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的轴心国家还是那三个,日本,德国,意大利。不同的是,中国将会在二战全面爆发之前削弱苏联,从而,取代苏联在二战中的地位。具体的猜测如下。
1,由于英法忙于欧战,没能履行对科威特,伊朗地区的共同防守协议,中国取得武装派遣的权利,派兵进去两国。
2,英法在美国没有参战的前提下,与中国签订新条约,增加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以及一下殖民利益,中国接手北非和中东战场。
3,德国取得前期的巨大胜利,苏联由于与中国之前的战争,已经不能像历史上那样保卫莫斯科,向中国求援,两国重新划定国界,中国从中亚向北进军,拦截夹击入侵苏联的德军,并且在战争中取得许多地区的实际控制权。这点分析多一点。历史上苏联拥有非常大的战略纵深,军工业得以转移,但是书中的苏联并没有那么长的领土线,无法完成战略转移。
4,德国被限制在欧洲,美国参战,中国从东线向德国发起总攻。
关于日本,就不用多提了,一直是杨秋锅里的菜。付出一定的损失之后就能把日本赶回本土,等待中国的小胖子。
以上属于个人猜测,欢迎大家来拍砖。拍砖一词是我盗用吧友的,觉得贴切,就借用一下。
1,由于英法忙于欧战,没能履行对科威特,伊朗地区的共同防守协议,中国取得武装派遣的权利,派兵进去两国。
2,英法在美国没有参战的前提下,与中国签订新条约,增加中国的国际话语权,以及一下殖民利益,中国接手北非和中东战场。
3,德国取得前期的巨大胜利,苏联由于与中国之前的战争,已经不能像历史上那样保卫莫斯科,向中国求援,两国重新划定国界,中国从中亚向北进军,拦截夹击入侵苏联的德军,并且在战争中取得许多地区的实际控制权。这点分析多一点。历史上苏联拥有非常大的战略纵深,军工业得以转移,但是书中的苏联并没有那么长的领土线,无法完成战略转移。
4,德国被限制在欧洲,美国参战,中国从东线向德国发起总攻。
关于日本,就不用多提了,一直是杨秋锅里的菜。付出一定的损失之后就能把日本赶回本土,等待中国的小胖子。
以上属于个人猜测,欢迎大家来拍砖。拍砖一词是我盗用吧友的,觉得贴切,就借用一下。