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吧 关注:1,561,005贴子:49,200,684
  • 12回复贴,共1

原谅我们的父母吧-宫学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许多朋友和我讲过,小时候父母的一些行为、言语、神情,曾经给他们带来过多大伤害。即使到了今天,面对白发苍苍的老人,那些好像早已痊愈的伤口,稍有风吹草动,还是会隐隐作痛。 
    我问过很多心理咨询师,他们都认为——80%儿童的问题缘于他们的父母,而他们父母的问题,又有80%缘于他们本人小时候自己父母的问题。难道这个循环任谁都无法摆脱吗? 

    试图改变过去,是一件永远也不会成功的事情。即使那些来自父母的伤害确确实实存在过。那么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也许不是逃避,抱怨,而是面对,然后原谅。 



1楼2008-07-20 15:14回复
    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住房,可以从那个伤心的家里搬出来了! 

     朱朱在拿到钥匙的当天,就搬进了只有一张床的新家。不然又能怎样呢?即使住在一起,她和爸爸也有两年没说过一句话了。父女俩一见面就互相看着生气,还不如早点儿搬出来,让爸爸不用每天早上5点就出去遛弯儿,不到吃饭不回家,也算是尽了一点孝心。 

     朱朱和父亲的战争历史实在悠久,得从十多年前她中考的时候说起。 

     初中时,朱朱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特别是英语,从来都是100分,连99分都没有过。她的班主任也很喜欢她,经常鼓励她多多努力,将来说不定就能考上清华、北大,飞黄腾达。 

     但是,等到中考填写志愿书的时候,朱朱的父亲却替她选择了去读当地的中专。因为在上世纪90年代初,大学生实在凤毛麟角,很多像朱朱家一样的家庭,根本不敢奢想自己的家里会出来大学生。更为重要的是,如果上了中专,朱朱的河北农业户口就会转为天津城镇户口,毕业了直接分配到机关里坐办公室。这些美好的前景,足以使朱朱做合同工的父亲感到莫大的骄傲,他自然不愿意再冒险让女儿等到三年之后,再通过听说竞争激烈的高考来改变户籍。 

     可惜,谁也不知道教育改革会进行得那么迅速。短短几年时间,上高中、上大学几乎成了每一个孩子的不二选择。再几年,潮水一般的大学生充满了各个岗位。只有中专学历的朱朱,再也不是当时的工作骨干,而是成为单位里最无足轻重的小角色。 

     好在朱朱的单位附属在一个以重工业为主的集团公司内,新进来的大学生都是外地的男孩子。在这个原本女职工就稀少的地方,朱朱的正式在职职工身份,在当地的婚姻市场上还算多少有点优势。很快,在家人的配合之下,她和新来的一位大学生成了男女朋友,不久就结了婚。 

     婚后,朱朱与丈夫之间矛盾重重,战事频发。不管因为什么芝麻绿豆大的事情,她最后总要引申到“你是不是觉得我配不上你这个大学生?”这个折磨彼此的问题上。不到一年,这个短命的婚姻就宣告结束,朱朱也因此患上了忧郁症,有大半年的时间不能去上班,还因为服用了一些药物而体重剧增。 

     等到离婚的风波渐渐淡去,朱朱又重新开始新的生活。她上函授大学,学外语,减肥,换工作,攒钱,贷款买房。她还准备参加律师考试,总有一天,她要让那个欺骗她感情的坏蛋受到制裁。 

     而朱朱与父亲的关系更是飞机坠毁一般直线下降。两年的时间里,除了争吵和指责,他们几乎没说过一句心平气和的话,甚至有一次,她像疯了一样动手打了自己的父亲。看着那个同样快要发疯的老人,朱朱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也无法再像一个女儿那样去关爱父亲了。为什么当初你就一定不让我念高中呢? 

     现在,朱朱最希望的事情,就是有一天清晨醒来,她发现一切都回到中考填志愿的那天,那样,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她和爸爸应该就能讲和了。


    2楼2008-07-20 15:15
    回复
      和朱朱一样,几乎每个人都能列出一张曾经被父母伤害过的清单。比如偏向、忽视、过度的责备、不切实际的期许,或者是,在我们的好朋友面前的一记耳光。就好像我的母亲,虽然她为了我的成长付出了数不尽的心血,但她在我小时候总是当众说我唱歌走调,还是让我感到非常受伤——至今我也不敢在任何人(包括我的丈夫)面前唱歌。 

       就是这样,我们可以抱怨父母的事情实在是说也说不完,如今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也很可能就是由于父母不够科学的教养方式造成的。但是,为什么我们可以轻易原谅其他伤害过我们的同学、同事、朋友甚至陌生人,却唯独不肯原谅父母呢?这也许只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摆脱掉“父母就应该无微不至地爱护我们”的想法。 

       我们经常会忘记,父母都是有缺陷的父母。他们不过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身上具有各种各样的缺陷与不足。他们在当子女的时候也体验过痛苦和埋怨,在为人父母之后也已经尽其所能。实际上,他们做到了能够做到的最好。为人父母,不可避免地会在孩子面前犯错误,甚至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要知道,即使是提出“幼年经验影响一生”的弗洛伊德本人,也是一个被自己的孩子责难批评的父亲。


      3楼2008-07-20 15:15
      回复
        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当妈妈没收了自己的漫画,或者爸爸逼着自己抄写100遍考试出错的生字时,就暗下决心——将来等我当了爸爸(妈妈),我一定不会怎样怎样,一定要做一个让孩子快乐的父母。 

         等到我们有一天也成了一个小生命的父母,我们才会明白,原来每个孩子的成长都要感谢父母竭尽心力付出的照料和关心。在这个过程中,不论我们曾经怀抱过多么美好的憧憬,我们还是会犯错误,会疲惫、慌乱、不知所措,甚至发脾气、大吼大叫,一时间失去自我控制的能力。 

         在这种时刻,我们很容易自我原谅,因为我们都知道自己不是超人,都有无法承受的那一刻。而对于父母,我们却常常忘了这一点。在孩子看来,整个世界似乎就由自己和父母双方构成,除了父母与自己之间的单线关系,一切都不存在。 

         其实,如果我们能从与父母的关系中跳出来,站在这层关系之外,从头到脚,上上下下把父母当做一个完整的人360度看一遍,就会发现,他们和我们一样,应该被原谅。朱朱的父亲没能正确预测社会的走向,还有每一位父母犯下的各种各样的错误,都应该得到原谅。


        4楼2008-07-20 15:15
        回复
          有一点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原谅父母,并不是父母需要我们这样做,而是我们自己需要。如果一个成年人总是埋怨父母当初的问题,说明他还没有成熟到可以为自己的现在和将来负责。的确,责备父母可以让自己感到比较舒服,因为这些责备和埋怨可以把我们的问题合理化,把责任轻而易举地算到父母头上。 

           有一些人坚持不肯原谅父母,本质上和朱朱一样,只是为了可以让自己继续扮演受害者的角色。在他们看来,自己的不幸全都是父母的责任,正是因为你们当年做了什么,或者没做到什么,所以我今天才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家庭、没有好生活。这种思维模式,与一个没有成年的孩子又有什么不同?只有小孩子才会把自己的一切寄托在父母身上。实际上,这些人的心理仍然被束缚在幼年时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并且坚持用不原谅的方式维护这一关系。 

           一旦我们明白,原谅父母是自己走向成熟和心理独立的必经之路,也就是迈出了接受父母的第一步。当然,这并不需要你专程跑到父母面前,大喊一声“我原谅你们了”,相反,你甚至都不用提及这一切。你只是放弃了试图改变过去的想法,放弃了“我应该拥有一个完美父母”的假设,从而用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父母和自己。 

           照片:钟志兵/摄


          5楼2008-07-20 15:16
          回复
            该爱的爱,该恨的恨。凭什么父母就不应该为自己犯过的错负责?正确的对待父母的态度是公正地对待他们,既看到他们抚养自己过程中的辛苦,又要看到他们的错误和缺点,并且避免这样的错误和缺点在自己身上再发生。
            我们并不是要继续扮演受害者的角色,但应该是由父母承担的责任,我们凭什么要原谅?如果我曾经因为自己的失误而给自己的子女造成一生的痛苦,我不会苛求子女的原谅。相反,子女的怨恨才是我应得的报应。


            6楼2009-07-16 19:55
            回复
              父母的那一点错,比起他们无私的付出,算得了什么呢?
              包容至爱你的人,也就是包容自己、爱自己!
              你们说,对不?


              9楼2009-08-03 16:04
              回复
                • 119.1.14.*
                好贴,看了忍不住流泪,因为触动了我内心最脆弱的一块,一样的对父母又爱又恨,感谢他们生我养我,恨他们没有良好的教育方式,这不是一个个例,我们需要几代人来共同努力,改变教育方式,这一点我们落后发达国家的不仅是经济,还有与同步的教育方式,就跟体育的发展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一样,教育方式的改变,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关键的.


                10楼2009-08-04 23:13
                回复
                  • 119.1.14.*
                  好贴,看了忍不住流泪,因为触动了我内心最脆弱的一块,一样的对父母又爱又恨,感谢他们生我养我,恨他们没有良好的教育方式,这不是一个个例,我们需要几代人来共同努力,改变教育方式,这一点我们落后发达国家的不仅是经济,还有与同步的教育方式,就跟体育的发展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一样,教育方式的改变,教育观念的更新是关键的.


                  11楼2009-08-04 23:18
                  回复
                    我对父母又爱又恨,可是这篇文章说得对,我们真的不应该再继续扮演这个受害者的角色。平静对待他们的错误,是成长的过程。


                    17楼2009-12-17 14:48
                    回复
                      挺好。收下了。


                      18楼2010-05-18 15:46
                      回复
                        • 120.82.195.*
                        我现在就一直为这事烦恼,我知道这样是在自己折磨自己,但是有什么办法呢,一不经意就触到了那根敏感神经,我好烦,我清楚,事已致此,原谅不原谅又有什么意义呢,我很想忘记但忘不了,如果有一项发明能将人的痛苦记忆清除该多好啊。


                        19楼2010-05-21 20: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