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灸吧 关注:45贴子:416
  • 9回复贴,共1

“十定律”轉載自--中華道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因果定律
修行真正的进步,体现在一个人的行为是否越来越遵循天道承负、因果定律。
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是偶然发生的,每一件事的发生必有其原因。这是宇宙的最根本定律。人的命运当然也遵循这个定律。认同因果定律的不仅是道教、佛教,还有基督教等。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大科学家牛顿等人,也认为这是宇宙最根本定律。人的思想、语言和行为,都是「因」,都会产生相应的「果」。如果「因」是好的,那么「果」也是好的;如果「因」是坏的,那么「果」也是坏的。人只要有思想,就必然会不断「种因」,种「善因」还是「恶因」由人自己决定。
所以欲修造命运者,必须先注意和明了自己的每一个想法(起心动念)会引发什么样的语言和行为,由这些语言和行为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2-23 12:33回复
    ▌2、吸引定律
    你生命的一切,被你的内在吸引而来!
    人的心念(思想)总是与和其一致的现实相互吸引。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人生道路充满陷阱,出门怕摔倒,坐车怕交通事故,交朋友怕上当,那这个人所处的现实就是一个危机四伏的现实,稍有不慎,就真的会惹祸。又比如:一个人如果认为这个世界的人很多人都是讲义气的血性之人,那这个人就总会碰到跟他肝胆相照的朋友。
    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人都是选择性地看世界,人只看得见和留意自己相信的事物,对于自己不相信的事物就不会留意,甚至视而不见。所以人所处的现实是人的心念吸引而来的,人也被与自己心念一致的现实吸引过去。这种相互吸引无时无刻不在以一种人难以察觉的,下意识的方式进行着。一个人的心念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消极的或者丑恶的;一个人的心念是积极的善良的,那他所处的环境也是积极的或者善良的。人如果能控制自己的心念(思想),使之专注于有利自己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上,那这个人就会把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吸引到其生活中去,而有利的、积极的和善良的人、事、物也会把这个人吸引过去。所以控制心念(思想),是命运修造的基本思路。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2-23 12:34
    回复
      ▌3、深信定律
      你信仰什么,生命就走向什么!
      人如果真正深信某件事会发生,则不管这件事是善是恶、是好是坏,这件事就一定能会发生在这个人身上。比如一个人深信积极的事物一定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积极的事物就一定会发生。又如果一个人深信自己命不久矣,那这个人很快就会死去。所以用好的信念,取代不好的信念,是命运修造的原则。由此看来,有好的信念是一种福,想给自己种福必须建立好的信念。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2-23 12:34
      回复
        ▌4、放松定律
        放松是开发潜能的关键,静坐可以帮助人进入放松。
        人只有在心态放松的情况下,才能取得最佳成果。任何心态上的懈怠或急躁,都将带来不良结果。什么心态是最佳心态呢?答案是越清明无念越好!把目标瞄准在你想要的理想人格、理想境界、理想人际关系和理想生活等等东西上,然后放松心态、精进努力,做你该做的,不要老惦记着这些东西什么时候到来,则这些东西的到来有时候能快到令你吃惊;相反,如果你对结果越焦躁,你就越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甚至会得到相反的结果。举个例子:大热天晚上停电,你躺在床上大汗淋漓,睡不着觉备受煎熬,老在想着这该死的电什么时候才来,电总是在你着急的时候偏偏不来,但当你最后受够了,人清静安定自然凉快了,快沉沉睡去的时候,电就来了,倏忽间你的房里灯火通明,电风扇转起来了。这不是巧合不是迷信,这是定律,这是放松定律。值得注意的还有:所谓的无念并不是心里一个念头也没有,而是有念头但不驻留,所謂「无所住而生其心」。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2-23 12:35
        回复
          ▌6、二八定律
          80%的成果在最后20%的时间和努力获得。
          人在达成目标前80%的时间和努力,只能获得20%的成果,这是个非常重要的定律,很多人在追求目标的时候,由于久久不能见到明显的成果于是失去信心而放弃。比如练习双盘;比如改正一个坏习惯;比如教育孩子。须知命运修造是长久的事,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预期前80%的努力会有很大收获,只要不放弃,最后20%的努力就会有质的飞跃。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2-23 12:39
          回复
            ▌8、间接定律
            要想改变自己的某方面,先去帮助别人改变那个部分。
            自我价值(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必须通过提高他人价值间接实现。例如:你要提高自己的自尊,必须通过首先提高别人的自尊间接实现。你要有所成就,必先通过成就别人间接达成。例如:有些公司创立的目的只是赤裸裸地追求最大利润,这些公司往往昙花一现,而那些致力于为客户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和优质产品的公司往往长盛不衰,越做越大。这就是间接定律在起作用。值得一提的是,间接定律中提高自我价值和提高他人价值往往是同时发生的,即当你在提高别人价值的时候,你的自我价值马上就提高。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2-23 12:40
            回复
              ▌9、布施定律
              给别人,就是给自己,你不可能得到自己从未付出过的。
              布施就是「给出去」的意思。这个定律是说,你布施出去的任何东西,终将成倍地回报到你身上。例如:你布施金钱或物质,你最终将会获得金钱或物质回报;你布施欢喜,让他人衷心愉悦,你将得到他人回报给你的欢喜;你布施安定,让他人心安,你将会得到安乐。相反,如果你施加于别人的是不安、憎恨、怒气、忧愁,你也将得到这些报应。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2-23 12:40
              回复
                ▌10、不图报原则
                我们与万物同源同体,不住相布施,福德不可思量。
                这是布施定律的补充。这个原则是说:你布施的时候永远不要企望获得回报,你越不望回报,你的回报越大。「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例如一天你开车赶着去会见重要客户,路上看到一对年老夫妇的汽车爆胎了。你因为赶时间不想管,但又觉得必须管,于是你停下车帮他们换轮胎。你把轮胎换好了,老人家想付你一笔钱表示感谢,你婉拒了老人家并且祝他们好运然后你继续上路。当你赶到约会地点,却发现客户比你来得还晚,而且客户很爽快地就和你签了协议。你会不会觉得很走运呢?但这不是运气,而是定律。所以请记住:施比受更有福,施本身就是很大的福,而无需从受者处获得回报。给大象(施)称重量,大家说如果再给大象加一条丝巾(回报),大象的重量会增加多少呢?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2-23 12:41
                回复
                  世间无常,欲求一个安定的生活,然后方才安心的人,恐怕永远陷于不安之中。人唯有在世间无常当中,随遇而安,到处能安,才是真正的安心。
                  ——信佛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2-23 12:42
                  回复
                    人有千算,天则一算!(送给所有有缘人看看)
                    人的一生,总有一些料想不到的意外事,完全无法做合理的解释,或许这就是我们人所说的神吧!所以,人的营谋计算,时常会失灵,时常会失策,因为人总忘了老天也有一算。
                      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把小算盘,算计着别人,算计着自己。人有千算,天则一算,算去算来,一枕黄粱再现。
                      人算不如天算,天的一算是什么呢?是一个人的德。德,能守护一个人的一生,德,亦能帮天生坎坷的人化险为夷。
                      现在很多人喜欢找人算命,其实算命至多只能做到算得准,但不能避开的。当然,在一些小的方面,知道了就可以作些预防,或起到趋吉避凶的作用,但也只不过是把它推迟了,或转化成其他灾难了,真正的大事是躲不开的。人的富贵贫贱,穷能寿化,其中以寿元最难算得准,因为它涉及八字以外的多方面因素。例如人们常说:积德可以延寿,损德则减寿。亦有食禄尽则命尽之说。
                      《诗经》上也讲:人应该时常想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合不合天道。很多福报,不用求,自然就会有了。因此,求祸求福,全在自己。
                      虽然说是上天注定,但是还是可以改变。你只要将本来就有的道德天性,扩充起来,尽量多做一些善事,多积一些阴德,这是你自己所造的福,别人要抢也抢不去。
                      《易经》上也有为一些宅心仁厚、有道德的人打算,要往吉祥的那一方去,要避开凶险的人,凶险的事,凶险的地方。
                      如果说命运是一定不能改变的,那么吉祥又何处可以得到呢,凶险又那里可以避免呢?《易经》开头第一章就说:经常行善的家庭,必定会有多余的福报,传给子孙。
                      怎样行善积德。行善积德,就是做好事、善事、与人为善,一切以慈悲为怀。有的人认为,行善积德,只有拿钱物救济贫苦人,或捐献钱物。其实这只是行善的一种方式,无钱无物者可以出力,如扶老爱幼,乐于助人,为病残老人做好事,救人之危,看见路上有玻璃、有石头或瓜果皮及时捡起来丢在路边,在火车、汽车上及时给老残妇幼让坐位,或者参加义务劳动等等,这些都是行善积德。
                      行善并不是让你有什么豪言壮语或大笔大笔地捐钱,而在于平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平时以体力帮助人、用钱财帮助人、用和颜悦色来对待人,以及用善心来对待众人。“做善事”的范围相当广,有“出钱”做的善事,亦有“不出钱”能做的善事。有出钱的布施,也有更多不出钱的布施。
                      所以说,行善积德,可以出钱,也可以出力。在生活中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做好人就是行善积德。
                      不是做几件好事,去寺庙捐点钱,这样才是功德,而是看这颗心.
                      功德的大小,功德的做法,不在于形式,而在于至真、至纯的一念之间。只要心到了,那么再小的事情,也有无量的功德,因为你的心量有无限大. 真心做事,不论大小,皆有真功德。
                      在古老典籍之中,一致同意心的能力;心的潜能是无限的。每天行善作恶所种下的因果,决定了事业的成功或失败。
                      天地无私,唯德是亲,一点德善,自招一点福应。
                      耐心行善,尽心布施,清心等待,宽心受苦受辱。持之以恒,相信上天是不会亏待你的。
                      德,能护佑一个人一生、十生、千生。而善,就是启开德的一把钥匙!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2-25 17: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