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函授学生考完试,然后做学生的考核记录表。做完11点了,虽然忙得比较晚,却不会觉得累。
考试对中医函授生来说有多重意义。
首先通过每个月的阶段考核来推进学生的学习进度,很多函授学习效果不佳,首先是因为对学生没有学习管理,教材给了你,你爱学不学。 只是在讲课的时候通知一下,你听课也行不听课也行。学成什么样子是你的事情。这是一种放羊式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很轻松,但是事实上却是不利于学员的。
我们对每个学员都会制定他的全程学习计划,然后再具体到他每个月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严格的过程管理,这样的方法让学生有一定的压力,但也是因为这种压力的存在,而让学生学的更有效率,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函授3年比在中医院校在校学5年,还要学的好的原因之一。
其次考试是对学生进行辅导的一个过程。
函授不可能像在校学生一样时刻面对面,那么定期的考试就是一个辅导过程。通过考试发现学生的不足,根据学生当前的情况来及时调整学生学习计划,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有些人通过看书和视频来自学中医,这种方法事实上效率很低,自学中医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学习资源,而是资源太多。现在网络上信息泛滥,你找什么资料都能找到。读书破万卷的结果是什么都知道一些,但是学的太多太乱,没有主线。要善用网络资源,而不是依赖网络。
我在给函授学员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给到学生的资料内容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很少非常少,比如我们的诊断核心知识只有3张纸。但 这是学生学习的主线。这些是核心知识,必须要记住。在记核心知识的时候,有些内容你可能不太理解,怎么办,这时候就可以利用网络。有句话叫“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核心知识就是引你进门,之后的修为取决于你学习的主动性。
我父亲用十几年的时间研究出中医的快速学习法,然后2009年创办了“发义中医学校”。2014年又开始进行远程的函授中医培训。他的方法概括来说就是“由简入繁,由繁入简”刚开始的时候要简单,先领学生入门,如果一开始就大部头的内容砸下来。学生学的很慢,而且理解不了也不容易学会。那么就先从简单的,核心的知识进入,学生先入门,入门之后,再去学经典,去深化自己理论认识,去丰富自己的知识广度,这是“由简入繁”的过程。当你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加之一定的临床积累,你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和套路,中医的流派很多,万法为一,一为万法,一得而万得,这又是一个由繁入简的过程。
考试对中医函授生来说有多重意义。
首先通过每个月的阶段考核来推进学生的学习进度,很多函授学习效果不佳,首先是因为对学生没有学习管理,教材给了你,你爱学不学。 只是在讲课的时候通知一下,你听课也行不听课也行。学成什么样子是你的事情。这是一种放羊式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来说很轻松,但是事实上却是不利于学员的。
我们对每个学员都会制定他的全程学习计划,然后再具体到他每个月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严格的过程管理,这样的方法让学生有一定的压力,但也是因为这种压力的存在,而让学生学的更有效率,实现更好的学习效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函授3年比在中医院校在校学5年,还要学的好的原因之一。
其次考试是对学生进行辅导的一个过程。
函授不可能像在校学生一样时刻面对面,那么定期的考试就是一个辅导过程。通过考试发现学生的不足,根据学生当前的情况来及时调整学生学习计划,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有些人通过看书和视频来自学中医,这种方法事实上效率很低,自学中医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学习资源,而是资源太多。现在网络上信息泛滥,你找什么资料都能找到。读书破万卷的结果是什么都知道一些,但是学的太多太乱,没有主线。要善用网络资源,而不是依赖网络。
我在给函授学员布置学习任务的时候,给到学生的资料内容并不多,甚至可以说很少非常少,比如我们的诊断核心知识只有3张纸。但 这是学生学习的主线。这些是核心知识,必须要记住。在记核心知识的时候,有些内容你可能不太理解,怎么办,这时候就可以利用网络。有句话叫“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核心知识就是引你进门,之后的修为取决于你学习的主动性。
我父亲用十几年的时间研究出中医的快速学习法,然后2009年创办了“发义中医学校”。2014年又开始进行远程的函授中医培训。他的方法概括来说就是“由简入繁,由繁入简”刚开始的时候要简单,先领学生入门,如果一开始就大部头的内容砸下来。学生学的很慢,而且理解不了也不容易学会。那么就先从简单的,核心的知识进入,学生先入门,入门之后,再去学经典,去深化自己理论认识,去丰富自己的知识广度,这是“由简入繁”的过程。当你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加之一定的临床积累,你会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和套路,中医的流派很多,万法为一,一为万法,一得而万得,这又是一个由繁入简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