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吧 关注:837,877贴子:51,941,815

“象棋和武侠”漫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象棋和武侠经常被人们联系在一起,很多武侠小说里都有武林高手对弈的场面,围棋居多,象棋也不少。
乍看起来,这两者相差极大,一个静,一个动,风格迥然不同。象棋主静,纹枰对坐,聚精会神,不动如山;武侠是动,飞檐走壁,刀光剑影,大杀大砍。
细想一下呢,武林争霸像极了棋坛称雄,两者都需要斗智斗力,拼狠斗勇,抓住先机置对手于死地;
不同的是,武侠世界固然令人神往,但毕竟是虚幻的,所谓的“千古文人侠客梦”,大概就是指此;而精彩纷呈的象棋江湖,却自古至今一直都真实的存在。
大家熟知的金庸先生就酷爱围棋,也懂象棋,他曾自豪地对外宣称:我的围棋老师的段位数之和世界第一!
梁羽生也喜欢围棋,但更爱象棋,他早年写过不少象棋棋评,甚至还出过一部象棋方面的专著,好似叫做“棋国风云录”。
两位武侠宗师年轻时关系不错,曾经是同事,更是棋友,经常在棋盘上鏖战到天光大亮。2009年梁公驾鹤西去,金庸先生还撰文提起过此事,字里行间的真情令人感动。
笔者热爱象棋,对围棋和国象却一知半解,所以,我只能以象棋为主,围棋和国象为辅—自己不熟悉的东西,不好去乱写。
本文大体上按时间的顺序,讲述了象棋史上那些趣闻和大战,并由此联想到的一些武侠故事。当然,很多地方是我的个人看法,有些就是调侃了。
我爱象棋,也爱武侠,所以才以娱乐的心态来写这篇文章,但里边的很多内容没经过严谨的考证,故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大家指正。
附图:金庸大战梁羽生


IP属地:山东1楼2015-09-07 10:29回复
    前边那个帖子,孩子不让结束,所以这个贴就开始,初步准备写50回
    @完颜过


    IP属地:山东17楼2015-09-07 10:48
    收起回复
      第二回
      披星戴月,徐金陵编“适情雅趣”;
      煞费苦心,林平之得“辟邪剑谱”。
      公元1570年,也就是明穆宗隆庆四年,著名古谱《适情雅趣》问世。
      作者徐芝,生平不详,只知道他是金陵人,故世人又称他为徐金陵;编写这样一部洋洋洒洒的巨著,徐先生肯定是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全书总计551局,有气势磅礴、大刀阔斧的弃子攻杀;也有起死回生、令人目眩神摇的屠龙绝技;还有专讲全盘布局及战略战术的“金鹏十八变“等等;当真是应有尽有啊。
      在象棋界负有盛名的北京棋手谢小然认为:初中级棋手若能精读此谱,细心揣摩,并在实战中灵活运用,棋艺必有大进。
      兰州著名国手彭述圣曾说过:如果能够面对《适情雅趣》的棋势,只用心算而解拆出其正官着法,则该人就是象棋高手了。
      自古以来,不知有多少棋手受到《适情雅趣》的教益。
      笔者也从该书受益良多,在此谨对徐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
      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另一部象棋名著《橘中秘》出版。
      《笑傲江湖》里,辟邪剑法的厉害在于一个“快“字:出手如鬼如魅,迅捷无伦,剑招极快而且怪异;虽然号称七十二招,但每一招都有数十种变化,一经推衍,简直奥妙无穷。
      自从岳不群练了辟邪剑法后,宁中则就发觉他不对劲。一天,岳不群正拿着写有“辟邪剑谱”的袈裟,被宁中则撞见。宁劝丈夫悬崖勒马,于是岳不群把袈裟丢向窗外的悬崖,恰被躲在外头苦等的林平之舍命勾到。
      林非常高兴,认为自己终于可以给父母报仇了;打开袈裟后,辟邪剑谱的第一句竟然写道:“武林称雄,挥剑自宫”!他很无奈,犹豫彷徨,之后的几天,他对岳灵珊时好时坏,就是因为心里十分矛盾。可他最终为了报仇,什么都不顾了,终于自宫练剑。
      在经历了诸多的苦难后,林平之彻底地心理变态,性格扭曲;对于后来他那些怪异而疯狂的举动,我们除了一声叹息,还能责备他什么呢?
      “适情雅趣”和“辟邪剑谱”都是绝学,里边有很多杀手神招,能快速地提高实战水平。如果你想争霸江湖,我建议:多多研习前者,后者还是免了吧——特别是小男生,千万记住了!!
      附图:“适情雅趣”里的一个小残局—士孤将寡,看起来很简单,却有很多业余棋手赢不下来。其实,本局就是象棋里著名的“马踩自来士”,又称“七步擒王”。


      IP属地:山东27楼2015-09-07 15:40
      收起回复
        第三回
        称雄棋坛,吴子绍龙人中之龙
        纵横江湖,独孤求败难遇一败
        清朝进入康熙统治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也为象棋活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所谓“国运兴,棋运兴”就是指此。从康熙至嘉庆年间,涌现出不少技艺高超的棋手,这其中最为厉害的要数乾嘉年间的苏州吴绍龙。
        “吴绍龙象棋谱”是笔者所见年代最早的全局实战谱。从内容上看,吴的棋艺已经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其他高手,如刘尚龄,施嘉谟,傅瑞天等人都被他打到了让长先或让双先的地步。
        据说原谱共有二十六局,今存十六局,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吴绍龙对局的梗概,也大致反应了那个时代的象棋实战水平。
        吴的另一重要贡献是校订了名谱《心武残编》。
        已故的百岁棋王谢侠逊在其名著“弈乘”中,谈到吴时,写道:“吴绍龙弈品居第一,然无所遇而穷老,天下奇才异能湮没不彰者,不能一二数,独吴子(尊称,即吴先生)哉?”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吴的棋艺在当时天下第一,没有对手,可他没有太大的名气,最后郁郁而终,太可惜了。”
        熟悉金庸作品的人,一定都知道剑魔独孤求败,这个人物在金庸小说中具有特殊地位。
        大家明明知道他,但他却从没正式出现过,作者对这个人物只有极短的描述,但他留给读者的印象却很深刻。
        《神雕侠侣》中写道:“纵横江湖三十余载,杀尽仇寇,败尽英雄,天下更无抗手,无可柰何,惟隐居深谷,以雕为友。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通过剑魔在剑冢中留下的这句遗言,我们可以了解到他在达到了武学巅峰之后,生活是多么的寂寞无聊!
        吴绍龙也好,独孤求败也罢,成为绝顶高手后都寂寞难耐;只是剑魔达到的境界肯定是更高一些了;
        下面的棋局是吴绍龙执黑对刘尚龄;如图,轮到黑走,吴开始弃子强攻,招法凶狠犀利。



        IP属地:山东34楼2015-09-08 12:51
        收起回复
          第四回
          推陈出新,巴吉人编著“反梅花谱”
          歪打正着,欧阳锋逆练“九阴真经”
          清康熙年间,王再越编著的《梅花谱》横空出世,与《橘中秘》并称“橘梅”,是中国象棋史上影响最大的两部全局谱。
          清嘉庆年间,排局成就最高、内容博大精深的《竹香斋象戏谱》出版。
          源起《橘中秘》,对抗当头炮的武器基本都是顺手炮或列手炮;
          《梅花谱》则提出了柔能克刚,屏风马必破当头炮的新论点,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虽然观点有嫌片面主观,但其创立的屏风马对当头炮的布局体系,确实开创了马炮争雄的新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时至今日,中炮对屏风马、飞相局、挺兵局成为三大主流布局。
          当然,《梅花谱》并非尽善尽美,也有不少人对它提出质疑;清末象棋名手巴吉人就另辟蹊径,推陈出新,编著了《反梅花谱》,准确指出《梅》谱着法的缺陷,为后世象棋水平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巴吉人(1863年-1920年)是满族人,生于江苏镇江,自幼爱好象棋,且钻劲特大,进步神速,15岁时就打遍当地无敌手。同时代的其他棋手,有很多都不愿或不敢与他斗棋,久而久之,棋人们就称他为“不斗”,合称“巴不斗”。 50多岁时,巴吉人在上海闯荡;一次,被一群流氓欺侮,气愤之下投河自尽,这是一代棋人的悲剧。
          《射雕英雄传》里,欧阳锋对“九阴真经”势在必得,费尽心机;先是从郭靖那里得到颠倒的经文,后来,欧阳锋抓到黄蓉,黄蓉又在假经的基础上胡乱解释。西毒竟然照练不误,最后走火入魔;只是他武功本强,虽然走了错道,但错有错着,出手怪诞,二次华山论剑居然天下第一!
          同样是面对经典绝学,巴吉人敢于提出质疑,并能另辟蹊径--令人佩服!而西毒就有点盲目崇拜了,虽然武功确实有所长进,但人却变得疯疯癫癫--得不偿失。
          下面就是《反梅花谱》中的名局—黑后手龟背炮大破红中炮盘头马;如图,红因轻浮躁进,遭到黑弃车猛攻。


          IP属地:山东43楼2015-09-09 11:02
          收起回复
            第九回
            后发制人,丝棉老虎恶斗无敌中炮
            兵不厌诈,寒冰真气对决吸星大法
            张锦荣两胜周焕文(见第八回),他的名声一下子高涨起来;此后,周黯然离扬,王浩然收山归隐,张开始独霸江都地区;
            大约从1920起,张锦荣接替王浩然,在张毓英宅第摆设擂台,迎战天下豪杰。张在棋场角艺多年,经验丰富,临危不乱,棋艺阴沉诡秘;他还有好多“盘外招”,除了慢,更会磨,在棋势不利时,明明是应下的官招,他却不立即走子,而是弄弄棋子,摆摆烟卷,或到外面去溜一圈,给对手以无形的骚扰——丝棉老虎名不虚传。
            号称“无敌中炮”的林弈仙也曾来扬州攻擂,他的风格与张恰恰相反——大杀大砍,凌厉凶悍;
            两大高手之间的较量精彩激烈,动人心魄;多局下来,张锦荣凭借精湛的阴柔功力小胜林弈仙。
            其他名将如湖北罗天扬、吴松亭,江苏万启友等,也未能动摇张的“金牌王座”。
            “笑傲江湖”里,任我行与左冷禅在少林寺二次斗法,一决雌雄。两人都将胜败之数看得极重,任我行一上来便使杀着,左冷禅更是极尽变化之能事。时间一长,左冷禅处于下风;任我行运出“吸星大法”,左冷禅将计就计,把已修练了十余年的“寒冰真气”注于食指之上,不但让任吸去,反而加催内力,急速注入对方穴道。这内力是至阴至寒之物,一瞬之间,任我行全身为之冻僵。
            在这两个故事里,张锦荣和左冷禅都是靠着“阴寒的内力”战胜强敌。
            下图是两人的实战对局之一;林借先行之利发动猛攻,张在防守的同时予以反击,双方厮杀惨烈,整局棋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IP属地:山东53楼2015-09-12 10:02
            收起回复
              第十一回
              人外有人,凉州陈指导彭述圣、王和生
              天外有天,扫地僧点化萧远山、慕容博
              彭述圣(1872—1960),甘肃兰州人,自幼钻研象棋,约十五六岁时,寻得古谱《适清雅趣》、《橘中秘》、《梅花谱》等,潜心钻研,棋力猛进。彭擅长用马,尤精于让子棋,后享誉西北棋坛数十年,当地有“彭高棋”之称。
              王和生(1903-1989),甘肃皋兰县人,一生以英语和体育教学为主,热爱象棋,他为忘年之交彭述圣编写的《传彭集》在中国象棋界影响很大。
              大约在1927年,在兰州的万福旅店,彭述圣、王和生见到了多年来极富传奇色彩的大高手--凉州陈;此时的彭述圣虽然雄霸一方,成名已久,但不敢分先,恭请授二先对弈,凉州陈也不推辞。据王回忆,那盘棋整整下了半天,结果以和棋告终。局后,凉州陈郑重交待:此局不可传,我名都不留,棋局就更无必要留了。王和生重诺守信,在《传彭集》中仅略提此事,却不录棋局。
              自结识凉州陈后,彭述圣棋艺更精,难逢对手,声名远播;而凉州陈则深居简出,隐姓埋名,看破红尘。
              彭述圣一生最为折服的就是凉州陈,认为其棋艺造诣,堪称我国当时象棋界中的最高水平。
              “天龙八部”里,少林扫地僧又称无名老僧,隐居于少林藏经阁,日常功课就是最简单的扫地。在少室山的武林大会上,他轻松收服两大高手萧远山和慕容博,并且能识破各人练功的破绽,更有三尺气墙的雄厚内力--武功简直登峰造极。
              萧远山和慕容博经扫地僧点化后,终于大彻大悟,从此遁入空门,不问世事。
              凉州陈和扫地僧都是淡泊名利的绝顶高手,令人佩服。
              下面是彭述圣让马与侯玉山的对局,如图,彭弃车砍象,石破天惊!


              IP属地:山东56楼2015-09-13 15:17
              收起回复
                第十二回
                东南大赛,周德裕苦战李庆全
                西北鏖兵,文泰来恶斗张召重
                1930年,华东的周德裕、林弈仙与华南的李庆全、冯敬如在香港举行华东华南分区赛,这就是象棋史上著名的“东南大赛”。这次比赛的结果,双方方各得16分,不分胜负。如算个人成绩,周德裕、李庆全同得10分,林弈仙、冯敬如则同得6分;但李庆全在和周德裕、林弈仙的多局较量中,都是净胜一局。 因此,李获得“无敌将军”的美称。
                李庆全大致生于1892年,广东番禺人,后迁居广州;李在年少时,即受其兄李贵的影响而开始下棋,约23岁时,开始专业从弈;他擅用屏风马,布阵严谨,在棋艺上有不求速胜先求不败的风格,很少纰漏,在局面落后时又非常顽强,最为善守,所以极少输棋。为此,当时棋坛有“撼山易,撼李难”之说。周德裕评论华南棋手,特别佩服李庆全,认为他的一对屏风马有如铜墙铁壁,虽临以大力,亦复颠扑不破。这是经过较量后的由衷之言,并非虚誉。
                “书剑恩仇录”里,奔雷手文泰来与火手判官张召重之间既有国仇又有私恨,可谓仇大恨深;后来两人在西北大漠狭路相逢,免不了一场激战!文泰来想起铁胆庄被擒之辱,一路上又受了他无数折磨,剑眉倒竖,虎目生光,大喝一声,出手便是生平绝技“霹雳掌”,疾如闪电,声逾轰雷,张召重不敢怠慢,接架相还;但见一个猛攻,一个固守,就似大海中惊涛骇浪,浪头一个接着一个向礁石扑去,但礁石始终屹立不动,浪头过去,礁石又稳稳的露在海面。
                周德裕和李庆全大致相当,文泰来跟张召重势均力敌,都是好对手!
                下面的棋局节选自周德裕(先和)李庆全,整局棋一波三折,非常激烈,虽有疏漏,但瑕不掩瑜;如图,周走出献车妙手,据说令在旁观战的冯敬如大吃一惊,从此对周心怀忌惮!


                IP属地:山东58楼2015-09-14 10:27
                收起回复
                  第十四回
                  十分惋惜,李庆全英年早逝
                  一声长叹,曲非烟命丧荒山
                  1931年,李庆全在广东首次全省象棋比赛中保持不败,和黄松轩、卢辉和冯敬如一起,被称为“四大天王”;加上“东南大赛”的佳绩,李成为1930年至1932年间最为光彩夺目的棋坛巨星。他以一双屏风马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天王”席位,还获得“洪钧老祖”、“三宝佛”等称号。
                  当广州大新公司设立擂台时,李是首任擂主,但他常在病中,所以不久即由黄松轩接手。李庆全的病状为肿胀,1933年春已成重症,入院后医治无效,撒手而去,年仅41岁。
                  李庆全虽如昙花一现,但他对广州棋坛的影响极大。当时凡是与李接触过的人,一致认为他的棋艺已臻“炉火纯青”。七省棋王周德裕对李最为心折;黄松轩曾说在他们四人当中,卢辉年轻,火候略嫌不足,而冯敬如每遇大敌常有怯意,独李庆全安如泰山,算度稳而准,堪当大任。
                  黄松轩与李庆全很少公开对弈,原因是两人都不愿下这种没把握的“顶手棋”。黄擅长攻击,李长于防守,各擅胜场。
                  “笑傲江湖”里,曲非烟是魔教长老曲洋的孙女儿,小名叫非非,很聪明,刁钻古怪,幸好只是个女童,如果长大了也如此,还真不得了。不少读者都很喜欢这个配角,可费彬长剑送出,已刺入了她的心窝!就像一颗流星,她在江湖的上空陨落,给我们留下了不尽的惆怅。
                  笔者很反感费彬这种人---打着侠义道的旗号,干着卑鄙龌龊的勾当,能对一个十多岁的孩子下毒手,我们只能说大嵩阳手猪狗不如。同时,我也对作者很有意见---把这么可爱的一个小姑娘写死,何其忍心!其实先生的笔锋轻轻一转就行了,完全可以让她活下来的。
                  李庆全是大高手,曲非烟是小姑娘,看起来毫不相干,可笔者很喜欢他俩。每每想起他们的早逝,总觉得非常遗憾。
                  下面的棋局是黄松轩(先负)李庆全;如图:李弃车攻杀,招法干净利落。


                  IP属地:山东61楼2015-09-14 19:28
                  回复
                    第十七回
                    湖心亭较技,丝棉老虎0比6,好惨!
                    黑木崖火拼,东方教主1对5,真猛!
                    1935年左右,“小剃头”林荣兴在棋坛上翻云覆雨,春风得意。一次,“淮扬三杰”之一、“丝棉老虎”张锦荣来上海弈游,“白莲教主”李武尚和他谈起这里的后起之秀,特别提到了林,张就和林相约较量几局。
                    次日,在老城隍庙的湖心亭,双雄斗法。张锦荣是有名的慢国手,每一步都深思熟虑;但林却截然不同,张一落子,林迅速跟进,几乎不加思索;从表面上看,林有轻侮对手之意,张那么大的名头,怎么能受得了?!于是也跟着快起来。这真是以己之短,攻人之长,第一盘很快输了,第二盘输得也挺快,心浮气躁之下,张一上午竟连输六盘,简直是惨不忍睹!这在张的弈战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张连呼“有鬼”。可身旁的李武尚等人却心中暗笑,因为这不是“有鬼”,而是林荣兴的棋又快又奇又狠!
                    林荣兴棋艺走红时,收入颇丰,由于缺乏教养,抽上了鸦片;后来,大概在1937年,日寇轰炸上海,弈棋的人极少了,年轻的林荣兴没有了收入,病困交加死在街头,令人可悲可叹。
                    “笑傲江湖”里,东方不败为修习“葵花宝典”,不惜挥刀自宫,虽练就一身绝世武功,却阴阳颠倒,人格上变得不男不女,他长期不理教务,躲在“闺房”里绣花,过起了女性生活。
                    后来令狐冲和任我行等人攻上黑木崖,东方不败只用一枚绣花针,对战令狐冲、任我行、向问天、上官云四大高手,还是不落下风;四人未能碰到他一点衣衫,却都受了他的针刺。但见东方不败身子越来转得越快,一团红影滚来滚去。任我行、向问天、令狐冲连声吆喝,声音中透着又是愤怒,又是惶急。如果不是盈盈用计折磨杨莲亭,分散了东方的心神,令狐冲等人肯定凶多吉少。
                    林荣兴和东方不败都非常厉害,简单的概括一下他们的特点,那就是“快,奇,狠”!
                    下面的棋局选自林荣兴(先胜)张锦荣;如图,红妙手退马,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林的诡奇狠辣。


                    IP属地:山东74楼2015-09-16 21:35
                    收起回复
                      第21回
                      病体难支,贾题韬床头恶战谢侠逊
                      痴心不改,神雕侠海边苦盼小龙女
                      贾题韬(1909-1995),山西洪洞县人,自幼天资聪明,记忆力超强;少年时在太原读书,毕业于山西大学;职业是教师,曾多年在四川任教,有大学教授的底蕴和经历;贾不但是象棋国手和棋艺理论家,还是一位著名的禅门大师,人称蜀中奇才;他的《象棋指归》和《象棋残局新论》,都是象棋方面的经典著作。
                      1940年,谢侠逊为抗日募捐来到成都举办义赛,谢、贾经人介绍相识。那时,贾正身患疟疾,卧床不起,但知音难遇,棋瘾难熬,两大高手就把“战场”摆在了床头!双方大战三日,共17局,贾多胜两局。这些棋局原来是有记录的,但被谢索去,后来却未在《象棋谱大全》之类的棋书中刊出;就这样,这些宝贵的棋艺珍品在人间消失。
                      “神雕侠侣”里,身受重伤又中剧毒的小龙女在绝情谷突然消失,只在崖壁上留下几行字: “十六年后,在此相会,夫妻情深,勿失信约。”黄蓉为安慰杨过,杜撰了“南海神尼”的故事。此后多年,杨过除了练剑、行侠江湖,还经常呆呆地望着海潮,一连数天都是如此---他以为结发妻子就在彼岸,可大海茫茫,不知何时方能相见。
                      大病中与强敌激战三日—贾是棋痴,十六年苦苦等候—杨是情痴,贾和杨都“痴”啊!
                      下面的棋局选自陈德元(先负)贾题韬;如图,黑平炮打车,机动灵活,拉开了中盘激战的序幕。


                      IP属地:山东88楼2015-09-18 11:42
                      收起回复
                        第28回
                        棋枰争胜,小神童恶战混世魔王
                        两军对垒,寇少帅单挑塞外宗师
                        李义庭( 1937—2014),湖北武汉人,12岁即开始学棋,后来拜名手罗天扬为师,进步神速。棋艺刚柔相济,善于运子取势,中局攻杀犀利,残局精熟,技术全面。1953年春,李义庭力挫老一辈名手黄方大,“小神童”的名声在棋界越传越响。1956年获第一届全国象棋赛第四名; 1958年,李不负众望,获第三届全国象棋个人赛冠军。那年,李21岁。1962年虽获全国第三名,可在那次比赛中他战胜了冠军胡荣华;文化大革命之后,李义庭迫于形势退出棋坛,这不单是他本人的悲剧,也是中国象棋的悲剧。1984年获“中国象棋特级大师”称号。
                        话说1954年的上海棋坛,因有广州杨官璘坐镇擂台,又有北京侯玉山等挥师南下,一时间十分热闹。七月间,在罗天扬的带领下,李义庭在上海大新游乐场崭露头角;李那时是个孩子,本来没有攻打杨官璘擂台的资格,幸而杨认为李的棋艺有可取之处,特地约李作一次攻擂战;不料,杨官璘的百胜雄师,竟然给李义庭连胜两局,这真叫人大感意外。李义庭的名字,在一夜之间即响亮起来。杨连输两局,可能有几种因素:当然最基本的是李已达到了一流水平,此外,杨有点大意。此后,杨对李作出新的评估,在第二晚再战时,即连胜两局,扳成平手。当时年仅17岁的李义庭与“魔叔”战成2:2,这个被报界称为爆炸性的新闻,使南国棋坛人人震惊。
                        此后的十多年间,杨、李两大高手又多次交锋,总体上杨稍占上风。
                        “大唐双龙传”里,寇仲是男主角之一,他与徐子陵在习得“长生诀”后开始闯荡江湖,通过与各路强敌的不断交锋,武功日增而智计渐长。自名“少帅”,并靠着出色的智谋指挥各大战役,扬威天下,逐渐成为一代武学巨匠。
                        毕玄,在塞外大草原纵横无故,与中土的道家第一高手宁道奇和高丽的“弈剑大师”傅采林并称武学三大宗师。名震武林的绝技为“炎阳奇功”,性格如火,自负且骄傲。
                        因立场不同,毕玄曾亲身伏击寇仲、徐子陵跟跋锋寒三人,轻而易举地将跋锋寒重伤至垂死;在本书的结尾处,突厥和大唐两国交兵,风云激荡,寇仲跟毕玄单挑;塞外宗师认为自己稳胜,他可万万没想到,在不长的时间里,寇仲会有这么大的进步;最后,毕玄稍微大意,竟在两军阵前败给寇仲,不得不接受对手的和议。
                        这两个故事都告诉我们,年轻高手成长神速,即使是大宗师也不能大意。
                        下面的棋局选自李义庭(先胜)杨官璘;如图,红回马连环,妙手咬车,局面顿时改观。黑不能车2平3吃兵,因红后炮进二打死车。


                        IP属地:山东103楼2015-09-22 11:22
                        收起回复
                          第31回
                          棋枰恶战,梁羽生冷落林萃如
                          华堂惊变,张无忌丢下周芷若
                          梁羽生(1924--2009),本名陈文统,原籍广西蒙山县,与金庸、古龙并称为武侠小说三大宗师,是中国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梁羽生喜欢象棋和围棋,受其师历史学家金应熙的影响,对象棋癖好更深;有趣的是,曾为其《大公报》同事的金庸先生更爱围棋。
                          1957年,梁羽生新婚燕尔,携妻子林萃如去北京度蜜月;入住华侨大厦后不久,梁就“失踪”了,在当时的环境下,普通话不流利的梁太太只身待在宾馆,着急情形可想而知。原来梁竟然只身探访北京棋社,那时两位当家高手张雄飞、侯玉山不在,他就找业余棋手对弈,没想到技惊四座,对手再找好手来会……这一下就到了深更半夜,看到满街路灯,梁才想起还有个独守空闺的新娘子呢!林萃如担心梁出了意外,不吃饭也不敢出门,一个人躲在房间里直哭。梁回去后一个劲地道歉,发誓再也不犯这等“大错”---至于有没有跪搓板,外人就不得而知了。说到做到,直到2009年1月,梁羽生和林萃如相知相守53载。
                          “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和周芷若就要成亲了,赵敏赶来搅局;张无忌一看她手中的物事,大吃一惊,颤声道:“这……这是我……”赵敏迅速合拢手掌,转身便向外走去。张无忌刚追到大门边,突然身边红影闪动,一人追到了赵敏身后,红袖中伸出纤纤素手,五根手指向赵敏头顶插了下去。这一下兔起鹘落,迅捷无比,出手的正是新娘周芷若。张无忌绝不想和她动手,只是见她招数太过凌厉,一招间便能要了赵敏性命,迫于无奈,只有招架劝阻。赵敏肩受重伤,摔倒在地,随即咬牙站起,一言不发的向外便走,肩头鲜血,流得满地都是。群豪虽然见过江湖上不少异事,但今日亲见二女争夫,血溅华堂,无不神眩心惊。 张无忌一顿足,说道:“义父于我恩重如山,芷若,盼你体谅。”说着向赵敏追了出去。
                          梁羽生和张无忌都丢下新娘子不管,很明显,梁是棋瘾大,忘了时间;张表面上是为了谢逊,但内心里是不是更牵挂赵敏呢?
                          下面的棋局是梁羽生(先负)吴贵临;这是笔者所见梁公的唯一对局,很有纪念意义;


                          IP属地:山东113楼2015-09-24 14:30
                          收起回复
                            第32回
                            会棋王,老英雄用上中炮盘头马
                            斗魔头,大和尚使出千手如来掌
                            解放后,林弈仙(见第六回)年纪已大,很少参加比赛,但仍弈棋不停。1956年冬,首届全国象棋锦标赛在北京开幕,林以上世纪名手的身份,被聘为大会副裁判长。1957年在上海举行第二届全国棋赛,林仍在大会主持赛事;决赛中,杨官璘7胜9和,16场竟未输一局,最后以23分蝉联冠军。
                            比赛结束后,林弈仙不觉技痒起来,提议和棋王杨官璘对弈一场,杨慨然应允;林以78岁高龄和两届全国冠军战在一起,结果一胜一负打平,实现了他在“封刀”之前和“魔叔”一战的愿望。 双方的第一局下出了极高的水准,林先行使出拿手的中炮盘头马,发动猛攻,杨一着不慎随手跃马,林竟然弃车强攻,后边又走出花心献炮的妙手!攻势一浪高过一浪,杨丢盔弃甲,最终不敌;‘无敌中炮’雄风不减当年!
                            ‘笑傲江湖’里,方证大师会斗魔头任我行,他轻飘飘拍出一掌,但掌到中途,忽然微微摇晃,登时一掌变两掌,两掌变四掌,四掌变八掌。任我行脱口叫道:“千手如来掌!”当即呼的一掌拍出,攻向方证右肩。但见方证的掌法变幻莫测,每一掌击出,甫到中途,已变为好几个方位;任我行的掌法却甚是质朴,出掌收掌,似乎显得颇为窒滞生硬,但不论方证的掌法如何离奇莫测,每当任我行的掌力送到,他必随之变招,看来两人旗鼓相当,功力悉敌。时间一长,任我行逐渐落入下风,只觉对方内力虽然柔和,却是浑厚无比,自己使出了“吸星大法”,竟然吸不到他丝毫内力,心下更是惊讶。
                            林弈仙和方证,两个老头子,为斗强敌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一度还大占上风。
                            下面的棋局选自林弈仙(先胜)杨官璘;如图,红跃马弃车,杀法酣畅淋漓,非常过瘾!


                            IP属地:山东114楼2015-09-25 11:32
                            回复
                              第34回
                              横空出世,天才少年击败混世魔王
                              石破天惊,独孤九剑战胜武当掌门
                              胡荣华,1945年生于上海,象棋特级大师,纵横棋坛四十余年,先后14次获得全国个人赛冠军,取得了前无古人的辉煌战绩;1960年,胡代表上海首次参加全国大赛,即夺得全国团体、个人两项冠军,创造了“自古英雄出少年”的传奇。胡天资异禀,记忆力惊人,棋路全面,灵活多变,开、中、残局都有深厚的功力。在漫长的棋坛生涯中,他对古谱中的过宫炮、飞相局、反宫马、顺手炮等皆有重大的创新,使之成为当代流行布局。胡是当之无愧的中国象棋界的大宗师。
                              话说1960年,象棋全国个人决赛在北京举行;第3轮中,春秋鼎盛的杨官璘与年仅十五的胡荣华在大赛中首次相遇,一位是当时的棋坛泰斗,一位是无畏无惧锋芒毕露的弈林新秀;赛前评论,基本是一面倒之势有利于杨。临战前夕,上海队为胡在思想上、技术上、尤其在布局上都作了精心准备。胡亦深知只有在布局上出奇制胜,先声夺人,方有取胜可能。此局杨先行,走出中炮进七兵,黑应以挺七卒左炮封车,其后胡右车骑河,弃炮争先!杨应对失误落入下风后,虽使出深厚功力竭力抗击,终因布局阶段吃亏太大,在胡的频频进击下,激战78回合后败下阵来。这一重大战役,棋界人士称之为“杨官璘的滑铁卢之战”。凭此一胜,胡为夺取全国桂冠奠定基础,从此终结了杨官璘时代而进入胡荣华时代。
                              ‘笑傲江湖’里,令狐冲率领群豪准备去少林搭救盈盈,途中被武当冲虚道长和弟子们拦住,激战难免。冲虚左手剑缓缓向前划出,成一弧形。令狐冲只觉一股森森寒气,直逼过来,若不还招,已势所不能,看不出他剑法中破绽所在,只得虚点一剑。冲虚剑招未曾使老,已然圈转。他剑上所幻的光圈越来越多,过不多时,他全身已隐在无数光圈之中,长剑虽使得极快,却听不到丝毫金刃劈风之声,足见剑劲之柔韧已达于化境。令狐冲无法抵御,只得退步相避,他蓦地心想:“说不定这圆圈的中心,便是破绽。“当下手臂一伸,长剑便从冲虚的剑光圈中刺了进去。当的一声大响,令狐冲只感胸口剧烈一震,气血翻涌。冲虚退开两步,收剑而立,脸上神色古怪,既有惊诧之意,亦有惭愧之色,更带着几分惋惜之情,隔了良久,才道:“令狐公子剑法高明,胆识过人,佩服,佩服!”令狐冲此时方知,适才如此冒险一击,果然是找到了对方剑法的弱点所在。
                              胡荣华赢魔叔,令狐冲胜冲虚,此后两人才真正成为“江湖上“的超级高手。
                              下面的棋局选自杨官璘(先负)胡荣华;如图,黑车骑河,弃子抢先,毫不手软,走得虎虎生威。


                              IP属地:山东116楼2015-09-27 15: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