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戏曲吧 关注:654贴子:3,843

【滑稽戏】滑稽名家、名演员介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欢迎戏迷加入[上海戏曲吧]


1楼2013-07-21 07:39回复
    姚慕双(1918-2004)
      原名姚锡祺。祖籍浙江宁波,1918年生于上海。一级演员,民盟盟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上海曲艺家协会常务理事。
      师承何双呆,民国28年(1939)在电台演播独脚戏(时称“自由谈唱”)。初时搭档为巧运道,两个月后分手,此后50年的艺术生涯中一直与胞弟周柏春搭档,是滑稽界搭档时间最长的享有盛誉的兄弟响档。其独脚戏代表作有《宁波音乐家》、《英文翻译》、《各地堂倌》、《啥人嫁拨伊》等。在独脚戏向滑稽戏过渡的进程中,姚、周亦是第一批开拓者,20世纪40年代初期曾参加过最早的滑稽戏团体“笑笑剧团”、“华亭剧团”,参演过最早的滑稽戏《瞎子借雨伞》、《小山东到上海》等。
      1950年,姚、周共同组建了蜜蜂滑稽剧团,主演的《小儿科》、《老帐房》、《不夜的村庄》等现代剧目,受到当时的好评和鼓励。1960年“蜜蜂”纳入上海人民艺术剧院,艺术上达到成熟的境界,在《满园春色》中扮演的饭店4号服务员,在《笑着向昨天告别》中扮演的祖传中医华祖康,均性格鲜明,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上海曲艺剧团建立后,在《出色的答案》中扮演的大炉工老方,语言硬朗,形体动作棱角峥嵘,刻划出一个卑视邪恶、正直无私的老工人形象,是滑稽戏舞台上典型程度较高的艺术形象。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文化事业突出贡献证书和政府特殊津贴。其弟子甚众,仅“双字辈”就有近30人。
      2004年9月20日因病逝世,被滑稽界誉为滑稽泰斗。


    2楼2013-07-21 17:36
    收起回复
      笑嘻嘻
        原名阙殿辉。一级演员。1919年生,江苏吴县人。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上海曲艺家协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1960年被授予上海市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师承刘春山。9岁从艺,与妹妹笑奇奇在大世界游乐场等处唱独脚戏,被誉为“神童滑稽”。民国35(1946)至民国37年(1948)与姚慕双、周柏春搭档,后与杨华生、张樵侬、沈一乐合作。参加过笑笑剧团、万象剧团、合作滑稽剧团、大公滑稽剧团和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文化大革命”前在大公滑稽剧团任团长,1979年后在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任副团长,1987年退休后任名誉团长。
        演出过数十部大型滑稽戏,在《七十二家房客》中所饰欺压房客、敲诈钱财的流氓炳根,刻划得入木三分;该剧与其所演的《糊涂爷娘》皆摄成电影;在《苏州两公差》中所饰的公差李达,显示了善良、憨厚、胆小、正义的性格特征;在《活菩萨》中所饰的坏和尚,形态逼真;由其编、导、演的《孝顺伲子》演出后社会反响强烈,被各地许多剧种移植。曾发表过独脚戏《钉巴》等几十个段子。


      5楼2013-07-22 06:49
      回复
        笑嘻嘻

          原名阙殿辉。一级演员。1919年生,江苏吴县人。
          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上海曲艺家协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1960年被授予上海市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师承刘春山。9岁从艺,与妹妹笑奇奇在大世界游乐场等处唱独脚戏,被誉为“神童滑稽”。民国35(1946)至民国37年(1948)与姚慕双、周柏春搭档,后与杨华生、张樵侬、沈一乐合作。参加过笑笑剧团、万象剧团、合作滑稽剧团、大公滑稽剧团和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文化大革命”前在大公滑稽剧团任团长,1979年后在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任副团长,1987年退休后任名誉团长。
          演出过数十部大型滑稽戏,在《七十二家房客》中所饰欺压房客、敲诈钱财的流氓炳根,刻划得入木三分;该剧与其所演的《糊涂爷娘》皆摄成电影;在《苏州两公差》中所饰的公差李达,显示了善良、憨厚、胆小、正义的性格特征;在《活菩萨》中所饰的坏和尚,形态逼真;由其编、导、演的《孝顺伲子》演出后社会反响强烈,被各地许多剧种移植。曾发表过独脚戏《钉巴》等几十个段子。


        6楼2013-07-22 06:52
        回复
          张樵侬

            原名张保恩。滑稽戏演员。1910年生,上海浦东南汇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
            幼年时读到小学五年级即失学。13岁时在上海万生昌烟纸店当学徒,14岁时拜文明戏演员俞樵翁为师,在上海大世界游乐场、先施乐园、杭州大世界和江浙两省演戏。民国25年(1936)改唱独脚戏,先与徐笑林搭档,后与杨华生合作。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总政治部抗敌演剧队,后又另组战音杂剧团。
            民国36年(1947年)与杨华生来沪唱独脚戏,称为“重庆滑稽”。后沈一乐、笑嘻嘻相继加盟,成为“杨、张、笑、沈”的“四个档”。1950年春节,与杨、笑、沈及程笑飞、小刘春山、俞祥明共建合作滑稽剧团,演出大型滑稽戏《活菩萨》,反串潘老太一角,滑稽突梯,众口交誉。
            1951年,张等4人另建大公滑稽剧团,张在《七十二家房客》中成功地塑造了正直、机智的卖梨膏糖小贩杜福林一角;
            1979年参加上海市人民滑稽剧团,在《孝顺伲子》中把一位才气横溢、慈眉善目的老画家表演得非常成功。其在杭州时随著名小热昏杜宝林演出过几次,从杜身上得益非浅,故所演的独脚戏大都以“说”为主。不论演大戏或曲艺,表演风格均朴实无华、稳健大方、中气充沛、嗓音刚亮。


          7楼2013-07-22 06:54
          收起回复
            筱咪咪

              原名张金生,1914年生,江苏无锡人。滑稽戏演员,民盟盟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上海曲艺家协会会员。
              少年时曾在姚公记机器厂当过学徒,民国21年(1932)拜新世界振社话剧团艺人刘汉明为师,学演文明戏。民国23年(1934)开始登台,在小世界话剧团、大世界新剧社当演员。民国24年(1935)改演独脚戏,更名张呆童。
              民国25年(1936)再拜任咪咪为师,改名筱咪咪。先后与邹笑笑、筱翔飞、沈一呆、袁一灵、龚一飞、张醉地搭档在各游乐场、电台、堂会以及无锡、苏州、杭州等地演出独脚戏。
              1950年,参加蜜蜂滑稽剧团,1975年从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滑稽剧团退休。
              演技老到,善于刻划人物,从性格中捕捉笑料,正反角色都能演得维妙维肖、入木三分。演过众多的滑稽戏,影响较大的有《闹新房》中的黑心二房东,《老帐房》中的大老板,《认钱不认人》中的苦老头子,《笑着向昨天告别》中的大流氓丘老七,《西望长安》中的官僚主义者林树桐,《阿大阿二》中的部队老军长,《甜酸苦辣》中的门卫王传璋等。
              拿手的独脚戏有《各地堂倌》、《笑比哭好》、《浦东说书》等。


            8楼2013-07-22 06:56
            回复
              袁一灵(1917一1992年)

                原名袁国良,祖籍江苏,生于上海。滑稽戏一级演员。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上海曲艺家协会副主席。
                少时曾在制作戏曲刀枪道具的作坊学过手艺。民国24年(1935)参加文明戏团体“癸酉社”学艺。
                民国25年(1936)师从滑稽艺人赵希希,先后与沈一呆、杨笑峰搭档唱独脚戏。擅唱,有“唱派滑稽”之称。“说”、“做”亦佳。其以唱为主的代表作有《金铃塔》、《春到人间》、《浦东说书》等。尤其是《金铃塔》,在唱念中融合了“快口”、“绕口”技巧,咬字清楚,发音准确,舌如鼓簧,语似连珠,快而不喘,一气呵成,被同行誉为“绝活”,流传至今不衰。
                民国31年(1942)参加笑笑剧团。1951年与杨笑峰等人共同组建艺锋滑稽剧团,演过《前说后忘记》、《钱笃笤求雨》等数十部大戏,为该团“六块头牌”之一。
                1959年后,先后参加蜜蜂滑稽剧团、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滑稽剧团、上海滑稽剧团。
                表演上袁一灵属“马甲滑稽”,擅于刻划“小人物”,如他在《小山东到上海》中扮演的小山东,在《王小毛》中扮演的王小毛,在《梁上君子》中扮演的惯偷包三,在《阿大阿二》中扮演的阿大、阿二,在《笑着向昨天告别》中扮演的小贩阿王等都很有光彩。
                1980年后,开始与荧屏结缘,他主演的喜剧电视片《颠倒主仆》获法国巴黎第一届华语影视“雄狮奖”三等奖。美国著名喜剧专家鲍勃·霍甫非常欣赏他的表演才华,特邀合拍喜剧片《通向中国之路》。


              9楼2013-07-22 07:00
              回复
                龚一飞(1929—2003)

                  浦东高行人,著名滑稽演员,师承程笑飞。被滑稽界和喜爱的戏迷誉为滑稽泰斗。他长期从事滑稽演艺事业,在解放前已经是赫赫有名的滑稽演员,他演技精湛,深厚滑稽功力。23岁担任玫瑰滑稽剧团团长,创作并参加了多部滑稽大戏的演出,是一名颇具特色、深受观众喜爱的滑稽演员。他的“长吃进”包袱炉火纯青,享有盛誉。
                  80年代,他与常州滑稽剧团合作创作演出了《土裁缝与洋小姐》、《多情小和尚》等多部滑稽戏。并与上海青艺滑稽剧团、上海人民滑稽剧团合作演出了《哎哟,妈妈》、《阿Q正传》,还参加了大型滑稽戏《海上第一家》,海派系列小品《老娘舅系列》的演出。
                  龚一飞因患病,不幸于2003年4月10日去世,享年74岁。


                10楼2013-07-22 07:06
                回复
                  刘侠声(1915-1978年)

                    本名刘孝华,生于江苏江都。
                    3岁随父来沪,就读于通惠小学,因家境困难,辍学后拜文明戏演员王一士为师,进先施乐园戏班学艺,三年后去杭嘉湖一带演出。
                    民国24年(1935)重返上海时,艺术上已比较成熟,在本市游乐场初露头角。民国26年(1937)先后去暹罗(今泰国)、安南(今越南)作营业性演出半年,与文明戏演员合演“趣剧”。回国后先后参加过易方朔、张冶儿的精神团,以及“联合”、“金龙”、“奋斗”等剧团。
                    1952年参加大众滑稽剧团,在《三毛学生意》中扮演剃头师傅一角,动作洒脱,表情丰富,语言幽默,节奏得当,以此成名,与文彬彬同步走红。《三毛学生意》电影放映后,受到电影导演谢晋的青睐,邀请他担任喜剧影片《大李小李和老李》的第一主角。
                    “文化大革命”期间,《三毛学生意》、《大李小李和老李》被打成“大毒草”,刘侠声受到迫害;后平反。
                    1978年应上海曲艺剧团邀请,在滑稽戏《满园春色》中扮演厨工庄师傅一角。复排时参加该团揭批“四人帮”大会,在控诉时,情绪过于激动,当场昏厥。送至医院,因严重脑溢血,抢救无效去世。


                  14楼2013-07-23 07:19
                  回复
                    俞祥明(1907~1994年)

                      滑稽戏演员。祖籍安徽。初演文明戏,师承张冶儿。后改演独脚戏,曾与吕笑峰、范哈哈、唐笑飞等拼过双档,同时兼演滑稽戏。
                      1948年,俞祥明与程笑飞、小刘春山合作,号称“阵(程)、头(刘)、雨(俞)”,成为民间电台的“三大响档”之一。俞方言不多,唱功亦弱,但演技精湛,面部表情极其丰富,在“堂会”中或舞台上程笑飞演唱类似各派越剧的《绍兴小姐》时,俞与之以“双簧”的形式出现,程在俞身后当“阴面”,俞在程身前当“阳面”。程唱到“戚雅仙喜欢吃西瓜子”时,俞随着程的声调做出咬瓜子、剥瓜子、扔瓜子壳、吃瓜子肉等动作,生动细腻,配合甚是得体。在滑稽戏中,俞工“滑稽老生”,始终为“硬里子”;并能做到不抢戏,在“本份”上尽力发挥。例如在《活菩萨》中饰潘老爷,一脸的封建、愚昧、蛮横、专制,塑造出一个颟顸透顶的糊涂虫。在《三毛学生意》中扮演的流氓老大,在《阎瑞生》中扮演的无赖吴春芳等角色,也刻划得颇具个性。演过的滑稽戏尚有《游码头》、《天亮了》《大闹洞房》、《独出一张嘴》、《老店新开》等。尤以《老店新开》最为突出,俞扮演相命先生,王自迷扮演卖大饼的小贩,创作了一个穷极无聊的相面先生骗吃大饼的一节戏。后被抽出,独立成篇,作为独脚戏演出,定名为《骗大饼》,被广大同行搬用,成为保留段子。
                      俞祥明参加过笑笑剧团、合作剧团、联谊剧团等。
                      1951年与程、刘合建了大众滑稽剧团。“文化大革命”后,因长期卧病在床,未曾复出。


                    16楼2013-07-23 07:38
                    回复
                      朱翔飞(191l一1974年)

                        滑稽戏演员。原名朱杏林,上海人。青年时曾在花旗总会、西湖博览会做过应试生,在大陆报馆、大来码头当过接线生,还当过印染工和电梯驾驶员,业余喜爱滑稽。
                        民国20年(1931)开始演独脚戏,先与何双呆搭档,后与任咪咪携手,多演出于私营电台、游乐场和堂会,在大新公司演唱时间最长。其表演冷隽洒脱,特擅说表,每每表演“单卖口”,在同行中有“唱不过麻皮(刘春山),讲不过翔飞”之誉。其独脚戏代表作有《水淹七军》、《全体会》等。脍炙人口的独脚戏《七十二家房客》的初演本即朱所作。建国前与唐笑飞、包一飞组建过“三飞剧团”。
                        建国后曾任新艺滑稽剧团团长,所主演的大型滑稽戏《板板六十四》获好评。后为密蜂滑稽剧团、上海人民艺术剧院滑稽剧团主要演员。在滑稽戏《纸船明烛照天烧》中扮演美国总统,动作夸张而不失身份;在《满园春色》中扮演厨工庄师傅,有一大段近似单口相声的独白,语调、节奏处理出色,集中地显示了他的艺术特点。


                      17楼2013-07-24 07:04
                      收起回复
                        李尚奎(1933-1989年)

                          滑稽戏导演。中共预备党员。山东荣城人。
                          1952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华东分院,习话剧表演专业。毕业后先后在安徽艺术学校任教师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广播剧团、上海电视台、上海人民艺术剧院从事编导工作。
                          1977年后调任上海曲艺剧团导演,为该团以及江苏省的滑稽剧团执导过10余部大型滑稽戏,其中获省、市级以上奖励的有《性命交关》、《甜酸苦辣》、《三万元》、《小小得月楼》、《毛脚媳妇》5部。
                          1984年在担任导演的同时,兼任培育学员工作,成绩显著,获“绿叶”奖。在对滑稽戏艺术的研究中,态度严谨,每导演一部戏,均前有阐述,后有总结,写下了大量的导演构思、艺术总结和对滑稽戏艺术分析等文章,为滑稽戏的研究积累了可贵的资料。
                          生前是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上海分会会员。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1楼2013-07-24 07:18
                        回复
                          缪依杭(1936~1994年)
                            滑稽戏编剧。民盟盟员、中共党员。江苏南通人。毕业于上海市商业学校,曾在中百公司批发部任会计。后考入上海戏剧学院,1961年毕业,任《上海戏剧》编辑等职。
                            1977年调入上海曲艺剧团(后易名上海滑稽剧团)任编剧、艺术室主任、团长、艺术指导等职。对中国古典喜剧和滑稽戏有所研究。
                            在创作实践中,继承滑稽戏传统的同时,立意改革创新,独作或与人合作了大型滑稽戏10余部及曲艺作品数十个,在省市级文艺会演中获奖的大戏有《性命交关》、《出租的新娘》,《颠倒主仆》在上海市青艺滑稽剧团上演之后,由上海电影总公司电视部拍摄成上下集电视剧,参加了1986年全国电视喜剧展播。在第一届法国巴黎华语影视比赛中获…‘雄狮奖“三等奖。
                            治学态度严谨,撰写发表关于滑稽戏和曲艺文章约15万字,他撰写的《滑稽——独脚戏——?》一文曾在全国曲艺理论座谈会上宣读,并作为大会文件印发。此外,他还参与了《辞海》、《中国文化辞典》、《中国戏曲曲艺辞典》有关条目的撰写以及承担《中国戏曲志·上海卷》、《中国曲艺志·上海卷》、《上海滑稽戏志》等志书的撰写、修订、编纂工作。撰写条目近10万字。
                            在担任上海滑稽剧团团长期间,致力于提高滑稽戏的品位,培养青年演员,使剧团创作演出的剧目屡屡获奖,青年演员逐步趋于成熟。国务院特颁发”文化事业突出贡献“证书和政府特殊津贴,以表彰他的功绩。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2楼2013-07-25 07:19
                          回复

                            徐维新

                              徐维新,笔名关麟、冠霖;作家、曲艺理论家、研究员。1943年生,祖籍浙江余姚。历任上海市曲艺家协会第四、第五届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上海滑稽剧团艺术咨询委员会委员。
                              1963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曾任海燕滑稽剧团编剧,上海滑稽剧团学馆馆长、编剧,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上海故事》杂志主编,上海浦东文化馆馆长。
                              创作大型滑稽戏《性命交关》(作者缪依杭、徐维新、申屠丽生)获1976年(上海市)创作演出奖,并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成同名电影;1987年起副主编《中国曲艺志上海卷》、《中国曲艺音乐集成上海卷》、《上海滑稽戏志》,两次获得“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颁发的“文艺集成志书编篡成果一等奖”。2000年起先后任上海电视台情景喜剧《新上海屋檐下》文学编辑、总编剧,播出一千余集。专著《海上滑稽名家》(作者徐维新、沈鸿鑫)、《剧艺人生》(个人作品选集)2002年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创作或与人合作的大型舞台剧还有《亲家对头》、《醒醒!朋友》、《正宗自家人》、《江南第一春》、《董竹君传奇》、《滨江情缘》、《热土花红》、《都是祝枝山惹的祸》、《奇人黄小毛》、《万户千家总关情》、《花好月圆》等30多部,戏剧小品、曲艺小品300多个;大型滑稽戏《正宗自家人》入选“上海市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献礼剧目”,获“创作奖”;戏剧小品《裸》获“首届华东地区戏剧小品大奖赛”一等奖,《礼品》获上海市十月剧展“最佳创作奖”;并发表论文《戏剧小品刍议》、《戏剧小品观谈片》等。
                              近几年研究上海滑稽史颇为深入,第一部系统研究上海滑稽历史的专著《海上奇葩》(近30万字),2005年由百家出版社出版;另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长期嘉宾主持《滑稽档案》栏目,并策划出版《老上海老牌滑稽》CD碟片。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3楼2013-07-25 07:20
                            回复
                              易方朔(1891~1960年)
                                文明戏“趣剧”演员。本名易祥云,因慕汉代名士东方朔而改名。浙江绍兴人。
                                少时,在杭州某布庄当学徒,渐对戏剧产生兴趣,先拜文明戏演员张利声为师,后又投郑正秋门下。因办“小京班”,再向京剧名家赵如泉学艺。擅演书童、仆从、小贩等“小人物”。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常以独角戏的招笑手法,给人以幽默、诙谐之感。他的“趣剧”代表作有《山东马永贞》、《天下第一桥》等。这些原属文明戏的剧目,经过他的滑稽化处理,为滑稽戏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有京剧基础,故也常演滑稽京戏。所率方朔精神团,每到一地,男演员均反穿皮袍坐在黄包车上,列队绕街一圈,以招徕观众。
                                该团成员以其家人和徒弟为主。因广收门徒,同行称之为“老夫子”。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5楼2013-07-25 07: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