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楼吧 关注:2贴子:7
  • 0回复贴,共1

中国囍字的由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囍, 读xǐ,意为双喜,多用于婚嫁等喜庆场合。囍字结构巧妙,是中国美术民俗中的一绝,两个并列的喜字方正、对称,骨架结构稳定,如男女并肩携手而立,又有四个口,既象征男女欢喜,又象征子孙满堂,家庭融洽与美满。囍是象征男女婚姻成立的一种特殊符号。但囍(双喜字)是怎么来的呢?传说囍字是由宋代名相、大文学家王安石首创的。

  据传,王安石23岁去京师汴梁赶考,途径马家镇时,见一户姓马的富贵人家在门楼上挂着一盏走马灯,灯上写着半副对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原来这户人家有个才貌双全的女儿,女儿想出了这半副联语搞悬联招婿,意思是谁能对上这副对联就嫁给谁。王安石吟咏再三,感觉这半副联语构思巧妙,嘴上连声称好,心底里暗自爱慕上了制联人。
到了汴京,王安石在考场思如泉涌,顺利闯过诗、赋、策论三关。等到面试时,主考官手指衙门前竖立的飞虎旗,出了个下联:“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要求王安石对出上联。王安石灵机一动,脱口就把马家小姐制的那半副联语当上联对了出来。主考官大喜,连连颔首称赞。
王安石面试出来后,不等发榜就星夜兼程赶赴马家。那盏选女婿的走马灯还在,王安石就用主考官出的下联应对。马小姐说他对得妙,愿意嫁给他,这门婚事就成了。
王安石和马小姐拜天地的那天,忽有报子来传:“王安石进士及第,金榜题名!”在洞房花烛夜时,又逢金榜题名,这可真是喜上添喜,双喜临门呀!乐不可支的王安石,乘着酒兴,挥毫在大红纸上写下了两个连体的“喜”字贴在门上,并当场吟诗一首:“巧对联成双喜歌,走马飞虎结丝罗。洞房花烛题金榜,小登科遇大登科。”
从此后,双喜字(囍)开始在我国民间流行起来。人们每逢有新婚吉庆时,都爱在门户、厅堂和洞房器物上贴上大红的囍字,反映了人们盼望喜事成双的心理。而且,千百年来,书写囍字、剪囍字、绘囍字画,将囍字刻制或印制在各种器物上,囍字也有了数不胜数的各种奇特造型,人们对囍字的运用达到了淋漓尽致的程度。


1楼2015-05-30 17:1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