          另外,正如《基准》第3条指出的,科学的精神是求真、质疑、实证。因此,我们认为《基准》应该是作为一种指南,而不应作为一种只允许机械地背诵和考试而不允许质疑的教条,否则它就和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初衷相违背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6-04-24 07:21
                          回复
                            以下为我们认为不妥当之处:
                            一、某些条目存在错误或不准确、不严谨之处。
                            例如,在第11条基准,“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中,就存在许多问题:
                            (45)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这一条不够准确。说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可以的,但并非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在已知的物质粒子中,原子并非最小的单元,其本身就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又可分解为质子和中子,而质子、中子等又是由夸克等更基本的粒子组成的, 此外还有光子、中微子等微观粒子等。另外,现代天文观测表明,当前宇宙中的大部分重子物质(普通物质)是以等离子体形式存在,也就是说其中原子核与电子是分离开的,而并非以原子形式存在。因此,仅就已知的物质而言,也不能说“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更何况,现代宇宙学认为由原子组成的普通物质仅占宇宙总密度的百分之五左右,宇宙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暗物质和暗能量,虽然我们目前还无法确定这些暗物质和暗能量到底是什么,但几乎可以肯定它们不是由我们所知的原子组成的。
                            (48)知道力是自然界万物运动的原因;能描述牛顿力学定律,能用它解释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
                            这一条有严重的错误。亚里士多德曾认为,力是维持万物运动的原因。然而从伽利略以来,我们就已经知道这是错误的说法,力的作用是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并不需要力。
                            (49)知道太阳光由七种不同的单色光组成,认识太阳光是地球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主要来源;知道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都是电磁波。
                            这一条说法不严谨。在初等物理中,我们有时介绍太阳光或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如彩虹呈现赤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这也是最早发现这一现象的牛顿在他的《光学》一书中做出的颜色分解。但是,白光到底分解成多少“颜色”,与人的感知能力、文化传统、语言习惯等有关。实际上,现代物理学上所说的单色光是指单一频率的光,从这个意义上说,白光可以分解成无数多种单色光。所以,说太阳光由七种不同的单色光组成是不够严谨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6-04-24 07: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