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阶吧 关注:1,728贴子:9,750
  • 12回复贴,共1

徐阶在占地案中有点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半考据向,有错请吧友们指正!本人有点新,常潜水(主要是比较懒),这次为了少湖,撰文一篇来拜吧。
海瑞查徐阶儿子占地一案中,其实争议颇多。海瑞当时有一条原则:没有查清的案件,在穷富两方间,偏袒穷人。他有句名言“为富不仁,为仁不富”,无疑太过偏激。在徐阶一案中,由于当时案件太多,海瑞人手不够,没能彻底查清徐阶家有多少地。当时首辅李春芳和吴时来都写信给海瑞,让他对徐阁老一案仔细些,也留点面子。海瑞回信时曾想写出徐阶占地太多,但根本没法提供正确数字(当地传言有十万亩、二十万亩、四十万亩,甚嚣尘上,海瑞无法判断),只能含糊地写“田产之多令人骇异”,要求徐阶退一半。可徐阶接到消息后相当糊涂,因为他不知道海瑞认为的一半是多少,就退了5年内全部地产。
按大明律,只有5年内地产纠纷有法律有效性。徐阶的儿子做生意,松江布匹闻名天下,赚了不少钱,可以说徐阶一家占百姓的地确实有,但自己买的地也是有的。徐阶将5年内获得地产全部退出已经可以算退得多了。但海瑞要求5年前的地也要退,这就不符法律了。其实这时海瑞并不是针对徐阶,他要徐阶退一半的地。但最重要的是,海瑞也不知道徐阶究竟有多少地。这就是问题,若海瑞认为徐阶有40万亩,那徐阶要退20万,但若是徐阶事实上只有10万,那就是把所有地都送回去了也不够啊。 何况徐阶的地并不都是占百姓的,有许多是他儿子买的,海瑞搞一刀切的后果就是卖土地的人从中暴利。
徐阶有多少地呢?他曾给友人曹贞庵写信,信中写“至于家下田宅虽不敢言无,然也原无十万,郡县册籍俱在可考(查)。中间亲友所寄,自阶罢官,各见失势不足凭依……俱已收去。其明白置买者,除奉某某(指海瑞)教令退还原主及因田租无收(收不到田租)卖去已及三分之一。”而徐阶给另一友人潘恩的信中也说“家下田亩,其载书册不过二万,册外又别无户,不知所谓四五十万者安顿何处?”又说:“当道诸公肯加查实,有无便立见矣。”
根据他给两位友人的书信来看,他其实只有不足10万的地,他说还有凭据可以查证,但海瑞人手不够,一直没有查,所以出事了。其实海瑞人手不够的问题很严重,由于海瑞名声好,而且上任前曾高调欢迎百姓投诉,告状的百姓太多,海瑞及其手下就只能听取原告的说法,无法到现场取证。而海瑞本人在穷富双方之间一开始就有偏向性,逐渐江南民风也坏了,当时有句流行语“种肥田不如告瘦状”,就是说刁民鱼肉缙绅的情况。当地最大缙绅就是徐阶,海瑞表现出了他对富人的极度怀疑,于是有了强迫徐阶退地一事。
案件之所以复杂,还因为高拱也参合了一把。他在海瑞逼徐阶退地案发生后立刻派了专人去查,并私下要求“穷治”,即穷追猛打。最后徐阶儿子被抓去充军,徐阶本人也离开了松江。他的房屋被刁民烧毁。
晚年的徐阶虽遭此灾祸,但并没有就此怨天尤人。他在退地案后对于名利愈发不看重了,开始礼佛。现在流传于世的徐阶文章中有一些就是从佛法角度劝人向善的。张居正父亲去世后曾邀请徐阶再出山就任首辅,以防他的改革措施在他丁忧期间前功尽弃。可以说这是徐阶恢复名誉东山再起的大好机会,但徐阶因为致仕后经历的事情对一切看淡了,加上身体不好,就写信回绝了。可是徐阶并不曾就此不问世事,他在之后吴淞江大水时写《上太岳少师乞救荒书》给张居正,请求学生能帮忙赈灾。之所以当时无人赈灾的原因比较复杂,我就不仔细写了,有兴趣的筒子们可以查询相关地方志以及穆宗实录。一句话来说,还是与海瑞有关。
总之,徐阶此人为人比较宽厚平和(相对高拱),比较正直有担当(相对严嵩),万历给他谥号“文贞”,之名副其实的。“文贞”中国古代文官能得到的除“文正”外最高谥号(范仲淹的谥号就是文正)。万历给徐阶这个谥号的原因也很清楚,万历夸徐阶是“拨乱反正”“有匡扶社稷之功”,注意此时是万历十一年,张居正去世了,对张居正清算开始了,万历给这个谥号可以说是他本人的真实态度,与张居正关系不大。


1楼2013-08-02 14:57回复
    谥号确实代表了万历的态度万历还是很尊重敬佩徐阁老的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3-08-03 09:25
    收起回复
      老哥你这观点是抄的徐阶与嘉隆政治上的吧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3-08-05 07:32
      回复
        老哥你这观点是抄的徐阶与嘉隆政治上的吧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3-08-05 07:33
        收起回复
          少湖身上的黑锅无数啊T^T。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9-13 12: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