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贞吧 关注:31,982贴子:861,668
  • 16回复贴,共1
考虑到第一次发的可能看不懂所以另发一个简洁的解释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1-19 23:15回复
    ·宁静端庄型华夏婚礼(周制婚礼为蓝本)
      ·喜庆热闹型华夏婚礼
      谁记得礼乐相和?谁记得锦绣霓裳?谁记得三千年前的夭夭桃花,和花瓣上的灼灼春光?还
      有那桃花映红的新娘……
      长夜未央,庭燎之光。言念君子,玄衣纁裳。彼美孟姜,鸾声将将。颜如舜华,宛如清扬。
      执子之手,与子偕臧……
    ——题记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1-19 23:15
    收起回复
      这是华夏婚礼的初始面容,然而终究几千年过去了,我也学起那位不知其期的戍卒长叹一声:
        对于中国传统婚礼,其新孔嘉,其旧如之何?
        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婚庆典仪,喜庆抑或神圣,因民族性格不同,婚礼的风貌和形式差异很大。
        婚礼婚俗的流变,彰显着文化性格和国运起伏。婚礼是一面镜子。
        二十年前国门的开放也为中国婚礼带来了国际风尚。西式婚纱粉墨登场。不过国人喜新倒也不厌旧,
        我们并没忘拜天地闹洞房。于是,于今的婚礼多半是“西式”和“传统”嫁接的产物。现代中国婚
        仪主要有两种形式。城镇居民多选在酒店等场合举行。司仪们同相声演员一般专业,会根据顾客的
        水准及时地调节着礼辞的适宜程度。不论是附庸风雅还是焚琴煮鹤,都少不了对新人们的一番难
        为……前来参礼的客人们按惯例上交红包,观赏过八卦故事后便低头大块朵颐、猜拳行令。新人们
        则要酒精考验地地轮桌干杯,上战场一般;另一种主要流传在广大农村中,民俗成分不少,不过大
        多数只上溯自清末、民国,历史渊源也说不上深远。这种婚礼尽可能地讲究排场和热闹,场面相当
        壮观。随着近年来世风陈杂,仪式过程中有时还充斥一些低级趣味也在所难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1-19 23:18
      回复
        纵观近100年来中国的婚礼模式:我们时兴过“中西合璧”——礼帽+马褂,中式嫁衣+西方
          元素;提倡过“简朴务实”,崇尚过“不爱红装爱武装”……时至今日,大行其道的已是所谓的西
          式婚礼了。舶来的白婚纱几乎俘虏了所有的中国新娘。其实,严格说,当下最流行的西式婚礼并不
          是真正西式的——剥离了基督教文化的氛围,离开了教堂、教义的虔诚,本意早已荡然无存,只剩
          下一袭本应象征纯洁神圣的白色婚纱。酒席代替教堂作了婚礼圣殿,走下神坛的新娘就不得不在席
          间敬酒,蓬大的裙裾在挤在喧闹狭小的走道间,沙沙地摩挲着地面的灰尘。
          现在,若提起民族传统婚礼,倒是少数民族的婚礼文化鲜明的多。占人口 90%以上的“多数
          民族”汉族的婚礼,依然如她的民族服装一样模糊不清。莫非,没有特征才是汉民族的文化和服饰
        特征?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1-19 23:19
        回复
          华夏婚礼的原貌已在历史中失去了鲜活的面容,除了祖先简洁的文字记载,也只有在曾经的学生日
            韩的婚礼仪式中还能觅得依稀的风骨了。也算“礼失求诸野”吧。有时很让人苦笑:华夏传统重新
            传回我国,在我们这里还成了异国风情。日本和韩国的传统婚礼,不论新人和宾客都会格外注意端
            庄虔敬的气氛,让我们这曾经的衣冠上国钦慕不已,然后便痛感自己的“传统”,太过游戏。
            当艳丽庸俗代替了典雅端丽,当随意轻松取代了庄重大方,当嘈杂嬉闹取代了仪礼风度……那褪色
            的桃花是否还能再复红颜?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1-19 23:22
          回复
            昏礼属于嘉礼之一,嘉礼以亲万民。周制昏礼是后世婚礼的范本,后世的婚礼在各种异族文化
              的交流中有所发展,也融合了不少新的习俗,不过从纳采至亲迎、合卺而入洞房,即使内涵风韵数
              易其容,但基本仪制的结构没有明显变化。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
              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
              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
              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
              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六礼婚制作从此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1-19 23:24
            回复
              (一)、汉族婚礼基本仪程
                六礼: 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这是经典的六礼结构,但后世时有增简。增则多在“六礼”环节的基础上添加副仪节及杂俗,
                如催妆、送妆、铺房等;简则多简并了几项正婚前的礼仪,如宋代朱子撰《家礼》,因时俗将六礼
                并为“纳采”“纳币”“亲迎”三仪。
                婚礼结构: 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
                完整的婚礼仪节:
                婚前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
                ↓
                正婚礼【亲迎→妇至成礼→合卺→餕余设袵】
                ↓
                婚后礼(成妇礼)【妇见舅姑→舅姑醴妇→妇馈舅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1-20 06:03
              回复
                三书:后世谈婚论嫁,“六礼”常常和“三书”一起搭配出现,“三书”非周制昏礼的内容:
                  聘书:即订亲之书,男女双方缔造。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即过礼之书,是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信(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即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华夏婚礼基本仪程释义:
                  【婚前礼】
                  纳采
                  纳采即议婚,男方遣使上女家求婚。采用雁作为贽见礼物。 以雁为礼有三种象征意义:
                  1. 雁为候鸟,秋天往南飞,春天北归,来去有时,从不失时节,所以用雁来象征男女双方信
                  守不渝的象征。
                  2. 雁为随阳之物,大雁行止有序,雁群在迁徙飞行时成行成列,领头的是强壮之雁,而幼及
                  弱者追随其后,从不逾越。将这个原则用于嫁娶,长幼循序而行,不越序成婚。
                  3. 雁雌雄一配而终,象征忠贞和白头偕老。
                  (后来有所发展,也用羔羊、白鹅、合欢、胶漆等作为贽礼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1-20 06:04
                回复
                  请期
                    定成婚吉日的礼,由男方决定,然后正式通知女方。后代婚礼在演变中发展出来催妆,送妆,
                    铺房,这三项仪节在先秦文献中未见记载。
                    亲迎
                    父亲醮子,新郎接受赐酒一饮而尽,便动身去迎娶自己的新娘。女方家长在家庙设筵,在门外
                    迎新婿。婿以雁做贽礼。彼此揖让登堂,女婿再拜。
                    周制昏礼亲迎婿及妇都用马车,宋代时逐渐开始婿骑马妇乘轿。出了家庙门,把新娘坐车驾好,
                    在新娘上车时,还要亲自把上车用的引手绳递给新娘,照顾她上车。然后新郎亲自驾着马车,让车
                    转三圈,才把马车交给车夫,自己乘坐另一辆马车走在前头。到了家门口,新郎先下车来等候,新
                    娘车到达后,新郎带领新娘进入家中,新娘入宅,婚前礼即告一段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1-20 06:08
                  回复
                    【正婚礼】
                      正婚礼是指新娘被接到男方家以后,所举行的正式结为夫妇的仪式。主要有拜堂(周制昏礼没
                      有这一项)、沃盥、对席、同牢合卺和馂余设衽几项。
                      拜堂
                      周制昏礼没有夫妇拜堂之礼。司马光《书仪》:“古无婿妇交拜之仪,今世俗始祖见交拜,拜致
                      恭亦事理之宜,不可废也。”可知宋代交拜之礼已经流行。元代拜堂,于夫妇交拜外,尚有同拜天
                      地之礼,即先拜天地,再拜婿之父母,最后夫妇交拜。这就是如今流传下来的三拜之礼。
                      沃盥
                      指新人入席前的洁手洁面。汉族传统礼仪非常强调洁净的意识。周制的沃盥礼节是用匜和洗配
                      套使用。
                      对席
                      新婚夫妇交拜礼毕,要相对而坐,谓之对席。对席的位置,男西女东,意以阴阳交会有渐。
                      同牢合卺
                      “同牢”是指新婚夫妇共食同一牲畜之肉。合卺是指夫妇交杯而饮,注意——是交杯,只是交
                      换了杯子而已,并非很多误导人的古装剧那样挽着胳膊喝的“交擘酒”。合卺本意指破瓠(瓜)为
                      二,合之则成一器。剖分为二,分别盛酒。最初合卺用匏瓜,匏是苦的,用来盛酒必是苦酒。匏既
                      分为二,象征夫妇由婚礼将两人合为一。所以,夫妻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永结同
                      好,而且也含有让新娘新郎同甘共苦的深意。
                      这是婚礼中最具有社会意义的环节。是每对新婚夫妇行婚礼时必不可少的仪式,合卺礼流传到
                      后世,发展成酒筵。“吃喜酒”已成为民间行婚礼的简称。酒筵由简到繁,但最主要的意义就是,
                      婚姻得到了亲朋好友的承认。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1-20 06:09
                    回复
                      【发展型】的后世婚礼——喜庆热闹
                        催铺百子帐,待障七香车。
                        借问妆成未,东方欲晓霞。
                        —— 唐 陆畅 《云安公主下降奉诏作催妆诗》
                        此类是指在周制婚礼的基础上逐渐演变的后世汉族婚礼。其中混杂了许多非汉族来源的婚俗礼
                        仪,有诸多变异,故此称为“发展型”。
                        婚礼是什么时候慢慢放在白天的已经不得而知了,也许是因为汉代以后的战乱,夜晚不安全的
                        缘故,也许是因为感染了胡俗习惯,再加上后来的婚礼排场逐渐变大,时间变长,也就逐渐放在了
                        上午,这样,欢庆的仪式往往持续一天。
                        与后世婚礼不同,先秦至两汉昏礼,女父迎婿于门外,礼节甚重,更别说刁难女婿的事了,唐
                        《封氏闻见录》6卷五云:“近代婚嫁有障车、下婿、却扇及观花烛之事。”自从昏礼有了贺客和婚
                        宴开始,婚礼的世俗欢庆气氛就逐渐扩展。婚礼的欢庆的气氛本是生民常态,同时也来自华夏周边
                        的风俗浸染。胡俗婚礼多喜庆,后世婚礼的许多杂俗,比如闹洞房,是契丹的婚俗。跨火盆,则来
                        自满族。根据周礼,婚礼是没有盖头的,但红盖头却成了世俗婚礼的象征。仪礼中的婚礼不举乐,
                        无酒筵酬宾的仪节,只在新房中为新郎新娘专设一席。到后世,宴众宾客会成了婚礼必不可少的一
                        项,闹房也成了保留节目。也许,我们更加熟悉的婚礼就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
                        纵观以上两种汉民族传统婚礼的模式,不难看出:历史的悠久,国土的辽阔,文化基因变异的
                        程度自然不会小,毕竟,没有交流的民族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在婚礼的发展上,华夏民族的婚制
                        婚仪,吸纳了许多外来民族的习俗。历经多次主动的、被动的民族间交流,经历多次国运纵横起伏,
                        华夏婚礼在漫长的时光中慢慢流变。
                        耐人寻味的是,从历代礼书的修订,可以看出古人对这种现象的态度:对周礼婚制的偏好,对
                        世俗婚制的宽容。于是,理想与世俗便两不相悖,各有市场。这也许就是华夏文化的特点之一吧,
                        古人已经给出了适宜的处理方式,不必苛求统一。我们今天倡议恢复传统婚礼,作为撰写者的我,
                        坦率地说我本人偏好周制昏礼,但在这里并不苛责新人们的任何选择。所以,我们将以并行的方式,
                        认真地写出这两种婚礼的具体方案。各花入各眼,任由人们选择好了。
                      [楼主只是转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01-20 06:19
                      回复
                        【发展型】的后世婚礼——喜庆热闹
                          催铺百子帐,待障七香车。
                          借问妆成未,东方欲晓霞。
                          —— 唐 陆畅 《云安公主下降奉诏作催妆诗》
                          此类是指在周制婚礼的基础上逐渐演变的后世汉族婚礼。其中混杂了许多非汉族来源的婚俗礼
                          仪,有诸多变异,故此称为“发展型”。
                          婚礼是什么时候慢慢放在白天的已经不得而知了,也许是因为汉代以后的战乱,夜晚不安全的
                          缘故,也许是因为感染了胡俗习惯,再加上后来的婚礼排场逐渐变大,时间变长,也就逐渐放在了
                          上午,这样,欢庆的仪式往往持续一天。
                          与后世婚礼不同,先秦至两汉昏礼,女父迎婿于门外,礼节甚重,更别说刁难女婿的事了,唐
                          《封氏闻见录》6卷五云:“近代婚嫁有障车、下婿、却扇及观花烛之事。”自从昏礼有了贺客和婚
                          宴开始,婚礼的世俗欢庆气氛就逐渐扩展。婚礼的欢庆的气氛本是生民常态,同时也来自华夏周边
                          的风俗浸染。胡俗婚礼多喜庆,后世婚礼的许多杂俗,比如闹洞房,是契丹的婚俗。跨火盆,则来
                          自满族。根据周礼,婚礼是没有盖头的,但红盖头却成了世俗婚礼的象征。仪礼中的婚礼不举乐,
                          无酒筵酬宾的仪节,只在新房中为新郎新娘专设一席。到后世,宴众宾客会成了婚礼必不可少的一
                          项,闹房也成了保留节目。也许,我们更加熟悉的婚礼就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
                          纵观以上两种汉民族传统婚礼的模式,不难看出:历史的悠久,国土的辽阔,文化基因变异的
                          程度自然不会小,毕竟,没有交流的民族在地球上是不存在的,在婚礼的发展上,华夏民族的婚制
                          婚仪,吸纳了许多外来民族的习俗。历经多次主动的、被动的民族间交流,经历多次国运纵横起伏,
                          华夏婚礼在漫长的时光中慢慢流变。
                          耐人寻味的是,从历代礼书的修订,可以看出古人对这种现象的态度:对周礼婚制的偏好,对
                          世俗婚制的宽容。于是,理想与世俗便两不相悖,各有市场。这也许就是华夏文化的特点之一吧,
                          古人已经给出了适宜的处理方式,不必苛求统一。我们今天倡议恢复传统婚礼,作为撰写者的我,
                          坦率地说我本人偏好周制昏礼,但在这里并不苛责新人们的任何选择。所以,我们将以并行的方式,
                          认真地写出这两种婚礼的具体方案。各花入各眼,任由人们选择好了。
                        [楼主只是转载。]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5-01-20 06:19
                        回复
                          end……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5-01-20 22: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