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散户吧 关注:2,349贴子:3,059
  • 0回复贴,共1

股市之心外求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朋友们交流如何向投资大师学习。问题来了:谁是“善知识”?以自己的判断能否找到真正的善知识?答案是:善知识难寻。学习了一段时间《道德经》,现在稍微能够判断哪些是善知识了。由于自己的智慧达不到,这些古代经典理解起来比较费劲吃力。特别是理解感悟需要以圣人之言解读圣人之意,拿我们自身的理解去解读往往偏差很大。 最近看《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看许多文化人讲解,就是管理者怎样管理让老百姓不争、不偷盗、不乱。吃饱喝足,啥也不想。这样好管理。 老子作为大圣人,流传几千年的《道德经》就是让人们越来越傻?像猪一样?不是吧?后人还供奉几千年?不可能的。所以,不要用现代理解去想老子。 那是老子告诉我们“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徳相,只因妄念执著而不可得”。这句话是释迦牟尼的话。 那是老子告诉我们“道”就在你自己那里,无需心外求法,获得这个“道”就可以去除名、利、欲。是这个“道”使民,而不是管理者。后面虚其心这段是描述得道之后什么样,也就是“如来智慧德相”是什么样:发清净心,心中寂静,身体充满正能量,智慧自然发生,全身精气神具足,充满愉悦,没有贪欲执著。 有时候很感慨,自己智慧与古圣先贤差的太远了,理解不了他们在说什么。不过最近有点感觉,那就是“以圣人之言解读圣人之意”。老子讲的“道”、释迦牟尼讲的“空”、耶稣讲的“上帝”等等,大圣人说的都是一码事,只不过是运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方式来指导众生。 所以,《道德经》第一篇讲“道”。老子说这个“道”说不出来,释迦牟尼也是“不可说,不可说”。第二篇讲怎样得道,需要“去除我相”。释迦牟尼讲“无我相、人相、众生相。第三篇讲“道相”也就是“如来德象”是什么样。说了半天,老子与释迦牟尼说的有什么区别? 投资市场中许多投资者很累,疲惫不堪,精神、身体受到很大的摧残。做到老子讲的那些“精气神具足,充满愉悦”成了奢求,睡个好觉不可得。什么价值与技术如何结合,二者哪个重要之类,要不就是放羊的看不起割草的。都是投资之道中的某一方面,都不是道,均为心外求法。


IP属地:辽宁1楼2016-02-10 13:1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