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小说吧 关注:89,846贴子:736,840

【东野圭吾】你与东野的差距在哪里——浅谈写手的阅读方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貌似东野的活动应该五月份才开,不过我有些等不及了,索性干脆提前好了。
活动贴地址:http://tieba.baidu.com/p/4461105586
貌似本文并没有直接泄底《嫌疑人X的献身》,不过应该是有一些较为明显的暗示答案的语句,另外,本文通篇围绕《嫌疑人X的献身》的故事内容,没读过的本身也会有阅读障碍。所以还是建议没读过此书的,还是别看这篇文了。


1楼2016-04-13 07:42回复
    我一直坚信着一点,写作,需要充分的阅读量支持。
    一个从看过任何汽车设计图的人,因为看过很多炫酷的跑车的外形,就说自己要设计跑车,这无疑是可笑的。只看过所谓“推理动画”,“推理漫画”,“推理电视剧”的人,说自己要写推理小说,也是可笑的。想设计跑车,至少需要大量看过汽车设计图为基础,才有开始设计的可能,同理,想要写推理小说,也需要大量的阅读推理小说,以阅读文字学习自己将文字排列成推理小说的方式,才有可能写出合格的推理小说。
    然而,只是读就够了吗?不对,还是换个说法吧,然而,作为一个写手,你真的知道怎么读推理小说吗?
    这似乎是个伪命题,大家都是认识字的,当然知道怎么读。
    这里不妨来一个小测试。正在看帖的各位,如果有空的,可以去读一遍东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献身》,读完之后,试着不看书,尽可能详细的写出你能记得的故事梗概。如果没有空,那我们退而求其次,你反正已经知道了嫌疑人这本书的内容,你试试按照你知道的内容,尽可能详细的设置一个大纲。
    然后下方,是我根据原书整理的故事梗概,我没有过于细致的整理,不过你们依旧可以对比一下。
    第一章
    石神散步,靖子遇到富坚,两人起争执。
    第二章
    石神介入,设法处理尸体
    第三章
    草雉发现尸体,针对自行车调查,找到尸体是富坚。
    第四章
    询问靖子,偶遇并询问石神,石神打电话,警方开始调查靖子以前工作的酒店。
    第五章
    草雉询问汤川学意见,汤川想起石神,石神打电话交代,汤川见石神。
    第六章
    汤川与石神的回忆,二人叙旧,石神解题,二人散步
    第七章
    靖子在店内谈论案情,工藤出场,回家和女儿商量案情。
    第八章
    草雉第二次和汤川讨论案情。石神再遇汤川,去便当店,撞见工藤。汤川石神再次交流。
    第九章
    靖子和工藤约会,警察再次调查,石神打电话。警方怀疑工藤。草雉发现汤川在调查
    第十章
    草雉询问工藤,草雉学校找汤川未果,草雉询问石神。
    第十一章
    草雉汤川讨论脚踏车线索,石神跟踪工藤。
    第十二章
    工藤和靖子第二次约会。石神再次打电话指示。草雉与汤川讨论石神。
    第十三章
    草雉调查靖子以前工作的酒店,草雉和警察讨论不在场证明,汤川与靖子交谈。
    第十四章
    石神在学校里沉思。草雉询问石神,草雉与汤川再次讨论石神,汤川推理出真相。
    第十五章
    石神散步遇汤川,汤川示意自己解开谜底,靖子带美里与工藤约会,发现工藤被骚扰,石神再次打电话,做最后的交代。石神自首。
    第十六章
    石神交代自己伪造好的假案情,草雉询问靖子,查证石神口供。
    第十七章
    汤川质疑石神的自首,草雉顺着汤川的行动再次调查,草雉跟踪汤川,汤川与草雉对峙,二人妥协。
    第十八章
    汤川找到靖子,解释全部案情。
    第十九章
    靖子内心挣扎,石神独白,靖子自首。


    2楼2016-04-13 07:42
    回复
      如果你确实按照我上面所说的做了,估计你心里应该已经有点想法了,如果你没按照我说的做,但是你确确实实的读了我概括的梗概了,也不算件坏事,如果你看到梗概,觉得自己已经读过了这本书,所以直接拉到这段来了。对,说的就是你,我相信,十个人里,恐怕有九个人是看都没看梗概,直接就拉到这段来了。
      其实这个想法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无可厚非,因为这段所谓的梗概,能提炼出的信息,和你们已经看过的信息重合,因此没有阅读的意义,因为读了你们也提取不到新的信息。
      但是同样代表一件事,如果在阅读时,你只会这么阅读的话,你也永远只能做一个读者,你永远成不了好写手。
      现在再问一个问题,就是刚刚,这段被你们直接跳过不看的梗概,我明知道你们提取不出有用的信息,我明知道你们很有可能拉过去不看,为什么我还要写?我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以什么样的心情,什么样的思路写下这段梗概的?
      好吧,我不需要你思考答案,因为这个问题的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刚刚对我提出的问题做了思考。
      读书的本质,可以算是从书本文字里提取信息,对于读者来说,他们需要的,只是把文字转化成自己可以理解的信息,很多文字映入了他们眼睛里,但是甚至还没到他们脑子里,就因为提取信息不需要就被扔掉了。
      因此,读者不需要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在每一句话里用每一个字。但是任何一篇文章,里面的每一个字都是从作者脑中思考出来的。而作者思考的方式,就是我们在写作时思考的应有的思考方式。
      以读者的方式读书,是为了从文字中提取文字想表达的信息。而写手的方式读书,是为了理解作者把每一个字这么排列时的思维模式,并且试着效仿他的思维模式,用于自己写作。
      好得,虽然扯了这么多,但是不代表那个大纲就不需要看了,还得请你拉回去,把大纲看一遍,至少,要和自己记忆中,或者自己根据诡计在脑中设想的流程对比一下。看看自己到底少了哪些东西。你也就首先明白了,你在情节安排上,与东野的差距。


      3楼2016-04-13 07:42
      回复
        再来说说文笔
        貌似很多人都评价东野文笔好,不过就遣词造句方面,因为经过了一重翻译,我们对东野字词的使用能力是无法做出最真切的体会的,而且据我一些会日语的朋友说,东野小说里的词汇使用,只需要N2水平的日语就可以流畅的阅读,在N2水平可以理解的词汇中,也大多属于非常基础的生活词汇。因此,我不相信东野的所谓文笔好,是因为东野的遣词造句能力强于他人。
        事实上,东野所擅长的,只不过是以细微的角度观察,再用最普通的文字把自己观察的每一件事物详细的描述出来而已。
        以《嫌疑人X的献身》里,第一段石神的散步为例。
        如果是是我来描写这一段散步的情节,只怕我会在一开始就这么写
        “在去天亭买便当的路上,石神总会经过一个流浪汉栖身的桥洞……”然后从桥洞里的流浪汉开始进一步引入故事。因为桥洞里的流浪汉是后文需要的一个重要线索。
        再来看看东野在文中是怎么写的
        “上午七点三十五分,石神像平常一样离开公寓。虽已进入三月,风还是相当冷,他把下巴埋在围巾里迈步走出。走上马路前,他先瞥了一眼脚踏车停车场。那里放着几辆车,但是没有他在意的绿色脚踏车。
        往南大约走个二十公尺,就来到大马路,是新大桥路。往左,也就是往东走的话就是朝江户川区的线路,往西走则会到日本桥。日本桥前是隅田川,架在河上的桥就是新大桥。
        要去石神的上班地点,这样一直往南走就是最短的路线。只要走个几百公尺,就会走到清澄庭园这个公园。公园前的私立高中就是他上班之处,换言之他是个教师,教数学。
        石神看到眼前的交通灯变成红灯,遂向右转,朝新大桥走去。迎面而来的风掀起他的外套。他将双手插进口袋,微微弓着身子举步前行。
        厚重的云层覆盖天空,隅田川倒映着暗沉的天色,看起来也一片污浊。小船正朝上游前进,石神边望着那副情景边走过新大桥。
        一过了桥,他走下桥旁阶梯。穿过桥下,开始沿着隅田川走。河岸两边都设有步道。不过要是,全家出游或情侣散步,多半是从前面的清洲桥开始,即便是假日也很少有人走到新大桥附近。只要一来到此处立刻会明白原因何在,因为放眼望去,是一整排游民用蓝色塑胶布覆盖的住处。正上方就是高速公路,所以此地用来遮风避雨或许最理想不过。最好的证据,就是河对岸连一间蓝色小屋都没有,当然,这一方面大概也是因为对他们来说群居会比较方便吧。
        石神毫不在意的继续走过蓝色小屋前,那些小屋的大小顶多只及背部,有些甚至高仅及腰。与其说是小屋,称为箱子可能更贴切。不过如果只是用来睡觉,也许这样就已足够。小屋或箱子附近,不约而同的挂着晒衣架,显示出这是个生活空间。”
        首先,可以非常明确的看出,东野对于石神散步的地点有过实地考察,坐在家里对着电脑空想的人,是无法这么详细的写出石神散步路径,以及途中的景观的。
        其二,则是详细,只怕就算有过实地考察,只怕一般人不会在意这些对于他们再普通不过的细节。石神是早上七点三十五分出门的?对我们来说不重要;现在是三月?天气有点冷?对我们来说不重要,石神家门前有个自行车停车场?对我们来说不重要;石神想要去天亭要从新大桥路左转,经过日本桥的桥下?对我们来说不重要。
        就是因为这一种种我们下意识觉得不重要的事,却在东野的文中被详细的写出来了。东野也只是写的详细而已,可以轻易的看出这些描写里,没有复杂的词汇。
        这段文字文字在我们下意识里觉得不重要,但是真的不重要吗?事实上,就是这些描写,让人物有了活性。我们因为这些文字,随着石神做了一个十几分钟的散步,我们所阅读到的,就是石神散步时看到的,体会到的,虽然并不直接,但是石神这个人物,就因为这些描写,变的立体,鲜活,仿佛是真实存在的一样,而读者也可以更加轻易的融入故事。
        无论你用的是电脑还是手机再看这篇帖子,你不妨先回复一下,你在哪儿。然后再抬起头,仔细的扫视一下你周围这些你认为不重要的细节,试着把这些写下来,然后,用一段文字,让我能够真切的体会到,你在哪儿。


        4楼2016-04-13 07:43
        回复
          前排支持


          IP属地:英国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4-13 07:55
          回复
            只看过跑车外形就想设计跑车也没什么可笑的啊。为什么可笑哩。设计分两方面,功能设计及工业设计。对应的设计师分别是工程师和艺术家。对一个好的艺术家来说,通过简单的举一反一来做工业设计是没问题的。而如果是天才,还能够举一反n。即使说到功能设计,工程不能如艺术般随性,那可是第一台跑车从何而来?第一台跑车没有现成的图纸的,没有那些专门的设计师啊,没有各种针对性的经验可循啊,可是它还是诞生了啊,它还是被创造了出来啊。那很多汽车大佬设计汽车之前也没专门搞过汽车,可能造汽车之前还挥舞着镰刀锄头粪叉子,可是改行之后都有了一番作为,造了汽车,办了企业,成了大佬,成为品牌本身。这没什么可笑的啊。这为什么可笑呢?我都不清楚这个点在哪里。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4-13 09:14
            收起回复
              再有,设计跑车至少需要看过大量设计图也不一定正确啊。工业设计不讲,功能设计是有固定程式的,比如公式和标准,那现在还有非常成熟跟强大的cad咯。从design到check到approve,设校审整个流程并不需要翻看大量的之前的设计图哦。只要计算通过,并且在细节上满足标准要求就可以咯,如果遇到常规方法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利用计算机摹拟,采用更高阶的软体去计算,比如ansys 就是个很好很方便的东西。当然,计算公式安全性的考察及标准的编撰还有软体的开发都需要采样,需要工程应用的反馈,离不开之前的案例,但这不意味着做一个设计就要翻看之前的图纸,实际上编公式订标准做软体很大一部分正是避免出现这种情况。我只要按照标准来,通过公式计算,通过电脑摹拟就好了,干嘛还要费力的去找去翻之前的图纸,都整合进去程序化设计当中了嘛。极端一点的情况,但是也相当普遍,设计师甚至无需知道这个公式从哪来,到哪去,具体长什么样子,他只要会会选择参数输入电脑就好,都是用软体嘛。那做一个设计,跟看许多前人的设计图并没有多少紧密的联系,至少是至少需要翻看大量的设计图是不必要的。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4-13 09:43
              收起回复
                给你和楼上跪下了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4-13 10:10
                回复
                  赞一个,很有用,言之有物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6-04-13 10:38
                  回复
                    赞一个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4-13 11:58
                    回复
                      有意思……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6-04-13 12:34
                      回复
                        然而楼主说的是写小说,而不是推理小说啊,我看下来。。。。。。。


                        IP属地:上海16楼2016-04-13 12:47
                        收起回复
                          什么样的人物或情节是每个人自身的灵感跟文学功底并没有必然关系,但要写得好,其实最好去系统地学习,凡文学功底强的作者在遣词造句,人物描写方面显然比小白作家高上不止一筹,所以注重文笔的原创者们还是建议好好地学学写作。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16-04-13 19:21
                          回复
                            楼主以后多写写像这样的帖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6-04-14 12: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