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吧 关注:443,684贴子:9,970,892
  • 4回复贴,共1

关于红楼不得不说的感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是楼主的随笔 简单的对红楼的感觉 勿喷
一直对于红楼的情感都是复杂的。
既喜欢那些钟灵毓秀的女子,又常常 为高鹗续写的结局而叹息。鲁迅先生 说过悲剧之所以是悲剧就是因为他把 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红楼便是这 样。它毁灭的是那些美到了极致的人 和事。自从这一部伟大的小说诞生之 后,衍生出了许许多多的学者专家他 们都对红楼有了极其细致的推敲和研 究,于是衍生出了诸如索隐派,考证 派,评论派之类的派别,然而对于我 来说它不过是一个让人欢喜又让人惆 怅的故事罢了!
也许从它问世以来关于宝黛的木石情 缘,宝钗的金石良缘就被各人各执一 词,然而在我看来,最终宝玉娶了宝 钗,是冷落她还是日久生情都不重要 了,于他来说,在尘世间走一遭能够 逢上一个大抵比较懂他的女子已然是 一种福祉。他的眼中第一巘便是那个 女子,弱水三千,纵然偶尔对其它女 子动心,可终究是忠贞的,只是他和 她都是那样稚嫩的孩子,没有足够的 坚强的心智去养大他们之间名为爱情 的植株。
仿佛第一次看红楼,长辈便教导我 说,你要学习宝钗的性格,黛玉的性 子不好……诸如此类的话语不知道说 了多少遍,然而一次一次的看,仔仔 细细咀嚼其中的章节,然后慢慢才明 白,以讹传讹,大抵世人对于两人的 看法都是又偏见的吧!
宝钗有心机有城府,聪慧能干处事圆 滑又怎样?可说到底还是本心良善的 女子,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这个女 子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减少了宝玉黛 玉与整个家族的直接冲突,还记得刘 姥姥进大观园一节,众人猜拳行酒 令,黛玉不经意脱口便是《西厢记》 里的句子,幸好当场反应过来的是宝 钗,若是遇上其它的有心人,直接闹 到贾母那里,指不定还要生出多少事 端。要知道老太太并不十分赞成自家 的孙女成为才女,只盼着她们不成为 睁眼瞎罢了,更不遑说看这类的“淫 词艳曲”教坏自家儿女的东西!
更何况这个女子是有大才的,试想若 是她爱上的不是宝玉,而是另一个适 合于那个时代的男子,她所有的才干 和心计自然也成了与之相匹配的大 气,得到的自然是赞美!至于说她为 了争取宝玉肆意讨好贾母之类的,我 素来是十分不屑的,她的确是处事圆 滑,以至整个贾府的人上上下下都喜 欢她,然而在贾母领着刘姥姥逛大观 园的时候,见到她的屋子“如雪洞一 般”,竟勃然大怒,说“我们这老婆 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
真的一门心思想着讨好旁人自然会做 到面面俱到,此时此刻不免又有人说 她是讨好过头了,然而后来凤姐送给 她东西,她却一律让人送了回去,可 见其性格里的刚强!她有自己的想 法,并且坚持自己的底线,同时更能 够适应当时的环境,这是她远远高于 黛玉之处!
其实说到底到后来想想,宝钗应该是 整本书里最冷眼旁观的人,她该是所 有女子里最懂得那个世道的人,然而 她却也是最坚持自己的人,佚稿中, 宝玉最后在宝钗的引导下出家为僧。 宝钗为此牺牲了自己的尘世幸福,付 出了半世孤凄的代价。但她却并无怨 言,这正是她“万缕千丝终不改,任 他随聚随分”这种“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豁达的人生态度的写照。
语有云:“历着炎凉,知著甘苦,虽 离别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
谓香可冷得,天下一切无不可冷 者”。 那一刻是疼惜这个女子的,若 是她没有生在那个时代,若是她有选 择自己幸福的权利,若是她没有嫁给 宝玉,兴许结局便不是这样……然而 所有的也许却在那一刻终止,是的, 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个大气的女子又 何须旁人为她惋惜,她本身都放下 了,我等庸碌的平常人又何须放不 下?!
而对于黛玉,鲁迅先生也曾经说 过“除了贾宝玉,没有人受得了这个 女子!”(大概是这个意思)老实不 客气的说,我觉得他这个说法简直就 是荒谬!其实在我看来鲁迅先生并不 懂女人,纵然他是一代文学大家,我 还是要这么说,他的婚姻悲剧很大程 度上是自己造成的,一开始因为母亲 的原因被迫娶了朱安,虽然他一直说 朱安与自己没有共同语言,可是他从 来就没有给过朱安了解他的机会!好 吧,跑远了,他自己当真是受不了黛 玉,因为他骨子里在情感上就是一个 冷漠的人,一个绝对的“利己主义 者”(好吧,也许这句话有些偏颇 了),暂且按下不提。 寄人篱下,无依无靠,于宝玉的情谊 让这个原本纤细敏感的少女更是多疑 谨慎,生怕自己一言一行“都教旁人 耻笑了去!”下人们都不大喜欢这个 表小姐,认为她冷傲孤高,目空一 切,其实说来可笑,红楼里最冷傲的 人应该属妙玉,更何况这个孩子啊, 她并不是一直都是那般冷的,她亦是 良善单纯的孩子罢了!在那个繁华的 大观园里,贾母疼爱她却不了解她, 在最后还是出于家族的利益为先,把 宝钗指给了宝玉;与她相处的三个小 姐,迎春老实木讷,探春精明能干却 少有诗才,惜春更是冷淡到骨子里的 孩子,李纨老成持重却活得有些许压 抑,而唯一一个真真正正了解她的宝 玉却也不可能时时刻刻跟她在一起, 说到底她就是一个缺乏爱缺乏安全感 的孩子,也因此为了避免自己受到伤 害一遍遍与宝玉相互试探,最终伤人 伤己。说起来与她一起寄居在贾府的 还有湘云,可是湘云再不济身后还有 一个史家,还有两个叔叔,然而她除 了一抹香魂,满心才情便什么也没有 了!当宝钗与她坦承相待,两人亲如 姐妹,肝胆相照,当薛姨妈视她如己 出,久违的幸福让这个少女感到温馨 和幸福,然而幸福却是稍纵即逝的, 在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便是爱情,而她 和宝玉之间的爱情却无法靠着自身只 能如同菟丝子一般依靠长辈的垂怜, 然而她骨子的清高叛逆和对于环境过 分的悲观让她在一开始就失去了成为 宝玉妻子的可能!
她其实就是天上的一株仙草本来就不 应该出现在尘世间,她的感情太过于 纯粹和炽烈,她对于现实又过于敏 感,自身的遭遇是她对于周遭的人始 终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而这种态度 在面对宝玉身边出现的各种优秀女子 时更是加剧,导致了两人矛盾的不断 摩擦,不断误会,而这些误会又让她 越发的怀疑宝玉对自己的情感,最终 消磨尽她生命力的所有精力!在红楼 里,黛玉写过三首长诗,分别是《葬
《秋窗风雨夕》
花吟》
三首长诗其中蕴含了诗谶的意味在其 中,《葬花吟》既是宝黛悲剧的总的 象征,广义地看又不妨当作“是大观 园诸艳之归源小引”(第二十七回脂 批)。《秋窗风雨夕》隐示宝黛诀别 后,黛玉“枉自嗟呀”的情景。
行》则专为命薄如桃花的林黛玉的夭 亡预作象征性的写照。作者描写宝玉 读这首诗的感受说:“宝玉看了,并 不称赞,却滚下泪来,便知出自黛 玉。”一首一首揭示了这个女子必然 悲剧的结果,除了死亡别无选择!这 一刻分明是怨恨着曹雪芹,他是如何 写的下手去啊!
剧更长久,但是大多数人都还是喜欢 喜剧的!)
我想红楼之所以伟大并不单单在于它 有什么反封建的主旨之类的(也许作 者最开始写这本书的原因只是为了纪 念那些如同书中存在的女子呢?就如 同前几年看的《罂笼葬》
于生和死的思辨问题,可是作者最开 始的初衷不过是想表达“一个人想再 见另一个人一面”这样罢了!)而在 于他站在一个平等的角度来对待那些 生命,在这一点上曹雪芹无疑是伟大 的。说到底怜花惜花的是他,极其有 才华的也是他!他用毕生的经历去勾 勒出一个美丽而惆怅的故事,描绘一 群美丽而悲凉的女子,孕育出那个狂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5-17 23:43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5-17 23:45
    回复
      今天先到这儿 过段时间继续写楼主对其他人物的感觉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5-17 23:45
      回复
        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宝钗袭人之流固然可恨,熙凤之流固然洋洋自得,都脱不开一个共同的悲剧命运。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5-17 23:48
        回复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5-18 08: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