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哲学(philosophy of morals),惯称伦理学(ethics)
当代中国伦理学教科书大多把它界定为关于人类道德现象的哲学。若宽泛地理解道德现象,则这种界定是可以接受的。它以人类道德的源泉、基础、特性、类别、形态、结构、功能、原则、规范、标准,道德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道德各类别之间的火系、道德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道德与各种社会因素的关系,人我群己关系、动机与效果的关系、道德与幸福的关系,善恶、良心、义务、正义,人生处境、人生态度、人生方式、人生意义、人生理想等为主要论题。它与社会哲学、政治哲学、法律哲学几乎同时作为第二批哲学分支出现,但其成熟稍早于它们。亚里斯多德的《尼各马科伦理学》是西方第一部系统的伦理学论著(此前的一些希腊哲学著作中,特别是柏拉图的《国家篇》、《法律篇》等对话录中,包含着不少值得注意的伦理思想)。而孔丘(前55 1一前479)的整部《论语》,墨翟(约前468一前376)《墨子》中的诸篇(《兼爱》、《贵义》等),孟轲《孟子》中的多数篇什(尤其是《尽心》和《告子》),荀况(约前3 1 3一前238)《荀子》中的诸篇(《性恶》、《礼论》等)可算是中国最早的一批伦理学论著(此前的中国古籍中蕴含着若干伦理观念)。
当代中国伦理学教科书大多把它界定为关于人类道德现象的哲学。若宽泛地理解道德现象,则这种界定是可以接受的。它以人类道德的源泉、基础、特性、类别、形态、结构、功能、原则、规范、标准,道德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道德各类别之间的火系、道德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道德与各种社会因素的关系,人我群己关系、动机与效果的关系、道德与幸福的关系,善恶、良心、义务、正义,人生处境、人生态度、人生方式、人生意义、人生理想等为主要论题。它与社会哲学、政治哲学、法律哲学几乎同时作为第二批哲学分支出现,但其成熟稍早于它们。亚里斯多德的《尼各马科伦理学》是西方第一部系统的伦理学论著(此前的一些希腊哲学著作中,特别是柏拉图的《国家篇》、《法律篇》等对话录中,包含着不少值得注意的伦理思想)。而孔丘(前55 1一前479)的整部《论语》,墨翟(约前468一前376)《墨子》中的诸篇(《兼爱》、《贵义》等),孟轲《孟子》中的多数篇什(尤其是《尽心》和《告子》),荀况(约前3 1 3一前238)《荀子》中的诸篇(《性恶》、《礼论》等)可算是中国最早的一批伦理学论著(此前的中国古籍中蕴含着若干伦理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