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仁之小猪吧 关注:101贴子:6,763
  • 36回复贴,共1

开个贴子慢慢黑冯太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感觉自己快变成冯疯了。。。读完魏书能够佩服一下冯的可以理解,然而作为纯北魏粉能对冯比较有好感的,我只能说我TM理解不了
希望自己能坚持填完坑……


IP属地:北京1楼2015-08-25 22:52回复
    准备顺便扒一下李冲X李彪这对CP,兼太和末政局,废太子前后,孝文南征时洛阳情况。
    其实两个人我都爱,然而这两个我很喜欢的男人最终还是相爱相杀了……


    IP属地:北京2楼2015-08-25 22:57
    回复
      另外,要全面控制宫廷,养肥宦官也是必然的。冯执政时见载于史的大宦官已经有王琚,剧鹏,李丰,张佑,抱嶷,王遇,苻承祖,王质,李坚。篇幅占了《魏书·阉官传》一半多。
      要不是孝文在她死后干掉几个特别跳的,并且加强外朝大臣参与机要的权力,宦官势力会不会被养成北魏的心腹大患,真不好说。


      IP属地:北京5楼2015-08-26 21:10
      回复
        毒杀献文
        《魏书·天象志》:先是元年六月,荧惑犯氐;是岁十一月,太白又犯之,是为内宫有忧逼之象。占曰“天子失其宫”。四年十月,诛济南王慕容白曜。明年,上迫於太后,传位太子,是为孝文帝。……天若言曰:母后之衅几贯盈矣,人君忘祖考之业,慕匹夫孝,其如宗祀何?是时,献文不悟,至六月暴崩,实有酖毒之祸焉。
        《魏书·冯太后传》:太后行不正,内宠李弈。显祖因事诛之,太后不得意。显祖暴崩,时言太后为之也。
        《北史·冯太后传》:太后行不正,内宠李弈,献文因事诛之。太后不得意,遂害帝。
        《北史·魏澹传》:其三曰:"幽王死于骊山,厉王出奔于彘,未尝隐讳,直笔书之,欲以劝善惩恶,诒诫将来。而太武、献文,并遭非命,前史立纪,不异天年,言论之间,颇露首尾。杀主害君,莫知姓名,逆臣贼子,何所惧哉?今分明直书,不敢回避。"。


        IP属地:北京6楼2015-08-27 00:00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8-27 02:49
          收起回复
            感谢智神让我这个懒人终于被迫把关于李冲X李彪一事的想法说了个七七八八。于是我终于奋发努力地整理了一下俺眼中的此事本末。
            关键人物:李冲、李彪、孝文、任城王澄、废太子恂、宋弁、贾尚
            可能相关人物:王肃、高道悦、咸阳王禧、冯太后等。
            首先,这事属于李冲的一个性格杯具,有些事说深了虽然脱不开时代的漩涡,势力的升降,但是同样和个人性格密切相关。李冲的性格,外柔内刚,这种人爆发起来比较可怕。而有些人,即使他和你不在一个利益集团,李冲和李彪的事发生在他身上,那也依旧是撕不起来的。举个例子:
            《游雅传》:游雅,字伯度,小名黄头,广平任人也。少好学,有高才。世祖时,与渤海高允等俱知名,征拜中书博士、东宫内侍长,迁著作郎。……雅性刚戆,好自矜诞,陵猎人物。【高允重雅文学,而雅轻薄允才,允性柔宽,不以为恨。】允将婚于邢氏,雅劝允娶于其族,允不从。雅曰:"人贵河间邢,不胜广平游。人自弃伯度,我自敬黄头。"贵己贱人,皆此类也。【允著《征士颂》,殊为重雅,事在《允传》。】雅因论议长短,忿儒者陈奇,遂陷奇至族,议者深责之。
            这是一个超级刺头,恃才傲物,十足十的撕逼狂魔。而高允在《徵士颂》里推重游雅。
            《高允传》引《徵士颂》:秘书监、梁郡公广平游雅伯度……孔称游夏,汉美渊云,越哉伯度,出类逾群。司言秘阁,作牧河汾,移风易俗,理乱解纷。融彼滞义,涣此潜文,儒道以析,九流以分。
            难怪说“高允其殆圣乎”!这种事在《高允传》俯拾皆是。上善若水,至柔至美。我觉得我魏的做人巅峰也不过如此了,一代大贤近百岁而善终的智慧人生,中国儒家传统美德的代表人物高允orz。。。其实要不是先秦那些人被传说化地美化,可能未必有高允这么道德上完全无黑点。


            IP属地:北京9楼2015-09-11 19:46
            回复
              北朝史小白前来膜拜学习 (^∀^)~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9-12 03:06
              收起回复
                《元志传》:子志,字猛略。少清辩强干,历览书传,颇有文才。为洛阳令,不避强御,与御史中尉李彪争路,俱入见,面陈得失。彪言:御史中尉避承华车盖,驻论道剑鼓,安有洛阳县令与臣抗衡?志言:神乡县主,普天之下谁不编户?岂有俯同众官,避中尉?高祖曰:“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及出,与彪折尺量道,各取其半。高祖谓邢峦曰:“此儿竟可,所谓王孙公子,不镂自雕。”峦曰:“露枝霜条,故多劲节,非鸾则凤,其在本枝也。”
                虽然元志支持孝文,然而却非常看不惯李彪,与李冲、任城王澄等一样。感觉孝文手下支持汉化的诸多朝贵都和李彪不睦,李彪同时得罪这么多人也是难了。


                IP属地:北京13楼2015-09-19 14:25
                回复
                  及去年大驾南行以来,彪兼尚书,日夕共事,始乃知其言与行舛,是己非人,专恣无忌,尊身忽物,安以身作之过深劾他人,己方事人,好人佞己。听其言同振古忠恕之贤,校其行是天下佞暴之贼。臣与任城卑躬曲己,若顺弟之奉暴兄。其所欲者,事虽非理,无不屈从。
                  郭祚为吏部,彪为子志求官,祚仍以旧第处之。彪以位经常伯,又兼尚书,谓祚应以贵游拔之,深用忿怨,形于言色,时论以此讥祚。
                  这两段比较重要。私以为这是二李之争的矛盾关键点。


                  IP属地:北京14楼2015-10-05 00:06
                  收起回复
                    感觉献文朝和孝文前期的政局很多只能靠《天象志》留下的只言片语去YY了。
                    不知道是出于神马目的这段历史关于朝中政局的事各种缺损,反正《天象志》里各种隐喻的话其实都是暗指当时政局,至少是星官对于当时政局的一个判断,又或者后人拿着星象资料基于占星对当时政局的总结,不能以迷信视之。


                    IP属地:北京15楼2015-12-09 23:16
                    收起回复
                      承明元年八月,高祖于永宁寺,设太法供,度良家男女为僧尼者百有余人,帝为剃发,施以僧服,令修道戒,资福于显祖。
                      冯太后也是恶心巅峰,五月份刚弄死了献文,八月份就假惺惺地装逼,让孝文给他爸祈福。
                      自己恶心还要折腾孝文,给一百多个出家男女剃发这种事让一个十岁小孩来做,感觉已经没有人性了。
                      也不知道孝文当时是否有耳闻献文驾崩的相关传闻,如果耳闻了还能忍下这口气,感觉孝文也不是一般的强。
                      只能说,能在冯太后手下安然度过十几年,而且没心理扭曲的,真不是一般人物。


                      IP属地:北京16楼2016-01-02 00:34
                      回复
                        利用子贵母死巩固自己地位,弄来自己的两个侄女炮制她自己当年龌龊的勾当,弄的北魏宫廷乌烟瘴气,遗毒无穷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9-03-29 08:4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