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空心菜园吧 关注:658贴子:2,983

以南坡冥想的角度解析印度吠陀真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南坡冥想与印度吠陀


1楼2014-05-27 01:36回复
    古印度文明的珍贵遗产吠陀对灵修理论体系的影响之巨大和深远,难以言说。就如东方古代中华文明珍贵宝藏易经和道德经一样,对后世的影响力延续至今。
    无论是瑜伽还是后来的佛教,都深受吠陀真义之影响,尤其是佛教的许多教义和教理,多是从这里发展,延伸,融合,蜕变而来的。


    2楼2014-05-27 01:38
    回复
      印度现存最古老的文献是四部吠陀本集,也被称为是四吠陀:
      1.《梨俱吠陀》 ---ṛgveda即“赞诵明论”
      2.《娑摩吠陀》 ---sāmaveda即“歌咏明论”
      3.《夜柔吠陀》 ---yajurveda即“祭祀明论”
      4.《阿达婆吠陀》---atharvaveda即“禳灾明论”


      3楼2014-05-27 01:39
      回复
        在古代印度,关于吠陀的秘传之义,多由各流派的古鲁们以授业解惑的方式对弟子们进行吠陀精义的秘传。各宗教派别的古鲁们,又把自己对于吠陀精义的理解和领悟发展延伸,解析吠陀真义,奠定并完善了整个理论体系。
        广义的“吠陀”文献包括很多种性质不同的经典,即吠陀本集、梵书、森林书和奥义书。是印度人世代口口相传、长年累月结集而成的,"吠陀"用古梵文写成,是印度宗教、哲学及文学之基础。
        注:“古鲁”意为 上师,导师,圣人。


        4楼2014-05-27 01:41
        收起回复
          然而,吠陀文献是很难被真正读懂的,若没有一定的实修基础和切身体悟,要想领悟吠陀真义而不是吠陀文字或理论几乎就是件不可能的事。
          原因是吠陀主要文体是赞美诗、祈祷文和咒语,还有大量的神话和颂神诗/歌。在本体理论上既有多神论又有泛神论还有一神论,在哲学上既有多元论又有二元论还有一元论,另外还贯穿着诸多的原人理论,种识理论,原素理论等概念,既有客观唯心主义又有辩证法的思维因素,既有对宇宙本原的探索又有对神圣自我的强调。
          所以,要透过文字去真正领悟吠陀真义,的确是相当的困难。
          骨某在这里尝试着让南坡冥想精髓和吠陀真义相碰撞,希望能擦出智慧的火花,去伪存真,为探寻自我和冥冥之根本实相略作绵薄之力。


          6楼2014-05-27 01:52
          收起回复
            本觉(根本觉知)与奥姆真义(Mandukya Upanisad):
            奥姆,Om,也拼作Aum.
            A,u,m这三个字母分别代表着自我的前三态。
            处于这三个状态中的自我分别为:维什瓦纳尔,泰姬莎,和般若。Aum指的是自如,也就是超越了自我的三种基本状态/境界的第四态。
            所谓的自我就是奥姆,由四种状态/境界构成。
            奥姆是人们概念上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切,同时又是超越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一切(即所谓的当下)。
            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和我们无法看到的所有都是大梵,大梵即自我(阿特曼),自我即奥姆。(注意这二个自我,文字相同,但寓意不同)
            我是谁?自我是什么东西?
            在一张白纸上写上个“我”字,很恰如其分地阐述了小我和大我的关系,演示了所谓的本我/真我之真相。
            那个真相就是那幅白纸黑字的“作品”,也就是--- “小我即大我,大我即小我,小我非大我,大我非小我”这个道理。
            真空与万有,好一个白纸与黑字,而超越了我的究竟是什么东西?那不是东西, 那个不是东西的东西就是本觉,即所谓的根本觉知。
            注:
            维什瓦纳尔意为世上之人或狭义众生,泰姬莎意为自我光照之人,般若意为智慧之人。


            8楼2014-05-27 13:03
            收起回复
              骨灰兄 易经可帮助修行?
              易经和修行的关系是什么?
              易经是一种“依通”
              对世界万象的一种归纳
              易经是头脑的游戏
              修行是超过头脑的
              是这样吗
              ——我喂自己袋盐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WOW64; rv:29.0) Gecko/20100101 Firefox/29.0


              IP属地:四川10楼2014-05-28 22:09
              收起回复
                A,U,M——自我的前三态:
                自我的第一态:
                维什瓦纳尔,泛指世上之人,通俗地说就是生活在这个现实中的物质世界里活生生的人,以外在的物质世界即所谓的物质次元为感知对象,认知对象和享受对象。
                人与物质世界所建立的关系为——【个体VS物质世界】,而个体与外部世界接触交流的主要途径为:“眼,耳,鼻,舌,身(触),意(头脑和脏器)。
                关于这些,所有的人都非常熟悉并熟练了,因为大家几乎天天都处于这个自我的第一态下,所有这个状态下的技能,均已被“修炼”致炉火纯青的化境了。所有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在“修行”着这个所谓生存的基本法门。


                11楼2014-05-29 01:21
                回复
                  骨灰熊深夜种菜,我来偷拿几棵回家炒炒。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4-05-29 02:16
                  收起回复
                    自我的第三态:
                    般若,即智慧之光或智慧之人,是深眠无梦的境界,同时也是深度冥想的境界,某些流派称呼这个状态为“三摩地”,指的就是处于此第三态下的自我。
                    当自我处于这个第三态下,般若现前,五蕴皆空(注:此处的五蕴皆空指的是自然空五蕴而非寂照),意识/头脑和心灵全部都从主流途径中“被下岗”了。于是,任何处于该状态下的人都可以“瞥见”那个无色无相,无始无终的静寂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没有了任何的欲望和梦想,没有了任何的心智活动,没有了善恶,真假,光明和黑暗,没有了一切的二元对立,也没有了时间和空间。
                    开个挂来说,这个道理,正如漆黑的深夜驱除了能见的外在的世界一样,无梦的深眠“驱散”了外在世界和心灵世界中所有的一切,此时的自我,就处于这个第三态下,也就是般若,就是智慧之光(本生),它以本我的面目出现(就是那幅书法作品,涵盖了大我和小我合一的白纸黑字),所能觉知到的也是本我——(即所谓的能所双泯,所谓的观者即是所观之物),“享受”的是永恒的,无差别的,无失序的,无对立的,无始无终,不增不减,如如不动的那个根本世界。


                    17楼2014-05-29 02:19
                    回复
                      未完,留待更新。


                      18楼2014-05-29 02:19
                      收起回复
                        看着过瘾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4-05-29 14:44
                        回复
                          学海无涯乐作舟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4-05-29 15:03
                          收起回复
                            骨灰兄什么时候说下七轮。。一两年前就说过要介绍呀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21楼2014-05-29 19:2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