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者_____吧 关注:178贴子:614
  • 9回复贴,共1

练习静静的觉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广东1楼2014-12-23 23:38回复
    一念行者


    IP属地:广东2楼2014-12-23 23:38
    回复
      我总是没办法控制自己,我希望能做得更好,拥有更好的东西,总之想体验美好的感觉,在这样一个世界,如果不努力有所成就,我觉得难以面对我的父母与朋友,我知道该怎么样,可始终是做不到,没有决心与毅力,没办法克服贪欲与种种感受的影响,总是一无所成,请告诉我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能克服这些。
      (1)
      就在当下,在你的椅子上,或站着的位置,
      练习静静的觉知,
      允许你的故事从远或近的过去走来,不管什么样的故事,不去阻挡;
      允许它们离去,不以任何方式拉扯它们。
      感受你的念头之流,像静静的或汹涌澎湃的河流经过你,
      而你只允许自己做河床;
      感受自己的种种感受,像从内在各个方向来的或轻微或狂怒的风,
      只允许自己做那虚空。
      当痛苦来临,当烦恼来临,
      当恐惧来临,当习气来临,
      当翻滚的强烈的欲望来临,
      只在当下静静的觉知,什么也不做。
      觉知你面前的桌子,你眼前的树,
      你身边的行人,你脚下的大地,或你自己的胳膊、腿等具体的事物,
      觉知发生于你内在中的一切——内心响起的声音,流经身体的感受……
      只是简单的注意,注意那具体的。
      (2)
      这就是方法,最简单的对付痛苦的方法。
      静静的觉知自身及整个世界,只是简单的注意:
      注意现实的,注意具体的,注意视野范围之内的,
      将一切视为客观——身外的是客观,产生于身心内部的也是不断生灭的客观。
      当痛苦来临,烦恼来临,悲伤来临,
      只是静静的觉知,静静的注意,静静的听,静静的看,
      静静的感受,静静的感觉……
      这就是方法,既不是做些什么的方法,也不是什么都不做的方法。
      这是最无上的妙法,切入道最简单的方式,
      是花最少的智力投入,得到最大解脱效果的生命修道。
      习性来了,专注于觉知,静静地觉知;
      痛苦来了,专注于觉知,静静地觉知。
      我们越能这样多的在当下静静的觉知,
      习性的展现就越明显,习性的消除或止息也越有力;
      如此做这样的训练或练习,
      就是在契合至简、至上、至妙的佛陀之道。
      (3)
      静静的觉知,你在脱离头脑,
      静静的觉知,你在一切念头、情绪之上,
      静静的觉知,你在所有的故事之外,
      静静的觉知,仅仅静静的觉知,你已处在究竟解脱境界。
      对付内心百千万亿困难,
      对待头脑百千万亿念头,
      对待身体百千万种感受,
      静静的觉知,什么也不用做,但也不是什么都没做,这就够了。
      你越能如此,你越能远离颠倒梦想,
      你越能如此,你越息灭贪嗔痴慢疑,
      你越能如此,你越能出离苦海,走向彼岸,
      你越能如此,你越在接近佛陀,靠近圣者。
      仅仅在当下里觉知,
      仅仅让自己的生命放光,
      一步出离自己的头脑,一步进入当下的真实,
      还有什么比这更究竟、更快捷、更容易的出离痛苦的路呢?
      (4)
      你若能觉知,这便是正念,
      你若能觉知,这便是正定,
      你若能觉知,这便是正精进,
      你若能觉知,这便是正见、正思维,也是正确的持戒。
      佛陀所说的八正道可以用一步完成,
      这便是:在当下,在你的椅子上,在你站立的地方,
      静静的觉知,只是觉知,
      出离所有的故事,在你的任何观念之上……
      有一妙道,简单易行,效果难比,
      有一妙道,能离苦忧,能进涅盘,
      有一妙道,诸佛皆用,菩萨修行,
      它是:当下的觉知,静静的觉知。
      只是如此,是脱离苦海之筏,
      只是如此,是走出世间之路,
      只是如此,是无上最妙之道,
      只是如此,是生死解脱大法药。
      (5)
      只是觉知,转凡夫于佛陀,化烦恼成菩提,
      只是觉知,化习性于无为,解疑惑于不作,
      只是觉知,从贪嗔痴到戒定慧,一键还原,
      只是觉知,你就是走在成佛之道上……
      静静的觉知,在当下里觉知,
      伴随均匀的或起伏的呼吸,
      一切念头来了又去,一切感受来了又去,一切事物来了又去,
      直留下这灵知,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
      静静的觉知,任生命里的念头像河水一样流经你,
      你只做那河水下静静的河床;
      静静的觉知,任生命中的感受像东风西风南风北风经过你,
      你只做那不管哪风来不被打扰的虚空。
      在当下里,静静的觉知,
      任微风震颤树上的叶子;
      在当下里,静静的觉知,
      任所思所想震颤你的身体……
      (6)
      静静的觉知,任你的念头飞来,
      静静的觉知,任你的感受离去,
      静静的觉知,任你的欲望诞生,
      静静的觉知,任你的愿望成虚……
      你能只是静静的觉知吗?
      若你不能,好吧,让你的故事再度涌起,任波浪将你卷走,
      在波浪翻滚的间隙里,或被岸边树枝挂住的时刻,
      再度去觉知,静静的觉知。
      在觉知中,我们并不是和习性或故事搏斗,
      我们不搏斗,我们只是专注于觉知;
      我们不战斗,我们只专注于觉知本身,
      能觉知多少是多少,能觉知多久是多久。
      仅仅觉知,就是救赎,
      仅仅觉知,就是被度,
      仅仅觉知,已经在消泯无始以来的心的虚妄习气,
      仅仅觉知,已在悄悄的改变什么……
      练习静静的觉知。


      IP属地:广东3楼2014-12-23 23:39
      回复
        感恩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1-01 09:57
        回复
          感恩


          IP属地:陕西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5-01-12 14:15
          回复
            感恩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1-13 17:25
            回复
              感恩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5-08-22 12:57
              回复
                守望道友,能具体谈一下骨灰无碍道友看“信物”的感觉、方法吗?我看“信物”感觉是用发撒的目光看,看"信物"的整体,有整体轮廓感,不是盯着信物的某一点,这样对吗?看“信物”时眨眼吗?是否要兼看“信物”的背景?我看是脑袋不舒服,紧涨,为什么?


                IP属地:山东11楼2015-09-06 16:41
                回复
                  感恩~


                  IP属地:山东12楼2020-09-01 15:3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