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在校生高明建功军旅给基层带兵人带来的启示
连日来,第二炮兵某部士兵、北京大学学生高明的故事,引起读者广泛关注。他丰富的知识、活跃的思维、旺盛的激情、蓬勃的朝气,给部队带来了生机。与此同时,他作为当代知识型士兵的鲜明个性和前卫思想,也给不少带兵人带来了思考。随着国民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军队在地方高校招收士兵政策的深入实施,基层带兵人应以什么样的眼光、心态和素质来看待“高明现象”,进而带好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士兵?
本文记述了高明所在部队带兵人对“高明现象”的思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迪。——编者
■高明当兵尽义务是在“唱高调”吗——
欣赏高尚蔚然成风,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
2005年12月,高明一走进军营,就引来了大家的关注。
新奇之后,大家不免心生疑窦:高明是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学生,到部队来图什么?
然而,这个疑问恰恰是高明不屑回答的:“当兵尽义务,哪有那么多为什么!”
高明究竟是不是“唱高调”?他用事实作了回答:他用一年时间学会了五、六年兵才能学会的导弹专业知识,就连离返校只有几个月时,他学专业的劲头也一刻没有松懈。
于是,曾经对高明当兵“有看法”的战友改变了看法。透过高明,他们看到,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正在逐步增强,当兵尽义务、用知识报效祖国已经成为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一种觉醒,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对待这种变化,带兵人应该怎么办?部队政委刘佳给出这样的答案:“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我们带兵人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大学生士兵的入伍动机,把他们为军队建设贡献青春的满腔热情充分激发出来。欣赏高尚蔚然成风,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
该部近3年来的3份新兵情况调查显示,大学生入伍数量每年以15%的比例递增,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士兵把“好男儿要当兵”、“当兵尽义务”,当成了自己追求的理想。
■“好为人师”就是不尊重干部吗——
带兵人的素质高了,带兵才能有底气
教导员吴学军是一名优秀政治教员。然而,他一次讲课后向官兵征求意见时,没想到被高明“上了一课”:“教导员,您的有些引文不准确,讲的恩格尔系数太抽象,讲课方式也不够灵活,应该多采取提问式、辩论式的互动教学方式……”高明滔滔不绝,一时让吴学军脸上直发热。
但是,吴学军不但没有责备高明,反而把高明请到了办公室请教起来。如今谈起这件事,吴学军说:“教育课是讲给战士听的,战士爱不爱听,关系到教育课的成败,高明说得句句在理,正是我求之不得的。”
基层有这样一句口头禅:“是龙得盘着,是虎得卧着。”吴学军说,这句话表面看是提倡谦虚,其实是低素质的带兵人面对高素质士兵的一种无奈,说得严重一点,是对士兵主体地位的不尊重。
值得称道的是,一年多来,高明成了部队名副其实的“编外教员”,先后10多次被请上讲台,每堂课都反响良好。
部队上下的认可,更激发了高明“好为人师”的积极性。他发挥专业优势,利用班里的小黑板,自愿当起了全连的业余教员。时间一长,连队流行起一句口头禅:“有不懂的,找高明去啊!”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士兵步入军营,带兵人自身素质也应该水涨船高。该部不少带兵人都意识到,要想赢得士兵的尊重,就必须有过硬素质。素质硬了,带兵人的底气才足。如今,每逢双休日,图书馆、学习室里自发来学习的人渐渐多了起来。用吴学军的话说:“没有教授的水平,就难以带好大学生士兵。我必须按照教授的标准去提高自身素质。”
■争强好胜就是不谦虚谨慎吗——
换个角度看高明,越看越有味道
官兵都知道,高明是个特别争强好胜的人:体能训练,别人一次做10个引体向上,他非得做20个不可;别人一次做40个俯卧撑,他得做100个才罢休。大年三十,他一个人到操场跑10公里……
事事他都想冲在前面,凡事他都爱争个冠军。一度,高明这些本应受到表扬的做法,却引来不少怀疑的目光:“这个兵想干啥?”
但是,有一件事让大家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一次导弹专业理论考核中,一直名列前茅的高明意外地败给了一个叫耿庆新的同年兵。然而,很快高明就拜耿庆新为师,两人成了好朋友。
高明为何“俯首称臣”呢?其实,换个角度看高明,就会越看越有味道:“爱表现”、不服输的他,同时也是一个善于以能者为师的人。
2005年,部队组织实弹测试,高明写了请战书。一个列兵参加实弹测试,部队从无先例,领导们几经讨论,最终还是没让高明参加。
高明被泼了一瓢凉水,战友也为他鸣不平。可高明经过一宿的思想斗争后却说:“上级领导的决策是正确的。实弹测试要讲究科学,单凭我的信心和热情就让我参加实弹测试,就谈不上科学严谨了。”第二天,他还是像以往一样精神抖擞地走上训练场,没有半点懈怠。
此后,再也没有人说高明“不谦虚”了,每当高明极力“表现”自己时,大家都会投以赞许的眼光。
■思想太活跃,就是不稳重吗——
带兵人莫把“烈马”当“劣马”
有一次,营里组织象棋队,准备从战士中选拔2名棋手。见高明来报名,负责挑选棋手的干部直摇头:“下象棋需要静下心来思考,你太活跃了,不稳重,这不适合你。”
名都没报上,便被刷下来了。面对这名干部的武断,高明哭笑不得。
高明确实很活跃,不论是课堂、训练场,还是业余时间,只要高明在场,场面肯定很热闹。
一天,部队领导来高明所在的连队座谈,高明一讲就是半个小时。其间,连队干部向他使了好几次眼色,高明非但没有停止,反而越说越激动。事后,他跟连队干部说:“既然是来座谈的,就得把话说完。”
思想太活跃,就是不稳重吗?当然不是。回头看高明的成长经历,思想的活跃正是他进步的源泉。部队长胡明全作了这样一个假设:如果高明没有思想上的活跃,他就不可能做出修订导弹训练教材的举动;如果高明没有思想上的活跃,他就不会给部队提出那么多的意见和建议,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创新火花。
“之所以把‘烈马’当成‘劣马’,从另外一个侧面也反映出有的带兵人没有容人之量。其实,只要不脱缰,就可以让‘烈马’任意驰骋。要不然,战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也一定会受到影响,‘烈马’没准就真的会变成‘劣马’了。”部队政委刘佳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