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农村 争做深山创业者
宋家庄镇四里营村副支书 许志刚
通过观看玉兰精神教育片,通过田部长的互动交流环节,“玉兰精神”深深的烙在了我脑海中。对我们一个小小的村官来说,玉兰精神该如何弘扬呢?我们如何做?邢台才能因我们而更加美丽、和谐、富裕......呢?下面就从我的四里营村开始谈起吧。
我们四里营村地处邢台县西部深山区,紧邻山西,有235户,617口人,仅有耕地178亩,有宜林山场5520亩。人均耕地面积不到3分,连基本的口粮都很难保证,面对如此困境,如何带领乡亲们摆脱贫穷,过上温饱,走向富裕呢?我觉得应一步一步入手。
一、扎住根
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对村级发展大有裨益,如何能扎根农村,把心留下呢?
首先要耐得住寂寞,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行不通,三分钟热度也不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要不得。因此,我们既然来到了基层,再苦再累我们也不能放弃,要放下架子,放下个性,沉下心来。
其次要热爱农村,只要你爱他,就会使出浑身的解数,才能把心留下,踏踏实实扎根农村。态度决定一切,我们没有高学历,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弥补,我们没有好的地位,可以通过不断进步来取得,但如果我们没有了求真务实、不断进取的态度,那么一切将会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没有了根基可言。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必须牢固树立扎根基层、为人民服好务的态度。
二、用真心
“只有你把群众放在心上,他们才会把你放在心中”,作为村级管理者,我们要将心比心,对自己的乡亲们有“爱心”“热心”“诚信”和“耐心”。
首先,要与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在感情上要贴近群众,在工作中,要以身作则,时刻关心群众的冷暖,把群众当作亲人,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做群众的贴心人。遇到困难和问题不逃避、不躲闪、不推诿。
其次,做群众工作决不能抱着“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心态去,一定要有“铁杵终会磨成针”的耐心。要克服急躁、毛躁、浮躁的情绪,耐心、细致、深入地做群众工作,绝不能搞“一锤子”买卖。要耐住性子、扑下身子,不怕磨破嘴、不怕跑断腿,绝对不能“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要积极与之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三、先规划
“规划是行动的先导,规划失败是最大的失败!”我很信奉这句话。对我们村来说,耕地面积很小,人均3分,仅仅能解决温饱问题,如果不靠“山”吃“山”,依靠5520亩的山场,我们必将止步不前,几年前我们请来了专家,通过专家论证,我村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水资源丰富,一年四季都有一股甘甜的泉眼从西山流出,特别适宜种植优质苹果。
近年来,在“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成片规划分包治理山场,发挥山场优势,村前土厚的山上栽种优质苹果,在村西成片的片麻岩土质的陡坡上种植板栗与薄皮核桃。至今已规划并种植了410亩苹果,种植了61000珠薄皮核桃。双基地的建立,必将为我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保证。
四、创品牌
“明星、社会公众人物一句话的效应能胜过千万百姓的呼声”这就是名人效应。同样,对于我们的果农,一样的管理、种植技术,一样的果品,外包装不同价格却相差甚远,究其原因就是“品牌”效应。
近年来,联村连片种植已初见成效,苹果、板栗、核桃已硕果累累,经过几个村的合意,我们联合大北沟、明水等村,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注册了“不老青”品牌,虽然近两年没有充分打入市场,没有与大品牌竞争的优势,但我们相信,通过今后的不懈努力,加上互联网网售,我们会有灿烂的明天,“不老青”品牌也将会走进更多人的心中。
五、“六产”行
现代化的农村,光依靠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植业,光依靠第一产业的发展来壮大经济是远远不够的,如今第六产业的兴起,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格局。
何为第六产业呢?“1+2+3”等于6,“1×2×3”也等于6。通过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可以说,“第六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真谛。
我们紧邻不老青、马岭关旅游景点,可以依托观光旅游搞农家乐,搞采摘节等,做大做强生态观光农业和创意农业;利用“安仁山泉”矿泉水传递我们海拔高、有清澈甘冽水质的地域特色;依托“浩存果品”和“西山果品加工厂”加工出核桃仁、核桃油、板栗面等,吸纳更多的就业者,附加出更多的产值,让乡亲们得到更多的实惠。
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四里营村会更加美丽、更加富裕!可见,只有扎根农村,我们的深山才会变成金山、银山、变成绿水青山,只有千百个农村“行”,整个邢台也就一定“行”!
宋家庄镇四里营村副支书 许志刚
通过观看玉兰精神教育片,通过田部长的互动交流环节,“玉兰精神”深深的烙在了我脑海中。对我们一个小小的村官来说,玉兰精神该如何弘扬呢?我们如何做?邢台才能因我们而更加美丽、和谐、富裕......呢?下面就从我的四里营村开始谈起吧。
我们四里营村地处邢台县西部深山区,紧邻山西,有235户,617口人,仅有耕地178亩,有宜林山场5520亩。人均耕地面积不到3分,连基本的口粮都很难保证,面对如此困境,如何带领乡亲们摆脱贫穷,过上温饱,走向富裕呢?我觉得应一步一步入手。
一、扎住根
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对村级发展大有裨益,如何能扎根农村,把心留下呢?
首先要耐得住寂寞,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行不通,三分钟热度也不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要不得。因此,我们既然来到了基层,再苦再累我们也不能放弃,要放下架子,放下个性,沉下心来。
其次要热爱农村,只要你爱他,就会使出浑身的解数,才能把心留下,踏踏实实扎根农村。态度决定一切,我们没有高学历,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来弥补,我们没有好的地位,可以通过不断进步来取得,但如果我们没有了求真务实、不断进取的态度,那么一切将会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没有了根基可言。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必须牢固树立扎根基层、为人民服好务的态度。
二、用真心
“只有你把群众放在心上,他们才会把你放在心中”,作为村级管理者,我们要将心比心,对自己的乡亲们有“爱心”“热心”“诚信”和“耐心”。
首先,要与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在感情上要贴近群众,在工作中,要以身作则,时刻关心群众的冷暖,把群众当作亲人,把群众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做群众的贴心人。遇到困难和问题不逃避、不躲闪、不推诿。
其次,做群众工作决不能抱着“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心态去,一定要有“铁杵终会磨成针”的耐心。要克服急躁、毛躁、浮躁的情绪,耐心、细致、深入地做群众工作,绝不能搞“一锤子”买卖。要耐住性子、扑下身子,不怕磨破嘴、不怕跑断腿,绝对不能“通不通三分钟,再不通龙卷风”,要积极与之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三、先规划
“规划是行动的先导,规划失败是最大的失败!”我很信奉这句话。对我们村来说,耕地面积很小,人均3分,仅仅能解决温饱问题,如果不靠“山”吃“山”,依靠5520亩的山场,我们必将止步不前,几年前我们请来了专家,通过专家论证,我村海拔高,昼夜温差大,水资源丰富,一年四季都有一股甘甜的泉眼从西山流出,特别适宜种植优质苹果。
近年来,在“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成片规划分包治理山场,发挥山场优势,村前土厚的山上栽种优质苹果,在村西成片的片麻岩土质的陡坡上种植板栗与薄皮核桃。至今已规划并种植了410亩苹果,种植了61000珠薄皮核桃。双基地的建立,必将为我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经济保证。
四、创品牌
“明星、社会公众人物一句话的效应能胜过千万百姓的呼声”这就是名人效应。同样,对于我们的果农,一样的管理、种植技术,一样的果品,外包装不同价格却相差甚远,究其原因就是“品牌”效应。
近年来,联村连片种植已初见成效,苹果、板栗、核桃已硕果累累,经过几个村的合意,我们联合大北沟、明水等村,在镇政府的支持下注册了“不老青”品牌,虽然近两年没有充分打入市场,没有与大品牌竞争的优势,但我们相信,通过今后的不懈努力,加上互联网网售,我们会有灿烂的明天,“不老青”品牌也将会走进更多人的心中。
五、“六产”行
现代化的农村,光依靠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种植业,光依靠第一产业的发展来壮大经济是远远不够的,如今第六产业的兴起,正在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格局。
何为第六产业呢?“1+2+3”等于6,“1×2×3”也等于6。通过一、二、三产业的相互融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可以说,“第六产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真谛。
我们紧邻不老青、马岭关旅游景点,可以依托观光旅游搞农家乐,搞采摘节等,做大做强生态观光农业和创意农业;利用“安仁山泉”矿泉水传递我们海拔高、有清澈甘冽水质的地域特色;依托“浩存果品”和“西山果品加工厂”加工出核桃仁、核桃油、板栗面等,吸纳更多的就业者,附加出更多的产值,让乡亲们得到更多的实惠。
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四里营村会更加美丽、更加富裕!可见,只有扎根农村,我们的深山才会变成金山、银山、变成绿水青山,只有千百个农村“行”,整个邢台也就一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