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医教学吧 关注:868贴子:2,506
  • 2回复贴,共1

分析教学重点和难点,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思路和方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所谓重点,就是在教材中举足轻重,最主要、最关键、最基本的内容,最精华的部分。所谓关键,是指在重点中对进一步学习其它知识又是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重中之重”;就教材讲,是围绕教学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就学生学习讲,抓住这个“节骨眼”,就能把分散的、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重点,是教师设计课题结构、考虑教学方法的主要线索和依据。学生掌握了它,对于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确定教学重点是处理一堂课内容起着决策作用的一环,需统观全局,认真对待。
  通常,教材的各个章节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它有重点和一般、主干和支节、基本和非基本的区别,这就要根据培养目标、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去分析、处理。一般来说,整个教材有重点章,每章有重点节,每节有重点课时,每课时有重点内容。重点具有相对性,它可能不只一个,但也不能太多。都是重点,则无重点。每个课时都有其教学目的,每个课时也必有其教学重点,即使是非重点课时,仍有其相对的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既是教师“教”的重点,也是学生“学”的重点,抓住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智力,可费时少而收效大。
  重点的确定,要合理、得当,例如,在《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教学中,将“照相机成像原理及镜头和像距的调节、视力的缺陷及矫正”作为重点内容,把“人眼成像原理、视力缺陷成因”作为基本内容,有的放矢地学习新知识。
  重点确定后,应考虑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和各种教学手段,象众星捧月一样加以突出。这是对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因为只有抓住关键,其它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只有突出重点,是教学紧凑精炼,才能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好所学内容和实质。为了做到突出重点,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找准重点,并解决好重点内容与其它内容的关系,分配好它们所需时间。然后,要考虑如何讲情重点,要从正面、反面、侧面去说明,力求讲清楚、讲完整,并在不同地方反复强调,使学生理解透彻。有时重点不突出,不是枝节问题讲得太多,喧宾夺主,就是所讲重点内容太分散、不集中。这些,在备课时就要精心设计,以使讲解时做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例证适宜、方法得当。为了突出重点,在教学中必须围绕重点内容进行启发诱导,运用“激疑——生疑——质疑——释疑”步步深入、环环相扣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重点的理解。讲授重点内容时,语言要生动,用词要恰当,避免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分散学生注意力;在板书中,重点内容要写在醒目、突出的位置,字迹要清楚、工整。总之,从启发到提问、从举例到练习、从辅导到作业,都要注意重点内容的处理。
  突出重点的方法主要有:实验(学生动手或观看后对现象和结果印象深刻,如《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中通过实验来突出照相机成像的原理及照相机照相时镜头和像距的调节、视力缺陷这两个重点)、电教媒体(学生视听感官配合)、图表(形象直观、归纳总结,如《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中将成像规律概括)、模型(形象直观)、知识再现(新旧知识多有联系,以旧知识促新知识的掌握,如《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中通过成像规律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来突出照相机成像原理、视力矫正这两个重点)、板书(力求工整清楚)、练习(巩固)等,做到重其所重,轻其所轻,以保证重点。重点内容必须突出,不要顾虑突出重点会影响知识的整体性,应压缩的内容一定压缩,切不可秋色平分,面面俱到,否则,其结果必是平铺直叙,平淡无奈,看似完整周到,实际给学生印象不深刻,所得无多少。
  所谓难点,就是学生难于理解、难于掌握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中阻力大、难度高的地方。这些内容,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或较隐蔽。难点不一定是重点,重点也不一定是难点,也有二者兼是。难点包括学生难学和教师难教两方面因素,一般是由于学生难学导致教师难教,或由于教师难教而造成学生难学,二者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难点亦有相对性,确定难点,要根据学生水平,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脱离实际;攻克难点,需师生相互配合、思维同步,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对于不同的难点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攻破。对抽象问题,要设法通过实物演示或语言描述是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以使具体感知与抽象感知相结合,减少学生理解抽象问题的困难;对复杂问题,要设法简单化,进行“拆开”、“组装”,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隐蔽问题,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揭示现象,抓住本质;对于深奥问题,即难点集中的内容,可采取分散难点、各个击破的方法。攻破难点还可科学合理地运用“渗透法”,把难点渗透到专门性练习或诱导性练习中,以收到由繁变简、由难变易的效果;或从日常生活、生产中学生所熟悉、所掌握的知识入手,由浅入深、由旧到新、由易到难逐一解决;或通过实验、进行实践、搭桥过河、进行类比,以化难为易。此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内容上严密的科学性与讲述上的通俗性相结合,以及形象的语言、通俗的实例、恰当的比喻、透彻的讲析,亦是化难为易的重要手段。
  通常解决难点要注意两个方面:第一,在同一章节中新概念,新方法出现太多或马上应用时,往往会形成难点,因之,要采用分散的办法,化难为易,以免难点过于集中,让学生生吞活剥,不利于消化吸收。所谓分散,一是难点不集中在一个课时内解决,而是分散到若干课时或若干阶段中去解决;二是把难点分解成若干个较易理解的子问题,逐一解决。第二,凡与其它课程有联系但叙述角度和方式不大一致的内容,如处理不当亦会形成难点,使学生产生疑问,妨碍理解。这就既要说明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又要讲清本课程内容自身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已掌握的概念基础上理解本课程的新概念。无论怎样出现才难点,都要注意使用通俗的语言的贴切的例证,把问题严密地解释清楚。


IP属地:河南1楼2015-11-11 13:14回复
      所谓重点,就是在教材中举足轻重,最主要、最关键、最基本的内容,最精华的部分。所谓关键,是指在重点中对进一步学习其它知识又是起着十分重要作用的“重中之重”;就教材讲,是围绕教学内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就学生学习讲,抓住这个“节骨眼”,就能把分散的、零碎的知识串联起来。重点,是教师设计课题结构、考虑教学方法的主要线索和依据。学生掌握了它,对于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而,确定教学重点是处理一堂课内容起着决策作用的一环,需统观全局,认真对待。
      通常,教材的各个章节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它有重点和一般、主干和支节、基本和非基本的区别,这就要根据培养目标、教学任务、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去分析、处理。一般来说,整个教材有重点章,每章有重点节,每节有重点课时,每课时有重点内容。重点具有相对性,它可能不只一个,但也不能太多。都是重点,则无重点。每个课时都有其教学目的,每个课时也必有其教学重点,即使是非重点课时,仍有其相对的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既是教师“教”的重点,也是学生“学”的重点,抓住教学重点训练学生智力,可费时少而收效大。
      重点的确定,要合理、得当,例如,在《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教学中,将“照相机成像原理及镜头和像距的调节、视力的缺陷及矫正”作为重点内容,把“人眼成像原理、视力缺陷成因”作为基本内容,有的放矢地学习新知识。
      重点确定后,应考虑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和各种教学手段,象众星捧月一样加以突出。这是对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因为只有抓住关键,其它问题才会迎刃而解;只有突出重点,是教学紧凑精炼,才能使学生便于理解、掌握好所学内容和实质。为了做到突出重点,首先,教师要吃透教材,找准重点,并解决好重点内容与其它内容的关系,分配好它们所需时间。然后,要考虑如何讲情重点,要从正面、反面、侧面去说明,力求讲清楚、讲完整,并在不同地方反复强调,使学生理解透彻。有时重点不突出,不是枝节问题讲得太多,喧宾夺主,就是所讲重点内容太分散、不集中。这些,在备课时就要精心设计,以使讲解时做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例证适宜、方法得当。为了突出重点,在教学中必须围绕重点内容进行启发诱导,运用“激疑——生疑——质疑——释疑”步步深入、环环相扣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重点的理解。讲授重点内容时,语言要生动,用词要恰当,避免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分散学生注意力;在板书中,重点内容要写在醒目、突出的位置,字迹要清楚、工整。总之,从启发到提问、从举例到练习、从辅导到作业,都要注意重点内容的处理。
      突出重点的方法主要有:实验(学生动手或观看后对现象和结果印象深刻,如《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中通过实验来突出照相机成像的原理及照相机照相时镜头和像距的调节、视力缺陷这两个重点)、电教媒体(学生视听感官配合)、图表(形象直观、归纳总结,如《照相机与眼睛视力的矫正》中将成像规律概括)、模型(形象直观)、知识再现(新旧知识多有联系,以旧知识促新知识的掌握,如《照相机与眼睛 视力的矫正》中通过成像规律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来突出照相机成像原理、视力矫正这两个重点)、板书(力求工整清楚)、练习(巩固)等,做到重其所重,轻其所轻,以保证重点。重点内容必须突出,不要顾虑突出重点会影响知识的整体性,应压缩的内容一定压缩,切不可秋色平分,面面俱到,否则,其结果必是平铺直叙,平淡无奈,看似完整周到,实际给学生印象不深刻,所得无多少。
      所谓难点,就是学生难于理解、难于掌握的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中阻力大、难度高的地方。这些内容,或较抽象,或较复杂,或较深奥,或较隐蔽。难点不一定是重点,重点也不一定是难点,也有二者兼是。难点包括学生难学和教师难教两方面因素,一般是由于学生难学导致教师难教,或由于教师难教而造成学生难学,二者往往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难点亦有相对性,确定难点,要根据学生水平,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脱离实际;攻克难点,需师生相互配合、思维同步,否则就会事倍功半。
      对于不同的难点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攻破。对抽象问题,要设法通过实物演示或语言描述是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以使具体感知与抽象感知相结合,减少学生理解抽象问题的困难;对复杂问题,要设法简单化,进行“拆开”、“组装”,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对隐蔽问题,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揭示现象,抓住本质;对于深奥问题,即难点集中的内容,可采取分散难点、各个击破的方法。攻破难点还可科学合理地运用“渗透法”,把难点渗透到专门性练习或诱导性练习中,以收到由繁变简、由难变易的效果;或从日常生活、生产中学生所熟悉、所掌握的知识入手,由浅入深、由旧到新、由易到难逐一解决;或通过实验、进行实践、搭桥过河、进行类比,以化难为易。此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内容上严密的科学性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11-12 10:48
    回复
      拜读完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11-12 10: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