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吧 关注:9,774贴子:25,264
  • 9回复贴,共1

"军营大学":"北大最帅气男生"讲述从军心路历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主题词之一:责任意识 

    从“导弹司令”看这支部队的每一个兵 

    大学二年级,我在北大听了一堂特殊的党课——杨业功先进事迹报告会,将军用生命履行军人使命的事迹,深深地震撼了我。 

    何其有幸,我参军就来到了将军所在的火箭军团。 

    近距离感悟这支部队,我发现,在这支部队中,有无数像杨业功将军这样的军人。他们以一颗忠诚、正直而又朴实无华的心,实践着军人的职责。 

    一次演练前,全旅从首长到士兵,都剃成清一色的光头。摸着自己帅气的头发,我真有点舍不得。那天,旅长胡明全站在队列前大吼:“军人的每一根头发,从根到梢都要体现战备意识!” 

    头发和战备有什么关系?我不懂。解散后,一个老兵淡淡地告诉我:“把头发剃光,打仗负伤好包扎。” 

    顿时,我为之一震!演练如同战斗——这支部队尽管“千人一杆枪”,但每个人都在枕戈待旦! 

    暮笳吹月,晓甲带霜,疾风冲塞,沙砾飞扬。新中国军人日日习练,枕戈待旦,为的是橄榄常绿,白鸽远翔。融进这支部队,我恍然大悟:作为火箭兵,责任不是一个遥远的名词。大而言之,责任维系着大国的尊严;小而言之,责任就是站岗50次安然无事,第51次依然竖起警惕的耳朵;责任就是操作100次后精熟无误,第101次依然慎之又慎…… 

    责任,是北大的灵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北大自建校之始,“好男儿以天下为己任”便成为每一名北大学子自觉的追求。走进军营,我发现,这里的军人把责任细化了,细化成每一名士兵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这句话每一名军人都倒背如流。令我震撼的是,他们不是说说而已,而是心口如一,言行如一。 

 



1楼2007-09-04 22:38回复
    主题词之四:战斗意志 

     军人的骨骼,在汗水里淬火 

     新兵连,每晚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抱头深蹲,还有连续的蛙跳、不间断的往返陡坡冲刺……下连前,部队组织了为期4天的200公里野营拉练,每人携行物资三四十斤。翻山越岭归来,我发觉第二天一早皮鞋穿不进去——脚肿了。 

     可想而知,这近乎严酷的训练,对于我这个“白面书生”意味着什么。但我不敢松懈。说实话,我害怕战友笑话我:“唉,这就是北大学生!” 

     新兵连结束时,我5公里越野由22分钟跑到了18分17秒。但是,与这支部队的老兵比,我还是相形见绌。班长陆少华,5公里越野连续3年在部队运动会上拿冠军,我现在距他去年年底成绩尚差30多秒。仰卧起坐,他一次居然可以做1300多个,我只能做300多个…… 

     但是,我敢和老兵比,这一点让陆班长很欣赏。记得当时我在一篇训练体会中写道:“战时逃离战场是一个军人最大的耻辱,平时一个军人逃避训练在我看来也是奇耻大辱。”陆班长看了,感慨道:“看来你骨头里有军人的钙质,血液里有军人的基因,将来会成为一个很棒的职业军人!” 

     尽管我两年后还要回北大继续学业。但是,我听懂了班长的希望。于是,新训结束,我坚决要求去某营二连,该连是功勋连队,军事训练多次立功评优,连炊事班都有能做单杠八练习的兵,有的兵不用助跑也可轻易将手榴弹扔到60米开外。这样的连队,我向往。 

     一番苦学,我不但在二连站住了脚,而且最终胜任了高难度的导弹测试岗位。当“倚天长剑”在我手中起飞,我方悟到:军人的骨骼,在汗水里淬火。


    4楼2007-09-04 22:39
    回复
      2025-08-19 13:50: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主题词之五:团结协作 

       “即便是打乒乓球,至少也要是双打” 

       去年下连之初,营长向全营提了一个要求:“年底之前,我们营的每名同志都应当参与到一项集体活动中去,推荐大家选择足球与篮球,即使是乒乓球,至少也要是双打。” 

       营长强调的,是军人的团结协作精神。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军人必须摆脱个人的勇敢所固有的那种不受控制和随心所欲地显示力量的倾向,它必须服从更高的要求。”这于我们导弹部队更为重要。导弹部队“千人一杆枪”,拉这种“枪栓”,需要集体极复杂的协作。任何一个号手,都必须得到其他号手恰到好处的配合。 

       所以,营长经常说:“每名同志的素质,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自身能力,二是其他同志的能力。没有战友之间的团结协作,不要说导弹发射不出去,连个帐篷都搭不起来,这就决定了我们这支部队必须‘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渐渐地,我发现,这支部队的团队精神,并不简单地存在于理念层面,而是渗透在点点滴滴,习惯成自然。在新兵连,旅长来看望新兵,给我们连赶来一口肥猪。不少新兵惊诧而窃笑,但很快就发现,把一头活蹦乱跳的猪变成饭桌上的佳肴,要有杀猪的、洗刷的、剔骨的、切削的、烹调的……一句话,还是离不开协作。 

       部队许许多多的做法,在北大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比如考核5公里越野,既不记第一名成绩,也不取平均分数,而是把连队最后一名战士的成绩作为集体成绩,个人再突出也于事无补。 

       有团结,才有胜利!


      5楼2007-09-04 22:40
      回复
        主题词之六:军人作风 

          从叠被子感悟“细节决定成败” 

         新兵连开会,一坐好几个小时,不管烈日当头还是蚊虫叮咬,谁也不能动一下;下连后全营传达通知,官兵呈5列队形蹲下,上百人中蹲姿最好的是营长,自始至终纹丝不动。队列条令规定,“蹲下过久,可以自行换脚”,但我从来没见到过有谁“蹲下过久”。 

         没有钢铁的纪律,就没有钢铁的军队。 

         部队有句话讲:“出门看队列,进门看内务。”《连队宿舍内物品放置示例》中明文规定:“床铺应当铺垫整齐。被子竖叠三折,横叠四折,叠口朝前,置于床铺一端中央。”刚到新兵连,班长首先就拿出一把尺子,教我们叠被子:从哪开始从哪收尾,怎样撑展怎样收边,如何叠角如何压线…… 

         那天,看着班长一本正经的样子,我也和不少新兵一样想:“不就是一床被子嘛,这么折腾有什么必要?” 

         然而,班长这样对我们说:“部队把叠被子看作一名士兵作风的象征,进门一看,便能判断哪个兵素质怎样。一名士兵,如果连被子都叠不好,部队是不会把重要的任务交给他的!” 

         一言既出,我心诚服,我心肃然。内务体现作风,这不正是大学里老师常常告诫我们的“细节决定成败”吗! 

         因此,我尊重部队的这种要求。在一支连叠被子都“数字化”的部队,一名战士没有随便的选择。 

         明白了这个道理,素不喜现代诗歌的我,偏偏对这几句诗过目不忘—— 

         “那个季节多姿多彩,两行足迹,固执而深切地恋爱着远方。行囊里折叠着,棱角分明的人生。”


        6楼2007-09-04 22:40
        回复
          主题词之七:战友深情 

           在军营,我读懂了爷爷的眼泪 

           2005年暑假回老家,爷爷的一位老战友来探望爷爷。当年,他们曾共同战斗于陇南山区,一别50年,两位老人一见面居然满眼热泪。 

           ——这幕情景,当时让我惊讶不已。在军营,我读懂了爷爷的泪! 

           营长董慧少校,儒雅而博学,平时言多称亚里士多德,例多举西点军校,有一次我在他的书架上还看到了科特勒的《市场营销管理》。部队领导谈到他,犹如欣赏掌上明珠,说:“董慧董慧,什么都懂,什么都会!” 

           但是,一上训练场,他的眼睛就射出逼人的锐气。一次,新兵连实弹投掷,一名新兵战友不小心将“哧哧”冒烟的手榴弹掉到了脚下。千钧一发,只见始终在一旁保护的营长一个鱼跃,将这名新兵扑倒在身下! 

           一股黑烟腾起,战友安然无恙。营长拍拍身上的土,又站立在下一名投弹的新兵身边。那一刻,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危难关头,干部往前站,哪怕自己是部队一将难求的骨干,哪怕救的只是一名初出茅庐的新兵。这一刻,营长的身影化作了高贵的人格! 

           让我感动的,还有我的班长陆少华。陆班长对兵甚好,一次过节几个新兵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凑钱送他两条烟,结果被他批评,吸烟的退烟,不吸烟的退钱。那天开班务会,他严肃地说:“战友之间,能够交换的只有生命。你买一包饼干,给我吃两块可以,但请不要把整包饼干都给我!” 

           那天晚上,我辗转难眠,想起小学语文课本上的一个故事:上甘岭上,断水已久的坑道中,一个苹果在7名官兵手中传了一圈,还剩有一大半…… 

           如今,想想陆班长的话,心中不由得涌起无限暖意和敬意。


          7楼2007-09-04 22:41
          回复
            主题词之八:艰苦奋斗 

             菜地里长出来的“精神之花” 

             2006年3月上旬,新兵下连后,我遇到一件“挠头”的事:种菜。 

             用铁锹翻菜地,一个多小时下来,我的手上磨出了泡。望着头顶上火辣辣的太阳,我不禁长叹一声:“真没想到,当导弹兵还要种菜!” 

             不知什么时候,教导员吴学军站在了我的身旁,一边翻土一边与我交谈:“小高,我看你很不愿意种菜,是不是觉得这件事不是北大高材生干的?” 

             “教导员,说实话,我并没有觉得北大的学生就不能种地,我家也是农村的。我只是觉得导弹兵是一个现代化的军种,部队的后勤保障也很充足,如果把种菜的时间,用在训练和学习上不是更好吗?”我说。 

             “对,你说得挺好。但是你想过没有,导弹兵的现代化是怎么来的?你到旅史馆看看,我们的现代化装备背后,是多少前辈艰苦奋斗的汗水和心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如今我们只是让大家种菜,还没有‘栽树’哩。一个合格的导弹兵,可不能眼高手低呀……”教导员耐心地解释。 

             不久,泥土里冒出了韭菜芽。可没几天,不知什么原因,韭菜打蔫了。没办法,我们又拔掉韭菜种萝卜。但半个多月,也没见萝卜发芽。于是,又改种青椒…… 

             两个月后,青椒不但成活了,还获得了大丰收。那些天,全连上顿下顿吃青椒。说实话,要是吃买来的青椒,大家早吃烦了。但是,这毕竟是自己的劳动果实,战友们都吃得格外香甜。 

             艰苦奋斗,这菜地里长出来的“精神之花”让我格外爱惜。


            8楼2007-09-04 22:41
            回复
              太精彩了!!


              10楼2007-09-04 23:45
              回复
                • 218.92.143.*
                高明


                13楼2007-09-05 20:42
                回复
                  2025-08-19 13:44: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222.188.15.*
                  北大在校生高明建功军旅给基层带兵人带来的启示 

                   
                   连日来,第二炮兵某部士兵、北京大学学生高明的故事,引起读者广泛关注。他丰富的知识、活跃的思维、旺盛的激情、蓬勃的朝气,给部队带来了生机。与此同时,他作为当代知识型士兵的鲜明个性和前卫思想,也给不少带兵人带来了思考。随着国民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军队在地方高校招收士兵政策的深入实施,基层带兵人应以什么样的眼光、心态和素质来看待“高明现象”,进而带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士兵? 

                   本文记述了高明所在部队带兵人对“高明现象”的思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编者 

                    ■高明当兵尽义务是在“唱高调”吗—— 

                   欣赏高尚蔚然成风,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 

                   2005年12月,高明一走进军营,就引来了大家的关注。 

                   新奇之后,大家不免心生疑窦:高明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学生,到部队来图什么? 

                   然而,这个疑问恰恰是高明不屑回答的:“当兵尽义务,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高明究竟是不是“唱高调”?他用事实作了回答:他用一年时间学会了五、六年兵才能学会的导弹专业知识,就连离返校只有几个月时,他学专业的劲头也一刻没有松懈。 

                   于是,曾经对高明当兵“有看法”的战友改变了看法。透过高明,他们看到,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正在逐步增强,当兵尽义务、用知识报效祖国已经成为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一种觉醒,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对待这种变化,带兵人应该怎么办?部队政委刘佳给出这样的答案:“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我们带兵人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大学生士兵的入伍动机,把他们为军队建设贡献青春的满腔热情充分激发出来。欣赏高尚蔚然成风,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 

                   该部近3年来的3份新兵情况调查显示,大学生入伍数量每年以15%的比例递增,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士兵把“好男儿要当兵”、“当兵尽义务”,当成了自己追求的理想。 

                   ■“好为人师”就是不尊重干部吗—— 

                   带兵人的素质高了,带兵才能有底气 

                   教导员吴学军是一名优秀政治教员。然而,他一次讲课后向官兵征求意见时,没想到被高明“上了一课”:“教导员,您的有些引文不准确,讲的恩格尔系数太抽象,讲课方式也不够灵活,应该多采取提问式、辩论式的互动教学方式……”高明滔滔不绝,一时让吴学军脸上直发热。 

                   但是,吴学军不但没有责备高明,反而把高明请到了办公室请教起来。如今谈起这件事,吴学军说:“教育课是讲给战士听的,战士爱不爱听,关系到教育课的成败,高明说得句句在理,正是我求之不得的。” 

                   基层有这样一句口头禅:“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吴学军说,这句话表面看是提倡谦虚,其实是低素质的带兵人面对高素质士兵的一种无奈,说得严重一点,是对士兵主体地位的不尊重。 

                   值得称道的是,一年多来,高明成了部队名副其实的“编外教员”,先后10多次被请上讲台,每堂课都反响良好。 

                   部队上下的认可,更激发了高明“好为人师”的积极性。他发挥专业优势,利用班里的小黑板,自愿当起了全连的业余教员。时间一长,连队流行起一句口头禅:“有不懂的,找高明去啊!”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士兵步入军营,带兵人自身素质也应该水涨船高。该部不少带兵人都意识到,要想赢得士兵的尊重,就必须有过硬素质。素质硬了,带兵人的底气才足。如今,每逢双休日,图书馆、学习室里自发来学习的人渐渐多了起来。用吴学军的话说:“没有教授的水平,就难以带好大学生士兵。我必须按照教授的标准去提高自身素质。” 

                   ■争强好胜就是不谦虚谨慎吗—— 

                    换个角度看高明,越看越有味道 

                   官兵都知道,高明是个特别争强好胜的人:体能训练,别人一次做10个引体向上,他非得做20个不可;别人一次做40个俯卧撑,他得做100个才罢休。大年三十,他一个人到操场跑10公里…… 

                   事事他都想冲在前面,凡事他都爱争个冠军。一度,高明这些本应受到表扬的做法,却引来不少怀疑的目光:“这个兵想干啥?” 

                   但是,有一件事让大家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一次导弹专业理论考核中,一直名列前茅的高明意外地败给了一个叫耿庆新的同年兵。然而,很快高明就拜耿庆新为师,两人成了好朋友。 

                   高明为何“俯首称臣”呢?其实,换个角度看高明,就会越看越有味道:“爱表现”、不服输的他,同时也是一个善于以能者为师的人。 

                   2005年,部队组织实弹测试,高明写了请战书。一个列兵参加实弹测试,部队从无先例,领导们几经讨论,最终还是没让高明参加。 

                   高明被泼了一瓢凉水,战友也为他鸣不平。可高明经过一宿的思想斗争后却说:“上级领导的决策是正确的。实弹测试要讲究科学,单凭我的信心和热情就让我参加实弹测试,就谈不上科学严谨了。”第二天,他还是像以往一样精神抖擞地走上训练场,没有半点懈怠。 

                   此后,再也没有人说高明“不谦虚”了,每当高明极力“表现”自己时,大家都会投以赞许的眼光。 

                    ■思想太活跃,就是不稳重吗—— 

                    带兵人莫把“烈马”当“劣马” 

                   有一次,营里组织象棋队,准备从战士中选拔2名棋手。见高明来报名,负责挑选棋手的干部直摇头:“下象棋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你太活跃了,不稳重,这不适合你。” 

                   名都没报上,便被刷下来了。面对这名干部的武断,高明哭笑不得。 

                   高明确实很活跃,不论是课堂、训练场,还是业余时间,只要高明在场,场面肯定很热闹。 

                   一天,部队领导来高明所在的连队座谈,高明一讲就是半个小时。其间,连队干部向他使了好几次眼色,高明非但没有停止,反而越说越激动。事后,他跟连队干部说:“既然是来座谈的,就得把话说完。” 

                   思想太活跃,就是不稳重吗?当然不是。回头看高明的成长经历,思想的活跃正是他进步的源泉。部队长胡明全作了这样一个假设:如果高明没有思想上的活跃,他就不可能做出修订导弹训练教材的举动;如果高明没有思想上的活跃,他就不会给部队提出那么多的意见和建议,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创新火花。 

                   “之所以把‘烈马’当成‘劣马’,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有的带兵人没有容人之量。其实,只要不脱缰,就可以让‘烈马’任意驰骋。要不然,战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一定会受到影响,‘烈马’没准就真的会变成‘劣马’了。”部队政委刘佳如是说。


                  15楼2007-09-09 23: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