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助理吧 关注:1,468贴子:3,336

工作生活记录交流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觉中,上班两月有余。不知贴吧的各位同仁感受几何。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总觉得应该记录点什么,就想到了这个吧,这个人气不太旺,但时不时有人出现的吧。算是找个地方种种草,吐吐槽吧。同时欢迎各位同仁进行交流,或工作或生活。
做一个自我情况说明:女,四川人,川东北某市中院刑二庭法官助理一枚。


1楼2014-12-06 13:05回复
    先从报到说起。在家折腾了3个月终于等来了报到通知。在忙乱中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工作地的火车(插一句,这些年总是一个人上路,这次也无人同行)。幸好毕业的时候已经租好房子,生活用品还算齐全,周末休整了下,周一到单位报到。报到的日子记录一下2014年9月22日。
    同我一起报到的还有一个男的,我们在电梯遇到,一起到政治部主任的办公室。主任跟我们简单寒暄了下,就说明了工作分配:那个男同志分在民一庭,我在刑二庭。我报到前曾多次向各路神祇祈祷:千万不要分到刑庭!千万不要分到刑庭!可是大神都太忙,没有听到我的哀求。这里还需要说明一下,我们这一批6个人只有我一个女生,我想再怎样也不会把唯一一个女生安排到刑庭吧。听到分到刑二庭,我稍微愣了一下,不知作何反映。还好,政治部主任在做完工作分配后,就通知部门负责人来把我们领走,没有跟我们继续进行交流。我跟那个男同志交流了两句。没过几分钟,民一庭的庭长把男同志领走了,我继续咋办公室等着。还好,我们的副庭长很快也来了。


    2楼2014-12-06 13:07
    回复
      初见副庭长,觉得有点小意外。女性,看起来不到35,非常精神,整体看起来,嗯,用单位同事话来说就是“不像一个法官,更不像一个刑事法官”。副庭长很快把我领到庭长的办公室。庭长看起来属温和儒雅系列的,跟庭长问好后,庭长把我带到大办公室介绍大家相互认识。
      这里把我们庭的人员结构说明一下:不算我总共8人,法官5人,书记员3人。我报到后,一名书记员调走,我接替他的工作。我们庭包括庭长在内的5名法官的年龄结构为:60,临退休老法官一名;50出头法官,男女各一名;40中段男法官一名;刚40女法官一名;其中40中段男法官是庭长,刚40女法官是副庭长,50出头男法官也是副庭长。三名书记员:40左右男书记员一名,这位基本不来单位,我都上班一个多月了才见到真人;25-30男书记员两名。我们庭的人员结构在我们单位的业务庭来说是很具有代表性的。不知此种人员结构在川内非成都地区法院是否具有一定代表性。我当时还是有点诧异的,中青年严重法官断层。大二的时候在成都中院实习过,当时是在民二庭,民二庭的法官普遍不到40 ,几乎都是中青年,只有庭长稍微大点估计在40中段。书记员都是不到30的年轻人。不过当时是09年,但我们庭的人往前数个五、六年人员年龄结构肯定也是达不到这个水平的,估计庭长都还没混上庭长,几个老法官倒是肯定在的。
      有点啰嗦了,说回报到的事情。跟庭里同事寒暄完,开始跟即将调走的书记员做交接工作。他交给我两串钥匙,一堆文档,让我做初步的整理,列出文件、物品清单。还给我一个案件两个被告人的执行通知书让我填写。跟我做简单说明之后,他就离开了,瞬间我都有点晕了。忙碌、晕乎的第一天就这么开始了。
      先这样吧,之后慢慢再来说工作、异地生活的那些事。


      3楼2014-12-06 13:10
      回复
        今天勉强算是可以记录的一天:我的名字终于署在了一份准予撤回抗诉的裁定上。这是我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对外的文书上,本来还是有点激动的,可是最近真心是忙得没时间激动。连续两周每天工作时间就没有闲下来的时候,也许法院真的是女超人的摇篮。
        这里顺便介绍一下我的工作:内勤。我之前那任是内勤兼书记员,我现在除了开庭以及到看守所送达两项工作没开始之外,其他能想到的庭里的一切杂活都在我的职责之内。比如打印纸、笔、胶水等等没了需要我去领,报账、简单的笔录、分案扛卷宗、文书印发、到检察院跑腿这些就是我的日常工作内容。这些其实都不麻烦,麻烦的是跟综合部门打交道的工作,尤其是审管办,找我们办事的时候:“你们一定要尽快、要在什么时间提交”,而我们找人家就是“等一下;具体负责的人不在,你换个时间来”,总之对该部门很难有好感,要是遇到不好相处的人,还会心塞一下。
        2014年12月10日星期三


        4楼2014-12-10 19:52
        回复
          我会告诉你,贴吧里,都是我同事么~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4-12-11 22:49
          回复
            好吧,我现在,传票送过了,纪录N次了,判决让我这个非法学生成长了。其他工作,我都在空间日记记录啦~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4-12-11 22:52
            收起回复
              楼主不是法官助理吗?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4-12-14 18:38
              收起回复
                一个人的日子
                一个人的日子,就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医院,一个人逛街,一个人看剧傻笑。最痛苦的莫过于一个人做饭吃饭,菜还不算麻烦,麻烦的是一个人的饭实在难做,必须无限挑战电饭煲的底线。
                今天天气还算温柔,不似昨天,出去买个菜冷风满身窜。下午收拾完毕,又到医院拯救我的牙齿,还算顺利,半个小时搞定。这个时候如果爹娘在身边就好了,仍记得牙齿第一次发作的时候,将近夜里十一点,出门买药无果,只得上医院急诊,结果只是拿点常规消炎药,特点只有一个字,贵。
                来这边两个多月,同事大多已经认识,可惜还没有找到可以一起吃饭逛街的同伴。周末的运气还算好,某商场的年终大促让我遇到两个同事,然后跟同事逛街吃饭,总算不是一个人的周末。
                2014年12月14日星期日


                8楼2014-12-14 18:43
                收起回复
                  刷微博看到上海高院副院长出殡的消息。专家型法官不容易,司法系统自己培养的人才,这么年轻,正当时,可惜了。也不知有钱任性的上海司改前路如何。
                  同时想说一说法院的院长们。进单位之前,对法院的消息来源多为媒体报道,论坛前辈吐槽。之前的评价多数是负面的,如外行领导内行,审委会研究案件的笑谈等等,让我对我们的法院系统颇为担忧,同时自带的那点使命感也油然膨胀。
                  现在自己进入系统后,还是有些不一样的感受。看完我们院各位副院长的简历,我还是小小的惊讶了下。我们院除开院长出身公安系统,一种众副院长多为西政、一线审判员出身。就专业能力角度来看,副院长们几乎都是当年的办案能手。如分管我们的副院长,西政科班,一路从书记员到审判员,再到基层院长,本院副院长,同时从请示案件研究过程来看,必须承认他们大多数是专业的。同时被诟病的审委会个案研究制度我认为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我们庭的一审职务犯罪案件,承办人、合议庭、分管院长都不敢独自决定,承办人或者院庭长独自签发对于法官的职业保障来说也是更不利的。


                  9楼2014-12-14 20:11
                  回复
                    今天没有更!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4-12-15 21:48
                    收起回复
                      今天必须记一下,终于领到正式的工资了。让我们记住这个吊炸天的数字:2446元,人民币。
                      2014年12月16日星期二


                      11楼2014-12-16 20:01
                      收起回复
                        今天也值得mark一下,第一次做庭审笔录,自然是手忙脚乱。不过还好总算是顺利完成了。不知各位异地的同仁在语言方面有无障碍,当然这个障碍不是说不能交流,而是不容易听清楚对方在说什么,记录的时候会有一定的影响。今天的庭审中一名年纪较大的被告人的陈述我始终听不清楚,但总算是知道他话中的要义,勉强简略的记录下。
                        2014年12月18日星期四


                        13楼2014-12-18 21:53
                        回复
                          最近的心情是:忙得没时间想自己是什么心情。我甚至感到身体上的累,几次回家的路上觉得自己缺口气,不想说话。之前介绍过,我的工作可以用打杂来概括。这次打杂里面稍微加入了点其他元素。庭里的一位老同志很忙,就把自己手里的一个小案子给了我。
                          真的小的不能再小了。案子非常简单。就是三个少年共同盗窃了一辆价值一万余元的摩托车。其中一名少年未成年,另案处理了。我们庭这个案子的当事人是其中两名刚成年的少年。案情非常的清楚,就是三个男孩大晚上在街上瞎晃的时候看到一辆吸睛的摩托车,巧的是这辆车还没有锁,然后三人就临时起意盗车。没有主从,没有谁被挑唆,就是三个人一拍即合。最终一名少年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一名少年被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缓刑一年。被判处实刑的少年当然提出了上诉,然后案子就到了我们庭。
                          两人共同犯罪,起到的作用相同,之所以所处刑罚不同,是因为缓刑少年积极赔偿了被害人的损失,取得了被害人的谅解,并且公安机关还出具了一份意见:缓刑少年社区矫正环境良好,适宜非监禁刑罚。


                          14楼2014-12-26 22:30
                          回复
                            我无意讨论案件本身,旨在谈谈家庭对一个人成长的影响。缓刑少年刚成年,且无固定的经济来源,赔偿事宜肯定是他的父母处理的。不知这位少年的父母使用了何种方法,一审法院出具了一份进行社会调查的意见,然后在这位少年的社区就其本人一贯表现及后续危害可能性开展了调查,最终公安机关出具了前述适宜非监禁处罚的意见。
                            两名少年的家庭经济状况无层级的差别,缓刑少年的家庭从卷宗材料来看略好于实刑少年。但我相信两人的父母在意识上肯定是有质的差异。两人在一审中均未委托律师,不知缓刑少年的父母是否咨询过律师,不过赔偿被害人、取得被害人谅解、公安机关的非监禁刑罚意见,前述一系列措施足见两对父母的差异。也是这一系列措施,让两个孩子一个可以继续自由的呼吸,一个只能在铁窗之下度过八个月。


                            15楼2014-12-26 22:31
                            回复
                              当然,我并非想为“拼爹的时代”添上一把柴火,仅仅是想说明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力。不知各位是否看过一篇名为《寒门再难出贵子》的博文。博主是一位银行的HR,对进入其所在银行的一批实习生进入单位的表现及后续发展进行观察分析。普通家庭的学生、知识分子家庭学生、说不上二代但家庭有点权或钱的学生(就称为泛二代吧)表现大致符合博主的预期。普通家庭的学生刚报道一般显得略,嗯,谨慎,不太感表现自己,不能用不自信来阐释,但总体不够大方,有的甚至因为一包烟而丧失了留下的机会。知识分子家庭的后代也表现出了略清高的色彩。而范二代一般都能直视他人眼睛,很自然的与同批实习生、银行人员进行交流攀谈。且在后续的工作中,这些色彩也在持续。
                              这篇博文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个人的故事,我想称为故事更合适。其中一个男孩出身农村,父母无稳定收入,且家有幼弟,女朋友家庭也很普通。在进入银行后他非常的努力,工作也变现突出,但因进入银行的名额实在有限,在其向博主表明想留下的愿望时,博主也非常理解他,但也只能跟他说尽量帮他争取。然而一包烟让他彻底丧失了留下的机会。他也没有多大的错误,仅仅是想让远在家乡的父亲尝一尝平常无法尝的烟,就拿走了一包办公室茶几上送客户的烟。也就是这一包烟让已经松动的博主及人事主管的变得坚定。最后这个农村出身的男孩自然没有留下来。
                              更让我感慨的是这个男孩的后续故事。毕业后,他找了一份工资不太高,但勉强过得去的工作。他们尽全家之力在城市里买了一套小户型,付了首付。然后他的父亲对他说:我已经没有办法了,你的弟弟也靠你了。更麻烦的是,他的女朋友怀孕了,在女方及女方父母的要求下,他结婚了。然后妻子、父母、幼弟在这套小户型里共同生活。电视剧中的家里长短他们家自然难免,父母、妻子没有收入,幼弟上学也要靠他,终于在他的孩子出生后,他崩溃了。


                              16楼2014-12-26 22: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