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课目的何在?最应是根本的:学知识,长能力。多一些的期望:交些朋友,拓展视野,提升个人素质。一点小小奢求:学分高一些,好玩一些,有意思。这些都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最最最重要的:容易通过,获得学分。于是,总会见到一些讨论:谁的课要求松?哪门课好过?得到众多认同的,就有许多人拼命去选,一些严格的老师则会被冠以“变态”之名。如果持这种观点的人是少数,这是正常的,现实是好多人都这样,就不正常了,起码是不正确的了。究其原因:
一为学校所开之课整体价值不高,加之选课系统过于拥挤,选课不易,必多盲目;
二为惰性易成惯性,部分学生已成惯性,倘赚学分为终极目的,诸害相权取其轻,选易不选难,可以理解。2如何选择面对200多门课程,如何选择?迷失方向的时候,我们就回到原点重新寻找--来大学的“初心”。是选择“上大学”?很苦,很累,但很充实。还是选择“被大学上了”,很舒适,很享受,更会空虚。向左右,向右走?本不是个问题,现在是个严重的问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3
一门课程的良心一门课程开出来,其核心的价值应该是让所有选课的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一门或者说一类课程成为学生不劳而获得学分,老师少劳多获得学时的工具,徒然浪费学校资源和学校的宝贵时间,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在这个“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时代,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可耻的事儿就不要做了吧!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单纯的讲课,没有学的参与与呼应,即便讲得再好,也没有价值。讲的好,呼应的人多,价值就越大。
教学的价值=“到课率”ד抬头率”ד讲课的水平”+课下交流产生的影响
一为学校所开之课整体价值不高,加之选课系统过于拥挤,选课不易,必多盲目;
二为惰性易成惯性,部分学生已成惯性,倘赚学分为终极目的,诸害相权取其轻,选易不选难,可以理解。2如何选择面对200多门课程,如何选择?迷失方向的时候,我们就回到原点重新寻找--来大学的“初心”。是选择“上大学”?很苦,很累,但很充实。还是选择“被大学上了”,很舒适,很享受,更会空虚。向左右,向右走?本不是个问题,现在是个严重的问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3
一门课程的良心一门课程开出来,其核心的价值应该是让所有选课的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如果一门或者说一类课程成为学生不劳而获得学分,老师少劳多获得学时的工具,徒然浪费学校资源和学校的宝贵时间,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在这个“反对浪费、厉行节约”的时代,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可耻的事儿就不要做了吧!教学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单纯的讲课,没有学的参与与呼应,即便讲得再好,也没有价值。讲的好,呼应的人多,价值就越大。
教学的价值=“到课率”ד抬头率”ד讲课的水平”+课下交流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